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文化丛书:灯谜

中华文化丛书:灯谜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图书标签:
  • 中华文化
  • 灯谜
  • 传统文化
  • 民俗
  • 益智
  • 趣味
  • 文化遗产
  • 猜谜
  • 汉字
  • 中国传统
想要找书就要到 小特书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具体描述

说到「灯谜」二字,大家都会联想到新春、元宵等佳节上娱乐助兴的节目。诚然,如今的灯谜其主要作用便在于此。从类别来说,它并不拘泥于文义与实物,由此还衍生出各式各样的花式灯谜,如画谜,即以画为谜面;书法迷,即以书法为谜面;印章谜,即以印章为谜面⋯⋯从构成来说,谜面与谜底的结构全凭制谜者的喜好,可以引诗词用典故,也可以自制七律,「杂乱无章」也未为不可。它技巧多样、形式多变、内容多元,谜底往往既在情理之中,又在意料之外,这给灯谜的猜射增添了不少乐趣。

  灯谜是谜的一种,它与谜语是不同的分支,又有相同的起源。在古代,灯谜与谜语合称为谜,当然各个朝代有不同的称谓,诸如:隐语、廋辞、增损、离合等等。谜的划分依据就是别解,灯谜是需要别解的谜;而谜语只需要直译即可。换言之,只要能别解的谜都可以列入灯谜的行列。

  在古代,谜的作用并不只在于娱乐,它还是传递重要情报的载体,是士人精神的寄託,甚至还是选拔人才的工具。人们将自己想说又不能明说的话编撰成谜,这样可以绕过某些不相干的人,只有懂得别解的人才能解读出真正的含义。
 
