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流妈妈的怒火说明书:孩子不受伤、自己不懊悔!35万家长信赖的育儿专家,教你如何表达生气的情绪管理法

一流妈妈的怒火说明书:孩子不受伤、自己不懊悔!35万家长信赖的育儿专家,教你如何表达生气的情绪管理法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图书标签:
  • 育儿
  • 情绪管理
  • 亲子关系
  • 愤怒
  • 正面管教
  • 儿童教育
  • 家庭教育
  • 沟通技巧
  • 心理学
  • 父母成长
想要找书就要到 小特书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具体描述

☆韩国最大入口网站NAVER人气亲子社群,35万家长热烈回响!☆

  当了妈妈之后,每天催眠自己:「不可以生气」、「生气就是坏妈妈」……,
  但一睁开眼睛回到现实世界,马上被搞到森77、瞬间变身暴龙妈!
  真的不想再让自己的怒火烧到孩子、让全家乌云密佈,到底该怎么办?
  让辅导过无数崩溃爆炸父母的「智慧教练」,告诉你怎么用「对的方法」生气,
  守护跟孩子间亲密关系的幸福时光!

  作者金芝惠,担任育儿谘商教练11年,擅长用温暖有趣又充满智慧的话,给家长们最实在的解决方法,学员们暱称她为「智慧教练」。她彻底推翻大家认为「生气就是不好」的传统观念,带领众爸妈一起接纳自己和孩子的生气情绪,教你在做出自己后悔的「反应」前如何踩煞车,用理性釐清生气背后真正的需求,让教养不流于情绪化,真正解决亲子间引发冲突的问题点。

  下面介绍两个让家长拍手叫好的成功辅导案例:

  ・民洙好奇心旺盛,常乱冲到马路上,妈妈每次都被气得半死,可是大吼再多次也没用。
  → 智慧教练说:「爸妈当然可以生气,但如果光是气、没有说出生气背后的担心,孩子就会听不懂。把真实情绪告诉孩子,他的行动就会不一样。」
  后来民洙妈妈知道自己不该只是生气,而是要把担心说出口,结果孩子再也不曾跑到马路上。

  ・美希自己很怕被妈妈兇,所以她总是对孩子无限包容。结果四岁大的女儿天天在幼稚园里打人、抢别人的东西,差点被退学。
  → 智慧教练说:「适度的生气、管教,反而可以帮助孩子熟悉社会规则。让孩子知道他的举动会有什么影响,再提出具体的替代方案,孩子就会懂得调整自己。」
  美希参加谘询才发现自己从来不敢拒绝孩子。在教练的帮助下她学会如何适度生气,管教孩子又不让孩子受伤,女儿现在在幼稚园里也适应得很好。

  你也想解决亲子间的情绪冲突,还有因为亲子关系衍生的夫妻失和、家庭失调吗?赶快打开这本家家必备的情绪教养书,让幸福的家庭气氛陪伴孩子的成长路!

本书特色

  特色1:值得信赖!结合教育心理专家理论及11年亲身育儿辅导经验,兼具理论与实际

  书中深入浅出地介绍,融合作者长期在第一线处理家庭情绪问题的经验,让读者也能把专业内容应用在实际生活中,改善亲子、家人间的亲密关系。例如:用萨提尔的「冰山理论」找出自己被生气情绪掩盖的深层渴望、或是用马歇尔的「非暴力沟通法」避免沟通时的不当用语造成难以磨灭的伤害……。你最需要的答案都在这本书里,读完就能游刃有余地应对家庭生活中的情绪问题。

  特色2:客观视角!破除你我对「生气」的迷思与误解,让「生气情绪」发挥正向功能
  会有生气情绪,是人非常自然的一种心理状态,当想达成的目标被妨碍、个人领域被侵犯、或自尊心受伤时,就会触发「生气」的警报系统。真正伤害亲子关系的并不是生气情绪,而是情绪之后的「行为」。如果选择无视自己的怒气,被丢在角落的负面情绪只会像滚雪球一样越来越大,最后在被触发的瞬间炸裂。作者告诉你如何用积极正向的方式表达,透过「生气」真正解决双方的需求。

  特色3:教学全面!从生气前预防、生气中应对到生气后挽救,让你在任何阶段都能不失控
  作者教你在发现生气情绪萌芽时,延长反应前的空档,就能有效预防理智断线。要是已经呈现暴走状态,就观察身体变化、快速在脑中播放前情提要,用小诀窍迅速让理智回笼。如果回过神来才发现自己的怒气已经像台风过境,留下一片狼借,也先别急着自责,发自内心的道歉能融化孩子的心,迅速修复亲子关系。不论你处在生气的哪个时段,只要掌握这些关键点就能避免失控!

