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日一餐的健康奇蹟:日本名医57岁比30岁更年轻的秘密,做起来真的没那么难

一日一餐的健康奇蹟:日本名医57岁比30岁更年轻的秘密,做起来真的没那么难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图书标签:
  • 健康饮食
  • 轻断食
  • 延缓衰老
  • 日本养生
  • 一日一餐
  • 健康奇蹟
  • 名医推荐
  • 饮食疗法
  • 抗衰老
  • 长寿秘诀
想要找书就要到 小特书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具体描述

  .2012日本NO.1健康书!最受欢迎医师南云吉则亲身见证分享!

  他现年57岁,却比30岁时还年轻!而且血管年龄只有26岁,骨质年龄28岁,脑年龄38岁!

  .饱食时代,避免成为3高族群,你一定要知道的健康法!

  吃太多是疾病的开始!糖尿病就是身体为了适应「吃再多都不会胖」而造成的。

  三餐定时定量的营养观,已不符合健康的需求,饿了才吃,顺应身体的需要吃喝才是正道!

  .肚子咕噜叫,启动健康长寿的「生命力基因」!

  南云医师倡导的「自由式一日一餐」健康法,不需严苛禁食,连续施行52天,就能修复细胞损伤,让身体由内而外焕然一新!

  饱食是疾病的密友,健康的大敌!
  外表的年轻、美丽,是身体由内而外健康的证据!

  近年来引爆话题,被称为抗老之钥的「生命力基因」,正是掌握人类寿命的关键!然而,这个基因只有在饥饿的状态下才能启动。可是,现代人一日三餐加零食的生活,天天都在阻挠这个基因发挥功效。

  本书作者南云医师,因为行医压力造成肥胖、便秘和心律不整,在用尽各种方法瘦身无效之后,他四处参考最新医学报导,从茹素、一菜一汤一饭饮食法,逐渐进展到自由式的一日一餐饮食法,结果不但身体越来越健康,竟然连外表都看起来比30岁时更年轻。

  当他将自己行之有效的饮食法,以及经过实证的各种健康新观念撰写成书时,立刻在日本引起轰动,短时间内,竟让他成为三本着作同时登上百大畅销榜的作者,备受读者信赖!

  南云医师提倡的自由式一日一餐健康法,能够:

  ○1活化细胞,修复身体受损的部分
  ○2养成易瘦体质,维持个人最适当的体重
  ○3启动体内抗老的生命力基因,使皮肤年龄逐渐年轻

  更重要的是,按照他的步调进行,一日一餐+适量轻食,做起来一点都不难!

作者简介

南云吉则

  1955年,出身于医生世家的第四代。父亲为日本美容外科的先驱南云吉和。东京慈惠会医科大学毕业后,在东京女子医大学习整形外科,并在癌研究会附属医院外科部学习癌症治疗。历经慈惠医大第一外科乳腺门诊主任后,开设乳房专科的南云诊所。以「终生维护女性重要之乳房的美容、健康和功能」为职志,并以总院长的身分在东京、名古屋、大坂、福冈四个诊所热心从事癌症手术和乳房手术。身为乳房专科医师及医学博士。2012年担任国际抗老化医学会名誉会长。为慈惠医大、近畿大学兼任讲师、韩国东亚医科大学和中国大连医科大学客座教授,并担任乳癌学会、整形外科学会、美容外科学会每年讲座的讲师。在电视上经常以固定来宾或评论员身分参加人气节目。主要着作有《年过50看起来像30岁的生活法》(暂名,如何出版社即将发行)等。

译者简介

刘涤昭

  辅仁大学日文系毕业,日本拓殖大学经营学硕士。曾任牛顿杂志丛书主编、日本文摘主编、民生报日文编译,现为专职译者。译有《写给患者和家属的癌症医疗圣经》《不生病的生活》《曼哈顿名医的万能健康法》《癌末医师健康活过20年》《变年轻的技术》等书,堪称国内首屈一指的健康书翻译家。

著者信息

图书目录

前言 有一种基因是在空腹时启动! 003

第1章 为何少吃对健康有益?
人类的生存关键为「生命力基因」 016
喝水也会胖的原因 021
能修复细胞的「长寿基因」 022
饮食过量正是疾病的开始 024
现代人的身体无法适应吃太饱 027
糖尿病是人类进化的证据!? 029
糖尿病使人变瘦的真正原因 031
面临危机时脑细胞也会活化 033
为什么在寒冷时身体会发抖? 035
贮存了超过必要的内脏脂肪 037
代谢症候群使寿命缩短的真正原因 038
「一日一餐」是最佳的健康法 040