《诗词曲赋的韵律与意境:中国古典文学赏析》 书籍简介 这部《诗词曲赋的韵律与意境:中国古典文学赏析》并非仅仅是一部冰冷的学术论著,它更像是一把精巧的钥匙,旨在为当代读者开启通往中国古典文学瑰丽殿堂的大门。本书聚焦于中国文学史上最为璀璨夺目的三大文学体裁——诗、词、曲,以及承载了深厚历史与哲学底蕴的辞赋,力求在继承传统研究精髓的基础上,融入现代的审美视角与解读方法,为读者提供一次深入、立体、富有生命力的文学之旅。 本书的结构设计严谨而富有层次感。全书分为四个主要部分,对应四种文学体裁的深入剖析。 第一部分:格律之美——古典诗歌的呼吸与生命 本部分着重探讨了中国古典诗歌,尤其是近体诗(律诗和绝句)的内在结构与音乐性。我们深知,诗歌的魅力不仅在于其字面意义,更在于其严格的格律所蕴含的韵律之美与节奏之感。 我们将从最基础的格律知识入手,详细解析“平仄”、“对仗”和“押韵”这三大核心要素如何共同构建起诗歌的骨架。这并非枯燥的规则讲解,而是通过大量经典范例——从《诗经》的质朴到汉乐府的叙事力量,从魏晋风骨的清峻到唐诗的辉煌——来展现格律如何服务于情感的表达。例如,在分析杜甫的律诗时,我们将剖析其颔联和颈联如何通过工整的对仗,将复杂的情感层次和宏大的场景描绘巧妙地压缩在八句之中,使诗句如同一座精雕细琢的艺术品。 此外,本书特别开辟了一个章节,探讨“意象的生成与流变”。我们将深入分析“月”、“柳”、“孤舟”、“长亭”等经典意象在不同朝代、不同诗人笔下的意义演变。比如,“月”在李白笔下是浪漫的寄托,在苏轼笔下则成了哲思的载体,这种意象在不同语境中的“活化”,是理解古典诗歌深层意蕴的关键。 第二部分:婉约与豪放的交织——宋词的无限风情 宋词,作为一种被音乐深度浸润的文学形式,其魅力在于其兼具的抒情性和音乐性。《诗词曲赋的韵律与意境》将宋词的赏析分为“格律形态解析”与“审美风格流变”两大脉络。 在形态解析上,我们细致辨析了长短句的结构特点,解释了“慢词”如何突破格律的限制,为词人提供了更广阔的情感宣泄空间。我们不仅梳理了柳永“词成艳语,多事宫娥”的都市风情,更探讨了李清照的“易安体”如何将女性细腻敏感的内心世界提升到前所未有的高度。 风格流变部分是本部分的重头戏。我们将重点分析苏轼开创的豪放词风,以及辛弃疾如何将家国情怀融入词中,将词的题材从传统的闺怨、离别拓展到对历史的沉思与对时局的忧愤。通过对词牌名的演变与情感内容的对应分析,读者将能清晰地把握宋词从早期婉约到中期革新的全貌。 第三部分:民间烟火与戏剧张力——元曲的生动叙事 元曲,尤其是杂剧和散曲,代表着中国古典文学走向世俗化和大众化的重要里程碑。本书认为,元曲的生命力在于其极强的口语化和戏剧性。 在对散曲的赏析中,我们着重揭示了其与宋词在语言基调上的差异——元曲更加直白、泼辣、充满生活气息。我们会选取关汉卿、马致远等大家的作品进行深入品读,分析他们如何运用生动的比喻和强烈的动作描写来刻画人物。 对于杂剧的探讨,我们将侧重于其结构和表演元素。我们不仅分析了“楔子”、“正末/正旦”等角色设置,更试图复原元代剧场演出的场景,让读者体会到“一桌二椅”舞台上所能爆发出的巨大叙事张力。例如,在解读王实甫的《西厢记》时,我们将重点剖析其语言的典雅与情节的曲折,是如何在民间传播中实现艺术升华的。 第四部分:气势磅礴的抒情史诗——汉赋与辞的壮阔气象 辞赋是中国文学中气势最为恢弘的文体之一,它介于诗歌与散文之间,以铺陈、夸张、排比为主要表现手法,常用于描绘盛大场面或抒发崇高志向。 本书将赋的赏析分为“楚辞的浪漫神秘”与“汉赋的铺张扬厉”两个阶段。在解读《离骚》时,我们将重点分析屈原独特的香草美人象征体系,以及其构建的奇特神话世界,这体现了中国早期文学中强烈的浪漫主义色彩。 而在汉赋部分,我们则聚焦于司马相如和扬雄等人的作品。通过对赋中大量地名、物产、典故的梳理,读者可以直观感受到汉代盛世的物力丰饶与文化自信。我们强调,读赋需要调动读者的空间想象力,去感受那种“铺陈排比,气盛言宜”的雄浑之美。 结语:古典文学的精神回响 全书的最后,我们探讨了诗、词、曲、赋这四种体裁如何在历史长河中相互影响、相互渗透,最终共同构筑了中华民族的审美基因。本书并非旨在培养学者,而是希望唤醒读者对古典美的本能感知,让读者在品读这些穿越时空的文字时,能够与古人的喜怒哀乐产生共鸣,从中汲取面对当下生活的智慧与力量。 本书的语言力求雅而不僻,深入浅出,配有详尽的注释和背景知识介绍,适合所有对中国古典文学有兴趣的爱好者、文学专业的学生,以及希望提升人文素养的职场人士阅读。通过本书,您将领略到中国古典文学“言有尽而意无穷”的永恒魅力。

著者信息

图书目录

第一编 灯谜文化的历史长河1
一、        上古先秦时期的《弹歌》2
二、        文人墨客口中的「隐语」4
三、        从「离合」到「增损」8
四、        「谜」的形成11
五、        「灯」与「谜」的结合14
六、        新的艺术形式──商谜17
七、        明清盛行猜谜之风20
八、        灯谜的南宗北派23
九、        抗日战争时期的灯谜27
十、        数位资讯时代的灯谜29

