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童课后照顾服务训练教材(下)

儿童课后照顾服务训练教材(下)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图书标签:
  • 儿童课后服务
  • 课后照顾
  • 儿童教育
  • 培训教材
  • 教育培训
  • 儿童发展
  • 安全教育
  • 活动设计
  • 教师培训
  • 育儿知识
想要找书就要到 小特书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具体描述

  我国「儿童少年福利法」中规定,直辖市、县(市)政府可指定所属国民小学办理「儿童课后照顾服务」,担任「儿童课后照顾服务」的人员,必须接受相关课程训练取得资格后,方能担任该项工作。

  本书针对「国民小学办理儿童课后照为服务及人员资格标准」之课程内容,包括核心课程及弹性课程,邀请国内十一位专家学者共同撰写,分为上、下两册,上册内容包括儿童发展的理念、学龄儿童之生心理发展、儿童福利导论、儿童福利服务、课后照为服务概论、儿童心理卫生、特殊教育概论。下册内容包括儿童医疗保健及意外事故急救训练、儿童故事、新职教育、儿童行为辅导、儿童安写、初等教育、学习指导、儿童体育与团康、儿童游戏与发展、儿童游戏与休闲发展及运用、班级经营。

幼儿肢体动作发展与律动教学实践指南 本书旨在为学前教育工作者提供一套全面、深入且极具操作性的肢体动作发展理论指导与律动教学实践方法。全书严格聚焦于0至6岁幼儿的动作学习规律、运动技能的提升途径,以及如何将音乐、节奏与身体活动有机结合,构建富有创造性和教育性的课后活动。 第一部分:幼儿动作发展里程碑与评估基础 第一章:0-6岁幼儿动作发展的生理与认知基础 本章将详细解析幼儿动作发展背后的神经科学原理。我们探讨皮层发育如何影响精细动作与粗大动作的控制,以及不同年龄阶段幼儿的生理限制与潜力。内容涵盖姿势控制、平衡能力、空间感知的发展轨迹。我们深入分析前庭系统和本体感觉在动作学习中的关键作用,并提供一套基于发展阶段的动作能力自查清单,帮助教育者准确判断幼儿当前的动作发展水平。 第二章:粗大动作技能的系统培养 着重于行走、跑、跳跃、投掷、接球、攀爬等基本生活与运动技能的分解教学法。本章不只是罗列技能,而是提供“如何教”的详细步骤。例如,针对“单脚站立”的教学,我们会提供从借助支撑到独立完成的阶梯式练习方案,并强调如何在游戏情境中自然地植入这些训练,避免枯燥的重复操练。此外,本章也收录了针对不同运动技能发展迟缓迹象的初步观察和引导建议。 第三章:精细动作与手眼协调的精进 本部分聚焦于影响幼儿未来书写、穿衣、使用工具等生活自理能力的关键技能。内容包括手指的独立运动训练(如捏取、对捏)、双手协调操作(如串珠、折纸的初步尝试)、以及复杂工具的使用(如剪刀的安全使用、铅笔的正确握持)。我们提供了一系列利用日常材料(如橡皮泥、沙子、水、积木)进行的低成本高效率的精细动作训练活动设计。 第四章:动作评估的多元视角 评估不应止于“能不能做到”,更在于“如何做到”以及“进步的幅度”。本章介绍了观察记录法、轶事记录法在动作评估中的应用。我们提供了结构化观察量表,用于记录幼儿在探索环境、完成运动任务时的策略选择、动机水平和专注时长。强调了评估结果如何反哺教学设计,实现个体化的动作能力提升计划。 --- 第二部分:律动与音乐整合教学法 第五章:音乐性动作教育的理论根基 深入探讨达尔克罗兹(Dalcroze)、奥尔夫(Orff)等音乐教学法在动作发展中的应用精髓。重点解析节奏、节拍、速度、力度、音色这些音乐元素如何转化为可感知的身体动作。我们探讨了内在节奏感(Internal Rhythm)的培养,即如何引导幼儿将听觉信息转化为身体运动的冲动,实现“听即动,动即韵”。 第六章:基础节奏训练与身体的“语言” 本章是实践操作的核心。我们详细介绍了如何通过拍手、踏脚、身体敲击等方式,让幼儿理解并模仿简单的二拍子、三拍子和四拍子。内容包括: 1. 节奏模仿游戏: 从简单模式(ABAB)到复合模式(AABBCC)的逐步递进。 2. 身体声响的开发: 学习如何用身体的不同部位发出不同的声音,并将其编织成简单的“身体打击乐”。 3. 节奏与语言的结合: 将儿歌、短句的抑扬顿挫融入到行走、跑跳中,建立听觉与动觉的强连接。 第七章:空间感知与集体律动编排 在集体活动中,幼儿必须学会感知自身与他人的相对位置。本章教授如何设计与引导涉及空间概念的律动活动,如“圆形”、“直线”、“交叉行进”、“远近变化”等队形变化。我们提供了一套“安全空间”的建立流程,确保在动态的集体活动中,幼儿能够有效地避让和互动。内容也包括如何使用简单的指令和视觉标记来辅助空间定位。 第八章:创造性动作表达与即兴发挥 真正的艺术性体现在“创造”而非“模仿”。本章鼓励教师从“指导者”转变为“激发者”。我们介绍了一系列启发式教学工具,例如: 意象引导: 使用“你是一阵风”、“你是一棵小树”等意象,让幼儿自发地用身体表达。 情感投射: 结合情绪词汇(快乐、悲伤、生气),引导幼儿探索不同情绪下的肢体语言。 动作序列的构建: 如何引导幼儿将三个或四个独立的动作片段,逻辑地串联成一个短小的“动作故事”。 --- 第三部分:安全环境、活动设计与融合实践 第九章:课后动作活动的安全管理与环境创设 动作活动的安全是首要前提。本章详述了室内外场地检查清单,包括地面防滑性、设备间距、光线与通风的要求。同时,我们探讨了如何根据幼儿的年龄段设定合理的活动强度和休息频率,预防运动伤害。内容特别强调了在没有专业运动器材的情况下,如何利用现有资源(如垫子、呼啦圈、彩带)安全地构建富有挑战性的活动区域。 第十营:融合特殊需求幼儿的动作支持策略 本章关注如何将动作教学融入融合教育的理念。针对有运动协调障碍或感觉处理差异的幼儿,我们提供具体的调整策略,例如:使用触觉刺激物辅助本体感觉输入、提供明确的视觉提示卡(Visual Cues)来辅助动作分解、以及如何调整音乐的速度和复杂度以适应不同个体的学习节奏。目标是确保每一位幼儿都能在活动中找到成功的体验和参与的乐趣。 第十一章:基于主题的整合性活动案例库 提供跨学科的、可立即投入使用的活动方案。这些方案将动作训练、律动学习与学科学术内容有机结合,例如: 自然主题: 模拟“四季更迭”的动作序列,结合天气变化的节奏快慢。 数学主题: 利用身体进行“计数”与“排序”,用不同的跳跃模式代表奇偶数。 语言主题: 将故事角色的行动(走路、躲藏、奔跑)动作化,强化故事的理解与记忆。 结语:动作教学中的反思与成长 强调教师的持续学习与自我反思,鼓励教育者将每一次活动视为一次实验,不断优化自身引导技巧,最终实现以儿童为中心的、充满活力与教育价值的课后肢体动作与律动课程。 本书内容完全专注于0-6岁儿童的动作发展、运动技能培养、以及音乐与节奏的整合教学,旨在为学前教育工作者提供实用的、以发展为导向的教学工具,不涉及学龄后或中小学生的学科知识传授、管理行政流程或特定考试辅导等内容。

