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现代状态(3版)

后现代状态(3版)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原文作者: Jean-Francois Lyotard
想要找书就要到 小特书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具体描述

本书研究最为发展社会中的知识状态,以「后现代」命名之。它指的是经历了各种变化的文化处境,这些变化从十九世纪末就开始影响科学、文学和艺术的游戏规则。在这里,我们将通过与叙事危机的比较来定位这些变化。

  科学在起源时便与叙事发生冲突。用科学自身的标准衡量,大部分叙事其实只是寓言。然而,只要科学不想沦落到仅仅陈述实用规律的地步,只要它还寻求真理,它就必须使自己的游戏规则合法化。于是它制造出关于自身地位的合法化论述,这种论述就被叫作哲学。当这种后设论述明确地求助于诸如精神辩证法、意义诠释学、理性主体或劳动主体的解放、财富的增长等某个大叙事时,我们使用「现代」一词指称这种依靠大叙事使自身合法化的科学。

  简化到极点,我们可以把对后设叙事的不轻易相信看作是「后现代」。后现代知识并不仅仅是权力的工具。它可以提高我们对差异的敏感性,增强我们对不可共量的承受力。它的根据不在专家的异质同构中,而在发明家的平行建构中。
 

著者信息

作者简介

李欧塔(Jean-François Lyotard,1924-1998)


  法国当代着名思想家,「后现代理论」的领导者。出生于凡尔赛,巴黎索邦(Sorbonne)大学毕业后,1950-1952年于法属阿尔及利亚的高中担任哲学教师。1954年担任社会主义期刊《社会主义或野蛮》(Socialisme ou Barbarie)的阿尔及利亚分支成员。1960年代回到法国后任教于巴黎大学、南特大学。1964年成为《工权》(Pouvoir ouvrier)的编辑委员,1966年离开。1968年参与法国的「五月风暴」学运。1970年转至巴黎第八大学,至1987年退休为荣誉教授。他曾于世界各地讲学,包括美国加州大学尔湾分校、霍普金斯大学、耶鲁大学、加拿大的蒙特利尔魁北克大学、巴西的圣保罗大学等。1998年4月21日,因癌症病逝于巴黎。

  1979年,他接受加拿大魁北克省政府大学委员会主席之邀,完成了当代文化和知识变化的研究报告书《后现代状态》。其他着作有:《现象学》(1954)、《论述.图像》(1971)、《力比多经济》(1974)、《正义游戏》(1979)、《歧论:论争中的语句》(1983)、《非人:时间漫谈》(1988)、《海德格与犹太人》(1988)、《康德「崇高分析」课程》(1991)等。

译者简介

车槿山


  法国图卢兹第二大学文学博士,巴黎第八大学完成文学博士后,现为北京大学中文系教授。
 

图书目录

导读:为后现代状态所写的15条片段
导论
第一章 场域:资讯化社会中的知识
第二章 问题:合法化
第三章 方法:语言游戏
第四章 社会关系的性质:现代的另一选项
第五章 社会关系的性质:后现代的视野
第六章 叙述知识的语用学
第七章 科学知识的语用学
第八章 叙述功能与知识合法化
第九章 知识合法化的叙事
第十章 去合法化
第十一章 研究与通过产出能力达到的合法化
第十二章 教学与通过产出能力达到的合法化
第十三章 研究不稳定性的后现代科学
第十四章 以平行建构进行的合法化

图书序言

第一章 场域:资讯化社会中的知识
 
我们的工作假设是:随着社会进入被称为后工业的年代以及文化进入被称为后现代的年代,知识改变了地位【1】。这种过渡至少从五○年代末就开始了,对欧洲来说这标志着重建的结束。各个国家的过渡有快有慢,各个活动部门的过渡也有快有慢:因此很难写出完整的编年史,很难画出总表【2】。一部分描述只可能是臆测的。但我们知道,过分信任未来学是不谨慎的【3】。
 
与其制定一张不可能完整的图表,我们不如从一个特征出发,它能立即决定我们的研究对象。科学知识是一种论述。我们可以说,四十年来的所谓尖端科技都和语言有关,如音位学与语言学理论【4】、沟通问题与控制论(cybernétique)【5】、现代代数与资讯学【6】、电脑与其语言【7】、语言翻译问题与语言-机器兼容性研究【8】、存储问题与数据库【9】、远端传讯与「智能」终端的建立【10】,吊诡逻辑(paradoxologie)【11】:以上是明显的证据,这还不是完整的清单。
 
这些科技变化对知识产生的影响应是巨大的。受到影响或即将受到影响的是知识的两个主要功能:研究与认知的传递。关于第一个功能,遗传学提供了外行也能明白的一个例子:它的理论派典(paradigme)来自控制论。这样的例子还有很多。关于第二个功能,我们知道,由于各种仪器的标准化、微型化和商品化,知识的获取、整理、可获取性处理、利用等操作在今天已经发生了变化【12】。我们有理由认为,资讯机器的增多正在影响并将继续影响知识的传播,就像早先人类交通方式(运输)的发展和后来音像流通方式(媒体)的发展曾经做的一样【13】。

图书试读

None

用户评价

相关图书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tbooks.qciss.net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特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