第二编 中华文化瑰宝中的璀璨明珠31
一、        灯谜与谜语之别32
二、        隐形字谜之解35
三、        世界上最美的文字38
四、        谜格的神秘面纱40
五、        极为严格的灯谜制作43
六、        浅谈中国谜社46

第三编 五彩纷呈的灯谜世界49
一、        源还流长的中华谜史与灯谜文化50
二、        灯谜的传统美学与审美价值52
三、        各式各样的灯谜风格57
四、        灯谜文化艺术之乡60
五、        灯谜文化的意义65
六、        灯谜艺术走向世界70

第四编 可惊可愕的谜语故事73
一、        小徒弟巧解鲁班谜74
二、        才高八斗之东方朔76
三、        白水真人的由来79
四、        诸葛亮破鸿门宴80
五、        三国奸雄的才学83
六、        猜谜结良缘87
七、        柴绍妙解无字灯谜89
八、        苏轼妙解半句谜89
九、        秦少游秋香亭求婚93
十、        活半仙难测自己命94
十一、「田」字谜三则96
十二、四大才子与谜98
十三、李时珍解谜103
十四、皇帝是个「老头子」

第五编 妙趣横生的花色灯谜107
一、        实物谜108
二、        画谜110
三、        数学谜112
四、        缺字谜114
五、        画法谜115
六、        印章谜116
七、        动作谜118
八、        加注谜119
九、        连环谜121
十、        置换谜122
十一、即景谜123

第六编 猜谜技巧一览悉125
一、        字形解谜126
二、        字义解谜130
三、        一谜多底与旧谜新猜137
四、        谜格解谜139

第七编 经典灯谜赏析151
一、        龙山灯虎152
二、        隐林157
三、        廿四家隐语163
四、        十五家妙契同岑集谜选168
五、        绝妙集173
六、        四子鷇音179
七、        张黎春灯合集选录184
八、        春谜大观189
九、        十四家新谜选194

图书序言

图书试读

用户评价

评分

作为一名对中国传统工艺和民俗活动颇感兴趣的爱好者,这套《中华文化丛书:灯谜》简直就是为我量身定做的。我一直觉得,民俗活动是观察一个民族生活习惯、价值观念的窗口,而灯谜无疑是其中最具有代表性的一种。这本书详细地介绍了灯谜在中国历史上的发展演变,以及它在各种节日庆典中的作用。让我印象深刻的是,书中有不少灯谜都与古代的农耕文化、节日习俗、以及生活用品紧密相连。比如,有一则关于“春节”的灯谜,其谜面本身就充满了年味,而解析则详细地阐述了春节的由来、习俗,以及灯谜在春节期间烘托节日气氛的作用。我甚至从书中了解到,很多灯谜的创作本身就体现了古人的智慧和幽默感,他们善于运用双关语、谐音、以及形象的比喻来出题,让猜谜的过程充满乐趣。这本书让我觉得,自己不仅仅是在阅读,更像是在亲身参与一场古老的文化体验。它让我看到了,灯谜不仅仅是文字游戏,更是中华民族集体记忆和文化传承的重要组成部分。

评分

我一直对灯谜抱有一种玩乐的心态,觉得它更多的是一种消遣,一种小小的脑筋急转弯。但《中华文化丛书:灯谜》彻底颠覆了我的认知。这本书不仅仅是收集了大量的灯谜,更重要的是它以一种极为生动的方式,将中华文化的精髓融入其中。我特别欣赏它对每一个灯谜背后故事的解读。很多时候,一个简单的谜面,背后可能隐藏着一个关于哲学思想、神话传说、或者历史事件的精妙比喻。例如,书中有一则关于“长城”的灯谜,谜面简洁,但解析却深入浅出地讲述了长城的修建历程、在中华民族历史上的意义,以及它所象征的坚韧不拔的精神。我发现,通过猜灯谜,我不仅锻炼了逻辑思维,更是在不知不觉中学习了大量的中国历史和文化知识。这套书让我意识到,传统文化并非是陈旧古板的,它可以如此鲜活有趣,能够以一种互动的方式触动人心。我常常会把书中的灯谜分享给家人朋友,大家一起讨论,一起猜测,既增进了感情,也共同提升了对中华文化的理解。这套书不仅仅是一本读物,更像是一个文化启蒙的工具,让我看到了传统文化的无限魅力。