第2章 谁都做得到的「一日一餐」生活
「一汤一菜减重」轻松减少食量 046
如何不过度勉强的转换成一日一餐? 049
每天什么时候进食最适当? 052
若一天只吃一餐,不论吃什么都好 055
享受肚子发出「咕噜」声的乐趣 059
空腹时不可喝茶或咖啡 061
「一日一餐」为何不会营养不足? 065
借「一物全体」摄取完全营养 067
蔬菜的每个部分都不能舍弃! 070
受到世界注目的日本传统食物 071
现在是回到「吃完整食物」原点的时刻 074
为什么青背鱼的脂肪有益健康? 076
每天真的必须吃三十种食物吗? 078
防止代谢症候群的四个条件 080
砂糖摄取过量确实会缩短寿命 084
为何动物吃食物时不加盐? 088
没有「对健康有益的盐」 090
借「走路」来补充钙092
变得美丽才健康! 094

第3章 实施「一日一餐」的身体变化
一日一餐的一天流程 098
肚子叫的秘密与效能 101
 1.一日一餐最初的反应是「胃动素」 101
 2.饥饿荷尔蒙「饥饿素」 103
 3.开始修复体内的基因 103
 4.好的荷尔蒙能使脂肪燃烧 104
稍微进食就会分泌「瘦体素」 106
效果不仅限于减轻体重 107

第4章 养成「一日一餐」的习惯
吃完饭后立即睡觉 112
使人年轻化的「黄金时间」 113
结束冬眠的熊为什么能立即站起来? 115
照射晨光就能重新设定生理时钟 116
轻松醒来的诀窍 119
早上起床后不需立即喝水 121
为了健康不需运动 124
小腿肚和背部肌肉是「血液帮浦」 127
三分钟达到走一万步的效果 129
饮酒者的佳音?不需安排「养肝日」 131
甜点或酒类要选高价品,并浅尝即止 134
体温过热是「手脚冰冷」的原因 135
体温上升,免疫力并不会提高!? 138
发烧时穿着薄衣 140

第5章 依照自己的「内在声音」来生活
将「喜欢」与「讨厌」组合在一起 144
「用口唿吸」对花粉症有效 147
明确切换ON与OFF   149
立即入睡的魔法咒语 150
不简单的刻板生活 152
有伴侣和宠物陪伴可延长寿命 154
向自然界的生物学习 156
抱持感谢之心,生活「不过度」 159
地球不是人类的所有物 160
实践「一日一餐」的意义 163
你愿意人生就这样结束吗? 165
「健康而有活力」的度过人生晚年! 167

结语 年轻、美丽是内在健康的表现  171

图书序言

前言

有一种基因是在空腹时发动!

  近年来逐渐了解到,空腹状态对人类的身体能发挥重要的功能。

  「空腹对身体有益?有没有搞错!」
  「以前不是认为长时间空腹对身体有害吗?」

  相信大部分的人都会这样想。

  但是,我不论从医师的立场或是根据自己的经验,对这个问题都可以很明确的回答:「不断摄取营养能使身体健康,是古老的想法。」不仅如此,「空腹时肚子咕噜咕噜叫,在细胞层次能产生对身体有益的作用,而且具有年轻化的效果!」

  我从大约十年前四十五岁左右时,因为某个原因而开始实践「一日一餐」的生活方式。

  当时从事开业医师的父亲仍在第一线为病人治疗,我自己则在大学进行乳癌的研究与治疗,回想起来,那时过得相当轻松。但是父亲在六十二岁时因心肌梗塞而病倒,当时我才三十五岁。

  父亲幸运保住性命,但是之后无法再从事医师的工作,因而被迫退休。于是我辞掉大学的研究工作,返回家中继承父亲的医院。

  与过去在大学的轻松研究工作截然不同,我必须指挥员工,还得聆听病患的抱怨。每天的生活突然变得充满压力。为了抒解压力,我常暴饮暴食,结果导致体重直线上升。最胖时曾达到七十七公斤,比现在重了十五公斤。这正是营养摄取过度的结果。

  我原本就有严重的便秘,这时更出现了另一个恼人的问题,就是排便时若是太用力就会心律不整。

  「便秘与心律不整有什么关系?」或许有人会这样问,事实上两者之间确有密切的关系。因便秘而过度用力时,血液会冲向脑部,于是颈动脉的压力感应器发挥作用,使血压下降,以抑制心脏的功能。也就是医学所称的「主动脉窦反射」。其结果会频繁出现心律不整,严重时几乎一整天不间断。

  心律不整会引起心悸和血压下降,因此会让人畏惧上厕所。但最严重的是使心脏内的血流恶化,形成名为「血栓」的血块。血栓若流至脑部会造成「脑栓塞」,流至肺部则造成「肺栓塞」,甚至可能上厕所时在没有人知道的状况下丧命。因此,当时我常视上厕所为畏途。