著者信息

图书目录

序 i

  • 第八章 儿童医疗保健及意外事故急救训练 罗聿廷、林秀桑 1
      一、前言 2
      二、儿童医疗保健架构 3
      三、儿童的生长与营养需要 3
      四、儿童常见疾病之认识 11
      五、传染病之预防与处理 30
      六、意外事故之急救技巧演练 39
      七、建构社区医疗联络网 57
      八、结语 61
      参考书目 62
  • 第九章 儿童故事 黄惠如 65
      一、儿童故事的基本概念 66
      二、儿童故事的选择与赏析 68
      三、阅读习惯的养成 72
      四、说故事的技巧 75
      五、说故事的流程 80
      六、道具种类与制作 89
      七、故事的延伸设计 103
      八、结语 61
      参考书目 109
  • 第十章 亲职教育 黄惠如 111
      一、台湾社会变迁下家庭功能的转变 112
      二、亲职教育的意义、功能与重要性 117
      三、亲职教育的理论基础与互动技巧 120
      四、亲职教育的实施过程 144
      五、亲职教育的实施内涵 146
      参考书目 158
  • 第十一章 儿童行为辅导 赖宏昇 159
      一、儿童行为辅导理论 160
      二、儿童期偏差行为探讨 168
      三、儿童行为改变技术 186
      参考书目 193
  • 第十二章 儿童安全 蔡嘉洳 195
      一、儿童与事故伤害 197
      二、教保场所中的儿童安全 208
      三、建立安全措施 220
      参考书目 227
  • 第十三章 初等教育 沈月清 229
      一、九年一贯课程 230
      二、课程发展与设计 242
      三、学校行政 260
      四、参观见习  276
      参考书目 286
  • 第十四章 学习指导 傅玉琴 287
      一、前言 288
      二、课后活动设计与实施技巧 289
      三、作业指导常见问题与处理技巧 301
      四、多元评量及附件 325
      五、结语 339
      参考书目 340
  • 第十五章 儿童体育与团康 蔡明昶 343
      一、前言 344
      二、儿童体育 345
      三、儿童团康 358
      四、儿童户外活动急救法 370
      参考书目 375
  • 第十六章 儿童游戏与发展 吴幸玲 377
      一、前言 378
      二、游戏的概念 378
      三、游戏与儿童发展 414
      参考书目 429
  • 第十七章 儿童游戏与休闲发展及运用 吴幸玲 435
      一、前言 436
      二、游戏行为的发展说 437
      三、游戏儿童发展 440
      四、电子传播媒体与游戏 463
      五、游戏与课程 493
      参考书目 521
  • 第十八章 班级经营 罗聿廷 533
      一、前言 534
      二、班级经营之内涵 535
      三、班级经营之理论模式 544
      四、班级常规之建立 557
      五、教师环境布置 564
      六、教师素养 570
      七、结语 574
      参考书目 576
  • 图书序言

    图书试读

    用户评价

    评分

    最近刚入手了这本《儿童课后照顾服务训练教材(下)》,想说家里的小宝贝明年就要上幼稚园大班了,我一直很想找一些可以和她在家里互动,又能帮助她学习的资源。这本书的内容真的让我眼前一亮!我特别欣赏它在“创意艺术与表达”这一块的规划,简直是打开了一个新世界。 书里介绍了很多不同类型的艺术活动,不只是绘画,还有黏土、拼贴、甚至是用废弃物制作小道具。最棒的是,它提供了很多“引导性问题”,让我们在和孩子一起创作的过程中,可以鼓励孩子去思考、去表达自己的想法,而不是单纯的“照猫画虎”。我试着用书里的方法,带着孩子用彩泥捏出“我的梦想小动物”,她一边捏一边告诉我她的想法,虽然捏得七扭八歪的,但那种专注和快乐,是我们之前很少见到的。教材还强调了过程的重要性,而不是成品,这让我觉得非常棒,鼓励孩子勇于尝试,不怕失败。