评分

我是一名对中国古代文学和诗词歌赋非常着迷的读者。一直以来,我都在寻找能够将文学的意境与游戏的趣味结合起来的读物。《中华文化丛书:灯谜》恰恰满足了我的这一需求。书中的灯谜很多都与古代的诗词、典故、以及文人雅士的生活息息相关。我特别喜欢书中的一些灯谜,它们的谜面本身就极具文学色彩,充满了诗情画意。比如,有一则关于“月亮”的灯谜,谜面充满了古典的意象,而解析则详细地介绍了与月亮相关的著名诗篇,以及月亮在中国文化中象征的意义。我发现,通过猜这些灯谜,我不仅仅是锻炼了逻辑推理能力,更是在不知不觉中复习和巩固了许多古代文学知识。这套书让我觉得,传统文化的美,是可以如此生动地展现在我眼前的。它让我看到了,文学不仅仅是冰冷的文字,它也可以是充满活力的,能够以一种互动的方式,唤醒我们内心深处的文化情怀。这套书让我感觉,自己仿佛穿越回了那个诗酒风流的古代,与古人一同品味着文字的魅力。

评分

这套《中华文化丛书:灯谜》简直就是我的一次奇妙探险!我一直对中国传统文化情有独钟,但常常觉得有些概念晦涩难懂,难以深入。直到我翻开这套书,才仿佛打开了一扇新的窗户。书中的灯谜设计得非常巧妙,既有耳熟能详的经典,也有不少新颖别致的题目。我喜欢它不仅仅是提供谜底,更重要的是,在每一则灯谜的后面,都有详尽的解析。这些解析不仅仅解释了谜底的由来,更深入地挖掘了背后蕴含的文化典故、历史故事,甚至是中国古代人民的生活智慧。比如,有一则关于“丝绸”的灯谜,我原本只觉得是关于一种织物的简单猜谜,但书中的解析却娓娓道来丝绸在中国历史上的重要地位,从丝绸之路的繁荣到它对古代经济、文化交流的影响,让我对这件寻常物品有了全新的认识。我甚至可以想象,古代的士子们在猜灯谜时,不仅仅是在比拼智力,更是在进行一场关于知识和文化的交流。这套书让我体会到,灯谜并非仅仅是游戏,它是一种独特的文化载体,承载了中华民族丰富的想象力、深厚的历史底蕴和精妙的语言艺术。我常常一个人沉浸其中,一会儿冥思苦想,一会儿恍然大悟,那种成就感和学习的乐趣是难以言喻的。

评分

作为一个对中国传统哲学和思想体系有着浓厚兴趣的学习者,《中华文化丛书:灯谜》为我提供了一个全新的视角来理解这些深奥的概念。我一直觉得,哲学理论往往比较抽象,难以触及。但这本书通过灯谜的形式,将许多哲学思想巧妙地融入其中,让我觉得学习的过程更加生动有趣。书中的许多灯谜都蕴含着深刻的哲学寓意,其谜底往往指向一些重要的哲学概念,而解析则对这些概念进行了深入浅出的阐释。例如,有一则关于“虚空”的灯谜,其谜面虽然简单,但解析却详细地阐述了佛教中“空”的哲学思想,以及它在中国哲学中的演变。我发现,通过猜这些灯谜,我不仅锻炼了逻辑思维,更是在潜移默化中,理解了许多中国传统哲学的核心思想。这套书让我意识到,即使是最抽象的概念,也可以通过生动有趣的方式来传播和理解。它让我看到了,传统文化并非是遥不可及的,它可以如此贴近我们的生活,以一种全新的方式启发我们的思考。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tbooks.qciss.net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特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