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力四季养生谈》是着名中医专家杨力教授继《杨力养生23讲》之后,推出的另一本重要科普新作。
作者以自己的亲身体验,结合现代生活的需求,再透过通俗易解的文字将传统的养生方法做了全新的整理和诠释。
依照一年四季的顺序,介绍了养生的观念以及具体的实践技巧。只要比照执行,一定会活出健康、快乐的人生。
本书特色
本书是一本实用而易读的养生书。
全书以四季章节,分别列出四季因天候变化容易罹患的疾病,以及预防的养生之道,还从衣食住行四个方面提醒读者,具体的养生之道。
作者简介
杨力
中国首席中医、中国中医科学院教授、北京《周易》研究会会长。杨力教授学识渊博,精通文史哲、医学和养生文化,近年来全身心投入中医养生文化的传播,不遗余力地再大陆各地开办公益巡回讲座。她在中央电视台《百家讲坛》、《大话养生》、北京电视台《医林奇观》、《晚晴》等媒体机构举办的演讲更是深受观众喜爱。
已出版的着作有:《周易与中医学》、《中医运气学》、《中医预测学》、《中华五千年文化经典》、《中华五千年科学经典》、《中华五千年文学经典》,还有长篇历史小说「千古系列」(其中《千古传奇》、《千古绝恋》、《千古英雄》、《千古孔子》、《千古一帝》、《千古汉武》、《千古智圣》七本的繁体中文版皆由馥林文化推出)。
推荐序一 预防是最好的治疗 沈建忠医师
推荐序二 也谈传统中医药养生 潘怀宗博士
总 论
阴阳平衡是生命之本
阴阳失衡对人体健康的危害
怎样维持阴阳平衡?
法时养生是调整阴阳平衡的关键
春季养生谈
万物复甦,养生要趁早
春天养生重在养阳
春天重在养肝
春天怎样养颜?
春天怎样养眼睛?
春天怎样养筋?
春天怎样养胆?
春天还要会养头
春天易患哪些病?
春天的衣、住、行、食
夏季养生谈
夏天要养阳
夏天如何养「长」?
夏天怎样养心?
夏天怎样养脾?
夏天易患哪些病?
谈谈「冬病夏治」与「夏病冬治」
夏天的衣、住、行、食
秋季养生谈
秋天如何养阴?
秋天怎样养「收」?
秋天怎样养肺?
秋天怎样养皮肤?
秋天怎样养大肠?
秋天怎样养鼻?
秋天易患哪些病?
秋天的衣、住、行、食
冬季养生
冬令进补
冬天养阳也养阴
冬天是提高免疫力的重要时期
冬天怎样养「藏」?
冬天贵在养肾
冬天怎样养骨、养髓?
冬天怎样养脑补耳?
冬天怎样养膀胱?
冬天要保养摄护腺
冬天易患哪些病?
冬天的衣、住、行
推荐序一
预防是最好的治疗
文∕沈建忠医师 长庚大学中医学系系主任
我在看门诊时,经常遇到这样的病人,他们说:「医师,我身体经常不舒服,容易疲劳,经常感冒,爬楼梯容易气喘,全身酸痛,心烦,而西医抽血检查一切正常」;还有些病人会说:「医师,我常觉得身体很疲倦,常偏头痛、头晕,晚上睡不好,白天打哈欠,西医检查也常找不出问题」;有些女病患则会这么说:「医师,我头晕、胸闷、吸不到气,常要深唿吸或叹气才会舒服,胸部X光摄影检查也都正常,希望借由中医来解决问题」。
类似的案例非常多,难以一一列举。当医师无法迅速解决患者身体上的问题时,他们就迅速转去其他诊所,像逛百货公司一样,不断更换医师。相信很多读者也有类似的求诊经历。
上述这些病人,仔细了解其个人详情,会发现一些共同之处:他们大多是上班族,工作压力大,平时很少运动或根本不运动,回家的休闲活动就是看电视,晚上睡眠不佳──睡眠浅、多梦、易醒。这样的情况如果去西医检查,化验报告上一切正常,器官没有器质性病变。在中医师的眼光看来,这些人就是「亚健康」族群。中医特有的药食同源的理论,对这样的病患可以用一些滋补性的中药,或是具有治疗效果的食物,来调整患者的体质,让他们脱离「亚健康」,回覆到健康的状态──不单单是化验报告上的正常,而是身心灵共同的健康。
有机会在《杨力四季养生谈》繁体版发行之前拜读,深感杨力教授结合《易经》与《黄帝内经》的阴阳平衡理念,阐述四季养生的原理与方法,提供日常生活的保健之道,对于生活步调快、人际互动紧张的现代人有诸多助益,是一本值得仔细品读,并比照实践的养生书籍。在此乐于向读者推荐此书,期许中医「未病先防」的观念能深植人心,希望此书对促进大家身心健康,减少疾病的发生有所帮助。