    评分

    这本书《儿童课后照顾服务训练教材(下)》简直是给我这个新手家长打了一剂强心针!老二刚上小学,白天去安亲班,但我总担心他只是在那里“混时间”,没有真正学到东西,也担心他一个人在外面会不会太孤单。 我特别喜欢教材里面关于“多元智能发展探索”的单元。它不局限于传统的学术科目,而是引入了音乐、肢体、空间、逻辑等不同维度的探索。比如,书里介绍的“小小探险家”活动,通过一些简单的线索和谜题,引导孩子去观察周围的环境,锻炼他们的逻辑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我试着跟孩子在家里的院子里玩了这个游戏,他变得非常投入,甚至比我还积极地寻找线索。这让我发现,原来学习可以这么有趣,而且能在家里的环境中进行,不需要花很多钱去报什么才艺班。教材的编排很用心,每个活动都设计得非常具体,操作起来也不会觉得困难。

    评分

    我必须说,《儿童课后照顾服务训练教材(下)》这本书的内容,完全超出了我一开始的预期。我原本只是想找一些关于“课后安亲班”的培训资料,没想到它带给我这么多启发。 尤其是关于“安全教育与健康生活”的部分,我觉得真的非常重要。现在孩子接触到的人事物都很复杂,而且我们家长不可能时时刻刻都陪在身边。这本书详细地介绍了在课后照顾环境中,需要注意的各种安全隐患,像是用电用火安全、交通安全,甚至是一些紧急情况下的应对措施。而且,它不只是纸上谈兵,还提供了一些模拟演练和情境教学的方法,让我们知道如何实际地去教导孩子。我记得书里有一个关于“认识危险物品”的例子,用得很生动,让我和孩子都学到了很多。教材的文字清晰易懂,图片也很丰富,很容易就能理解。

    评分

    这本书真的太及时了!我家孩子今年升上小一,下课时间长,我们夫妻俩都要上班,找了好多地方,不是交通不方便,就是课程内容太死板。后来朋友推荐了这本《儿童课后照顾服务训练教材(下)》,我才发现,原来课后照顾可以这么多元有趣! 我最喜欢的是里面关于“生活自理能力培养”的章节。以前总觉得孩子上学了,这些事应该会自己做了,但看了教材才明白,很多习惯都需要引导和巩固。书里提供了很多具体的游戏和活动,比如怎么教孩子自己整理书包、收放餐具、甚至是一些简单的家务,都设计得非常生活化。我试着跟孩子一起玩了教材里的“整齐小帮手”游戏,他以前总是乱丢东西,现在反而会主动把玩具收好,让我惊喜不已。而且,教材不只是教“怎么做”,更强调“为什么”,让孩子理解这些行为的意义,而不是死记硬背。

    评分

    读完《儿童课后照顾服务训练教材(下)》,我感觉自己对“陪伴孩子”这件事有了更深的理解。之前总觉得只要孩子吃饱穿暖、功课有大人盯着就好,但这本书让我意识到,真正重要的,是教会孩子如何与人相处,如何发展健全的人格。 特别让我印象深刻的是关于“情绪管理与人际互动”的部分。现在的小孩资讯发达,接触到的事物很多,情绪起伏也比较大,加上少子化,跟同龄人互动的机会变少,有时真的不知道怎么引导。这本书提供了非常多实用的策略,像是如何引导孩子认识自己的情绪、学习表达和调适,还有如何处理在群体中可能发生的冲突。我尤其喜欢它设计的“情绪表情卡”小游戏,让孩子可以透过卡片学习辨识不同的情绪,并说出自己的感受。而且,它也提到了如何在课后照顾的环境中,创造一个安全、支持性的空间,让孩子可以放心地表达自己,建立自信。

    相关图书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tbooks.qciss.net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特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