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大师彼得.杜鲁克(Peter Drucker)曾说过:「企业只有两个功能:营销及创新。」营销不但是企业人员必须了解的专业知识,更是在釐定企业策略时不可缺少的工具。为普及市场营销的最新概念,提升香港市务人员的分析能力和决策技巧,香港中文大学EMBA课程和香港电台第一台共同制作了《管理新思维》节目,邀请了多位香港市务专家和精英,通过概念分析和个案分享,加深大家对市场营销的了解和体会。本书涵盖:营销策略、消费者行为、市场研究、服务营销、消费者权益、公共关系与营销、社会营销等。
受访嘉宾包括:(排名按篇章顺序)
1.严启明先生 香港市务学会主席
2.陈嘉贤小姐 德国宝集团有限公司董事兼行政及市场推广总监
3.陈映芳小姐 Nielsen香港区董事总经理
4.李文贤先生 星巴克(南中国)有限公司执行董事
5.麦瑞(王京)小姐 牛奶公司集团特项零售业务董事
6.唐伟鸿先生 飞腾公关及制作有限公司董事总经理
7.陈嘉慧小姐 优质旅游服务协会行政经理
8.冯秀炎小姐 新鸿基地产代理有限公司租务总经理
9.刘小慧小姐 亿软信息技术有限公司销售及市务总经理
10.黄以德小姐 雅虎香港电子商贸业务拓展经理
11.何永钊博士 富亦迅国际物流货运集团主席兼行政总裁
12.刘少荣先生 保昌控股有限公司行政主席
13.李灿荣先生 跨媒介工作者
14.赖嘉年先生 香港公共关系学会主席
15.谭彩凤小姐 香港公共关系专业人员协会会长
16.陈燕玲小姐 香港公共关系专业人员协会督导委员会副主席
17.关则辉先生 香港公共关系专业人员协会督导委员会委员
18.谭锦仪小姐 香港公共关系专业人员协会执行委员会秘书
19.刘燕卿小姐 消费者委员会总干事
20.赵 敏小姐 惠康超级市场市务总监
21.熊天佑先生 消费者委员会营商手法总主任
22.李广林先生 通泰行总经理
23.左伟国医生 香港吸烟与健康委员会主席
编者简介
冼日明教授
现任香港中文大学市场学系教授暨市场学(理学)硕士课程主任。1979年毕业于香港中文大学工商管理学院,1982年获美国德州大学工商管理硕士学位,1993年获加拿大英属哥伦比亚大学哲学博士学位,2005年于美国哈佛大学商学院进修和深造。
他曾编着管理与营销专书十数本,包括《广告在香港》、《市场营销启示录》、《营销睿智》、《中国市场营销》、《企业策略》、《新世纪营销》、《CEPA:回顾与前胆》、《营销金律》、《管理金律》、《与CEO对话:智慧之旅》、《与CEO对话:领袖的奥秘》、《与CEO对话:愿景与睿智》、《管理新思维:企业成功之道》、《管理新思维:智慧与金律》、《营销新思维》等。
冼教授先后于国际性学术研究学报发表论文数十篇,他的一篇论文于2001年更获国际学术期刊Journal of Consumer Marketing评选为当年度的最佳文章。此外,冼教授于2002与2003分别获得香港中文大学工商管理学院杰出教学奖及香港中文大学校长模范教学奖。2007年,他获加拿大管理学会颁授荣誉教授一职。
陈志辉教授
现任香港中文大学市场学系教授暨行政人员工商管理硕士课程主任。他1977年毕业于香港中文大学,获工商管理学士学位,后获美国加州柏克莱大学颁工商管理硕士学位,并于1993年获香港中文大学哲学博士学位。
他的着作包括《商亦有道:商业伦理学与个案分析》、《CEPA:回顾与前瞻》、《香港经验:火凤凰传奇》、《与CEO对话:智慧之旅》、《与CEO对话:领袖的奥秘》、《与CEO对话:愿景与睿智》、《管理新思维:企业成功之道》、《管理新思维:智慧与金律》、《EMBA论坛:商管新智慧》、《CEO实战智慧》、《CEO营销智慧》、《CEO领导智慧》、《CEO策略智慧》等。
陈教授现为香港存款保障委员会主席、香港旅游发展局成员、优质旅游服务委员会委员,以及选举管理委员会委员。为了表扬陈教授致力保障消费者权益和推行优质旅游服务计划,香港特区政府于2005年7月1日委任他为太平绅士及于2007年7月1日颁授银紫荆星章给他。
谢冠东
