迪达古大师:麦克风大师的传奇人生

迪达古大师:麦克风大师的传奇人生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图书标签:
  • 迪达古大师
  • 麦克风大师
  • 音乐传奇
  • 人物传记
  • 音乐工程
  • 录音技术
  • 声音艺术
  • 音乐制作
  • 行业先驱
  • 音频技术
想要找书就要到 小特书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具体描述

以近身专访缅甸佛学大师的方式,介绍大师的生平、禅学的修为、禅修道场的发展历史、作息与课程、学员与大师身边相关人员访谈。

  迪达古大师1937年出生于缅甸中部的勃固省,1957年2月4日升为比丘。1977年创建实皆山迪达古寺院,之后又启动实皆山水利工程和迪达古医院工程,并创建迪达古国际佛教大学。

  2013年被缅甸总统吴盛授予「福利人类最高贡献奖」;2017年被缅甸政府授予「国家最高长老奖」。
 

著者信息

作者简介

晏礼中


  1976年生于贵州大定府。《生活》杂志资深记者,曾获亚洲出版业协会颁发的「2011年度卓越新闻奖」。着有《大地清凉》、《别处生活──二十幅平民肖像》等作品。

  曾历时五年行走于鸡足山、无为寺、云居寺、郎木寺、肇庆、尼泊尔、柬埔寨等地,走近修行者的世界,这其中既有身处高位的活佛,也有目不识丁的普通信徒,他以旁观者的视角,如实记录下他们的修行经历、日常生活、面临的人生问题,以及对世界的看法等,这里没有高深的义理,有的只是平常的生活。
 

图书目录

01.精华在哪里?
02.精神寄託所
03.求学之路
04.隐修生涯
05.最初的弘法
06.实皆山上的功德
07.迪达古国际佛学院
08.国际弘法
09.修行的精华
10.附录:迪达古大师大事记

图书序言



灵鹫山心道法师

    
  我出生在缅甸,在缅甸经历过战乱,也在这个佛的文化古国开始认识佛法。一九九三年我回到缅甸参访许多圣地与成就者,对修行者来说,缅甸的环境真像是个世外桃源,只要是佛教徒,都会想尽办法保护这块佛国净土,让这里的修行传统一 直永续流传 。
 
  缅甸人文的珍贵在于全国上下奉行佛法,缅甸千年来固守住佛陀的资产。我从没忘记自己身为缅甸佛弟子的责任,如何让这个不间断的佛陀法教代代传承下去,这是我一 直想做的事。成立了灵鹫山缅甸国际禅修中心之后,我们一 直致力于保护缅甸佛陀文化,让它深耕推广,散播在世界人心。
 
  缅甸有很多实修的尊者与成就的罗汉,我们有责任和有必要把这些尊者与佛法记录下来,推广佛陀的智慧。希望《走近缅甸佛学大师》系列,可以带给世人最需要的精神资粮,让更多的佛弟子了解缅甸这个佛国世界和固守千年的佛陀文化。
 
  做这些事情,到底为甚么?就是爱地球、爱和平!戴恩这里善缘俱足!期许这套书籍能够带给大家更多生命的缘、佛法的缘。
 

图书试读

在缅甸乡村,寺院既是村民们的精神寄託所,也是病人们的医院、争执者们的裁判所和孩子们的学校。

短期出家是每个缅甸小孩的成人礼,也是人生的必经之路。出家仪式是场隆重的盛典,孩子们会戴佛冠、着华服、披绶带,描眉涂脣,扮成悉达多太子的模样。

当然,并非每个家庭都有能力负担得起自己孩子的出家仪式。贫苦人家的孩子通常会在此时获得一些「功德主」的资助。迪达古大师的母亲是一位要抚养一堆孩子的寡妇,自然无力负担他的出家仪式,于是,一位名叫朵三梅的富人便成了他的「出家功德主」。

为此,他的母亲一直心怀愧疚。第二年,经济上稍有好转的母亲又为他重做了一次出家仪式,以弥补自己内心的遗憾,他也因此又得到了一个新钵和三套新袈裟。
 
在那间距家11公里的寺院,他跟另外三个小沙弥一起,开始了姜达(学童)的生活。

叔叔教他们缅语文法、佛学基础和佛教礼仪。每天中午,他们蹲在地上背书,叔叔手握藤条,在边上走来走去。为了把字写得好看,他们每天在木板上练习,椰子壳的纤维绑在竹棍上是笔,剩米汤混上柴禾烧剩的炭粉是墨,条件虽苦,但基础扎实。

叔叔有时也教他们念c-a-t—cat、r-a-t—rat,那是他记忆中最早学会的英文单词。当然,作为小孩子,他们最喜爱的还是踢球、游泳、打棕榈果之类的课外活动。事实上,「打棕榈果」的最大乐趣并不在于挥舞木槌,敲打棕榈树的树干,让棕榈果掉下来,而在于将树上的松鼠吓得到处跑,好让他们到处追。松鼠常偷吃庙里的供果,因此住持叔叔并不禁止他们追赶这些「淘气的小家伙」,反而将他们称做「松鼠小猎人」。

用户评价

相关图书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tbooks.qciss.net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特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