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教育界处理生命教育课程问题,态度是务实面对,但仍不免浪漫天真有趣。
他们为了教什么?一路从学校、社区举办听证,然后众咻无解,就不惜诉诸法院,动用学术及社会各部门,聪明才辩,互相为难对造,高言夸夸,旨在「促其勐省」希望寻求生命真相共识。这个本于基督信仰的先进大国,如今一旦面对如何「正式」教导孩子时,就不免趑趄不前,既不愿抛弃祖宗创生论的信仰—人人均应务实面对生命;但又不敢,大而遑之,推动达尔文的普遍性真理,可是他们也不愿意依违两可。只好诉诸群众,甚至找「伪专家」的专业法官做裁判,充分显示美式民主的浪漫情怀。
看官读者!生命专业至为高深,固然迷惑人类千百万年,但是再怎么说,岂可用举手或外行见解来评定呢!
有鑑于此,国内学者组成一个揭露宇宙生命奥秘的团队,从宇宙天文、原子、分子到基因、大脑、认知行为,一直探讨到生命维护,生命发扬及完成生命等等,他们运用尖端新知,进行深刻的剖析,并公开演讲。
本书是以科学为基础的融通学问,是最新、基础、关键等知识,基本上仍由科学家如实说明,演化规则如何规范人性的流变,归结人类不能自外于生命体,一切生命作为都是为了生命的繁衍与存活,选择最有利的思想与行为,彻底粉碎人类数千年来喋喋不休的人性论猜想。因此,人性有正义公理,亦有自私机诈、好中有恶、恶人亦会行善……基因会指导行为,文化或环境亦会改变(或突变)基因。总之,每位家长、教师、各学术研究者,不能不知的观念与知识,尽在本书中。
作者简介
洪兰
现任:阳明大学神经科学研究所教授暨认知神经心理学实验室主持人
程树德
现任:阳明大学微生物及免疫学研究所教授
周成功
现任:阳明大学生命科学系暨基因体科学研究所教授
黄光雄
现任:世新大学经济学系教授
吴娴
现任:中央大学认知神经科学所教授
洪成志
现任:台北荣民总医院精神部主任
金清海
现任:正修科技大学助理教授
陈善德
现任:中华民国品质学会教育委员会主席
黄壬来
现任:文藻外语学院传播艺术学系教授暨教育部生命教育学习网共同主持人
李宜坚
现任:教育部北部办公室督学
郭博昭
现任:阳明大学脑科学研究所教授
张美樱
现任:佛光大学宗教学系所教授
黄光男
现任:台湾艺术大学校长
释慧开
现任:南华大学生死学系所主任暨学务长
黄伯和
现任:长荣大学副校长
释敬定
现任:高雄县圆照寺住持
黄政杰
现任:明道大学讲座教授
看到《新品格教育:人性是什么?》这个书名,我当下就觉得,这绝对不是一本只停留在表面文章的教育书籍。近几年,台湾社会对于教育的讨论非常热烈,从升学压力到学习内容,但很少有书能像这样,直接触及「人性」这个最根本的问题。我的直觉告诉我,这本书作者一定对人性有深刻的洞见,并且能够将其转化为一套适用于现代社会的「新品格教育」理念。 我个人一直在思考,在强调知识技能的同时,我们是否忽略了培养一个人成为真正「好」的人?而「好」的标准,又是否需要重新定义?「人性」是善是恶?是可塑的还是固有的?这似乎是所有教育学派都会触及的哲学命题,但我相信作者能够用一种新的视角,甚至是贴近我们生活经验的方式来阐述,让我们能更清晰地理解人性的复杂与美好。这本书名本身就充满了探究的意味,让人忍不住想知道,作者究竟会如何解构「人性」,又会如何在此基础上建构「新品格教育」。
评分《新品格教育:人性是什么?》这个标题,像一个引人入胜的谜题,勾起了我无限的好奇心。尤其是在这个社会变迁快速的年代,「新品格」这个概念就显得格外重要,我们不能只是套用过去一套模板来教育下一代。而「人性是什么?」,更是直击了教育的根源。我认为,如果我们不先理解人性的本质,我们所做的教育,就可能只是缘木求鱼,甚至适得其反。 我常常在想,那些在生活中遇到的形形色色的人,他们行为背后的动机是什么?为什么有些人会选择善良,而有些人却走向了另一极端?这背后是不是都有一些共通的「人性」规律在运作?而这些规律,又该如何体现在我们的教育当中?这本书名让我预感,作者不会只停留在现象的描述,而是会深入探究人性的构成,或许会涉及到动机、欲望、情感、认知等多个层面,并且会将这些理解,与「新品格教育」紧密地联系起来。这绝对是一本值得深入思考和探讨的书。
