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2011亚洲100支精选葡萄酒

2010-2011亚洲100支精选葡萄酒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图书标签:
  • 葡萄酒
  • 亚洲葡萄酒
  • 葡萄酒品鉴
  • 葡萄酒指南
  • 精选葡萄酒
  • 2010-2011
  • 酒评
  • 饮酒文化
  • 葡萄酒收藏
  • 葡萄酒爱好者
想要找书就要到 小特书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具体描述

  欧美有Robert Parker的《Wine Advocate》以及《Wine Spectator》葡萄酒指南,亚洲则有《爱吃客》针对亚洲气候差异、运输过程、储藏方式等条件,实地品尝上千款葡萄酒后,将精选出的佳酿结集成书。此书为2010年版的高档台湾葡萄酒指南,融合台湾的文化及环境,经当地鉴赏家品尝把关,精选出100支可在台湾购得并以不同价格分类的葡萄酒,以便用于不同预算及场合中,并考量入门者至行家级需求,面面俱到,绝对有助美酒爱好者选购及提升鉴赏葡萄酒的功力;本书毫无商业宣传,所有评审与葡萄酒进口商或销售也无直接关系,书中酒款皆以酒的品质为评选依据。

  此书设计精美、别致,方便携带,每个价位均分有红酒、粉红酒、白酒、甜酒,并有香槟/气泡酒的独立篇章,另加值推荐10支美味加烈葡萄酒,为用餐前后品饮佳酿,方便消费者直截了当的锁定所需酒款;并且依据每款葡萄酒长期以来的品质及在台湾的储存条件,取“爱吃客”评审的评鉴分数之平均值,将每种葡萄酒以分数排序,为爱酒之士提供一目了然的优质价值。

  此外,本书全方位详实的介绍每支酒的生产地、葡萄品种、与该酒款其他推荐的年份、陈年方式、陈年潜力、适饮温度、搭配食物、酒的浓淡度与甜度等信息,以及“爱吃客”评审针对每款酒的香味、口感所给予的客观分析,为读者提供品酒、买酒的最佳导览;让无论是初学者或是有多年品酒经验的美酒专家都能感受酒香缭绕。同时,也提供每款酒的背景资料,如:产地环境如何造就其葡萄特征、酒庄与酿制者的历史或趣事等,可让读者在品酒之际能知其然,并知其所以然。

  和台湾葡萄酒市场其他酒书有所区分的是,本书以100支酒款的本身价值为重心,明确定义每支酒的特征,且配有相应图片、具体价格、进口商名称及联系方式,读者可依个人喜好直接与进口商联系购买;亦有部分进口商为此书读者提供美酒体验折扣券,以优惠价格品饮书中美味。

  除100支精选美酒外,本书更贴心的提供葡萄酒知识篇章,例如在台湾的买酒要领与品酒心得:要注意葡萄酒专卖店、餐厅的存酒环境、要懂得从酒瓶外观了解酒款是否变质、不同场合与不同的人该如何选酒、各地酒款的不同适饮温度、如何轻松开瓶、醒酒及斟酒、怎样选择酒款适宜的酒杯以及品酒过程等诀窍。

  《2010 亚洲100支精选葡萄酒》可谓实用性与知识性兼备的hi-end书籍,领衔台湾美酒市场,为首本推荐旧世界与新世界葡萄酒的综合精选指南,可让台湾消费者不出国门,便品尝到全世界最美的葡萄酒款,感受美酒带来的品味生活。此书为中英文对照,读者亦可学习纯熟的葡萄酒英文用语,提高在美酒领域的实战力!