  正因为这个缘故,我开始尝试各种健康法。曾经努力上健身房、游泳或勤加利用健身器材,希望借由运动来减重。但很讽刺的,运动反而刺激食欲,使体重增加。其他瘦身法也非常辛苦,特别是计算卡路里的工作很快就让人失去耐心而无法长久。

  在错误尝试的过程中,我停止肉食,改成以蔬菜为中心的饮食生活,原本顽固的便秘很快就消失了。

  不过有时候还是会想要吃肉。但是吃了肉之后,第二天早上又恢复顽固的便秘。就因为想到上厕所的痛苦,而让我从此对肉类敬而远之。

  不可思议的,就像戒了菸的人,对菸味格外敏感一样,很长一段时间不吃肉之后,即使吃到高级牛排,也如同嚼蜡,感觉不出它的美味。

  说句玩笑话,不吃肉之后,似乎体臭也消失了。喜爱肉食的人或有代谢症候群的人皮脂较多,这些皮脂氧化成过氧化脂质后就会散发出独特的气味。这就是名为「Nonenal」(一种不饱和醛)的所谓「老人臭」。不吃肉以后这种气味也几乎消失了。

  其次,利用「一汤一菜」减少食量后,体重直线下降。身体状况也渐渐改善。从营养的观点来看,了解到摄取看似简单的食物中含有的「完全营养」,能活化身体功能。

  不过每一餐要准备一汤一菜相当麻烦。上午和中午经常欠缺食欲,相反的,晚上有时为了应酬而必须大吃大喝。不论多么有益的习惯,若实施起来过于困难就很难长久持续。

  在历经多方思考后,所採取的就是现今实践中的「一日一餐」的生活。已经过十年多了,我的健康状况非常良好,体重也一直维持在六十二公斤。更重要的是,皮肤变得年轻,健康检查的结果显示,血管年龄也回到了二十六岁左右。

  但是我的心里还是抱着疑问,「一日一餐真的对健康有益吗?」「可以向别人推荐吗?」

  为我消除这些疑虑的,是近年来发现的「长寿基因」。所有动物实验都证实若减少四成的食量,寿命可以延长至一.五倍。不仅如此,现在更了解到减少食量还能使表情生动,毛发生长良好,外观看起来年轻而美丽。

  年轻和美丽是内在健康的表现。内脏有活力的运作,血液循环也良好的话,肌肤会显现光泽,而且腰部紧实。相反的,如果身体内部不健康,不论涂抹多么昂贵的化妆品,或是接受整容手术,也无法产生真正的美丽。

  「外表」是非常容易了解的健康指标。即使认为自己健康,这不过是「还没有生什么大病」或「检查的数值正常」而已。我想真正能够以自己的体型或肌肤为傲的人并不多。

  「外表」显得衰老,是身体属于内脏脂肪型,已成为代谢症候群预备队的证据。也就是说,如果不能确实预防代谢症候群,就无法保持真正的健康,也显露不出外表的年轻感。

  肌肤年轻而美丽,腰部紧实──这正是「一日一餐」生活的目标。

  长寿基因被发现后,我正式开始实施「一日一餐」。演讲和参加电视节目的机会随之增加,有关抗老化的着作也增多,更当上了国际抗老化医学会的名誉会长。

  我首次说明「一日一餐」的着作就是这本书。

  书中提到「一日一餐」有益健康的根据,并详细说明「一日一餐」的具体作法。让大家了解「一日一餐」对身体,特别是外观会产生什么样的变化。

  我相信本书会推翻大家过去对健康所认知的「常识」,请抱着期待的心情阅读到最后。

图书试读

第1章 为何少吃对健康有益?

人类的生存关键为「生命力基因」
         
一天吃三餐乃是理所当然的事。生活在现代的人大概绝大多数都毫无疑问的这样认为。

但是如果回溯人类祖先在地球上诞生以来十七万年的历史,人类每天三餐都能真正吃饱,不过是最近数十年的事。即使更宽松的估计,最多也不超过一百年。

以日本为例,大约就是从战后的废墟复兴,然后进入高经济成长时代之后,至少战前、战争中,以及更早之前,一般百姓几乎没有吃饱过。

或许就是因为以前每天三餐无法吃饱是正常状况,所以才产生出「摄取充分的营养是健康的秘诀」等神话。

在固定的时间进食是始于稻作文化开始之后。中国于纪元前两千年左右开始种稻,至今不过四千余年。而在此之前的十六万六千年间的狩猎时代,则是没捕获到猎物,就数日间都无食物可吃。

