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解对症按摩消百病

图解对症按摩消百病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图书标签:
  • 按摩
  • 推拿
  • 中医
  • 养生
  • 健康
  • 图解
  • 对症
  • 疾病
  • 家庭医学
  • 保健
想要找书就要到 小特书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具体描述

  命要活得长,全靠经络、穴位养
  经络穴位是人体里的天然大药库
  只要对症按摩穴位,百病就能一扫光


  中国传统医学发展出按摩经络穴位的独特治疗方式,许多常见的病症,其实根本不须打针、吃药,只要以正确的方法按摩经络穴位,症状就能获得良好的改善。这种神奇的按摩法,对血液循环系统、内分泌系统、免疫系统、唿吸系统、消化系统的各种病症皆有超高的改善作用。

  它不仅简单易学、快速有效,且人人可用,随时可用,不花成本,不伤身体。本书以完全图解的形式介绍85种常见病的对症按摩手法,图解超清晰,取穴超方便,迅速见效,学会这些小诀窍,您就能获得健康上的大收益。

本书特色

  ●本书依症状分类,方便、迅速找到对的穴位,改善恼人的病症。
  ●完全图解的速效按摩法,步骤清楚明了,找穴不出错,取穴超方便。
  ●介绍85种常见病的经络穴位按摩法,只要动动手,就能从头到脚都健康。
  ●依不同的穴位特质,提供读者相对应的按摩方式、时间及力度。
  ●针对病症提供养生小祕诀,从饮食、生活等层面提出建议,让症状更能得到预防与改善。