2001年毕业于香港中文大学翻译系。现为香港中文大学EMBA整理文稿,刊于《信报》、《信报月刊》和《星岛》等。他亦为港台整理《杨铁樑留言信箱》和《五十年后》文稿,刊于《星岛》和《明报》。着作包括十多本EMBA丛书。他业余制作四个网上字典,包括《东东错别字词典》和《东东同义词词典》等(网址:www.kwuntung.net)。他热衷素食和行山。
《专业营销第一课:与市务专家对话(二版)》这本书,绝对是近期我阅读过最令人惊喜的一本营销类书籍了。我一直以来对营销这个领域都充满了好奇,但常常感到无从下手,知识点零散,缺乏系统性。市面上很多营销书籍,要么过于理论化,读起来枯燥乏味;要么过于技巧化,但却缺乏背后的逻辑支撑。这本书的出现,简直就是为我这样的读者量身定制的。它采用“对话体”的形式,让我感觉像是在和一群经验丰富的营销大师们围坐在一起,听他们分享最前沿的营销理念和实操经验。这种形式非常生动有趣,而且能够让我快速地抓住核心要点。书中关于“品牌定位”的讨论,给我留下了非常深刻的印象。一位专家用了“锚点理论”来解释品牌定位的重要性,他说,一个清晰的品牌定位,就像给消费者心中一个坚实的“锚点”,让他们在面对众多选择时,能够准确地找到你的位置。这让我茅塞顿开,之前我总是觉得品牌建设很虚,但通过这个比喻,我明白了品牌定位的实操意义。另外,书中对于“危机公关”的处理,也提供了非常实用的指导。专家们分享了如何在危机发生时,迅速做出反应,如何通过有效的沟通来修复品牌形象,这些经验对于任何一个在市场中打拼的企业来说,都是弥足珍贵的。书中的案例分析也做得非常到位,从大家耳熟能详的国际大牌,到一些新兴的本土品牌,都有涉及,而且都围绕着对话展开,让理论不再是空中楼阁。这本书不仅仅是传授知识,更是在培养一种营销思维,一种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评分当我拿起《专业营销第一课:与市务专家对话(二版)》时,内心是带着一种“试试看”的心态。毕竟市面上关于营销的书籍浩如烟海,真正能打动人、带来实质性改变的却少之又少。很多书都充斥着陈旧的理论,或者流于表面的技巧,读完后总感觉隔靴搔痒。但这本书,它的呈现方式就非常不一样。它没有生硬地灌输知识点,而是通过虚构但又极其真实的“专家对话”,将复杂晦涩的营销原理,用一种非常接地气、易于理解的方式呈现出来。我特别欣赏书中对于“用户画像”的解析。书中一位专家举了一个非常生动的例子,他将用户画像比作“侦探小说中的嫌疑人”,需要我们层层剥茧,挖掘他们的动机、痛点、渴望,甚至是不为人知的潜意识需求。这远比那些教科书式的“年龄、性别、职业”的简单归类要深刻得多。而且,对话的设置非常巧妙,不同的专家有不同的视角和侧重点,有时候甚至会产生一些有趣的观点冲突,这反而更能激发读者的思考,让你不自觉地去权衡和判断。我记得有一段关于“内容营销的策略”的讨论,几位专家从创意、传播、变现等不同维度进行了深入剖析,让我看到了内容营销的无限可能性,也意识到“内容为王”背后,更需要的是“策略为皇”。书中的语言风格也很吸引人,没有太多华丽辞藻,更多的是直击核心、掷地有声的讨论,仿佛真的在和行业内的顶尖人士面对面交流。它让我深刻地理解到,营销不仅仅是推广和销售,更是一种策略、一种艺术,是一种与消费者建立深层连接的智慧。
评分在我眼中,《专业营销第一课:与市务专家对话(二版)》绝对是一本值得反复阅读的营销指南。市面上关于营销的书籍很多,但真正能够做到深入浅出、兼顾理论与实践的却屈指可数。这本书的独特之处在于它采用了“对话”的形式,让我感觉像是与行业内的顶尖人士进行了一场场深度交流。我尤其欣赏书中关于“消费者心理洞察”的部分。专家们不仅仅是列举心理学理论,而是结合实际的市场案例,深入浅出地剖析了消费者在不同场景下的决策过程和潜在动机。这让我对消费者有了更深层次的理解,也为我日后的营销策略制定提供了重要的依据。书中关于“渠道选择与整合”的讨论,也让我受益匪浅。专家们从线上到线下,从传统媒体到新兴媒体,为我们梳理了不同渠道的特点和优势,并强调了如何进行有效的渠道整合,以达到最佳的传播效果。这解决了我在实际工作中常常遇到的选择困难和资源分配问题。书中的对话风格非常真实,充满了行业内的真知灼见,但同时又不失幽默感和启发性。它让我看到了营销工作的复杂性和挑战性,也让我更加坚定了在这个领域不断学习和探索的决心。这本书不仅仅是教授知识,更是在培养一种营销思维,一种能够洞察市场、理解消费者、并最终实现商业价值的能力。