本书特色

一、内容特色

  1.品酒达人亚洲实地评析口感,从超过1000支的葡萄酒中精选100支优质推荐。

  2.普通价位至高价位,酒款玩美分级。

  3.品酒、买酒诀窍详尽分析。

  4.亚洲读者专享选购速查表。

  5.加值推荐10支加烈葡萄酒。

二、双语并行

  此书内容皆为中英文双语对照,不仅适合台湾读者,也适合住在亚洲的外国读者阅读,能让读者熟悉英文品酒专业用语,更加提升专业鑑赏实力。

作者简介

艾哲庸

  本书作者暨“英卓美食网”及“爱吃客指南”创办人-艾哲庸John Isacs-出身于纽约美食世家,受美食美酒洗礼逾40年。2005年,他在义大利得到Union International des Oenologues高级葡萄酒师认证,在2006年成为亚洲首位得到认证的雪利酒讲师;身为国际认可的葡萄酒专家,艾哲庸多次担任国际葡萄酒竞赛评审,也是罗马国际品酒学苑的谘询顾问及专栏作家。在台湾生活了25年,John能说一口流利的中文,加上美食美酒专业,使他成为各大媒体邀约介绍餐饮新知的嘉宾,以及许多葡萄酒活动争相邀请的最佳演讲者与主持人。艾哲庸所出版的“爱吃客”书籍系列深受市场好评,分别于台湾、中国大陆、香港与新马地区发行,其系列包括餐厅指南、葡萄酒指南、西餐礼仪与其他美食相关着作。

  此外,艾哲庸时常为报章杂志撰写美食美酒文章或专栏,例如:上海日报、富世杂志、联合报、苹果日报、中文版GQ等媒体,同时也身兼多家企业、酒庄、产区、商会及各国贸易组的葡萄酒及餐饮顾问,包含:台北欧洲商会、中国欧盟商会、义大利经贸办事处、西班牙贸易组、西班牙Jerez雪利酒产区、西班牙Ribera del Duero产区、澳洲旅游局、法国东方汇理银行、帝亚吉欧台湾分公司等单位,负责华语地区之美食美酒整合营销与活动。