  特色4:贴近需求!深入剖析26个家庭的实际个案,让你也能逐步找出你需要的解决方案
  作者举出26个实例,从跟孩子间的冲突,到教养观念不同造成的拉锯战,带着读者一起找出隐藏在情绪下的问题症结点。例如:当孩子讲不听时,先釐清并认同他的需求,提出折衷办法,就能创造双赢。碰到孩子生病,老公说要送学校、老婆说要送医院怎么办?意见相左时,别认为自己说的绝对正确,就能有沟通空间。让前辈们的经验当你的个人辅导教练,帮你找出你最急需的处理方法。

名人推荐

  亲子教育家 李崇建、亲职教育专栏作家 陈安仪  真诚推荐
  临床心理师 洪仲清  专文导读

韩国最大网路书店YES24超多读者好评

  ・ love4u20:「这本书说生气没有错,也让我逐步学会如何处理生气情绪。书中提到许多真实案例,非常值得借镜,也让我一看再看。」

  ・ yes2424:「所有不想让孩子受伤的爸爸妈妈们,都一定要来看这本书。」

  ・ angelos22:「作者说没有父母不生气,但每个父母都需要懂得发火时正确的调节与表现方式,不让生气情绪蔓延到孩子或家人身上。这让时常被生气所苦的我获益良多。」

  ・ T mom:「还好有妈妈的发火指导,拯救我脱离育儿地狱,真的非常感谢!」
 

著者信息

作者简介

金芝惠(智慧教练)


  拥有11年资深经历的育儿教练专家,深受家长们信赖,期许自己能「指导出实现未来梦想的智慧女性」。7年前自己当上妈妈后,更能对母亲们的处境感同身受。带着满腔的热血,期许自己能成为新手父母的强力后盾,也致力透过着书、演讲与辅导课程,陪伴大家一起变化、成长。

  「智慧教练中心」的经营人,希望能提供正确方法,让人找出本身蕴含的内在智慧。也是韩国教练协会认证的监事教练(KSC),隶属于「如何指导(How Coaching)」有限公司,开发并推动各项辅导课程,如:生气指导课(如何表达生气情绪不伤人)、妈妈培训课程(为妈妈进行生涯辅导),和CHANGE(年度规划工作室)等。着有《每天一小时,妈妈的时间》。

译者简介

丁睿俐


  大学就读英文系时意外与韩文相遇,就此与韩文结下不解之缘。现为韩文特约译者。
 

图书目录

专文导读  自己的怒火由自己负责(临床心理师 洪仲清)
序  了解「生气情绪」,就能了解心情

第一章  误会大了!「生气」跟我们想得不一样
我常生孩子的气,我是个坏妈妈  你当然可以生气,生气并没有错
为什么我每天都动不动就生气  其实妈妈们会生气都是有原因的
我本来好好的,却莫名其妙开始生气  生气只是假情绪,背后的真实情绪不是它
我讨厌发脾气,但他总是惹我生气  别让其他人为你的情绪负责
老公看不起我,真的让我超火大  会生气都是因为「解读」出了问题

第二章  生气是好事!重点在于怎么表达
我觉得自己快被气疯了怎么办?  发洩出来很痛快,但残局好难收拾
我每次生气都会说出让自己后悔的话  开口之前,记得先把自己的生气状况「复盘」
我好像老是在威胁、恐吓孩子  其实孩子的需求也跟父母的需求一样重要
我怕伤了孩子的自尊心,都不敢管教孩子  想维护自尊心,更需要适度地生气、管教
我又发飙了,好担心孩子是不是受伤了⋯⋯  真心的道歉,能融化孩子的心
老公都只顾自己,真的好讨厌!  适度表达是必要的,别让家人踩到自己的底线