名人推荐

  中华民国中医内科医学会
  郑振鸿 理事长
  北京中医医院主任
  陈飞松 医师
 
经络与穴位疗法:从理论到实践的全面指南 本书旨在为广大读者提供一套系统、深入的经络与穴位疗法知识体系,侧重于传统中医理论的现代化阐释,以及如何在日常生活中科学、安全地运用这些古老智慧来维护和促进健康。我们避免了对具体疾病的“对症”推荐,而是将重点放在人体的能量流动、经络系统的结构功能,以及如何通过调理这些系统来实现整体平衡。 第一部分:中医基础理论的现代解读 本部分将带领读者走进中医的宏大世界,但视角将更侧重于现代科学如何理解这些概念。 第一章:气、血、津液的物质基础与功能 气的内涵与外延: 详细探讨“气”在中医学中的多重含义,从驱动生命活动的能量到维持脏腑功能的物质基础。我们将结合现代生物化学和能量代谢理论,分析气的运行与新陈代谢、细胞能量转换之间的潜在关联。 血与津液的循环系统: 不仅仅是生理学上的血液和体液,更侧重于其营养和濡养作用。探讨血液循环与淋巴回流在物质输布中的关键地位,以及津液代谢失衡如何影响组织液和细胞环境。 动态平衡:阴阳五行的新视角: 阐述阴阳作为对立统一的哲学基础,并将其应用于理解人体内稳态的维持。五行理论将不再是简单的属性归类,而是作为一套描述事物间相互作用、相互制约的系统模型,用于分析人体的功能联系和变化规律。 第二章:经络系统的结构、功能与运行规律 经络系统是连接人体各个脏腑、体表与内里的复杂网络,是针灸、推拿等疗法得以施展的物质载体。 十二正经的形态与循行: 对每一条正经的起始、走向、主要分布区域进行详细描绘。重点分析其与相应脏腑的表里关系,以及它们在体表的主要功能区域。 奇经八脉的统摄作用: 深入讲解任脉、督脉等奇经八脉如何对十二正经进行调节、约束和联系,特别是它们在精神意识和生殖功能中的独特作用。 络脉、经别、皮部: 探讨经络的微观和宏观网络结构,分析络脉如何实现局部与整体的精细连接,以及皮部在皮肤层面上的信息传导作用。 经络的生理功能: 从信息传递、物质输布和调节机能三个层面,系统阐述经络在维持生命活动中的核心作用。 第二部分:穴位的精细定位与操作技巧 本部分是实践操作的基础,强调精准定位和安全刺激的重要性。 第三章:精准定位的艺术与科学 骨度分寸法详解: 系统介绍传统的“同身寸”测量方法,并结合人体测量学原理,指导读者如何准确确定穴位之间的距离。 体表标志定位法: 详细图解使用肌肉起止点、关节折痕、血管、神经走向等外部解剖标志来定位特定穴位的技巧。 特殊穴位的识别要点: 针对某些触诊困难或需要特定体位才能确定的穴位(如经外奇穴),提供详细的定位步骤和辅助判断方法。 第四章:刺激手法的物理学与生物学原理 我们着重分析不同手法(推、拿、按、摩、揉、捏、叩)作用于体表的机械力如何转化为生物学效应。 按压的深度与频率控制: 探讨不同力度和节奏对皮肤、肌肉、筋膜层面的影响,以及如何通过频率调节来影响神经末梢的反应。 提捏与叩击的手法解析: 分析提捏手法对皮下组织和淋巴循环的促进作用,以及叩击法对局部气血的激发效应。 温热与冷敷的结合应用: 介绍在按摩操作中融入物理温热(如艾灸的温和热效应,或热敷的辅助作用)对增强穴位刺激效果的原理。 第三部分:系统调节与整体健康维护 本书的最终目标是教会读者如何运用经络和穴位知识,建立一套个性化的、旨在提高身体自我修复能力的维护方案。 第五章:通过特定区域的调理实现系统平衡 本章不针对单一病症,而是根据人体的功能分区,指导读者如何通过刺激与该区域相关的经络和穴位群组,来优化特定系统的功能。 头部与颈部的经络交汇: 探讨该区域穴位对提升脑部供氧、缓解头颈部紧张的综合作用,重点关注对视觉、听觉和精神集中的影响。 躯干中部的能量枢纽: 关注膈肌、腹部脏腑经络的调理,探讨如何通过刺激这些穴位群来促进消化吸收、改善呼吸深度和增强核心稳定。 四肢末端与经络的终点: 分析手足端穴位的重要性,它们作为经气疏泄的“阀门”,在调节全身气机升降中的作用。 第六章:情志与经络的相互影响 情绪是影响人体健康的重要因素。本章将经络理论与情志变化联系起来。 五志与五脏经络的对应: 深入阐述喜、怒、思、忧、恐等情绪失衡如何直接影响对应脏腑的经络气血运行,并举例说明调整相应经络区域的刺激如何有助于情绪的平复。 特定穴位在安定心神中的角色: 介绍那些被广泛认为对镇静神经、改善睡眠质量具有积极作用的穴位区域,强调其作用机制在于调节神经系统的整体兴奋与抑制状态。 第七章:日常生活中的经络养生实践 强调预防为主的理念,将经络调理融入日常习惯。 顺应四时变化的经络维护: 根据春生、夏长、秋收、冬藏的规律,指导读者调整日常按摩和穴位保健的侧重点,以顺应自然界的节律。 “经络体操”的构建: 介绍一套无需器械、可随时随地进行的简单导引动作,这些动作的设计原理在于模仿特定经络的循行路线,通过缓慢、有意识的身体活动来疏通气血。 长期自我监测的原则: 教导读者如何通过观察皮肤颜色、触感、酸胀感等细微变化,来评估自身经络的通畅程度,从而灵活调整日常的养生策略。 全书结构严谨,理论与实践并重,旨在为读者提供一个全面、安全、可操作的身体自我调节工具箱,重点在于理解人体运行的底层逻辑,而非简单套用固定方案。

著者信息

编者简介

杨玲


  中国云南省玉溪市中医医院院长、主任医师、硕士生导师、中国名老中医学术经验继承人、云南省第二届优秀青年中医,临床经验丰富,擅长脾胃病、热性病、肿瘤病等疑难病症的中医诊治。

李海涛

  1984年毕业于中国南京医科大学,先后获得北京大学硕士、中国医科大学博士、南京中医药大学药学专业博士后、南京医科大学基础医学专业博士后学位,澳门科技大学特聘研究员,美国Drexel University终身客座教授。现为南京中医药大学教授、南京中医药大学药学院教学实验中心主任、世界中医药联合会要膳食疗专业委员会副会长、中国药理学会监护委员会副祕书长、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评审专家。发表专业学术论文百余篇,获多项国家产品发明专利。

 

图书目录

第1章 穴位按摩基本知识
位于「气」通道上的穴位
循经络认穴位
4种快速找穴位的方法
刺激穴位的8种基础按摩法
按摩前必知的注意事项
Column能够帮助按摩的小道具

