茶道岁时记:日本茶道中的季节流转之美

茶道岁时记:日本茶道中的季节流转之美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图书标签:
  • 茶道
  • 日本文化
  • 季节
  • 传统文化
  • 生活美学
  • 仪式感
  • 岁时记
  • 和文化
  • 美学
  • 艺术
想要找书就要到 小特书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具体描述

修习日本茶道25年的台湾第一位里千家准教授
首部按月解析茶道中季节文化、行事与道具美学,
从茶道内涵到茶事流程完全满足的精华之作

関宗贵/日本里千家茶道名誉师范教授
関根宗中/前里千家学园茶道专门学校理事・教头
曾秋桂/淡江大学日文系教授兼主任
李莎莉/北投文物馆馆长
钟兆佳/北投温泉博物馆馆长
专文诚意推荐

日本茶道是一种以点茶待客,重视礼节与人心交流的文化。借由严谨的一套礼仪与程序,由形入心,让人循序渐进的进入一个为了奉上一服令人满足的茶,更精准、慎重作为的世界。而在实践与练习的过程中,除了能磨练五感、心性,学习彼此体贴与尊重,欣赏自然与万物之美,将其种种内化为个人修养之外,更可从中感受日本人的精神源头与美学意识。

茶事是实践茶道所学的场合,以被称为「露地」的茶庭与茶室为背景,茶人们在此深刻感受、吟咏自然的现象与季节的变迁。茶道的季节感,首从茶圣千利休将一年区分为风炉与地炉两季来看。茶道做点前的位置与流程皆是配合炉的位置、陈设到周边道具组合而来。风炉自五月初夏开始用到入秋的十月,到了十一月天气转冷,就改用地炉让客人感受到火带来的暖意。随着气候的冷热变化,炉的位置也可能更靠近或远离客人,点前方式与使用的道具样式也会相应调整,这些细节都是茶道体贴心意的具体展现。

更进一步来看,茶事会配合季节风情、节庆行事、招待的对象等主题而有不同的准备考量及趣味──从挂轴文字、茶碗等道具的材质与图案、茶花与和菓子的选择、适合的点前方式等等,都会经过精心搭配设计,以期在每个环节呈现适当的氛围。透过欣赏这些道具的搭配、意涵与文化典故,方可了解蕴藏在点前背后的浩瀚知识与主人的款待之心。主办茶事的亭主要花费大量时间设想及准备,有幸受邀的客人也需具备相关礼仪和知识,两者共同努力,以追求「一期一会」的圆满。

茶道浓缩了日本人的美学、价值观念和民族互动方式,更是磨练「读空气」技能的重要场合。在修习的过程中,为避免打断进行节奏及影响他人,即使有疑问也需再三斟酌,于合适时机提出,且未必能获得详细解释,因为茶道是种做中学的学问,许多面向需经过时间及经验的累积方能体会,这也是本书弥足珍贵之处──作者研习茶道多年,深入浅出、极细心的提点实作细节、心法与各种看似繁琐的规范之缘由,更是台湾首度全面解析季节递嬗如何反映于茶室摆设、道具选择之美学专书,无论是茶道初学者、进阶者、对日式文化美学有所向往者都能获益无穷。

【本书特色】
◎详细介绍与茶道有关的各月节庆行事、文化典故及表现在摆设上的欣赏重点。
◎以丰富照片及步骤图,介绍参加茶事的应对进退及基本流程、知识。
◎超过百张珍贵茶道具、搭配组合之照片欣赏,更贴心提醒选购注意事项。
◎不仅介绍正宗日本茶道概念,更说明在日本以外地区如何因地制宜。

著者信息

作者简介

郑姵萱
淡江大学日文系毕业,获杰出系友奖章。台湾首位自里千家学园茶道专门学校最高级别的研究科毕业,并取得日本里千家茶道准教授资格。第十六代家元授与「宗萱」之茶名,亦获今日庵颁授「学校茶道教授」荣衔,以在华人圈推广正宗日本里千家茶道为终生志业。现任里千家茶道台北京华教室指导老师、及人高中日本茶道社顾问,于台湾及中国各地皆有授课。着有《茶道(茶の汤入门):跟着做就上手的第一本日本文化美学解析书》(2014年幸福文化出版,简体中文版亦于2015年北京联合出版)。

