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湾妈妈不仅勤劳,连生活常识也丰富得吓人,总能将台湾这块土地所孕育的万物,在生活中做最好的运用。
作者林丽琪以其卓越的精密绘画能力,仔细记录下典型的台湾妈妈厨房,除了节令性食材的变化之外,更记录了属于台湾妈妈的生活智慧。
作者简介
林丽琪
家居北投,平日喜欢散步山林,为植物画像。曾为邮政总局绘制草本花邮票、玫瑰花明信片,1998年获福尔摩沙童书插画展佳作。绘本作品有『我的春夏秋冬』﹝和英文化出版﹞,插图作品有『植物Q&A』,着有『我的自然调色盘』、『林丽琪的秘密花园』、『妈妈的厨房菜』﹝以上均由天下文化出版﹞。
蔬菜的排列组合4
香肠的诱惑6
做菜的理念8
我的妈妈10
大扫除11
过年12
坐夜车回外婆家14
大拜拜16
农村的草莩17
榨菜肉丝面18
粉圆20
乡村与田园22
农地与菜园24
春天的马铃薯26
油饭28
妈妈难为29
豆花30
妈妈发烧了吗31
青春期的食量32
春天的希望33
喜宴34
光阴35
绿色的稻田36
巴黎服装秀37
爸爸回来了38
爸爸的行李箱40
南馆市场41
鱼丸42
不速之客43
包粽子44
灰姑娘46
米粉羹48
乡下的人情50
端午粽香52
稻草人53
割稻的日子54
宜兰陈氏宗祠56
冰沙月饼57
阳光与汗水58
堤防上的散步60
晒谷场上62
强韧的女人64
院子里的果树66
瓠瓜水饺68
红色短裤69
生勐海鲜70
壮围海边71
粉蒸排骨72
中元普渡74
木耳炒蛋75
那一年暑假76
巷口馄饨的滋味78
夏日午后79
神奇的种子80
奇岩烘焙坊82
我的面包食谱84
肩胛肉85
芋圆86
回宜兰88
加了肉圆的麻婆豆腐90
龟山岛91
北宜公路92
台风的礼物93
疯狂台风夜94
台风后的山林95
河边洗衣96
昙花98
炊烟100
天空的云朵101
洗温泉102
最想念的季节104
鸡蛋豆腐106
黑白电视107
骑脚踏车上学的日子108
冬令进补109
酸菜110
面茶112
麻油鸡113
面包和牛奶的早餐114
咖啡的苦味116
水鸟118
美好的一天120
平快夜车122
大鼎123
生日快乐124
姜饼屋126
一起搓汤圆127
苹果的滋味128
记忆130
后记131
食谱总索引134
作者后记
漫步在繁密树林的小径,彷彿进入回忆隧道的长廊,一阵风袭来,像吹拂着童年竹林的凉风,光阴如同空中的云彩,有时飘得好快,偶尔也像雾气凝滞,转眼间,时光已像流水匆匆流过。
六年前,有一次妈妈给了自己作的肉卷,我以小火煎熟,却引起小孩的抱怨连连:「反正我们家不可能吃油炸的,跟阿嬷炸酥酥的差太多。」唉!真是怨声载道。第二天我立刻上街买了适合油炸的锅子和番薯。
记得小时候妈妈经常油炸番薯和年糕,她总是将番薯削皮后剉成丝或切块裹蛋和面粉,当晚我也按照她的做法油炸地瓜和肉卷,放学回家的小儿子说:「好吃多了!」大儿子说:「真是难得!但阿嬷的肉卷是整条炸好才切开。」伸出手掌开始如数家珍的说出阿嬷的菜单,「像豆腐乳、瓜仔肉、腌肉、腌越瓜酱、炸春卷、菜脯、枣饼、肉卷、粿粽,还有我最喜欢的四神汤里的猪肠,你一定不想学怎么处理肠子!那种咬下去汁液喷出的口感实在太好吃了!」他展现出享受人间极品的表情,「你再不学就来不及了!」好吧!这项功课就成为我下一本书的目标,书名叫做「阿嬷的好美味」或「阿嬷的厨房菜」,我把阿嬷的食谱写成书搭配插图,那完了!下一个目标不知还要多久,他用手推着我的臂膀,「你赶快去学!」他突然说:「还是叫小琼阿姨学比较有希望。」