第2章 消除身体不适的按摩
失眠 太阳穴、神门穴、内关穴、百会穴
便祕 中脘穴、大横穴、命门穴、小肠俞穴
视力减退 晴明穴、太阳穴、行间穴、水泉穴
食欲不振 足三里穴、中脘穴、脾俞穴、胃俞穴
痔疮 秩边穴、长强穴、百会穴、肾俞穴
腹胀 大横穴、气海穴、腹结穴、关元穴
晕车 神门穴、关冲穴、内关穴、合谷穴
咳嗽 扶突穴、乳根穴、周荣穴、丰隆穴
鼻塞 迎香穴、大椎穴、素髎穴、风池穴
呃逆 天突穴、膈俞穴、攒竹穴、内关穴
冻疮 涌泉穴、关冲穴、足三里穴、外关穴
Column日常小病痛 调理是关键

第3章 减轻疼痛症状的按摩
头痛 头维穴、飞扬穴、天柱穴、神庭穴
落枕 风池穴、肩井穴、曲池穴、合谷穴
牙痛 列缺穴、液门穴、内庭穴、少海穴
胃痛 中脘穴、天枢穴、足三里穴、内关穴
肩周炎 肩井穴、肩贞穴、手三里穴、肩髃穴
小腿抽筋 阳陵泉穴、条口穴、委中穴、筑宾穴
胸痛 足五里穴、羶中穴、青灵穴、天宗穴
坐骨神经痛 承扶穴、风市穴、承山穴、崑崙穴
肋间神经痛 阳陵泉穴、足临泣穴、太冲穴、少海穴
三叉神经痛 头维穴、风池穴、合谷穴、四白穴
急性腰扭伤 承山穴、解溪穴、腰眼穴、委中穴
胆结石 期门穴、章门穴、肝俞穴、胆俞穴
足跟痛 崑崙穴、承山穴、肾俞穴、三阴交穴
Column日常不良习惯也可能引起疼痛

第4章 缓解身体疲劳的按摩
眼睛疲劳 晴明穴、丝竹空穴、风池穴、肩井穴
眼睛痒 承泣穴、四白穴、头临泣穴、曲池穴
肩背痠痛 肩井穴、曲垣穴、膈俞穴、肝俞穴
慢性疲劳综合症 脾俞穴、胃俞穴、足三里穴、三焦俞穴
头晕目眩 合谷穴、印堂穴、太冲穴、关冲穴
心情烦躁 巨阙穴、神门穴、心俞穴、脑空穴
脚部浮肿 水分穴、足三里穴、公孙穴、解溪穴
耳鸣 风池穴、合谷穴、听宫穴、耳门穴
宿醉 期门穴、肝俞穴、手三里穴、合谷穴
Column三餐营养合理 告别疲劳困扰

第5章 常见疾病的按摩
感冒 合谷穴、印堂穴、足三里穴、风池穴
哮喘 廉泉穴、神封穴、少商穴、三间穴
过敏性鼻炎 攒竹穴、迎香穴、合谷穴、印堂穴
结膜炎 阳溪穴、晴明穴、曲池穴、攒竹穴
慢性肠炎 长强穴、下脘穴、小肠俞穴、命门穴
高血压 曲池穴、合谷穴、太冲穴、印堂穴
糖尿病 中脘穴、中极穴、足三里穴、阴陵泉穴
贫血 百会穴、足三里穴、神门穴、大陵穴
消化性溃疡 中脘穴、期门穴、章门穴、公孙穴
慢性胃炎 羶中穴、中脘穴、足三里穴
咽喉炎 中府穴、云门穴、曲池穴
慢性腹泻 三阴交穴、下巨虚穴、胃俞穴
牙龈炎 合谷穴、迎香穴、颊车穴
溼疹 劳宫穴、合谷穴、鱼际穴
中暑 大椎穴、血海穴、委中穴
花粉过敏 上星穴、身柱穴、合谷穴
荨痲疹 曲池穴、足三里穴、膈俞穴
关节炎 曲池穴、外关穴、合谷穴
慢性支气管炎 中府穴、羶中穴、尺泽穴
白内障 承泣穴、四白穴、天井穴
青光眼 瞳子髎穴、阳白穴、合谷穴
外耳道炎 商阳穴、下关穴、颅息穴
神经衰弱 百会穴、风池穴、神门穴
心律不整 内关穴、太渊穴、神门穴
休克 劳宫穴、水沟穴、内关穴
胃下垂 下脘穴、中脘穴、天枢穴、肝俞穴
结肠炎 神阙穴、气海穴、天枢穴、肝俞穴
半身不遂 太阳穴、尺泽穴、环跳穴、委中穴
尿滞留 肾俞穴、三焦俞穴、八髎穴、中极穴
Column有效锻鍊让疾病好得快