同时具有日本舞踊华山流师范(华山蝶萱)、京都和服学院和服上级着付师暨讲师、日本文部省认可民族衣裳文化普及协会认定讲师、小呗三味线名取(堀小乐萱)资格。

脸书搜寻:萱老师的日本文化塾、京华日本文化学苑
微博:宗萱老师的茶道学苑


图书目录

第一章 与时俱进的日本茶道
茶道精神:一座建立、真诚款待/茶道对五感的磨练/茶道美学:真行草/日本茶道与台湾、中国茶艺的异同/日本茶道在日本以外实行的因地制宜

第二章 茶会与茶事
举办茶事茶会理念、准备、心态/茶会的种类/茶事的种类/举办茶事流程/茶怀石

第三章 月釜─茶道岁时记
各月份的九大观察重点/茶道具用语抄/1-12月,每个月的行事/茶趣/季语/禅语/茶花/茶席的菓子/道具/点前/搭配组合

番外篇:聪明选购茶道具
购买心态及审美观/渐进式的茶道具购买原则/选物方法:茶筅、挂轴、茶碗、枣、茶杓、建水、釜、棚、茶入、盖置、炭斗、香合、怀石道具/选购茶道具的注意事项/两岸茶名店、艺术家、茶道教室

图书序言

台湾首位取得里千家准教授资格,茶名宗萱的京华日本文化艺术交流协会理事长.郑姵萱老师,在台湾多年来都致力于茶道推广的工作,并不忘提携后进。为精进技能,于二○一六年四月再次前往日本京都.里千家学园茶道专门学校留学两年钻研茶道。

得知继首本着作《茶道 (茶の汤入门):跟着做就上手的第一本日本文化美学解析书》后,郑老师再次推出全新作品《茶道岁时记》,内心感到无比欣喜。

日本春夏秋冬四季分明,故茶道文化也相当重视「季节感」。会配合季节变化与风情,使用不同种类的点前、道具、茶花与菓子。宗萱老师以其多年来于里千家茶道所学到的宝贵文化经验与体验,将一年四季的茶事、仪式汇整成这本《茶道岁时记》。

据悉前本着作于台湾与中国销售成绩都很好。本书则更能让读者对茶道知识与日本文化有更深一层的认识,对茶道的练习也颇有帮助。也盼望透过宗萱老师的努力,能更进一步促进台日与中日的友好关系。

                         関宗贵/日本里千家茶道名誉师范教授

 

------

连结世界的茶之心

被视为日本传统文化一环的茶道,秉持着「和敬清寂」的精神,与花道.书道.建筑.和服等众多范畴都息息相关,可说是一门代表「日本之心」的综合艺术。

里千家在全世界四十多国设立了约一百一十个海外据点,来自里千家宗家茶道讲师常驻的海外据点分布于包含北京.天津.大连.广州等的世界文化重镇,致力于茶道的推广与日本文化的介绍。

日本茶道文化来自中国,与儒教、道教、易经.阴阳五行等中国蕴育出的思想体系、文化都颇有渊源。在这样的缘分下,郑姵萱(宗萱)老师苦心钻研茶道二十余年,取得里千家准教授资格,长年来提携后辈不遗余力。二○一四年以中文推出了《茶道 (茶の汤入门)》一书。不仅在台湾,也竭尽一切努力将茶道文化推广至中国各地。

此次为了让更多华人认识茶道之美,并透过茶道为国际友好亲善与世界和平贡献一份心力,郑老师推出了第二本中文着作《茶道岁时记》,在此献上我最诚挚的祝福。

本书内容包含首本入门书未能提及,更深一层的茶道文化,以及在里千家学园留学两年所习得之知识与实际技巧,透过茶会、担任水屋值班人员所获得的各式经验、活用心得等等,分享记录于书中。衷心盼望能借由此书,以优美日本文化里的「茶之心」促进两国间的相互理解与文化交流。

