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山,才看得见最美的台湾:从郊山到高山 66条经典路线和不可不知的登山常识!

登山,才看得见最美的台湾:从郊山到高山 66条经典路线和不可不知的登山常识!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图书标签:
  • 登山
  • 台湾
  • 郊山
  • 高山
  • 路线
  • 登山常识
  • 户外
  • 健行
  • 自然
  • 风景
想要找书就要到 小特书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具体描述

  ●全台第一本完整介绍台湾登山路线的实用工具书!

  ●给初学登山∕或对登山有兴趣但无管道或概念的人,一本迅速拥有正确登山概念,并推荐66条身为台湾人一定要知道的经典登山入线,让初学者一本在手,不用辛苦找寻相关资料,也能拥有如高手般清晰的登山概念与知识。

  ● 详尽的66条登山路线,可以让想登山的读者,选择最适合自己的登山路线!

本书特色

  1.最专业!内容扎实! 作者崔祖钖是专业山岳探险与旅游摄影玩家,在登山探勘界知名已久,现任是台湾山岳杂志专业企划,台北市文山与大安社区大学登山户外课程老师,登山、摄影资历超过18年。作者将以他专业的背景和长期的登山探险经验,为读者介绍最详尽的登山资讯与推荐最棒的登山路线。

  2.最清楚!一看就懂! 基本登山概念的认识,迅速就能拥有正确的登山观念。

  3.最实用!路线规划最详尽!从古道、郊山、中级山、高山、长程路线,分门别类完整规划共66条台湾绝美登山路线,都是身为台湾人一生一定要亲临与体验的最棒路线,读者可以先选择最适合自己的登山路线,或是以循序渐进的方式,完整并深入了解台湾之美!

  4.最活泼!阅读容易吸引大众!书籍内页佐以部分插画以吸引年轻族群,让登山知识不再是硬梆梆令人打瞌睡的讲义,任何人(哪怕是对登山完全不了解的新手)都可借此更清楚了解登山基本常识。

  5.最享受!日系生活书籍的排版方式,在台湾户外书籍中首创,书籍排版阅读容易,看了就想马上规划自己的登山行程。

  现在就出发吧!
  炎炎夏日,正好上山去,现在就收拾行囊,快乐迎接属于自己的登山季!

作者简介

崔祖钖

  山岳探险与旅游摄影玩家、中大物理系与台大森林所,因长期从事户外与旅游活动,看起来总是特别年轻。曾任诚品讲座常态讲师一年。现为文山与大安社大登山与户外课程讲师、台湾山岳杂志特约企划与编辑,登山资历超过18年,专长中级山探勘与高山领域。摄影资历12年,并定期出国作长程深度旅行。