探索世界:2012-2013年全球顶级葡萄酒鉴赏指南 这是一部为所有葡萄酒爱好者、收藏家以及行业专业人士精心打造的深度鉴赏手册,它带领读者穿越时空,聚焦于2012年至2013年间全球范围内最具代表性和潜力的葡萄酒产区与酒款。 本书并非对过去成就的简单回顾,而是对特定年份葡萄酒风土、酿造哲学以及市场动态的一次全面而深入的剖析。我们将目光投向那些在特定年份展现出非凡品质、并在随后几年内持续获得赞誉的标志性酒庄和新锐力量。 第一部分:新世界的崛起与成熟(2012-2013) 进入新世纪的第二个十年,新世界葡萄酒产区在技术革新与本土风土挖掘上取得了显著的里程碑。本书将重点解析这一时期,这些产区如何在全球葡萄酒版图中巩固其地位。 1. 智利:迈向高海拔与原生品种的探索 2012-2013年是智利葡萄酒产区开始向高海拔、凉爽地带深度进军的关键时期。 阿空加瓜谷(Aconcagua)与科尔查瓜谷(Colchagua)的深度解析: 我们将详细考察这些传统核心产区在2012年收成年份的表现。特别是赤霞珠(Cabernet Sauvignon)和西拉(Syrah)如何通过更精细的园艺管理,展现出更优雅的单宁结构,而非一味追求力量感。 新焦点——皮科(Itata)与慕斯卡托: 书中将辟出专章,探讨智利南部冰凉沿海地带的复兴,特别是对古老原生品种如老藤黑皮诺(Pais)的重新定位,以及圣塞巴斯蒂安(San Sebastián)小气候下慕斯卡托(Muscat)的微妙表现。 可持续与生物动力实践: 探讨当时智利领先酒庄如何将可持续农业理念融入日常运营,以及这些实践对最终酒液风味轮廓产生的影响。 2. 阿根廷:马尔贝克的精细化与新葡萄园的拓荒 2012-2013年的阿根廷,特别是门多萨(Mendoza),正处于对“风土”(Terroir)理解深化、寻求品质超越产量的转型期。 上游的演变: 我们将深入研究乌科谷(Uco Valley)不同海拔梯度的细微差别。从海拔1000米以下的传统产区到接近1800米的极限高海拔葡萄园,2013年份的顶级马尔贝克(Malbec)在酸度保持和成熟度上呈现出的多样性是本书的重点分析对象。 超越马尔贝克: 对托伦特(Torrontés)的精细化酿造进行追踪,特别是萨尔塔(Salta)高海拔产区中,该白葡萄品种如何捕捉到清晰的花香与矿物感,而非单纯的甜美。 新一代酿酒师的声音: 访谈当时活跃在幕后的新一代酿酒师,了解他们如何利用小型发酵罐和精确的温度控制,来雕琢酒体的精致度。 3. 澳大利亚与新西兰:经典品种的锐变 在2010年代初期,澳新两国正努力摆脱过去“果味过剩”的刻板印象。 巴罗萨(Barossa)的克制: 聚焦2012年西拉的回归本源,探讨巴罗萨经典酒庄如何通过更早采收和控制橡木桶的新旧比例,以实现力量与优雅的平衡。 库纳瓦拉(Coonawarra)的赤霞珠: 考察该地区标志性土壤“红色土壤”(Terra Rossa)在2013年收成中的表现,以及它如何赋予赤霞珠独特的薄荷和雪松气息。 新西兰:中奥塔哥(Central Otago)的黑皮诺成熟路径: 深入分析该地区不同河谷(如吉布斯顿谷、旺加努伊)在2012年份黑皮诺(Pinot Noir)上展现的地域差异,特别是烟熏感和野性香气的体现。 第二部分:欧洲的传承与实验(2012-2013) 欧洲传统产区在这一时期展现了惊人的适应性,既坚守了历史标准,也拥抱了现代酿酒技术的进步。 1. 法国:波尔多与勃艮第的关键年份回顾 2012-2013年对于法国两大支柱产区而言,是充满挑战与机遇的两年。 波尔多2012:小众的胜利: 2012年在左岸被认为是中等到良好的一年,但在右岸却有惊人的表现。本书将详述波美侯(Pomerol)和圣埃美隆(Saint-Émilion)的梅洛(Merlot)如何凭借优越的排水性,展现出令人信服的成熟度和精致度。对比分析了2011年的整体性与2012年的结构感。 勃艮第2013:酸度的艺术: 2013年在勃艮第是公认的挑战年份,但本书将揭示顶级酒庄如何在低温和多雨的环境下,通过严格的筛选和对低产量的控制,成功酿造出极具骨感和陈年潜力的黑皮诺,强调其矿物感和精细的红色水果调性。 2. 意大利的区域性突破 托斯卡纳:超级托斯卡纳的下一站: 聚焦2012年基安蒂经典区(Chianti Classico)的变革,以及“超级托斯卡纳”运动中,越来越多的酒庄开始减少国际品种的比例,转而拥抱桑娇维塞(Sangiovese)的纯粹性。 皮埃蒙特:巴罗洛(Barolo)与巴巴莱斯科(Barbaresco)的细腻化: 考察内比奥罗(Nebbiolo)在2012年份的成熟曲线,重点分析传统派与现代派在橡木桶陈年策略上的分歧与融合,以及如何平衡内比奥罗标志性的高单宁和花香。 第三部分:品鉴与收藏的未来视角 本书的最后部分,将着眼于2012-2013年份葡萄酒在未来十年的发展潜力。 健康发展趋势追踪: 针对当年涌现的一批采用自然酒(Natural Wine)哲学的酒庄,分析他们在全球市场上的定位和其背后的理论依据。 储存与投资建议: 鉴于这些年份葡萄酒正逐步进入适饮期或正处于快速成长的阶段,本书提供基于当时市场环境的专业储存条件建议,以及哪些酒款具有更长远的投资价值。 《探索世界:2012-2013年全球顶级葡萄酒鉴赏指南》 旨在提供一个特定时间点上,全球葡萄酒酿造思想、风土表现与市场价值的立体快照,是研究现代葡萄酒史不可或缺的参考资料。

