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最重要的核心精神是结合品德教育与校园营造,提出「品德校园」的概念,亦即由单独设科的传统,转为关注校园道德气氛的一种综合型的多元实施模式,期望对于我国国民中小学道德教育,面临社会变迁与教育改革冲击的转型期提出可行路向。全书兼具理论与实务,并分为三大部分:第一篇是论述品德校园的理论基础与转化,包括对于当代品德教育的概况介绍与重新诠释,并提出正义社群、关怀伦理、正向纪律三个重要理念,且撷取美国经验为他山之石;第二篇是校园道德气氛的实征性探究,包括对于我国国小与国中校园道德气氛的观察,以及师生所知觉的校园道德气氛访谈与调查等;第三篇是品德校园文化营造,包括品德校园理念之建构、品德校园文化营造的实验历程与结果,以及品德校园评鑑与展望等。全书共十章,计约十八万字,期望本书对于我国当代道德教育研究,以及校园推动实务能有扎根的奠基功效。
第一篇理念基础与转化
第一章我国道德教育概况与反思
第一节我国道德教育概况剖析
第二节我国道德教育之解构
第三节我国道德教育之重建
第二章校园文化之道德气氛理论基础
第一节学校道德气氛源起与意涵
第二节正义、关怀与纪律之校园文化
第三节多元统整的校园道德气氛
第三章他山之石—美国当代品德教育
第一节美国品德教育沿革与发展
第二节美国当代品德教育推动组织及其方案
第三节美国当代品德教育经验的反思与启示
第二篇实征探析与反思
第四章国小校园道德气氛观察
第一节校园道德气氛探究之源起与规划
第二节国小校园生活之道德气氛特点
第三节国小校园道德气氛之统整与反思
第五章国中校园道德气氛观察
第一节校园道德气氛探究之源起与规划
第二节国中校园生活之道德气氛特点
第三节国中校园道德气氛之统整与反思
第六章国中小学生之校园道德气氛知觉调查
第一节学生知觉道德气氛调查之规划
第二节国中小学生道德气氛知觉之调查结果
第三节学生校园道德气氛知觉之结果与反思
第七章国中小教师之校园道德气氛知觉探究
第一节教师之校园道德气氛知觉访查规划
第二节教师道德气氛知觉访谈剖析与反思
第三节教师道德气氛知觉调查结果与省思
第三篇校园营造与展望
第八章品德校园文化营造之理念建构
第一节品德校园文化营造之背景与基础
第二节品德校园文化营造之意涵与历程
第三节品德校园文化营造之策略与评鑑
第九章品德校园文化营造之实验示例
第一节品德校园实验之规划
第二节品德校园实验结果分析与讨论
第三节品德校园之反思与展望
第十章品德教育之评鑑与未来展望
第一节品德教育评鑑之国内外趋势
第二节我国品德教育评鑑之尝试建构
第三节品德教育评鑑之展望
参考文献
这本书的封面设计蛮吸引人的,那一种柔和的蓝绿色调,让人感觉很平静,很适合在书店的架上静静地被注意到。我之所以会翻开它,主要还是因为书名《品德教育与校园营造》触动了我身为一个家长和曾经的学生的一些回忆。现今社会,好像大家都越来越重视孩子的成绩,却常常忽略了品德的培养,有时候在新闻上看到一些令人心寒的事件,总会忍不住想,是不是学校和社会在这方面做得还不够?我很好奇这本书会怎么去探讨“品德教育”这个永恒的议题,它会提出什么样的方法论,是否能给身处教育第一线的老师们带来一些新的启发?又或者,它能否帮助家长们在家庭教育中找到更有效的切入点,让品德的种子能在孩子心中扎根发芽?而“校园营造”这个词,也让我联想到一个理想中的学习环境,一个不只是知识灌输,更是能让孩子在安全、尊重、友善的氛围中茁壮成长的空间。一个充满活力的校园,不只是硬件设施的完善,更重要的是一种人文关怀的体现,一种能够激发学生学习热情、培养他们健全人格的文化。我非常期待这本书能在这两个层面都提供一些深刻的洞见和实用的建议,而不是流于表面或空泛的理论。