     关根宗中/前里千家学园理事‧教头&前里千家事务总长&前茶道里千家淡交会副理事长                                     

------

人生精髓展现于茶道精神

走遍千山万水、历经种种人生悲欢离合,最近特别有感触而喜欢的一句日文是「一期一会」。中文意思是相逢自是有缘,缘聚缘散、活在当下。此也正是茶道精神的表征。

教书多年,优秀学生当中有一位名叫郑姵萱,长相甜美、可爱。在她大学时代即对此小女孩留下非常深刻的印象。大学毕业之后辗转得知,她不惜重金积极赴日本学习日本茶道、日本舞蹈。内心实在佩服她的毅力与决心。当她再次出现在我眼前时,我惊觉她的蜕变。简直就蜕变成一位既含蓄又气质典雅的日本女性了。文化浸透人心而改变内外在美的力量之大,再次印证在我眼前。

喜欢大自然,重视四季瞬息变迁的季节感,是日本文化的特色之一。从平时日文的打招唿用语、书信文上的季节问候语,就能端详出一二。而以五、七、五、七、七等三十一个字组合而成的日本韵文创作和歌,乃至于日本中世时代发展出的连歌,再由连歌的发句发展出的俳谐、之后成为日本近代所称的俳句,无一不是重视风情万千大自然景物的吟咏。特别是由五、七、五共十七个字组合而成的日本俳句,将季节感展现无遗的日本代表创作,也是号称世界上最短的诗歌。随着四季变化的自然景物而编撰的春、夏、秋、冬的《岁时记》,则为俳句创作时的重要参考书籍。而松尾芭蕉大师就是日本徘圣巨匠,享誉国际。同此脉络下发展出的茶道,同样是注重季节感的怡人心性之艺术创作。

欣闻优秀高徒姵萱把季节感与茶道精神融而为一,即将出版图文并茂的《茶道岁时记》之际,本人非常乐意为她写序,聊表欣慰之意。透过多次与姵萱闲聊中,得知她长年学习茶道渐入佳境,体悟到茶道精神背后有厚实的唐宋诗词文化元素强力支撑着。此更令她尽情享受大自然季节的美感、神游于浩瀚无涯的诗词美学探索、沈潜于静寂的日本茶道世界。此般境界为何?想必大家都很想一窥究竟吧!那就建议大家不妨买本《茶道岁时记》来细细品读吧!在午后的休闲时光或是在夜深人静时分,相信此刻的您,一定会有非凡的领悟,引发生命旋律的共鸣!一起来领悟「一期一会」的刻骨铭心的感动吧!  

                                                                                                                                                                                                                                                                                                                                          曾秋桂/淡江大学日文系教授兼主任

 

------

北投文物馆是一座非常幽雅舒适的两层楼日式建筑。她是市定私有古蹟、私人博物馆,也是日本茶道里千家北投协会爱用的教学示范空间。自二○○六年十二月起,协会会员固定于每个週末至此学习茶道,同时邀请现年九十岁的里千家茶道名誉师范関宗贵教授,亲自从日本横滨飞来莅临指导。

由于这个机缘,很早即加入协会成为一百多位会员之一的郑姵萱老师,入室于関教授迄今已有十三年。郑老师拥有台湾第一位里千家准教授资格,曾于二○一四年八月出版《茶道(茶の汤入门)》,此系第一本以台湾人学习日本传统文化经验的茶道专书,除了介绍茶道精神与历史、茶室与茶会客人,以及茶道具的美学外,更特别带领读者到京都茶席体验,给人耳目一新的感觉。

本书《茶道岁时记》是郑老师的最新力作,鉅细靡遗地记录了茶会与茶事种类以及每个月的茶道风范,也说明了日本茶道在台湾与中国大陆的因地制宜,更且介绍名店与艺术家,丰富而深入,而北投文物馆的茶道教室,也被呈现在书中。感谢郑老师为日本茶道文化推广的付出与用心。

借由本书的出版,可让更多人认识日本茶道的生活美学,而北投文物馆的日式古蹟,最能唿应「和、敬、清、寂」的茶道境界以及「一期一会」的最高精神。

 

李莎莉/财团法人福禄文化基金会执行长兼北投文物馆馆长

 

------


抹茶是中国宋朝传至日本的一种饮茶方式,在中国历经多次战乱已然消逝在时间的洪流之中,却在日本得以保存发扬!更在其特殊的民族性下使其成了一种技艺、文化,成为了所谓的茶道。