著者信息

图书目录

图书序言

图书试读

用户评价

评分

哇!我實在太愛這本書了!2010-2011亞洲100支精選葡萄酒,光是書名就充滿了誘惑,一翻開,果然沒讓我失望!身為一個對葡萄酒有著無比熱情,又時常在思考亞洲葡萄酒市場未來發展的台灣讀者,這本書簡直就像是為我量身打造的!首先,它的選酒標準我個人認為非常扎實,不是那種隨便挑幾瓶有名氣的酒就交差了事。我特別欣賞作者在挑選過程中,是如何考量到亞洲人獨特的味蕾偏好,以及他們在餐飲文化上的習慣。書中介紹的每一支酒,都彷彿有一個溫柔而專業的故事娓娓道來,不只是告訴你這瓶酒的年份、產區、葡萄品種,更深入地挖掘了酒莊的歷史、釀酒師的理念,甚至還有一些關於酒款背後的小趣聞。這種細膩的筆觸,讓品酒不再是枯燥的數據堆砌,而是變成一場充滿情感與人文的體驗。我印象最深刻的是關於其中一瓶來自中國寧夏產區的酒,書中詳細描述了當地獨特的風土條件,如何影響了葡萄的生長,以及酒莊如何運用創新技術克服地理上的挑戰,最終釀造出令人驚豔的酒款。這讓我對中國葡萄酒的潛力有了全新的認識,也更加期待未來能親自到訪這些產區,感受那份獨特的土地魅力。此外,書中對於每一支酒的風味描述也相當到位,從香氣的層次、口感的變化,到餘韻的長短,都描寫得淋漓盡致,讓人彷彿置身現場,能立刻在腦海中勾勒出這瓶酒的輪廓。就算你沒有品嚐過書中的每一支酒,也能透過文字的引導,連結到你過往的品飲經驗,或者激發你下次品酒時去尋找這樣的風味。這本書不僅是一本精選葡萄酒的指南,更是一本帶領讀者探索亞洲葡萄酒無限可能性的啟程。

评分

我不得不說,這本《2010-2011亞洲100支精選葡萄酒》是我近期閱讀過最令人驚豔的一本書籍之一!身為一個在台灣葡萄酒界尋求新知、不斷探索的愛好者,我總是對那些能夠真正展現亞洲獨特風土與釀造精神的酒款感到興趣。這本書恰恰做到了這一點,並且做得非常出色!作者在選酒的過程中,展現了極高的專業度和敏銳的市場洞察力。他挑選的酒款,不僅在國際上已經獲得了肯定,更重要的是,它們都承載著亞洲葡萄酒獨特的 DNA。我印象最深刻的是書中關於日本甲州(Koshu)葡萄酒的介紹。作者深入探討了這種日本原生葡萄品種如何能夠適應當地多雨濕潤的氣候,並釀造出具有細膩花香、清新酸度,以及淡淡礦物感的獨特白酒。這讓我對日本葡萄酒的潛力有了全新的認識,也對這種「在地品種」的價值有了更深刻的體會。書中對於每一支酒的風味描述,都非常精準且富有層次。作者能夠用精煉的文字,捕捉到酒款細微的香氣變化、口感的演繹,以及那種難以言喻的「靈魂」。他不僅僅是告訴你這瓶酒「好不好喝」,更是引導你去感受它背後的故事,去理解它與風土、與文化的連結。這本書讓我了解到,品飲葡萄酒,不僅僅是舌尖上的享受,更是一場心靈的對話,一次與遠方土地的交流。