推荐序二
也谈传统中医药养生
文∕潘怀宗博士 国立阳明大学医学院药理所教授
大家看到我的名字出现在传统中医药养生书的封面上,一定很奇怪。因为我的博士学位是在美国艾默蕾大学(Emory University)攻读的,专业是神经科学(或神经药理学)。可以这么说,我接受的是西方医学体系的教育,且在阳明大学医学院从事药理教学工作近二十年里,也是传授西方的医药专业知识,怎么会跑来推荐传统中医药养生书呢,不要怀疑,我是非常支持与相信传统中医药科学的人,并且一口答应出版社,要为他们的书作序推荐。
说到中西医学体系的差异,可谓是相当微妙。首先,西方的医学呢,好像是对人体进行微分,把一个大大的人先分成系统、器官、与组织,再解析成细胞,最后变成蛋白质和基因,科学愈进步,让这种「微分」的技巧愈高段,奈米也跟着应景出场。
而我们中国人的传统中医学呢,刚好相反,是对人体以及对人体生活的环境进行积分,把小小的人投射成一个宇宙,在这个小宇宙中有阴、有阳,不但阴阳要平衡,并且还要与外面的大宇宙相协调,才能取天地之精华,延年益寿。愈高段的医生,似乎「积分」的能力愈强,所谓精、气、神,有时会让西方科学家觉得太抽象,摸不着边。
一个接受「微分」训练的专业人士,是如何看待「积分」世界的呢?首先我要说的是,这个「积分」的世界对我来说,并不陌生。因为从小我就是看中医、吃中药长大的。我年幼的时候,体弱多病,经常感冒和拉肚子,父亲总会带着我给年近花甲的老中医把脉,开出方子后,再到药房拿药。幼年的我,不知道这后面的中医理论,博大精深,只是觉得父亲好爱我们,花大量时间替我们熬药治病。
前一阵子,我看到一则医学小故事,证明了传统中医药的博大精深。相信大家都知道有一种植物叫做青蒿,它在中国的药用历史上非常悠久,早在晋朝时的《肘后备救方》上就有记载,李时珍的《本草纲目》上也提到它的功效。
没想到中国大陆从一九七○年代开始重新组织专业人士,研究中医药典籍记载的青蒿功用后,成功的从其中提炼出青蒿素。在二○○一年被世界卫生组织推荐为治疗疟疾的第一线药物。
再比方说,在中医药中常常使用「复方汤药」来治疗病人,大家知道吗,现在盛行的鸡尾酒疗法的灵感也是来源于此,因同时使用多种药物,而使病毒或细菌不容易对其中的某一种药物产生抗药性(例如对抗爱滋病或肺结核等) ,这样的例子真是不胜枚举。
最后我要说的是,现在人的生活、工作压力都很大,难得有点空闲的时间,还要应酬、娱乐,而真能静下心来,读一读书的时间也被压缩到少之又少。但是,尽管如此,我还是要提醒大家,抽一些时间,看一些好读易懂的医学读物,因为这真的会给你带来不一样的收获与健康,而这本《杨力四季养生谈》内容十分丰富,它教你如何春天养肝胆、夏天养心脾、秋天养肺肠、与冬天养肾骨,相当易懂且实用。
祝你,有个愉快的阅读旅程。
作为一名长期伏案工作的白领,我时常感到身体疲惫,精力不济。《杨力四季养生谈》这本书,简直就是我工作压力下的“及时雨”。杨力先生的笔触细腻而富有哲理,他将深奥的中医理论,巧妙地转化成我们普通人能够理解和实践的生活智慧。他关于“顺时养生”的观点,让我眼前一亮。我以前总是试图用各种保健品来弥补身体的不足,却忽略了最根本的——顺应自然的规律。书里关于“春生夏长秋收冬藏”的详细阐述,让我对四季的变化有了全新的认识。例如,他提到夏天要“养心”,我以前只知道夏天热,要防暑,却不知道心脏在这个季节也格外需要呵护。他还用了很多生动有趣的比喻,比如将“阳气”比作身体的“火苗”,如何去呵护它,如何避免它熄灭,让我印象深刻。更重要的是,这本书教会我如何从根本上改善自己的生活习惯,而不是仅仅停留在表面。我开始注重晚餐的清淡,开始尝试睡前泡脚,发现睡眠质量确实有了明显的改善。