第6章 常见妇科疾病的按摩
痛经 气海穴、关元穴、行间穴、水泉穴
月经不调 气海穴、血海穴、太溪穴、公孙穴
闭经 气海穴、归来穴、横骨穴、太冲穴
带下病 气冲穴、气海穴、太冲穴、三阴交穴
妊娠反应 中脘穴、神门穴、阳陵泉穴、阳池穴
产后缺乳 肩井穴、厥阴俞穴、孔最穴、曲池穴
产后腹痛 关元穴、上巨虚穴、三阴交穴、中极穴
不孕症 三阴交穴、血海穴、三焦俞穴、小肠俞穴
Column多方面入手调理经期相关疾病

第7章 有效美容减肥的按摩
雀斑 四白穴、迎香穴、地仓穴、肾俞穴
痤疮 曲池穴、外关穴、合谷穴、三焦俞穴
脸部细纹 印堂穴、攒竹穴、颊车穴、足三里穴
黑眼圈 瞳子髎穴、晴明穴、攒竹穴、肝俞穴
白发、脱发 大陵穴、阳池穴、上星穴、百会穴
头发干枯 百会穴、风池穴、太溪穴、阳池穴
眼袋 攒竹穴、鱼腰穴、丝竹空穴、承泣穴
皮肤干燥 大杼穴、地仓穴、关冲穴、阳池穴
脸部浮肿 公孙穴、解溪穴、天窗穴、胸锁乳突肌
面部赘肉 下关穴、颊车穴、大迎穴、人迎穴
颈肩赘肉 翳风穴、人迎穴、肩井穴、大杼穴
胸平腹凸 天池穴、乳根穴、中脘穴、天枢穴
臀腿赘肉 臀部、承扶穴、大腿、委中穴
腿足肿胀 小腿、承山穴、崑崙穴、太溪穴
Column良好睡眠是最好的「美容方」


 

图书序言

推荐序

对症取穴按摩,病痛自然能舒缓


  经络、穴位,在中医学中是一个非常重要的名词,它看不见、摸不着,但却肩负着气血运行的重责大任,透过手法活络经脉、畅通血气,而达到恢复调控、修复机能的功效。针灸、拔罐、推拿、按摩等都是必须透过正确取穴,执行活络血脉的方法。

  针灸、拔罐、推拿在中医是一种专业的医疗行为,在医疗过程中是有潜在危险性存在的。因此我们强烈主张专业的医疗行为,必须由经过严格训练的合格医师来执行,才具备应有的安全性及正当性。

  按摩在手法层次上略有不同于推拿,因无侵入性的医疗行为,因而不限定绝对由专业医师来执行,其在缓解因疾病而产生的不适,或对环境、气候、或情绪所引发的疼痛,都有不错的缓解效果。坊间流行的足疗、穴位瘦身、指压美容等也有异曲同功之妙。

  因刺激经络、穴位而达到舒缓的效果,当然正确且快速取穴是绝对需要的。一般人没有受过专业训练但却可以从本书按图索骥,这是一个很好的方法。因个人所需参考其适应症,迅速找出正确的穴位,进行按摩缓解。

  本书对穴位的功效、穴位的位置、找穴的方法、用穴手法、适应的病症等,都有很详细的文字说明及图示,用透视人体图示解说更让人一目了然,是一本值得推荐好学易懂的好书。

  参考本书不但可以学习自我按摩,符合匆促忙碌的现代社会的需求,也可以付出爱心嘉惠周遭的亲人、朋友,推己及人,乐以推荐供大家分享。
 
郑振鸿 中西医师
中华民国中医内科医学会理事长
台湾中医临床技能学会理事长
台北市立联合医院林森中医院区 院长

人体自有大药,对症按摩百病消

  《黄帝内经》中说:「有诸于内,必形于外」,意思就是说,人的五脏六腑一旦出了问题,就一定会经由皮肤表现出来。中医认为「一切疾病产生的根本原因就是身体里有关经络的失控」,人的一切疾病都可以叫做「经络病」,所以,我们可以透过刺激经络、穴位,激发经络、穴位的潜能,使其恢复调控功能,达到修复人体机能、治疗疾病的目的。

  经络和穴位堪称人体内的金矿,是我们取用不尽的「大药库」,渴望健康的人们一直在挖掘不止。

  本书主要讲述了利用按摩人体经络穴位治病的方法。按摩,中医又将其称「推拿」,是我国传统医学中独特的治疗方法之一,它是以中医的脏腑、经络学说为理论基础,并结合西医的解剖和病理诊断,作用于人体体表的特定部位以调节机体生理、病理状况,达到理疗目的的方法。