第三章  家有暴龙小孩怎么办?
孩子常常生气暴怒,怎么会这样?  有先天和后天两种原因
孩子生起气来完全无视我,让我超火大  其实孩子的生气情绪跟妈妈没关系
孩子不开心、闹脾气,全都要体谅吗?  要包容到什么程度,妈妈可以自己选择
孩子的心真让人难以捉摸  游刃有余地在能力所及范围内尽力就好
孩子一生气就大叫、摔东西,讲都讲不听  让孩子能够主动反省自己并负起责任

第四章  生气居然可以预防?
很累的时候就更想生气  比起事后处理,更重要的是事先预防
我不知道我自己在想什么  用生气日记观察自己的心
对的就是对的,这也要吵我就会生气  先检视一下,那真的是「对的」?
每次看到我妈的生活都快窒息了  她的生活是她的,你的生活是你的
老公越看越讨厌,吵架也解决不了问题  别只要求对方,而忘了他存在的价值

第五章  生气就这么做!发火实战演练
讲了五六次也讲不听,让我好爆炸  具体地要求孩子採取行动
孩子什么都怪妈妈,让我生气又委屈  告诉孩子现实的界限范围
为什么我都只想对二宝生气?  因为孩子跟自己太像或太不像了
儿子常乱发脾气又有攻击性,该怎么办?  有问题的是孩子的行为,不是孩子
六岁小孩还有分离焦虑症,我真的好累  越想消除不安,不安就会变得越大
结语  现在这一刻的选择会改变明天的未来
*附录1  情绪清单
*附录2  愿望清单
 

图书序言



了解「生气情绪」,就能了解心情


  生活中到处都可以看到「生气情绪」的踪影:它藏在九岁大儿子揍向小儿子的拳头中;藏在老公业绩不好在公司被骂、回家后臭着脸的表情上;躲在收银员遇到奥客却只能隐忍的声音里。哪有人能不生气呢?至于养小孩就更不用说了,孩子半夜醒来哭个不停令人生气;孩子在冷飕飕的冬天吵着要穿短袖令人生气;家里一团乱,老公却只是盯着电视也令人生气。公公婆婆不帮忙带孩子、还一直要求东、要求西地使唤自己时,看到自家爸妈对自己冷酷无情、却对孙子百般疼爱时,心中都会冒出一把又一把的无名火。天下哪有妈妈能不生气呢?

  我们常碰到生气的事,却不太了解「生气」是怎么一回事。人为什么会生气?生气时是发洩出来比较好、还是忍住比较好?孩子耍脾气时,父母要容忍到什么程度?能自信满满地回答这些问题的人,只占了极少数。在国高中念书的时候,学校教了英文、数学,却没教过要怎么处理情绪,结果每次只要一生气,我们的脑袋就会乱成一团浆煳。明明自己在这世界上最爱的就是孩子,却忍不住口气很冲地骂了他,是不是觉得这样的自己令人讨厌?已经下定决心不要再发脾气,又马上被气得破功时,是不是觉得自己不可理喻?火冒三丈怒吼完之后,是不是又担心孩子受伤而满心愧疚、深深自责?看见隔壁妈妈遇到各种棘手状况也不生气,还可以轻声细语对孩子解释,是不是很羡慕?

  生气,是所有情绪当中最复杂的。明明觉得抱歉,却表现出不耐烦;明明感到失落,却选择大吼大叫;明明是生老公的气,却对孩子发飙;还有些时候其实是烦恼自己的未来发展,或因为准备重返职场而焦躁不安,却把怒气发洩在老公和孩子身上。尘封的伤疤被揭开时会生气,试图掩饰不想被人察觉的心理阴影时也会生气。生气跟其他更深层的情绪相互关联,也跟需求和信念密不可分,所以进一步学习「生气情绪」,就能更深入理解一个人的内心世界。

  我自己也琢磨了很长一段时间,内心痛苦煎熬时该怎么办?平和的心境究竟要从哪里找起?想调整好自己的心态、又不想被别人的指责动摇时该怎么做?还是这些都只是天方夜谭?历经二十多年的探索,这些疑惑在我旅行、冥想、做瑜伽及讲授辅导课的过程中不断牵引着我,我几乎等于是重修了「情绪调节与沟通」这门课。我学会接纳自己的心,而不是去控制它;学会了解对方的心情、跟对方心意相通,而不仅只是精进人际关系和沟通的技巧。经过多次的尝试错误之后,我不仅了解了自己的心,也更贴近对方的心。