评分

我對這本《2010-2011亞洲100支精選葡萄酒》的喜愛,簡直無法用言語形容!它不只是一本酒的介紹,更是一本帶領我深入亞洲葡萄酒世界的「指南針」。身為一個對美食和美酒都極度熱愛的台灣讀者,我一直以來都在尋找能夠真正理解亞洲人味蕾、並且與在地飲食文化完美融合的葡萄酒。這本書恰恰滿足了我的所有期待!作者在選酒的廣度和深度上都做得非常出色,他不僅涵蓋了亞洲各大主流的葡萄酒產區,更巧妙地將一些較為獨特、甚至有些「冷門」的酒款也納入其中,讓我有機會接觸到許多過去從未聽聞的珍寶。我特別喜歡書中對於每一支酒背後的故事的描寫,作者用非常生動的筆觸,講述了釀酒師們的奮鬥歷程、酒莊的歷史傳承,以及這些酒款如何承載著當地獨特的風土人文。書中有一段關於某支來自日本、以獨特酵母釀造的白酒的介紹,作者詳盡地描述了釀酒師如何透過精密的科學計算與大自然的默契,創造出那種細緻、優雅、帶有淡淡柑橘香氣的風味,讓我彷彿身臨其境,感受到那份職人精神的魅力。此外,書中對於每一支酒的品飲筆記,也極富參考價值。作者不僅僅是描述香氣和口感,更會深入探討酒款的陳年潛力,以及與不同亞洲菜餚的搭配建議。這對於我這樣一個喜歡在家宴客的人來說,絕對是無價的寶藏。

评分

身為一個每天都在與酒為伍的葡萄酒從業人員,我非常清楚要找出一本真正有份量、有深度、又能引領潮流的亞洲葡萄酒書籍是多麼不容易。而這本《2010-2011亞洲100支精選葡萄酒》絕對是我近期看過最令人振奮的一本!首先,它在「精選」這兩個字上做得非常到位。書中挑選的每一支酒,都不是曇花一現的熱點,而是經過時間的考驗、市場的認可,並且在亞洲葡萄酒發展的脈絡中佔有重要地位的酒款。作者不僅僅是列出酒款名單,更重要的是,他透過深入的田野調查和與產區釀酒師的訪談,呈現了這些酒款背後的真實故事。我特別欣賞書中對於亞洲新興產區的關注,例如書中有一段關於韓國葡萄酒的介紹,描述了當地如何克服嚴寒氣候,種植出優質的葡萄,並釀造出具有獨特礦物風味的酒款。這讓我對韓國葡萄酒刮目相看,也對其未來發展的可能性充滿了想像。此外,作者在風味描述上也非常專業且精準,他巧妙地運用了許多只有行家才能懂的術語,但同時又能夠用淺顯易懂的方式向非專業讀者解釋,讓品飲的樂趣更加普及。書中對於每一款酒的架構分析,從酸度、單寧、酒體到香氣的複雜度,都描繪得相當細膩,這對於我這樣的專業人士來說,是非常有價值的參考。這本書不僅是一本酒單,更是一份對亞洲葡萄酒產業的「年度盤點」和「未來展望」。

评分

老實說,一開始拿到《2010-2011亞洲100支精選葡萄酒》這本書,我有點擔心它會不會又是一本「外行人看熱鬧,內行人看門道」的書,但讀完之後,我完全放下了這個顧慮,並且深深被它所感動!作者的文字功底非常扎實,他用一種非常溫柔且充滿人情味的方式,將亞洲葡萄酒的世界展現在我們眼前。我特別喜歡書中對於「人」的刻畫。每一個酒莊的背後,都有著一群默默耕耘、充滿熱情的人們,而作者巧妙地捕捉到了他們對於葡萄酒的執著與堅持。書中有一段關於某位台灣釀酒師的故事,作者詳細描述了這位釀酒師如何在資源有限的條件下,憑藉著對於土地的熱愛和不斷的實驗精神,創造出令人驚豔的酒款。這不僅僅是一瓶葡萄酒的故事,更是關於夢想、關於堅持、關於在地價值的展現。讓我最驚喜的是,書中對許多酒款的風味描述,並不是那種制式的、公式化的文字,而是充滿了詩意與畫面感。例如,在描述一款日本麝香貓葡萄酒時,作者用了「猶如黎明時分,薄霧散去,空氣中瀰漫著淡淡的果香與花香」這樣的句子,讓我瞬間就能感受到那份清雅細膩的魅力。這本書讓我了解到,原來品飲葡萄酒,也是一種感官的藝術,更是一種與土地、與人情感連結的體驗。它讓我重新審視了亞洲葡萄酒的價值,並且更加期待未來的品飲旅程。