即使稻作文化开始之后,世界各地也反覆因为环境和气候的变化而造成饥荒。因此称人类的历史为不断与饥饿战斗的历史也不为过。

直到现在饥饿依然持续,除了日本、台湾、韩国、美国及欧洲等地区,世界大半的国家仍面临着饥饿的危机。

根据「世界粮食计画署」(WFP)所发表的「饥饿地图」,可以看出亚洲、非洲、中南美洲等,有不少以较深颜色标示的国家处于饥饿状态中(参照图1。以浓淡色来标示国民有百分之多少处于饥饿状态)。

所谓饥饿,是指「相对于身高,无法摄取到维持最低适当体重与进行轻度活动所必要之热量的状态」。由于自然灾害、长期纷争和极度贫困,至今仍有许多人无法摄取到最低限度的食物。

但是由这个饥饿地图,也可以发现一个现象,即愈是处于饥饿状态中的国家,出生率愈高(参照图2)。

相反的,处于饱食状态下,看起来很幸福的国家,出生率却非常低,人口不断减少中。若以动物来说,是属于「濒临绝种的物种」。如果继续下去,推测数万年后只有饥饿地区的国民能继续生存在地球上。

为什么会出现这种生命力的差异呢?

在人类的漫长历史中,除了饥饿之外,还反覆遭遇天灾、传染病、战争等危机。

大家认为「北京人」是中国人的祖先,「爪哇人」是亚洲人的祖先、「尼安德塔人」是欧洲人的祖先吗?

这是错误的!因为这些人都已经绝种了。为此对相信「人类不会绝种」的人感到抱歉,事实上,过去的确有不少人种灭亡,从地球上消失。今天的白人、黑人、黄种人的祖先,是一名十七万年前生于非洲吉力马札罗山麓的女性「粒线体夏娃」。

在处于饥饿状态下的国家面临人口爆发问题时,先进国家不论如何利用科学手法,也无法阻止出生率的下降。即使运用人工受孕等生殖医疗科技,也很难使人口增加。

或许有人会认为这是人种的问题,而日本人正是怀孕率较低的民族吧。

但未必如此,在我们祖父母的时代,亦即二次大战以前,一对夫妻生四、五个小孩是很普通的事。

也就是说,现代人可说是克服人类存亡危机而存活下来的人的子孙。人类体内拥有遇到饥饿、寒冷、传染病时,就会涌现能存活下来的「生命力」。

这种生命力之源正是我们人类克服危机后所获得的「生命力基因」。

生命力基因并非单一个基因。而是我们体内具备了战胜饥饿的「饥饿基因」、在饥饿状态下仍能生存的「长寿基因」、饥饿状态时提高出生率的「繁殖基因」、战胜感染的「免疫基因」、与癌症对抗的「抗癌基因」、防止老化和治癒疾病的「修复基因」等不胜枚举的基因。

但比较困扰的是,生命力基因必须在饥饿或寒冷的状态下才会发挥作用。而且,若在饱食状态下,反而会使身体老化、降低出生率,免疫力更会攻击自己的身体。

为了让大家度过更美好的人生,下面就来说明生命力基因。

饮食过量正是疾病的开始 

有些国家将肥胖视为富裕的象征。日本在战后某一段时期,旧厚生省也曾实施「健康优良儿童制度」,表扬肥胖的小孩。

后来此制度因为可能助长小孩过度肥胖而废止,但由这件事也可看出,过去曾经将肥胖视为一种光荣。

但另一方面,进入高成长期以后,电视、杂志上的美食专题增加,使「饱食」成为日本的普遍现象。因为,动物本能的欲望「食欲」被完全解放。

动物为繁衍子孙,有「食欲」和「性欲」两个欲望。雄的动物与雌的动物相遇,立即就会交尾。但是,如果有一位很有魅力的异性从你面前走过,你会侵袭对方吗?

在人类的社会中,这是犯罪的行为。即使在动物的社会,狮子已经吃饱时也不会侵袭从眼前通过的兔子。人类刚吃过早餐不久,到了午休时间又要吃中饭。简直比动物还不如。

每天三餐都将肚子填的饱饱,真的对健康有益吗?我可以很明确的说,答案是「NO」。营养不足确实可能生病,但体内的生命力基因会发挥作用来治癒和预防疾病。但是几乎没有任何生命力基因会在饮食过量时发挥作用,因此未来因为过度饱食而致病的人将会不断出现。

已知「癌症、心脏病、脑中风、糖尿病」四大疾病,都是饮食过量导致肥胖或营养不均衡的饮食习惯所引起的。

用户评价

相关图书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tbooks.qciss.net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特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