评分老实说,当我第一次看到《专业营销第一课:与市务专家对话(二版)》这本书名的时候,我并没有抱太大的期望。我总觉得“第一课”听起来会很基础,对于已经有一定工作经验的我来说,可能吸引力不大。但这本书的“对话体”设计,实在太吸引人了。它不像传统的营销书籍那样,枯燥地堆砌理论,而是通过模拟真实的专家对话,将营销的精髓一点一点地展现出来。我特别喜欢其中关于“品牌差异化战略”的探讨。专家们分享了如何跳出同质化竞争的泥潭,如何在激烈的市场中找到自己独特的定位,并通过创新的营销手段来强化这种差异化。这让我对“品牌”有了更深刻的理解,不再是简单的logo和宣传语,而是与消费者的情感连接和价值认同。书中关于“危机公关的处理艺术”也让我眼前一亮。专家们分享了如何在品牌危机爆发时,迅速有效地应对,如何通过透明、真诚的沟通来化解危机,甚至将危机转化为品牌提升的机会。这对于任何一个在市场中运作的企业来说,都是至关重要的。书中的语言风格非常接地气,没有太多华而不实的词汇,更多的是直击要害的洞察和实操经验。读这本书,就像是在听一场高水平的营销讲座,而且还是可以反复回听的那种。它让我看到了营销的博大精深,也让我更加渴望在实践中不断学习和成长。
评分坦白讲,我一开始对《专业营销第一课:与市务专家对话(二版)》并没有抱太大的期待。市面上的营销书籍太多了,有些内容已经过时,有些又过于空泛,很难真正指导实际工作。但这本书的“对话体”形式,让我眼前一亮。它不是那种枯燥的理论堆砌,而是更像是一场场精彩的头脑风暴,充满了实际的洞察和经验分享。我特别欣赏书中关于“内容营销的创意法则”的探讨。专家们并没有给出一成不变的公式,而是强调了理解目标受众、挖掘独特卖点、以及如何用故事打动人心的重要性。这让我意识到,好的内容营销,绝不仅仅是“写得好”,更是“说得巧”、“做得妙”。书中有一段关于“社群运营的深度策略”,让我反思了自己过去在社群方面的投入。专家们指出,社群的核心是“价值共创”,而非简单的信息发布和互动。如何让社群成员感受到归属感和参与感,如何让他们成为品牌的传播者,这些都是需要深入思考的问题。书中提到的很多案例都非常经典,也很有启发性。比如,某一个初创品牌是如何通过巧妙的内容策划,在短时间内迅速获得关注,并积累了大量的忠实用户。这种实操层面的经验分享,对于我这种在实际工作中需要解决具体问题的人来说,是极其宝贵的。这本书的语言风格也十分亲切,虽然是专家对话,但读起来一点都不觉得疏远,反而有一种如沐春风的感觉。它让我看到了营销的“人情味”,也让我更加坚定了用心做好营销的信念。
评分拿到《专业营销第一课:与市务专家对话(二版)》这本书时,我内心是带着一丝期待,但也有些许的疑虑。毕竟“第一课”这个标题,总会让人担心它是否过于浅显。然而,当我真正翻开书页,沉浸在那些真实的对话中时,我的疑虑便烟消云散了。这本书的独特之处在于它摒弃了传统教材的刻板模式,而是以“访谈”的形式,将营销领域顶尖专家的智慧和实战经验娓娓道来。我最喜欢的一段内容是关于“用户洞察的艺术”。专家们并没有简单地罗列用户研究方法,而是通过生动的故事和案例,讲述了如何真正走进用户内心,理解他们的真实需求和情感共鸣。这让我意识到,很多时候我们对用户的理解,还停留在表面,这本书为我打开了一扇通往更深层次理解的大门。书中对于“品牌故事的构建”也有深入的探讨。专家们强调,一个引人入胜的品牌故事,能够赋予品牌生命力,并与消费者建立情感上的连接。这让我重新审视了自己公司在品牌故事方面的不足,并思考如何才能讲好自己的品牌故事。书中的语言风格非常吸引人,没有生硬的理论术语,更多的是平实而富有洞察力的交流。读这本书,就像是在和一群经验丰富的营销前辈们促膝长谈,从中汲取智慧和灵感。它不仅仅是一本营销入门读物,更是一本能够帮助任何营销从业者提升认知、拓宽视野的宝典。