评分我拿到这本书的时候,其实是带着一种比较现实的期待。我平常的工作需要接触到一些学校的行政人员,也常听他们在讨论如何提升教学品质,同时又得应对各种外界的压力。所以,当看到《品德教育与校园营造》这个书名时,我立刻想到的是,这本书会不会提供一些具体、可操作的策略,来帮助学校真正落地品德教育,并且把校园打造成一个更有人情味、更能促进学生全人发展的地方?我特别好奇的是,书中对于“校园营造”的定义是什么?是侧重于物理环境的美化?还是更深入地探讨如何建立积极的师生关系、同侪关系,以及如何通过制度设计来保障品德教育的实施?毕竟,一句口号式的品德教育是很容易被忽略的,真正有效的方法,需要渗透到校园的每一个角落,每一个环节。我希望这本书能给出一些在实际操作中能够借鉴的案例,让那些有心想改变的学校,能够找到方向,不至于感到无从下手。同时,我也想知道,它对于“品德”的定义是否足够清晰和具有时代感?在多元价值观并存的今日,我们应该如何去界定和引导学生形成积极的品德?这都是我非常想从这本书中找到答案的。
评分读到《品德教育与校园营造》这个书名,我的第一反应是:这正是我正在思考的问题!我是一名大学的教育学系老师,平时研究的就是教育理论和实践。近些年,我明显感觉到学生在品德方面的表现呈现出一种复杂且多样的趋势。一方面,很多学生具有很强的自我意识和独立思考能力,但另一方面,在团队合作、责任感、以及对他人感受的理解方面,似乎还有很大的提升空间。因此,我非常期待这本书能够提供一些关于“品德教育”的最新研究成果,特别是那些能够回应当前社会现象的理论和方法。我希望它不仅仅是重复性的论述,而是能够带来一些新的发现和洞察。而“校园营造”,在我看来,是品德教育得以落地的关键载体。我好奇的是,这本书会如何将抽象的品德理念,通过具体的校园环境、制度设计、师生互动等方式来实现?它是否会探讨如何利用校园的物理空间来促进品德的养成?或者,更重要的是,如何构建一种积极的校园文化,让品德教育成为一种内化的习惯,而不是外在的约束?我希望这本书能够为我的教学和研究带来新的启发。
评分说实话,我买这本书的时候,并没有抱着太大的期望。我是一个退休的国文老师,在教育界服务了几十年,看过太多关于教育的书籍,有理论深奥的,也有写得浅显易懂的,但真正能够触动我心灵,让我觉得“对了,就是这样!”的书,其实不多。但《品德教育与校园营造》这个书名,不知怎的,就勾起了我内心深处对教育的热情。我一直觉得,教育的本质,在于“育人”,而“品德”就是“人”最重要的基石。在我的教学过程中,我常常会花很多时间去和学生谈心,引导他们去体会为人处世的道理,去分辨是非善恶。然而,时代在变,学生的想法也在变,我有时也会感到力不从心,不知道如何才能更好地跟上时代的步伐,去影响新一代的孩子。所以我很想看看,这本书会如何阐述“品德教育”,它会不会提供一些新的视角,一些能够触动现代孩子心灵的沟通方式?而“校园营造”,对我来说,则不仅仅是盖几栋漂亮的教学楼,而是要营造一种充满人文关怀、鼓励探索、尊重个性的氛围。一个让学生感到安全、有归属感,并且愿意在这里学习成长的环境。我期待这本书能给我带来一些新的思考,让我即使退休了,也能对教育保持一份初心和热情。
评分我是一名刚毕业不久的社会新鲜人,目前在一家非营利组织工作,主要关注青少年发展议题。我选择《品德教育与校园营造》这本书,很大程度上是出于我对社会责任和未来世代的关注。在我的工作经验中,我发现很多青少年在面对复杂的社会问题时,缺乏足够的道德判断力和同理心。这让我开始思考,学校教育在品德培养方面扮演了多么关键的角色。我非常好奇这本书会如何定义“品德”,它是否会关注当下社会普遍存在的道德困境,并提出一些创新的解决方案?同时,“校园营造”这个概念也让我联想到,一个充满正能量、鼓励批判性思维和合作精神的校园环境,对于青少年健全人格的形成有多么重要。我希望这本书能够提供一些关于如何构建这样一种校园文化的研究成果,或者是一些具有前瞻性的教育理念。我想知道,在现代社会,我们应该如何通过校园这个平台,来培养出具有社会责任感、能够适应未来挑战的公民?这本书会不会提出一些跨越传统教育模式的思考,让我耳目一新?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ttbooks.qciss.net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特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