  本来只是在家带小孩的我,在一次偶然的机会下,被邀请去帮妈妈们上课。其中一门是带着妈妈做生涯规划的辅导课—「妈妈培训班」,还有另一门则是以非暴力对话法(NVC:nonviolent communication)为基础的「对话课」,在课堂上跟多位妈妈一聊才发现,原来不是只有我长期被这些情绪和沟通问题困扰。还有妈妈对我说:「讲师,我学过很多的对话法,可是只要一生气,脑子就会一片空白、抓孩子来开刀。请您帮帮我,让我少生点气吧!」

  我看到很多妈妈,往往对孩子发完脾气之后都会懊悔不已,但却又不断反覆上演这个过程。仔细观察妈妈当下的生气情绪,会发现那不单只是生气,还掺杂了别的情绪;或是其实起因并不在孩子身上,而是由于其他事情才引爆了怒火。有些妈妈生气不会发洩出来,因为她们更习惯压抑;也有些妈妈一旦生气,就会不断自责、痛苦难受。

  她们也跟我一样,没办法果敢断开情绪的枷锁,一方面讨厌惹自己生气的对象,另一方面又不断怪罪生气的自己。我很想把自己学到的经验告诉大家,于是开始着手写下这本书。我们内在的生气情绪,可能会发生在各种复杂的人际关系中,所以我认为不仅是针对亲子关系,身为一个母亲可能会经历的所有状况,都需要更具体、全面地处理。

  我把自己学习、了解的部分,还有授课的所有内容,完整地收录在这本书中。为了能带给各位妈妈最大、最实用的帮助,我在撰写这本书的时候真的绞尽了脑汁,相信不论妈妈们面临何种状况,都能从本书中有所收获。

  全书一共分成五个章节。

  ◎ 第一章会先提出一般人对生气的种种误解和迷思。在这一章节中,你可以了解如何区分怒气及其他情绪,同时釐清自己生气的真正原因。

  ◎ 第二章会介绍生气当下的因应措施。包括:如何快速让自己从生气状态冷静下来、在怒气化为言语和行动之前应该考量哪些部分、孩子和父母都处于生气状态的话要怎么调解、用什么方法管教孩子才能同时顾及他的自尊,以及不小心发了脾气之后可以用什么方法道歉等。

  ◎ 第三章的内容提到当孩子生气时该如何应对。孩子为什么会爱生气?孩子生气的时候要先确认什么?另外本章也收录解读孩子内心,以及培养孩子情绪调节能力的方法。

  ◎ 第四章会针对「有没有可能当一个不生气的人?」这个问题,给予相关回答。从预防生气的生活习惯,到如何卸下自己心里的既定观念、坦然接受现况,都会加以说明。

  ◎ 第五章则是针对妈妈们实际遇到生气状况时的困扰,提出实战对策。无论家中宝贝是讲了五六遍依然不听话、什么事情都怪到妈妈头上的孩子,个性格外别扭的老二,还是因为分离焦虑症(Separation Anxiety Disorder,简称SAD)而天天哭闹︙︙,本章会告诉妈妈们该怎么解决这些总是让人一肚子火的恼人状况。

  生气并不只会单纯引发家庭内部的问题,从社会上的权力阶层滥用职权、作威作福开始,再到幼稚园的虐童案、校园暴力及霸凌、随机犯罪等等,近年来这类心理问题衍生出来的弊端层出不穷,而这些都跟习惯性生气有关。就像贫穷和家暴容易代代延续,生气也会一代接着一代,而且还具有从上到下的特性。董事长对总经理生气,总经理对经理生气,经理对主任生气,主任对妻子生气,妻子对老大生气,老大对老二生气,老二又对比自己更弱小的朋友生气。怒气一层一层地往下流、环环相扣,最后遭殃的就是孩子。如果不想让孩子继续沦为生气的牺牲者,就需要有人出面终止这种恶性循环。而这个角色的不二人选,就是正在阅读本书的我们。

  希望我们在受到不当的对待时,都能正确地抒发怒火;希望我们不要再让孩子沦为无辜的出气筒;希望我们就算对孩子生气也不要留下伤害;更进一步,还希望我们在生气时不要跟家人互相攻击,而是能接收到彼此渴望被理解的心。这段漫长旅程的出发点,其实就在不远处。自己的怒火,由自己负责。

  现在,就让我们开始这趟探索之旅吧!