评分

身為一個在台灣葡萄酒圈打滾多年的老饕,我總是對那些能夠真正反映在地風土、並展現獨特亞洲特色的葡萄酒感到好奇。這本《2010-2011亞洲100支精選葡萄酒》恰恰填補了這個市場上的重要空白!我不得不讚嘆作者在收集資料以及建立聯繫的廣度和深度。光是能夠網羅亞洲各地如此 diverse 的葡萄酒,並且深入到酒莊的DNA,這絕對不是一蹴可幾的事情。書中不只涵蓋了大家比較熟悉的日本、中國、韓國等產區,更巧妙地將一些新興的、或是較為小眾的亞洲葡萄酒產區也納入其中,讓我大開眼界!我特別喜歡書中對於「風土」(terroir)的詮釋,作者並沒有用刻板的歐洲思維去套用,而是強調亞洲獨特的地理、氣候、土壤以及人文歷史如何共同形塑出這些酒款的個性。舉例來說,書中有一段關於台灣在地釀造的特色葡萄酒的介紹,作者透過細膩的筆觸,描繪出台灣高山地區的獨特氣候如何賦予葡萄藤生命力,以及釀酒師如何結合在地水果的風味,創造出既有國際視野又不失台灣在地特色的酒款。這讓我倍感親切,也為台灣葡萄酒的發展感到驕傲!此外,書中對於葡萄酒的品飲筆記,也超越了一般的文字描述,更加強調了其與亞洲料理的搭配可能性。作者提供了許多實用的建議,讓我們在日常用餐時,能更從容地選擇與中式、日式、韓式、泰式等料理相得益彰的葡萄酒。這對於我們這些熱愛亞洲美食的讀者來說,絕對是一本不可或缺的「餐酒搭配聖經」。總而言之,這本書不僅是一份精選清單,更是一份對亞洲葡萄酒產業的深度探索與致敬。

评分

這本《2010-2011亞洲100支精選葡萄酒》絕對是我書架上最珍貴的藏品之一!它不只是一本葡萄酒介紹,更是一本關於亞洲葡萄酒發展的「時代印記」!我一直以來都在關注亞洲葡萄酒的崛起,但過去總是缺乏一本能夠將不同產區、不同風格的酒款進行系統性梳理的書籍。這本書的出現,恰恰填補了這個巨大的市場空白。作者在選酒的嚴謹度上,堪稱典範。他不僅關注了那些已經享譽國際的亞洲酒款,更重要的是,他挖掘了許多尚未被廣泛認知的、但極具潛力的在地品牌。書中有一段關於台灣金門高粱酒與葡萄酒跨界合作的探討,作者細膩地分析了兩種不同酒類在釀造工藝、風味特點上的異同,以及它們如何透過創新合作,激盪出令人驚喜的火花。這讓我對台灣的酒類文化有了更豐富的認識,也對這種「在地結合」的創新模式感到讚賞。我非常欣賞書中對於每一支酒的風味描述,作者用一種極具畫面感和感染力的文字,將酒款的香氣、口感、餘韻一一呈現。他不僅僅是列出各種風味標籤,而是引導讀者去感受那種細膩的變化,去體會酒款帶來的不同情緒。這本書讓我了解到,亞洲葡萄酒的魅力,不僅在於其本身的品質,更在於它所承載的文化、歷史,以及那些為之奮鬥的人們的熱情。