评分《新品格教育:人性是什么?》这个书名,就像在迷雾中点亮了一盏灯,直指教育最核心的议题。在现今这个快速变化的时代,我们常常在讨论最新的教学法、最新的科技如何应用于教育,却似乎忽略了最根本的——人。我们到底要培养怎样的人?而「人」的根本是什么?书名中的「人性是什么?」这个问题,就好像一把钥匙,打开了通往更深层次教育思考的大门。 我一直觉得,品格教育不应该只是口号,也不应该只是被动的接受,而应该是主动的理解和内化。「新品格」这三个字,就暗示了作者可能不认同僵化的教育模式,而是要在这个时代,探索一种更符合人性、更具生命力的品格教育方式。我非常好奇,作者会如何定义「人性」?是将其看作一张白纸,可以任由我们去书写?还是说,人性本身就带有某些固有的特质,我们应该顺应它,或者引导它?光是想到这些,就觉得这本书的内涵绝对不浅,绝对值得我花时间去细细品味。
评分读到《新品格教育:人性是什么?》这个书名,我的第一反应是,「终于有本关于教育的书,敢触及这么根本的问题了!」我们谈品格,常常停留在行为的层面,例如要诚实、要善良、要负责任,但这些外在表现的背后,到底支撑的是什么?是天性?是后天学习?是社会文化?这本书名就抛出了一个非常重量级的问题,而且「新品格教育」这几个字,也暗示了作者可能并非墨守成规,而是试图在这个时代,为品格教育注入新的生命力。 我最近常常思考,我们所赋予孩子的,究竟是旧时代的价值观,还是能够让他们在新时代中立足的「新」品格?而「人性」本身,是否就是我们建立品格教育的基石?还是说,人性本身就带有某种我们必须去引导、去塑造的部分?我曾读过一些关于儿童发展的书,它们会提到天生的气质,但「人性」的范畴似乎更广阔。这本书名带给我的感觉,是一种深刻的探究,不是表面的说教,而是要带我们深入人性的海洋,去理解那些最底层的驱动力,然后才能谈如何「教育」。
评分这本《新品格教育:人性是什么?》的书名一出来,我就被深深吸引了。「新品格教育」这四个字,瞬间勾起了我年轻时对品德教育的种种回忆,以及现在为人父母,面对孩子教育时的种种困惑。尤其是在这个信息爆炸、价值多元的时代,我们到底该如何定义「格」?又该如何教导下一代拥有健全的人格?书名中的「人性是什么?」,更是直击核心,这绝对不是一本简单的教科书,而是要带领我们一同去探索人性最根本的本质。 台湾的教育体系,一直以来都非常强调品德的培养,但随着时代变迁,许多传统观念也面临挑战。我常常在想,我们所追求的「好品德」,究竟是固定的模子,还是需要因应时代而有新的诠释?这本书名就点出了这个关键,它没有直接给出答案,而是提出一个问题,这正是我所期待的!它不像坊间许多心灵成长书籍,只会提供一堆空泛的道理,而是似乎要从更深层的角度,去理解「人性」这个复杂且迷人的课题。我非常好奇作者将如何解析人性的不同面向,是透过心理学、哲学,还是历史学的视角?又或者是一种跨领域的整合?光是想到这,就觉得这本书内容一定相当丰富且具有启发性。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ttbooks.qciss.net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特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