台湾山岳探险指南:穿越云海与秘境的深度解读 探索台湾山脉的壮阔与细腻,一本涵盖全方位登山知识的实践手册。 台湾,这座被誉为“福尔摩沙”的岛屿,拥有令人屏息的地理多样性。从海岸边的低矮丘陵,到雄伟壮丽的中央山脉主脊,每一座山峰都诉说着独特的地质故事与生态奇观。本书并非仅仅是一本路线的简单罗列,而是深入剖析台湾山岳环境、安全策略以及文化底蕴的综合性指南,旨在为所有渴望探索高山的人士提供坚实的知识后盾。 第一部分:台湾山脉的地理骨架与生态脉络 理解你所站立的土地:地质学基础与气候模式 要真正爱上一座山,必先了解它的成因。本书详尽解析了台湾岛的造山运动历史,重点探讨了板块碰撞如何塑造了现今的断层系统与山体结构。我们将带领读者认识板块构造如何影响了台湾多变的岩性分布,以及这些地质特征如何决定了不同区域的步道难度与景观特色——从北部的硬岩峭壁到东部的片麻岩地貌。 台湾气候的复杂性是登山者必须掌握的关键要素。我们详细区分了北部的潮湿多雨、东部的季风影响以及中央山脉高海拔的极地气候特征。书中特别收录了“季节性气候风险图谱”,精确指出不同月份在玉山群峰、雪山山脉或中央山脉南段可能遭遇的极端天气(如台风期的豪雨、冬季的暴风雪与结冰情况),帮助计划者避开危险期,或做好充分的迎击准备。 从亚热带雨林到高山草原:垂直植被带的解析 台湾的山脉是天然的“生态博物馆”。本书通过严谨的生态学视角,系统地描绘了台湾自海平面至三千米以上海拔的垂直植被带变化。读者将学习如何辨识不同海拔高度的主要树种群落:从低海拔的樟科、阔叶林,到中海拔的温带针叶林(如红桧、扁柏的生长环境),再到高海拔的铁杉林与独特的玉山圆柏矮林带。 生态章节着重于对特有物种的保护意识培养。我们不仅仅提及高山杜鹃或台湾水鹿,更深入探讨了这些物种在特定栖地中的生存策略与所面临的保育挑战。对于野生动物的遭遇,本书提供了科学且人道的观察指南,强调“不干扰”的原则,确保人类足迹不对脆弱的高山生态造成影响。 第二部分:高风险环境下的生存技术与急救医学 超越基础知识:高海拔适应与生理反应的深度剖析 登山安全的核心在于对身体的了解。本书超越了“多喝水”的简单建议,系统阐述了在高海拔环境中,人体生理机制如何应对低氧环境。我们将详细解释急性高山病(AMS)、高海拔脑水肿(HACE)和高海拔肺水肿(HAPE)的初期症状识别、病理机制,并提供明确的“下降为唯一解药”原则下的紧急撤离流程。 书中特别设立了“高原反应的个体差异与预防”专章,探讨了行前体能储备、适应性爬升节奏的制定,以及不同年龄层对缺氧的反应差异。这部分内容结合了登山医学专家的见解,为计划进行百岳或攀登超过三千五百米高峰的探险者提供了严谨的生理参考。 导航、通讯与极端环境下的庇护所构建 在台湾复杂多变的气候下,迷失方向是致命的威胁。本书强调了传统导航(地图与指北针)的精确运用,并结合现代技术(GPS设备与离线地图APP)的使用技巧。我们提供了台湾山区不同环境下的电波覆盖评估,以及在无通讯环境下,如何利用卫星通讯设备进行求援的标准程序。 此外,本书收录了“紧急庇护所快速搭建手册”,针对台湾常见的强风、低温和持续降雨环境,指导读者如何利用现有材料(如雨布、地布)或自然地形(如岩壁凹陷处)迅速构筑临时避难所,以维持核心体温,抵抗恶劣天气侵袭,这是雪季或雨季登山者必须掌握的生存技能。 第三部分:登山行政法规、步道维护与永续实践 规范与责任:理解台湾的登山行政体系 攀登台湾名山,必须遵循严谨的行政规定。本书详尽梳理了国家公园管理处、林业及自然保育署等机构对不同山域的入园、入山申请流程,并特别针对玉山、雪山等特定区域的抽签制度、承载量限制进行了操作指南。熟悉这些法规,是负责任的登山行为的起点。 我们还深入探讨了“山屋管理与维护”的社会责任。书中详细说明了山屋物资的运补挑战、垃圾负重下山的必要性,以及如何正确使用山屋内的设施,确保下一批使用者能享有安全与清洁的环境。 步道工程学与环境伦理:最小冲击的哲学 本书倡导“最小冲击旅行”(Leave No Trace, LNT)的最高标准。我们探讨了山径本身的技术性:为何某些路段需要架设铁梯或绳索?这些设施背后的工程考量和维护周期是怎样的?同时,指南也强调了如何避免因踩踏或非规范路段的行走,对脆弱的高山植被造成不可逆的破坏。 关于火源使用与废弃物处理,书中提供了针对高山环境的特殊指导,强调所有非自然产生的物质(包括食物残渣和个人排泄物)都必须按规定带离山林。通过对这些细节的关注,本书旨在培养一种深植于心的山岳伦理观,将每一次的攀登都视为对自然环境的尊重与守护。 总结 本书是献给所有严肃的台湾山岳探索者的实战参考书。它不仅提供导航的知识,更提供决策的智慧;它不仅教授技术,更塑造责任感。从地质构造到生理极限,从法规遵循到生态保护,这是一份全方位的准备,确保您的台湾山岳之旅,是安全、充实且对环境负责任的壮丽体验。

著者信息

图书目录

推荐序
自序

Part 1 登山入门知识。

●什么是登山?
●台湾登山玩什么?
●登山装备不能少
●登山安全最重要
●登山体能训练
●登山知识好有趣 
●如何开始进入登山殿堂?