评分

我必須承認,作為一個在台灣長期關注國際葡萄酒趨勢的讀者,我對於「亞洲葡萄酒」這個詞彙,過去總是抱持著一種既期待又有點保留的態度。但這本《2010-2011亞洲100支精選葡萄酒》徹底打消了我所有的疑慮,並且讓我看到了亞洲葡萄酒無窮的潛力!作者在選書的眼光上,絕對是精準獨到。他不僅挑選了那些在國際舞台上已經嶄露頭角的酒款,更重要的是,他關注到了許多正在默默崛起、但極具潛力的新興產區和酒莊。書中有一段關於中國西南地區葡萄酒的介紹,描繪了當地獨特的地理環境和民族文化如何共同孕育出別具風味的葡萄酒,這讓我感到非常驚喜,也對中國葡萄酒的多樣性有了全新的認識。我非常欣賞作者在風味描述上的細膩度,他對於每一款酒的香氣、口感、結構都有著非常深入的解析,並且能巧妙地與亞洲的飲食文化相連結。例如,在介紹一款帶有豐富單寧的紅酒時,作者就建議可以搭配一些重口味的燒烤或滷肉,這樣的搭配建議非常貼切,讓人讀了就想立刻嘗試。書中對於亞洲葡萄酒產區的發展脈絡、面臨的挑戰以及未來的趨勢,都有著相當獨到的見解。這本書不只是一份酒單,更是一份關於亞洲葡萄酒發展的「紀實報告」和「戰略規劃」。

评分

這本《2010-2011亞洲100支精選葡萄酒》簡直就是一本「亞洲葡萄酒的百科全書」,內容豐富到讓我愛不釋手!我一直以來都對亞洲本土的葡萄酒充滿好奇,但礙於資訊的匱乏,總是難以找到一個全面且權威的參考。這本書的出現,無疑填補了這個市場上的巨大空白。作者在選酒的過程中,絕對是極盡用心。他不僅僅關注酒款的品質,更重要的是,他試圖去呈現亞洲葡萄酒在「全球化」與「在地化」之間的獨特平衡。書中有一段關於中國新疆產區葡萄酒的介紹,作者詳細描繪了當地獨特的沙漠氣候、日夜溫差以及釀酒師如何運用傳統與現代技術,釀造出具有強勁果香和紮實單寧的酒款。這讓我對中國葡萄酒的地域特色有了更深刻的理解,也對其不斷進步的品質感到由衷的讚嘆。我特別欣賞書中對於每一支酒的風味分析,作者用一種極具專業性又不失生動的方式,將複雜的風味層次一一呈現。他對於酸度、單寧、酒體、香氣的細膩觀察,以及對餘韻的深刻描繪,都讓我受益匪淺。更重要的是,書中還提供了一些關於酒莊經營理念、永續發展策略的探討,這對於我們這些關注葡萄酒產業長遠發展的讀者來說,具有非常重要的啟示意義。這本書讓我了解到,亞洲葡萄酒不僅僅是「模仿」,更是在不斷地「創新」與「超越」,並逐漸走出屬於自己的獨特道路。

评分

這本《2010-2011亞洲100支精選葡萄酒》根本就是一本藝術品!從書本本身的設計、排版,到內文的圖片選擇,都透露著一種低調卻極致的品味。身為一個視覺動物,我絕對是被它的外在美給深深吸引,但更讓我驚豔的是它內在的豐富與紮實。我過去在品飲葡萄酒時,常常會覺得亞洲的酒款好像總是活在歐美的陰影下,缺乏屬於自己的獨特聲音。但這本書徹底顛覆了我這個想法!它細緻地挖掘了來自亞洲各個角落的寶藏,並且用一種非常客觀且充滿敬意的角度去呈現。我尤其欣賞作者對於每一支酒背後釀造哲學的深入探討。他不是只告訴你這瓶酒有多「好喝」,而是深入探究為什麼它會這麼好喝,背後有哪些堅持、有哪些創新、有哪些對於風土的理解。書中有一段介紹某支日本頂級清酒的內容,雖然它並非傳統意義上的葡萄釀造酒,但作者將其與葡萄酒的釀造邏輯連結,探討了米種、水源、發酵過程如何影響最終的風味,這種跨界的視角讓我耳目一新。他甚至還探討了亞洲葡萄酒產區在永續發展、有機種植方面的努力,這絕對是未來葡萄酒產業的重要趨勢,也是我個人非常關注的面向。閱讀這本書的過程,就像是在一場精心策劃的亞洲美酒藝術展中漫步,每一件展品都有著獨特的故事和動人的魅力。它激發了我對亞洲葡萄酒的更多好奇心,也讓我對未來的品飲旅程充滿了期待。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tbooks.qciss.net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特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