  相较于针灸、拔罐等其他中医理疗手法,按摩简单、易学,取用方便,不需要艰深的知识,也不必使用专业的医疗器械,只要找到正确的穴位及反射区,採用手部的按压动作,抓住要诀与手法,习惯与熟练之后很快就能掌握。

  人体经络的每一个穴位都是灵丹妙药,如何让其发挥药效,就看我们会不会用它了。命要活得长,全靠经络、穴位养。穴位按摩适合任何人,能让人的平均寿命至少再延长10年,它是现代人走向百岁健康的通行证。
 
陈飞松 教授
中国中医科学院研究员
北京中医医院主任医师
北京亚健康防治协会会长
中华亚健康学会执行会长
中华中医药学会内科分会委员
世界针灸学会联合会考试委员会教授

 

图书试读

根据部位和目的来选择效果最佳的刺激方法
 
刺激穴位的8种基础按摩法
 
刺激穴位有多种方法,可以根据部位和目的来选择最优效果的刺激方法,正确的手法及熟练程度对按摩疗效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推法
 
【一学就会】
 
以指、掌、拳或肘部着力于身体体表一定穴位上,进行单方向的直线或弧形推动的方法,称为推法。
 
【直推法】
 
用拇指桡侧缘或食指、中指螺纹面在按摩部位做直线单方向动作,称为直推法。直推法要求动作轻快、连续。
 
【平推法】
 
平推法是推法中用力较重的一种手法,动作要求用力放稳,速度放缓。根据治疗部位和病情的不同,其中以拇指平推法(又称一指禅推法)最为常用。
 
【如何使用】
 
推法可在人体各部位使用,具有行气活血、疏通经络、舒筋理肌的作用。
 
拿法
 
【一学就会】
 
拿法是以大拇指与食指、中指,或大拇指与其他四指相对用力,呈钳形,持续而有节奏地提捏或捏揉肌肤的按摩手法。
 
【如何使用】
 
拿法刺激较强,多作用于较厚的肌肉筋腱,具有袪风散寒、通经活络、解痉止痛、去淤生新等作用。
 
按法
 
【一学就会】
 
用手指、手掌置于体表之上,先轻后重,逐渐用力向下压某个部位或穴位。按法常与揉法结合,组成按揉复合手法。
 
【指按法】
 
用拇指、食指、中指的指端或螺纹面垂直向特定部位按压。
 
【掌按法】
 
用手掌根部着力向下按压,可用单掌按或双掌按,亦可双手重叠按压。
 
【肘按法】
 
将肘关节弯曲,用突出的尺骨鹰嘴着力按压特定部位。
 
【如何使用】
 
指按法适用于全身各部腧穴;掌按法常用于背腰、下肢;肘按法常用于背腰、臀部、大腿等肌肉丰厚部位。
 
揉法
 
【一学就会】
 
揉法是常用按摩手法,是用手掌大鱼际或掌根、全掌、手指螺纹面部分,着力于体表施术部位,做轻柔和缓的回旋揉动。
 
【指揉法】
 
用拇指、食指、中指的指端或螺纹面垂直向特定部位按压。
 
【掌揉法】
 
用手掌大鱼际或掌根着力于施术部位,做轻柔缓和的揉动。
 
【如何使用】
 
揉法轻柔缓和,刺激量小, 适用于全身各部位,具有宽胸理气、消积导滞、活血化淤、消肿止痛、袪风散寒、舒筋活络、缓解痉挛等作用。
 
滚法
 
【一学就会】
 
滚法是手握空拳,除拇指外四指第1指关节突起部着力,附着于腧穴上,透过腕关节连续的屈伸往返摆动,带动前臂和着力部做来回不断地作用于治疗部位的一种手法。

用户评价

评分

作为一名长期伏案工作的白领,颈肩僵硬、腰背酸痛是我的“职业病”。尝试过各种缓解方式,效果都不尽如人意。偶然间,我在网上看到了这本书的推荐,被其“图解对症”的理念深深吸引。拿到书后,我迫不及待地翻看了关于颈椎和腰部不适的章节。书中的插画非常精美,将人体穴位和经络的走向清晰地呈现在眼前,每一个按摩手法都配有详细的步骤图,甚至连按摩的力度、频率都有指导。我按照书上的方法,每天花上十来分钟,按摩颈部、肩部以及腰部的几个关键穴位。效果令我非常惊喜!仅仅坚持了几天,我就感觉颈肩的僵硬感明显缓解,腰部的酸痛感也减轻了不少。这本书最大的特点在于它的实用性和易懂性,它没有复杂的理论,而是直接提供了解决问题的方案。我甚至发现,书中还有关于缓解久坐带来的腹部胀气和消化不良的按摩技巧,这对我来说更是锦上添花。这本书让我觉得,拥有健康的身体,原来可以如此简单和触手可及。