专文导读

自己的怒火由自己负责


  「明明自己在这世界上最爱的就是孩子,却忍不住口气很冲地骂了他,是不是觉得这样的自己令人讨厌?已经下定决心不要再发脾气,又马上被气得破功时,是不是觉得自己不可理喻?火冒三丈怒吼完之后,是不是又担心孩子受伤而满心愧疚、深深自责?看见隔壁妈妈遇到各种棘手状况也不生气,还可以轻声细语对孩子解释,是不是很羡慕?」

  光是作者在序文的这一段说法,我猜就打中了许多妈妈的心。因为妈妈被要求为家庭背负的有形无形责任很多,像是又希望孩子安乐,又期待孩子成熟独立,相反的力量在心头纠结拉扯是日常。越是在乎,就越是敏感,也越是起落得剧烈!

  而在跟孩子互动的同时,常能勾引起我们童年的回忆—最是脆弱依赖的人生时刻。我们莫名的情绪因此而翻涌,正等待我们好好探究。又或者,我们其实也知道,工作上的不顺心,婚姻上的委屈,常会迁怒到孩子身上,或者被孩子引爆。怒气不完全跟孩子有关,却由孩子承受。所以妈妈自责有理,却又常不知道从何调整起。

  作者以「生气」这个情绪为出发点,由此延伸探索我们的内在世界。重点不在不生气,而是走向我们的身心安顿,并且跟孩子保持适当的亲密。这本书的架构,从社会文化乃至于个人生理层次,把生气的脉络理得清晰。大至权力相互倾轧所营造的负面环境,小至妈妈的体力耗竭,都可能是生气的远因或近因。

  「人如果在无意识中带有羞耻感及不安感,就会怕自己软弱的样子招来轻视或责备,而不希望被人察觉。然后为了消除并隐藏这种自己觉得幼稚的情绪,就会演变成生气。只要一生气,对话的焦点就能转到对方身上, 不用再面对自己真实的情绪,还可以透过生气释放出『问题在你身上,不是我』的讯息,让自己更占上风。」

  这段细腻的觉察,把生气的重要「好处」讲得清楚。生气常作为一种切割的动作,好像只要一生气,都是别人的错,都是别人要改变。因此,生气也可以是一种逃避,逃避面对更深层的自己。为了带领读者更细腻地抓住自己生气的起伏转折,作者使用了帮助生气分级的方式。用这种方式把自己的生气梳理一遍,能让自己重新从身体感受开始,而不是习惯性地告诉自己「我很生气」,然后又在极短时间内以反射性的方式发洩怒气。

  别小看这种简单的练习,长期为生气分级,可以让自己更敏感于容易生气的情境,便于事先预防。在怒气还没开始前就先行预防,相对于等到怒气已经发生了,才要让自己消气,两者相较起来,事先预防所耗损的时间精力成本,小得多了!然后,能更快感受自己的生气,好处多多。生气当下就懂得离开现场,暂时停止,小事就不会发展成大事,让大家更头痛,对身体健康也有正面影响。

  「…孩子不听父母的话其实很正常,毕竟他们也有自己的情绪和需求。不只是孩子,所有人都一样,每个人都会为了满足自己冰山中的期待及需求而行动,孩子并没有义务要满足妈妈的需求。妈妈的情绪和需求是妈妈自己的责任,不该因为孩子没有照着我们的要求做就骂他。与其责备,不如配合孩子能做到的水准,明确表达出我们的期待…」

  这本书的举例很具体,是看完马上可以拿来实用的那一种,而且稍稍修改里面的字句就能应用,看得出来作者的经验相当丰富,所以相当精准地回应了教养的困境。而且非常难得的是,作者使用了多种方式来分析家庭里的互动,帮助妈妈更了解自己。以上面这一段文字来说,作者使用了美国家庭治疗师维琴尼亚.萨提尔(Virginia Satir)着名的冰山理论,从行为、应对姿态、观点(认知)、感受,可以一层一层追溯到渴望、期待、自我。