有一天和张蕙芬总编聊起这段对话,她马上允诺让我实现这本书的计画,感谢家人的支持,郑明进老师的指导,提供腌醺肉和酸菜食谱的大姨妈和表嫂路德。想不到果然应验了儿子的预言,我请小妹丽琼跟着妈妈一起做料理来完成这本书的食谱。特别要感谢妈妈和妹妹,让我们得以经常享受美味的食物。
这本《妈妈的厨房菜》真的让我有一种回到童年外婆家的感觉,翻开书的每一页,仿佛都能闻到厨房里飘出的阵阵饭菜香。书中的故事,不是那种跌宕起伏、惊心动魄的,而是细水长流,充满了生活的气息。作者用非常细腻的笔触,勾勒出了妈妈的形象,她不只是一个做饭的人,更是家里的温暖中心。从最简单的家常菜,到节日里才会出现的几道硬菜,书中都用一种娓娓道来的方式呈现出来。我特别喜欢其中关于“妈妈的味道”的描述,那种融合了爱、时光和回忆的味道,是任何高级餐厅都无法比拟的。书里还穿插着一些关于食材选择、烹饪小技巧的讲解,虽然不是很专业,但却充满了实用性,让我在阅读的同时,也能学到一些实用的烹饪知识。尤其是关于如何处理某些食材,作者的描述非常生动,就像妈妈在身边手把手教一样。我尝试着做了书里提到的一道家常菜,虽然味道和妈妈做的比起来还有差距,但那种动手制作的乐趣,以及家人品尝后的赞许,真的让我感受到了文字背后的温度。这本书不仅仅是一本菜谱,更像是一本关于亲情、关于家的回忆录,每一次翻阅,都能触动我心底最柔软的地方。它让我想起小时候,放学回家,闻到厨房里飘出的饭菜香,然后迫不及待地跑进去,看着妈妈忙碌的身影。那些画面,那些味道,都被作者巧妙地捕捉并呈现在书里,读来让人怀念又感动。
评分《妈妈的厨房菜》这本书,对我来说,简直是一场味蕾的盛宴,更是一次心灵的洗礼。我沉醉于书中对“妈妈的手艺”的描绘,那是一种源自生活,又超越生活的智慧。作者用细腻的笔触,描绘了妈妈在厨房里忙碌的身影,以及她所制作的那些充满爱意的菜肴。我特别喜欢书中关于“妈妈的秘密武器”的章节,作者揭示了妈妈如何用最普通的食材,做出最令人难忘的味道。比如,书中提到妈妈在炖肉时,会加入一味看似不起眼的香料,这味香料,却能让整道菜的味道层次丰富起来。我尝试过书中一个关于“如何让食材更容易入味”的窍门,这个窍门非常简单,只需要提前腌制,但效果却出乎意料的好。它让我看到了,原来很多烹饪上的“秘诀”,都藏在这些看似微不足道的细节里。书中的语言风格非常朴实,但却充满了真挚的情感。作者将对母亲的感恩,对家庭的眷恋,都巧妙地融入到对菜肴的描写中。我曾在一篇关于“童年味道”的文章里,读到作者对妈妈做的“外婆菜”的描述,那道菜,承载了作者满满的童年回忆,也让我感受到了家的温暖。这本书让我意识到,真正的美味,往往不是来自复杂的烹饪技巧,而是来自那份用心,那份爱。