评分

这本书的封面设计实在是太吸引人了,用了很多鲜活的插画,把人体的穴位和经络描绘得一目了然,就算是对中医完全没有基础的人,也能很容易理解。我一直以来都有颈椎不适的问题,试过很多方法,效果都不尽如人意。拿到这本书后,我立刻翻到了关于颈椎病的章节,里面的按摩手法图文并茂,步骤清晰,就连力度和方向都标注得很清楚。我按照书上的方法,每天坚持按摩颈部和肩部的一些特定穴位,大概坚持了一个星期,就明显感觉到僵硬感减轻了不少,疼痛也随之缓解。而且,这本书不仅仅是针对某一种病症,它涵盖了从头到脚的各种常见不适,比如头痛、失眠、消化不良、腰酸背痛等等,感觉就像请了一个随身携带的私人按摩师。里面的讲解也通俗易懂,没有太多晦涩难懂的专业术语,让我能轻松地理解每一个穴位的功效以及按摩的原理。对于我这种忙碌的上班族来说,能够在家就能解决一些小毛病,实在是非常方便和实用了。

评分

自从有了宝宝,我的睡眠质量直线下降,常常感到疲惫不堪,精神也越来越差。偶然的机会,朋友推荐了这本书,我抱着试试看的心态入手了。我立刻翻阅了关于改善睡眠的章节,里面的按摩方法很详细,尤其是针对安神助眠的穴位,图示非常清晰,让我能准确地找到并且进行按摩。我每天睡前都会按照书上的指导,按摩几个关键的穴位,比如百会穴、神门穴、三阴交等。神奇的是,坚持了不到一周,我发现自己入睡变得更容易了,夜里醒来的次数也明显减少,整体睡眠质量有了质的飞跃。而且,书中对于产后恢复的一些小问题,比如腰背酸痛、腹部胀气等,也有相应的按摩建议,这对我来说实在是太及时了。这本书的语言风格也很温和,读起来就像一位经验丰富的长辈在循循善诱,让我感到安心和信任。

评分

我一直对中医养生很感兴趣,但很多书都过于理论化,读起来枯燥乏味,让我难以坚持。这本《图解对症按摩消百病》完全颠覆了我对养生书籍的认知。它以一种非常直观和实用的方式,将复杂的穴位按摩变得触手可及。书中大量精美的插图,让我能够清晰地辨认出每一个穴位的位置,并且通过动态的演示图,我更能准确地掌握按摩的手法和力道。我尝试了书中针对改善面部气色的按摩方法,原本有些暗沉的肤色,在坚持了不到一个月后,明显有了提亮的效果,连细纹都似乎淡化了一些。更令我惊喜的是,书中还包含了针对缓解眼部疲劳的按摩手法,这对于我这个每天对着电脑工作的“屏幕族”来说,简直是福音。每次感觉眼睛干涩不适时,只要按照书上的方法按摩几分钟,就能立刻得到缓解。这本书不仅教会我如何“对症下药”,更让我体会到了中医的博大精深,以及通过简单按摩就能改善身体状况的乐趣。

评分

我一直是个注重健康生活方式的人,也尝试过不少健身和饮食方面的书籍,但总觉得身体还有些小毛病难以根除,比如容易疲劳,有时候还会有点小感冒。偶然在书店看到这本书,被封面简洁而又充满科学感的插画吸引了。翻开书页,果然没有让我失望。书中关于增强免疫力、缓解疲劳的按摩方法,描述得非常具体,每一步都配有详细的插图,而且讲解得非常细致,让我能够毫不费力地理解和操作。我特别喜欢它关于“经络循行”的介绍,用非常直观的方式解释了为什么某些穴位能够起到特定的作用,让我从“知其然”走向了“知其所以然”。我根据书中的建议,坚持按摩足三里穴和合谷穴,一段时间后,我发现自己不再像以前那样容易感到疲倦,抵抗力也有所提升,感冒的次数也少了。这本书不仅仅是按摩技巧的集合,更是一本关于身体智慧的启蒙读物。

相关图书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tbooks.qciss.net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特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