  而且作者心胸具有相当的开放性,不会认为孩子就理所当然要满足大人的要求,愿意尊重孩子的独立性。这样的价值观能公开在韩国进行讨论,我相当佩服作者。

  「如果把生气情绪用来发掘妈妈本身的需求,而不是用来责备孩子犯的错,那么每次的生气反而都能让我们更了解自己想要什么。」

  在作者的引领之下,生气反而是我们成长的媒介。生气就像是一种提醒,提醒我们得要注意照顾自己。我自己的说法是,要常回到身体里,去觉察或休养,尤其是情绪跟健康的关系密切,这也是我认为要照顾自己很好的切入点。不过,作者的讲法,更是具体好执行。

  「缓和怒气最有效的方法,就是仔细观察身体的变化,当场感受看看原本处于静止状态的脸、手脚、胸口和头出现了什么改变…」

  一边套用不同理论解析生气的成因,一边顺手就能给出大大小小实用的建议。看这本书,就像寻宝游戏,常常不经意在字里行间,有那种像挖到宝的惊喜。

  「生气跟发脾气不一样,生气是一种情绪,我们没办法选择,但发脾气是一种行动,属于可以选择的范围。」

  像这一句就可以当金句使用,除了简洁明了,而且又很有实质内涵。对我来说,作者不只是理论与实务兼具,还有不错的文字能力。

  既然发脾气是一种行动,那么,有效地沟通我们的情绪,也是作者着力甚深的部分。因此看这本书,可以学到如何自我肯定地表达,这基本上就是设立人际界线的关键。从这个角度看,这本书不只适用「妈妈」这个角色,各种角色扮演都可以参考。只是说,作者常以家庭情境举例,所以内容稍稍修正,在职场、针对各种关系,这本书都能应用。

  毕竟人难免生气,但好好发脾气,则需要学习。我已经等不及要跟各位朋友分享这么好的内容,期待这本书早日上市,嘉惠众人。
 
临床心理师 洪仲清

图书试读

第一章 误会大了!「生气」跟我们想得不一样

我常生孩子的气,我是个坏妈妈
你当然可以生气,生气并没有错

「我刚刚又对孩子发脾气了……我真的是个坏妈妈。」

「两岁的孩子开始不听话,常让我火大,该怎么办?是不是因为我这个妈妈人格不好?本来想生第二胎,又觉得自己没资格当妈妈,还是算了!」

上面这两句话,是我在网路上连载「妈妈的发火指导课」文章时收到的部分留言。不只一个妈妈会在对孩子发完脾气后懊悔,暗自落泪。妈妈们常会因为对孩子生气而自责,把「坏妈妈」的标签往自己身上贴,然后下定决心:「我明天绝对不要再生气了。」

不过,到了隔天却又被气到爆炸,怒火并没有因为决心而减少,对自己的责备也从来没停过。在这样的恶性循环之下,甚至严重到让「白天生气、晚上反省」变成了妈妈们的生活例行公事。

很多育儿书都说:「生气会毁了孩子。」可能也因为这样,当我跟妈妈学员们聊到「生气」这件事情时,发现大家都对生气有些误解,其中最大的误会就是:「不可以生气」。虽然妈妈们嘴巴上都会说:「养小孩当然会有生气的事啊!」、「孩子犯错,本来就会生气嘛!」却又纠结地希望自己能成为一个「不会生气的温暖妈妈」。

为什么不能生气呢?人真的有办法不生气吗?我们都只是凡人,不像佛祖或耶稣一样是圣人,「不生气」是不是个不切实际的目标?在努力不生气的过程中,我们又会失去什么?

从不生气的妈妈,是只会出现在育儿书上的梦幻妈妈。现实中的妈妈都会生气,只是程度各有不同罢了。那我现在的脾气到底有没有问题呢?想知道的话,就来做个简单的愤怒自我检测吧!请试着回想过去六个月中自己的感受或是从旁人口中听到的话,回答下列各个项目,最后再把「是」的项目分数相加即可。

1.不太能应变自己神经质发作的时候。 (1分)
2.生气让你不知所措又自责。 (2分)
3.有人说过你表达生气的方式有问题。 (2分)
4.你曾经因为表达愤怒而导致家庭、职场、朋友或家族间的重要关系遇到瓶颈。 (3分)
5.曾经有很重视你的人强烈建议你寻求帮助以控制脾气。 (3分)
6.你曾经因为表达愤怒的方式陷入严重问题。例如在职场上被记过警告、在街上闹事被捕、触犯法律、造成别人受伤、自残,或面临分居、离婚等状况。 (4分)

用户评价

相关图书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tbooks.qciss.net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特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