而茶道之心更是在这本书中展露无遗,宗萱老师以二十五年的茶道修习历程,带着我们从第一本书《茶道(茶の汤入门)》一个步骤一个步骤的进入茶道的世界,而至现在的这一本书《茶道岁时记》,更是随着季节更迭,进一步的从节气、环境、器具、乃至时令的不同,灵机应变去体贴参与茶席的客人,而这份体贴之心便是茶之心。

这本《茶道岁时记》可说是完美展现出代表日本茶道精神中的利休七则『茶は服のよきように,炭は汤の沸くように,夏は凉しく,冬は暖かに,花は野にあるように,刻限は早めに,降らずとも雨の用意,相客に心せよ』简浅却深繁,让读者透过这本书得以一窥茶人如何在一服茶中打入人生的四季,那股一期一会的体悟,正所谓的一沙一世界,剎那现永恆!茶道世界的迷人灵魂便就此展现而出!但正如同开头所言,茶道本源我中华文化,身为中华儿女的宗萱老师自然也想为文化尽份棉薄之力,期许着将此份文化再导回中华,透过本书及两岸三地的教学,在日本茶道中找寻中华文化的影子,再将其优美的思想再次的介绍给全世界。

模仿是原封不动,学习则是吸收再加以发光发热。期盼中华的茶道文化能和温泉博物馆一般,虽然曾经被淹没在荒烟蔓草之中,却能重新的被发掘整理。再和宗萱老师一般,有志的文化人手中,再次的追本朔源找回属于我固有的中华文化。也许,届时,和日本的茶道会略显不同,但又何妨,如同书中介绍的十二个月份,四季更迭岁月流转,只要茶心不失,不过就是各领春秋而已。何况茶圣千利休不也说过,美~可是我说了算!°

 

钟兆佳/北投温泉博物馆馆长

 

                               

图书试读

用户评价

评分

一开始是被这个书名所吸引,感觉它带着一种东方特有的韵味。《茶道岁时记:日本茶道中的季节流转之美》,光是听着就让人心生向往,仿佛能闻到淡淡的茶香,感受到时光的静谧。翻开书页,正如我所期待的那样,它用一种极其细腻且充满艺术感的方式,展现了日本茶道与四季变迁的奇妙融合。我尤其被书中对每一个季节茶道氛围的营造所打动。春日的生机勃勃,夏日的清凉雅致,秋日的丰饶静谧,冬日的素净深沉,都在茶室的布置、茶器的选择、乃至点心和挂轴的意境中得到了淋漓尽致的体现。它让我明白,茶道的美,并非只是形式上的繁复,更是对自然规律的深刻理解和尊重,是将每一个当下,都变成一首流动的诗。书中没有刻意说教,却在字里行间流露出一种淡泊致远的生活哲学,一种对生命过程的温柔体察。读这本书,就像是在品一杯陈年的好茶,初入口时或许平淡,但越品越能感受到其中的醇厚与回甘,它让我在快节奏的生活中,找到了一处可以休憩、可以沉淀的角落,体验到一种返璞归真的美。

评分

坦白说,一开始是被“岁时记”这个词给吸引进来的,总觉得它带着一种古老而浪漫的东方韵味,仿佛能窥见历史长河中的一些细碎而美好的片段。拿到《茶道岁时记:日本茶道中的季节流转之美》后,我迫不及待地翻阅,期待着它能给我带来一场穿越时空的文化盛宴。果然,这本书并没有让我失望。它以一种极其细腻且充满诗意的方式,将日本茶道与四季的变迁巧妙地融为一体。我被书中所描绘的,在不同季节里,茶室陈设的细微变化所打动。想象着春天,空气中弥漫着花草的清新气息,茶室的挂轴上可能是一幅描绘新绿的画卷;到了夏天,又是如何通过水声、器皿来营造一份清凉与宁静;秋天,则可能充满了丰收的喜悦和落叶的静美;而冬天,又是如何回归内心的沉淀与反思。书中的文字,就像一幅幅精美的画卷,在我脑海中徐徐展开,让我仿佛亲身经历了每一个季节的茶道仪式。那种对自然的尊重,对时光流转的体悟,以及将这些融入日常生活的点滴之中,让我对“侘寂”的美学有了更深层次的理解。这不仅仅是一本关于茶道的书,更是一本关于如何用心感受生活、感受时间流逝的哲学读物,读来让人回味无穷。