评分我一直认为自己是个对养生颇有心得的人,各种养生书籍、养生讲座,只要是关于健康的,我都涉猎不少。然而,《杨力四季养生谈》这本书,却以一种意想不到的方式,刷新了我的认知。杨力先生的文字,不带丝毫的矫揉造作,充满了真挚的情感和深刻的洞察力。他并没有将养生变成一种负担,而是将其视为一种回归自然、与生活和谐共处的方式。我尤其欣赏他对“以食为药”的解读,他强调的不是那些昂贵的补品,而是我们餐桌上最寻常的蔬菜、水果和谷物。书里提供的许多食谱,都非常简单易学,而且食材也随处可见。例如,他推荐的针对冬季“固肾”的汤品,就用了枸杞、红枣、山药等,都是我家里常备的食材。最让我感到惊喜的是,书中对于“体质”的划分,以及针对不同体质的养生建议,都非常具体和具有指导性,不再是泛泛而谈。这本书让我意识到,真正的养生,是需要因人而异,因时而异的。它不仅仅是对身体的保养,更是对生命的尊重和对自然的敬畏。
评分说实话,我对中医养生一直抱有一种半信半疑的态度,总觉得那些理论太玄乎,离我们的生活太远。但《杨力四季养生谈》这本书,彻底改变了我的看法。杨力先生的语言风格非常接地气,他用非常生动的例子,把复杂的养生道理讲得浅显易懂。比如,他讲到夏天如何“祛湿”,用了“湿气就像黏在身上的泥巴,不好洗掉”这样的比喻,我一下子就明白了。书里介绍的各种食疗方,也都是我们日常生活中常见的食材,一点都不需要特殊的药材或者复杂的烹饪技巧。我尝试做了书里推荐的“绿豆薏米汤”,口感很好,而且确实感觉身体没有那么燥热了。最让我印象深刻的是,书里强调了“情志养生”的重要性。他指出,很多疾病都与我们的情绪有关,心宽体胖,乐极生悲,这些古老的谚语在书中得到了更深入的阐释。我以前总觉得情绪是无法控制的,但读了这本书,我才意识到,原来我们是可以学习如何管理自己的情绪的,比如通过一些简单的呼吸练习,或者调整自己的心态。这本书不仅仅是讲身体的养生,更是讲心灵的养生,让我受益匪浅。
评分这本《杨力四季养生谈》实在是太出乎我意料了,我原本以为它会是一本枯燥乏味的养生指南,充斥着各种我听不懂的医学术语和复杂的食疗方。然而,打开的第一页就吸引了我。作者杨力先生的文字,就像一位慈祥的长辈,娓娓道来,没有丝毫的说教感,更多的是一种对生活的热爱和对健康的朴实追求。他并没有上来就讲什么“阴阳五行”、“寒湿热毒”,而是从我们日常生活中最容易被忽视的小细节入手,比如清晨的一杯温水,比如睡前的一个泡脚。我尤其喜欢他对“春困”的解释,原来我一直以为是自己太懒,结果是身体在发出信号,需要我们去顺应它,而不是强行对抗。书里提到的很多方法,比如在春天多做舒展运动,多吃些甘味的食物,感觉真的很有道理。我尝试着按照书里说的,每天早上起来先喝一杯温水,发现自己一整天的精神状态都好了很多,不再像以前那样昏昏沉沉。而且,书中关于季节变化的描述,也让我对自然有了更深的敬畏。原来,每一个季节都有它独特的“脾气”,我们只要学会与之和谐相处,就能获得健康。这本书让我重新认识了“养生”这个词,它不是为了追求长生不老,而是为了让我们的生活更舒适,让我们的身体更自在。
评分我一直是个不太注重养生的人,总是觉得年轻,身体倍儿棒,吃嘛嘛香。直到最近身体出了些小状况,才开始有点着急。朋友推荐了这本《杨力四季养生谈》,我抱着试试看的心态翻开了。没想到,这一翻,就停不下来了。杨力先生的文字有一种魔力,它不是那种高高在上的教导,而是像一个亲切的朋友,在跟你分享他的人生经验和对健康的感悟。我最喜欢的是他对“秋收冬藏”的解读。我一直以为冬天就是要多睡觉,多进补,但书里讲到,冬天更重要的是“藏”,是要把身体里的阳气养好,为来年的生长做准备。他还特别提到了“早睡晚起”和“避免寒冷”,这些细节我都记在了心里。而且,书里关于不同体质的分析也让我受益匪浅。我以前总觉得自己是“上火”体质,但读了书才知道,原来我可能还有湿气偏重的问题。书里提供的针对不同体质的建议,我都觉得特别实用,不是千篇一律的“多喝水,多运动”。这本书让我觉得,养生不是一件遥不可及的事情,而是可以融入我们日常生活中的点点滴滴。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ttbooks.qciss.net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特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