评分《妈妈的厨房菜》这本书,让我重新审视了“厨房”的意义。它不再只是一个做饭的地方,更是承载了无数故事,无数情感的空间。我被书中对“妈妈的烹饪哲学”的解读所打动。作者并没有拘泥于某个特定的菜系,而是强调在烹饪过程中,如何融入情感,如何将食物变成一种爱的表达。我尤其欣赏书中关于“妈妈的味道”的描述,作者用极富画面感的语言,描绘了妈妈做的那些家常菜,它们的味道,不仅勾起了我的食欲,更触动了我内心深处的思念。我曾经尝试过书中一个关于“如何让蒸蛋羹更嫩滑”的技巧,这个技巧非常实用,只需要掌握好水和蛋的比例,就能做出如同豆腐般嫩滑的蒸蛋羹。它让我看到了,原来很多看似简单的菜肴,背后都蕴含着精妙的烹饪智慧。书中的一些篇章,也描绘了家人围坐在一起,分享食物,分享快乐的场景。那种其乐融融的氛围,是任何物质财富都无法比拟的。我曾在一篇关于“家的味道”的文章里,读到作者对妈妈做的“奶奶的拿手菜”的描述,那道菜,承载了三代人的记忆,也让我感受到了家的传承。这本书让我意识到,食物不仅仅是填饱肚子的必需品,它更是情感的纽带,是连接过去与现在,连接亲人与亲人的桥梁。
评分我一直认为,《妈妈的厨房菜》这本书,是市面上难得一见的好作品。它没有故弄玄虚,也没有华丽的辞藻,只是用最真诚的笔触,记录了属于一个家庭的厨房故事。我特别喜欢书中关于“妈妈的智慧”的篇章,作者记录了母亲在烹饪过程中,如何凭借经验和直觉,做出令人惊艳的菜肴。比如,书中提到妈妈能够根据食材的新鲜程度,灵活调整烹饪的时间和火候,这种能力,是教科书上学不到的。它是一种岁月沉淀下来的经验,是一种对食物的深刻理解。我曾经尝试过书中一个关于“如何让蔬菜保持翠绿”的小技巧,这个技巧非常简单,但效果却出乎意料的好。它让我看到了,原来生活中有很多看似微不足道的小细节,却能极大地提升烹饪的品质。书中的一些章节,也描绘了家人围坐在一起吃饭的场景,那种其乐融融的氛围,是多么的珍贵。作者将餐桌上的对话,家人的表情,都描绘得栩栩如生,让我仿佛也置身于其中,感受那份温馨。我曾经尝试着复刻书里提到的一道“妈妈牌红烧肉”,虽然我按照步骤仔细操作,但总感觉少了点什么。后来我意识到,那份“少点什么”,可能就是妈妈在制作过程中的那份心情,那份爱。这本书让我明白,食物不仅仅是用来填饱肚子的,它更是承载着情感,传递着爱的一种媒介。
评分《妈妈的厨房菜》这本书,就像是一本穿越时光的相册,里面记录的不仅仅是美食,更是那个时代,那个家庭,充满温情的回忆。我被书中对“厨房的味道”的描绘所深深吸引。作者不仅仅是写菜,更是写菜背后的故事,写菜承载的情感。我尤其喜欢书中关于“妈妈的味道”的章节,作者用非常生动的笔触,描绘了妈妈做的那些家常菜,它们的味道,不仅是味蕾上的享受,更是心灵上的慰藉。我曾尝试过书中一个关于“如何让汤汁浓稠而不油腻”的技巧,这个技巧非常实用,让我做出的几道炖菜,口感和卖相都提升了不少。它让我看到了,原来很多烹饪上的难题,都有简单而有效的方法去解决,而这些方法,往往都来自于生活经验的积累。书中的一些片段,也描绘了家人围坐在餐桌旁,分享食物,分享生活的场景。那种温馨而热闹的氛围,即使是文字,也能让人感受到扑面而来的幸福感。我曾在一篇关于“爸爸的味道”的文章里,看到了作者对父亲制作的一道红烧鱼的描述,那道鱼,不仅仅是美味,更是父亲对家人的呵护和爱。这本书让我意识到,食物不仅仅是食物,它更是情感的载体,是连接人与人之间情感的纽带。