评分

读完《茶道岁时记:日本茶道中的季节流转之美》,我感觉自己好像经历了一场身心的洗礼。这本书以一种非常独特且迷人的方式,将日本茶道的精髓与四季的流转相结合,让我领略到了一种别样的美学。它不是那种一板一眼的介绍,而是充满了诗意和画面感。我被那些对于季节变换的细致描绘所深深吸引,例如春天茶室里如何用鲜花来点缀,夏天如何选择带有竹叶纹样的器皿来营造清凉感,秋天又如何运用枫叶的元素来呼应丰收的喜悦,以及冬天,如何通过温暖的炭火和素净的茶具来传递内心的平和。每一个细节都充满了对自然的敬畏和对当下时光的珍惜。这本书让我明白,茶道不仅仅是饮茶本身,更是一种与天地共融的生活方式,一种在细微之处体察生命真谛的哲学。它引导我去思考,如何在纷繁的世界里,找到属于自己的那份宁静与美好,如何在日复一日的生活中,发现那些被忽略却又无比珍贵的瞬间。这绝对是一本能够触动灵魂、涤荡心灵的书籍。

评分

不得不说,初次接触《茶道岁时记:日本茶道中的季节流转之美》,最让我印象深刻的是它那份宁静而又充满生命力的力量。我一直觉得,真正的美,往往蕴藏在最朴实无华的细节之中,而这本书恰恰做到了这一点。它没有用华丽的辞藻去堆砌,而是用一种近乎白描的手法,将日本茶道在一年四季中的独特韵味娓娓道来。我仿佛能看到,春风拂过茶室,带来了新生的绿意,茶点也应景地变得鲜嫩欲 sucré;盛夏时节,竹编的器皿和清凉的水音,交织出一种沁人心脾的雅致;当秋叶染红大地,茶室里则弥漫着一种成熟而静谧的气息,品一杯温热的抹茶,仿佛能感受到时光沉淀的醇厚;即使到了寒冷的冬日,围炉而坐,一杯茶的温暖,也能驱散所有严寒,带来内心的祥和。这本书不仅仅是关于茶道的技艺,更是一种生活哲学,一种对自然馈赠的感恩,一种与时间共舞的智慧。它让我意识到,生活的美,就隐藏在每一次茶饮的瞬间,隐藏在季节的每一次更迭之中,只要我们愿意放慢脚步,用心去感受。

评分

这本书初拿到手时,就被它沉静淡雅的书名所吸引。《茶道岁时记:日本茶道中的季节流转之美》,光是这名字就足以勾起我对东方哲学和东方美学的无限遐想。我一直对日本的传统文化,尤其是茶道,有着浓厚的兴趣,总觉得它不仅仅是一种饮茶的方式,更是一种对生活态度、对自然万物深刻理解的体现。翻开书页,我立刻被一种温润而宁静的氛围所包裹。文字没有刻意的雕琢,却字字珠玑,仿佛一股清泉缓缓流过心田。我仿佛看到,在一年四季的轮回中,茶室的布置如何随着节气的变化而微妙调整,从春日里的嫩绿鲜妍,到夏日里的清凉雅致,再到秋日里的丰饶静谧,以及冬日里的素净沉思,每一种景致都承载着对自然的敬畏与感悟。书中对于点茶、品茶的每一个细节的描绘都栩栩如生,让我能够身临其境地感受到茶汤的温度、香气在空气中弥漫的悠远,以及茶碗在指尖传递的温暖。它让我明白,茶道并非遥不可及的仪式,而是将生活中的每一个瞬间都升华为一种艺术,一种对时间流逝的细腻体察,一种对生命短暂而美好的珍惜。这本书就像一位慈祥的长者,用最温柔的语言,为我讲述那些关于时间、关于自然、关于内心宁静的古老智慧,让我久久沉醉其中,不愿醒来。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tbooks.qciss.net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特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