评分作为一名在广告行业摸爬滚打多年的从业者,我对市面上关于营销的书籍早已司空见惯,大部分都让我提不起兴趣。然而,《专业营销第一课:与市务专家对话(二版)》这本书,却给了我意想不到的惊喜。它打破了我以往对营销书籍的刻板印象。这本书的独特之处在于它以“对话”的形式,将营销领域的专家们的智慧和经验凝聚在一起。这种方式非常生动,不像传统的教科书那样枯燥乏味。我尤其喜欢其中关于“用户体验”的讨论。专家们深入剖析了用户从接触品牌到最终成为忠实客户的整个过程,强调了每一个触点的重要性,以及如何通过优化用户体验来提升客户满意度和忠诚度。这让我意识到,我们往往过于关注“广而告之”,却忽略了“细水长流”的用户关系维护。书中还有一段关于“数据分析在营销中的应用”的对话,让我受益匪浅。专家们分享了如何利用数据来洞察消费者行为,如何通过数据驱动来优化营销策略,避免盲目投入。这对于我来说,无疑是雪中送炭,能够帮助我更科学、更高效地开展工作。书中的语言风格也很真实,充满了行业内的术语和洞见,但同时又不会让人感到晦涩难懂,因为对话的流畅性很好地将它们串联起来。它让我看到了营销的多元化和复杂性,也让我认识到,在这个快速变化的时代,持续学习和拥抱新知是多么重要。这本书不仅仅是一本营销书籍,更是一本关于如何与消费者建立更深层次连接的指南。
评分《专业营销第一课:与市务专家对话(二版)》这本书,可以说是我近期在营销领域的一次“宝藏”发现。我一直对营销工作充满热情,但常常感到自己在理论和实践之间存在断层,很多时候只是零散地学习一些技巧,却缺乏一个完整的体系。这本书以“与市务专家对话”的形式,完美地解决了我的困扰。它没有生硬地灌输概念,而是通过一系列贴近实际的对话,将复杂的营销理论变得生动易懂。我印象最深刻的是书中关于“数字营销的趋势与挑战”的讨论。专家们不仅分析了当前数字营销的最新动态,更重要的是,他们分享了如何在瞬息万变的数字环境中,保持敏锐的洞察力,并制定有效的营销策略。这对于身处数字营销前沿的我来说,无疑是及时雨。书中对于“内容营销的创新玩法”也进行了深入的剖析。专家们分享了如何跳出固有的思维模式,创造出既有创意又能引起用户共鸣的内容。这让我意识到,内容营销不仅仅是“制造”内容,更是“传递”价值和情感。书中的案例研究也是一大亮点,它们都紧密结合对话内容,让读者能够更直观地理解理论的实际应用。例如,某一个在社交媒体上爆红的营销案例,是如何通过精妙的策略和创意的执行,实现了病毒式传播。这本书的语言风格非常自然流畅,仿佛真的置身于一场场精彩的头脑激荡之中。它让我看到了营销的无限可能性,也为我未来的职业发展提供了坚实的基础。
评分这本书《专业营销第一课:与市务专家对话(二版)》,坦白说,拿到手的时候,我真的有点犹豫。毕竟“第一课”这个名字,感觉有点太基础了,我自认在行销这一行摸爬滚打了几年,自以为对市场动态、消费者心理、品牌建设这些也算略知一二,担心这本书的内容会不会太“小学鸡”,满足不了我这种“老鸟”的需求。但出于好奇心,加上二版通常意味着内容的更新和深化,我还是决定翻开它。结果嘛,简直是跌破眼镜,它完全颠覆了我最初的设想。书中并非照本宣科地罗列理论,而是通过一系列“与市务专家对话”的形式,将抽象的营销概念具象化,让读者仿佛置身于一场场精彩绝伦的头脑风暴之中。这些对话的设计非常巧妙,它们不只是简单的问答,更像是真实的市场一线场景复现,充满了智慧的碰撞和实操的洞见。专家们分享的不仅仅是知识,更是他们多年的经验、踩过的坑、成功的秘诀,以及对行业趋势的敏锐洞察。我尤其喜欢其中一段关于“社群营销的精髓”的对话,专家将社群比喻成一个活生生的有机体,强调了“关系”和“信任”的重要性,而非简单的内容输出和广告轰炸。这让我意识到,很多时候我们过度追求“流量”,却忽略了建立真正的情感连接。书中的案例也非常贴切,涵盖了不同行业、不同规模的企业,从初创公司如何打破市场僵局,到成熟品牌如何应对数字化转型挑战,都提供了非常具有参考价值的思路。读完之后,我脑海中对“营销”的理解,不再是零散的碎片,而是形成了一个更为系统、更为立体的认知框架。这本书给我带来的最大启发,就是营销的本质是“理解人”,而不仅仅是“销售产品”。它让我重新审视了自己过往的营销工作,也为我未来的职业发展指明了新的方向。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ttbooks.qciss.net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特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