评分《妈妈的厨房菜》这本书,给我带来了许多意想不到的启发。我被书中对“厨房的温度”的描绘所深深吸引。作者用温暖的笔触,记录了妈妈在厨房里的每一个瞬间,那些忙碌的身影,那些充满爱意的菜肴,都构成了我对“家”最深刻的印象。我尤其喜欢书中关于“妈妈的味道”的章节,作者描绘的那些家常菜,不仅仅是简单的食物,更是妈妈用爱为家人烹饪的温暖。我曾尝试过书中一个关于“如何让炸物更酥脆而不油腻”的窍门,这个窍门非常实用,让我炸出的春卷,色泽金黄,口感酥脆,一点也不油腻。它让我看到了,原来很多看似复杂的烹饪技巧,都有简单而有效的解决方案,而这些方案,往往都来自于生活经验的积累。书中的语言风格非常细腻,但却充满了真挚的情感。作者将对母亲的感恩,对家庭的眷恋,都巧妙地融入到对菜肴的描写中。我曾在一篇关于“妈妈的手艺”的文章里,读到作者对妈妈做的“独家秘方红烧肉”的描述,那道红烧肉,色泽红亮,口感软糯,肥而不腻,是作者心中永远的美味。这本书让我意识到,真正的美味,往往不仅仅是味蕾上的享受,更是心灵上的慰藉,是那份用爱烹饪出来的独特味道。
评分《妈妈的厨房菜》这本书,对我来说,就像是一本心灵慰藉的指南。在快节奏的现代生活中,它提供了一个让我慢下来,去感受生活本真的机会。我被书中对“厨房的仪式感”的描绘所打动。作者笔下的厨房,不是冰冷的操作间,而是充满烟火气,充满生活气息的温暖空间。每一个烹饪的步骤,每一次对食材的处理,都被赋予了特殊的意义。我曾读到关于“妈妈如何用一碗阳春面温暖孩子的心”的故事,那碗面,不仅仅是一碗面,更是妈妈对孩子最深沉的关怀和爱。书中的一些烹饪技巧,虽然看似简单,却充满了生活智慧。例如,关于如何用最少的调料,激发出食材本身最本真的味道,这让我意识到,真正的美味,往往不是靠堆砌,而是靠提炼。我尝试过书中一个关于“如何让米饭更香甜”的方法,这个方法很简单,只是在蒸饭时加入一小撮黄油,但效果却惊为天人。这个小小的改变,让一碗普通的米饭,瞬间变得香气扑鼻,口感也更加软糯。这本书的语言风格非常接地气,没有华丽的修饰,却充满了真挚的情感。作者通过对细节的捕捉,将生活中的点滴温情,都淋漓尽致地展现出来。读完这本书,我不仅对烹饪有了新的认识,更重要的是,我重新感受到了家庭的温暖和亲情的伟大。
评分《妈妈的厨房菜》这本书,给我带来的惊喜远不止于它表面的菜谱形式。它更像是一扇窗,透过这扇窗,我看到了一个温馨的家庭,一个充满智慧和爱的母亲。作者描绘的不仅仅是菜肴本身,更是围绕着这些菜肴所发生的点点滴滴的生活故事。我尤其欣赏书中关于“母亲与食物的哲学”的探讨,作者并没有生硬地堆砌理论,而是通过生活化的场景,展现了母亲如何用食物来传递情感,如何用最朴素的方式维系家庭的羁绊。书中有许多关于季节性食材的描述,以及如何根据季节变化调整菜肴,这让我意识到,食物不仅仅是满足口腹之欲,更与自然息息相关,遵循自然的规律,才能做出最健康的美味。书中对一些传统烹饪技法的介绍,也让我眼前一亮,很多我已经遗忘或者从未接触过的烹饪智慧,被重新唤醒。我曾尝试过书中一个关于发酵的章节,跟着步骤一步步来,虽然过程有些繁琐,但最终成功的喜悦,是无法用言语形容的。这种体验,让我更加深刻地理解了“慢工出细活”的道理,也体会到了制作食物过程中所蕴含的耐心和匠心。这本书的文字风格非常独特,时而幽默,时而深情,读起来一点也不枯燥。作者在叙述中融入了大量的细节,比如食材的细微变化,烹饪过程中的声响,甚至是家人在餐桌上的表情,这些细节的加入,使得整个故事更加立体和生动。读完这本书,我不仅学到了新的菜谱,更重要的是,我重新审视了食物在家庭中的意义,以及母亲在其中扮演的重要角色。