Part 2 精选台湾登山路线

●台湾的山岳介绍
●66条必爬路线
郊山走走
1.七星山
2.仙迹岩
3.平溪二尖
4.孝子慈母峰
5.皇帝殿
6.五寮尖
7.无耳茶壶
8.桃源谷
9.狮子头山
10.金面山
11.石门山
12.狮头山
13.五指山
14.马那邦山
15.火炎山
16.头嵙山
17.九份二山
18.集集大山
19.云嘉大尖山
20.奋起湖大冻山
21.台南大栋山
22.三脚南山
23.大岗山
24.寿山
25.里龙山
26.圣母山
27.花莲月眉山
28.鲤鱼山
29.瓦拉米步道
30.都兰山

中级山挑战
31.北插天山
32.拉拉山
33.加里山
34.鸢嘴山
35.水社大山
36.尾寮山
37.松罗湖
38.加罗湖泊群
39.清水大山
40.新港山

走入高山
41.玉山主峰
42.雪山东峰
43.大霸群峰
44.南湖大山
45.合欢群峰
46.奇莱主北
47.奇莱南华
48.八大秀
49.嘉明湖
50.南横三星
51.北武大山

古道精选
52.鱼路古道
53.金字碑古道
54.福巴越岭古道
55.霞喀罗古道
56.十八弯古道
57.水山古道
58.浸水营古道
59.阿朗壹古道
60.苏花古道大南澳段
61.锥麓古道

长程路线
62.圣稜线
63.南湖中央尖
64.能高安东军
65.七彩湖六顺山
66.南二段

Part 3  附录
●台湾高山百岳资料表
●台湾小百岳资料表

图书序言

图书试读

用户评价

评分

这本书的出现,可以说是一次偶然,但带来的惊喜却远超我的预期。我一直觉得台湾的山脉,虽然数量众多,但缺乏一个清晰、系统的指引,让我不知道从何处下手。而《登山,才看得见最美的台湾:从郊山到高山 66条经典路线和不可不知的登山常识!》这本书,恰恰弥补了这一空白。它不仅提供了“66条经典路线”,更重要的是,它将这些路线进行了有层次的划分,从适合初学者的郊山,到需要一定体力和经验的高山,都一一囊括。我特别喜欢书中关于“最美的台湾”的定义,它不仅仅是指壮丽的风景,更是指那种与自然融为一体的体验,那种身心得到释放的自由。书中的登山常识部分,让我印象深刻,它让我意识到,登山并非仅仅是体能的较量,更是一种对自然的尊重和对生命的敬畏。我之前总以为登山只要带足食物和水就好,但这本书让我明白,装备的选择、体能的储备、甚至是对天气变化的预判,都是至关重要的。我已经被这本书深深吸引,迫不及待地想要开始我的台湾山林探索之旅,用脚步去丈量这片土地,用眼睛去捕捉那些最动人的风景。

评分

终于下定决心,要好好探索一下这座我生活了多年的宝岛,而《登山,才看得见最美的台湾:从郊山到高山 66条经典路线和不可不知的登山常识!》这本书,简直就是为我量身定做的向导。一直以来,我总是觉得台湾的山脉既熟悉又陌生,虽然它们近在咫尺,但总有一种遥远感。这本书的出现,就像点亮了一盏灯,让我看到了那些隐藏在城市喧嚣背后,却又充满无限魅力的自然画卷。我特别喜欢它那种循序渐进的介绍方式,从那些相对容易亲近的郊山开始,逐步引导读者走向更具挑战性的高山。光是想象着在阿里山的云海中漫步,或者在玉山的日出下感受壮丽,就足以让我心潮澎湃。我一直对高山上的稀有植物和动物感到好奇,这本书似乎给了我一个绝佳的切入点,去了解它们的生活习性,以及它们在台湾生态系统中的独特地位。而且,我也意识到,登山不仅仅是体力的考验,更是对内心的一种磨砺,这本书提出的“不可不知的登山常识”,听起来就非常实用,我迫不及待地想学习那些关于安全、装备和环境保护的知识,希望我的第一次高山之行能够顺利而安全,真正地“看见”台湾最美的模样。