评分《妈妈的厨房菜》这本书,与其说是一本菜谱,不如说是一本关于“生活本身”的读物。它用最接地气的方式,展现了生活的温度和质感。我被书中对日常琐事的描绘所深深吸引,作者并没有刻意去渲染什么,而是将那些看似平凡的片段,记录得有声有色。比如,妈妈每天清晨起床为家人准备早餐的场景,那种忙碌而有序的身影,即使是文字,也能让人感受到一份沉甸甸的责任和爱。书里对各种食材的描写也十分到位,不仅仅是罗列菜名,更会讲到这些食材的来源,它们的特性,以及如何去挑选和处理。这让我对食物有了更深的认识,不再只是被动地接受,而是开始主动地去了解和尊重它们。我曾在一篇关于“妈妈的秘密调料”的文章中,看到了作者对一种不起眼却能提升菜肴风味的香料的详细介绍。它不像市面上常见的调味料那样醒目,但其独特的香气却能为菜肴增添无穷的层次感。我尝试着按照书里的方法去寻找和使用这种香料,果然,一道普通的家常菜,瞬间变得美味了很多。这本书让我意识到,真正的美味,往往蕴藏在最朴实无华的食材和最用心的烹饪之中。作者的叙述方式非常感性,她将对母亲的情感,对家人的思念,都巧妙地融入到对菜肴的描写中。读到那些关于“妈妈的味道”的部分,常常会让我眼眶湿润,仿佛能隔着文字,感受到母亲温暖的怀抱。
评分《妈妈的厨房菜》这本书,让我对“家常菜”这个概念有了全新的理解。它不再是简单的一日三餐,而是充满了故事、情感和回忆的载体。我特别欣赏作者对“妈妈的烹饪哲学”的解读,她并非强调某种特定的烹饪技巧,而是更侧重于母亲在制作食物时所蕴含的那份用心和对家人的关怀。书中有许多关于“妈妈的味道”的细腻描述,比如妈妈做的酱油肉,虽然看起来简单,但那种醇厚的香味,却能勾起我无数美好的回忆。我曾经尝试着按照书里介绍的方法,去制作一道“妈妈的饺子馅”,虽然我尽力模仿,但总觉得少了那种熟悉的感觉。后来我才明白,那种感觉,或许是妈妈在包饺子时,一边包一边与我聊天的声音,或许是她时不时检查我手法的慈爱目光。这本书的文字,就像一位老朋友在娓娓道来,没有刻意去煽情,却字字句句都打动人心。作者将对母亲的敬意,对家人的爱,都倾注在对每一道菜的描写中。我曾在一篇关于“妈妈的拿手菜”的文章里,读到作者对一道看似普通的炒青菜的描述,但经过作者的笔触,那道青菜仿佛焕发了生命,变得无比诱人。这本书让我意识到,真正的美食,往往就藏在最平凡的生活里,藏在最爱的人的手中。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ttbooks.qciss.net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特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