评分

作为一名长期居住在城市,偶尔会怀念大自然的人,这本书《登山,才看得见最美的台湾:从郊山到高山 66条经典路线和不可不知的登山常识!》简直就是一股清流。我之前参加过几次短途的郊山徒步,虽然也觉得放松,但总觉得意犹未尽,渴望能体验更深层次的自然之美。这本书的出现,恰恰满足了我这个愿望。它不仅仅是提供了一个“去哪里”的答案,更是教会我“如何去”以及“为何去”。我对书中关于“66条经典路线”的介绍非常感兴趣,尤其是那些听起来就充满故事和挑战的路线,比如那些需要一些体力和技巧才能抵达的高山湖泊,或是能俯瞰壮丽海岸线的山脊。我一直认为,真正了解一个地方,就是要深入它的腹地,而台湾的山脉,正是其最核心、最原始的魅力所在。书中提到的“不可不知的登山常识”,让我意识到登山并非儿戏,需要充分的准备和尊重,这让我对即将开始的登山计划更加谨慎和认真。我希望通过这本书,不仅能欣赏到台湾的美景,更能学到如何与自然和谐相处,成为一个负责任的户外爱好者。

评分

这本书真的刷新了我对台湾登山的认知,我之前总以为登山只是穿上专业的装备,然后一路向上爬,没想到背后还有这么多的学问和讲究。当我翻开《登山,才看得见最美的台湾:从郊山到高山 66条经典路线和不可不知的登山常识!》这本书时,我被它详尽的内容深深吸引。它不只是罗列了各种登山路线,更像是一位经验丰富的朋友,娓娓道来登山的乐趣和要点。我尤其欣赏它对于“景色”的描绘,不仅仅是写实,更充满了诗意,仿佛真的能闻到山间的清新空气,听到鸟儿的歌唱。那些关于台湾不同山脉的地质形成、气候特点的介绍,也让我对脚下的这片土地有了更深的敬畏。我之前总是对一些名山望而却步,觉得遥不可及,但这本书通过介绍66条“经典路线”,让我看到了更多切实可行的选择,而且它很贴心地将这些路线分级,让我这个登山新手也能找到适合自己的起点。最让我欣喜的是,它强调了“不可不知的登山常识”,这简直是为我这种“小白”准备的“免死金牌”,我相信通过学习这些常识,我的登山之旅会更加安心,也更能体会到安全出行的重要性。

评分

老实说,我一直对登山这件事抱有一些莫名的恐惧,总觉得那是专业运动员才干的事,普通人根本难以企及。但是,《登山,才看得见最美的台湾:从郊山到高山 66条经典路线和不可不知的登山常识!》这本书,硬是把我的这个固有印象给打破了。它用一种极其亲民的语言,讲述了台湾丰富多样的登山资源。我最喜欢的部分是它对“郊山”的深入介绍,那些离城市不远,风景却毫不逊色的地方,简直是为我这样的“周末勇士”量身打造的。书中的图片也极具吸引力,让我仿佛置身其中,看到了那些我从未想象过的台湾之美。更重要的是,这本书对于“不可不知的登山常识”的强调,让我看到了实现登山梦想的可能性。它不是简单地告诉你要带什么装备,而是更深层次地讲解了关于安全、体能、气候变化等方面的知识,让我觉得,只要认真学习,即使是新手,也能安全、愉快地享受登山的乐趣。我甚至开始计划,要不要先从书中的某条“经典路线”开始,一步步挑战自我,最终去征服那些更巍峨的高山。

相关图书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tbooks.qciss.net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特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