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闭症现在已经到了一种流行的程度。在美国它被认为是增加最为快速的一种严重发展障碍,所影响的人口大约两百万人。对于父母、治疗师及老师而言,自闭症及类似疾患最令人挫折的是患者的社交性很差。他们不跟别人互动,即使是父母和手足,而且对周遭的人和环境似乎没有觉察。在本书中,治疗师Ann E. Densmore带着我们进入她所发展出来、将自闭症儿童带入社交世界中的绝佳方案里。他们到农场、池塘、游戏场以及其他自然设施,在那里他们跟同侪和手足一起互动,也和一位很特别的治疗师互动,而这位治疗师所发展出来的游戏治疗方法已经造福了许多人。
运用容许读者细看单元过程的一种对话方式,Densmore说明了她用来鼓舞社交接触的叙事游戏。在这个方法中,一个孩子将通过四个阶段,最后结合了语言、游戏和叙事的技巧来跟别人互动。本书也包含对自闭症儿童的父母所做的访谈,想要帮助孩子步入社交世界的专业人员、老师、父母及家庭成员应该会对本书有极大兴趣。心理学、特殊教育、小儿科学、神经学以及语言学科系的学生也应该会对Densmore的这本书及其理论感到兴趣。
作者简介
Ann E. Densmore
在私立及公立学校从事说话及语言谘询工作已经超过三十年。她也到全世界各国从事谘询工作,协助患有自闭症的孩子,并且在美国的哈佛医学院以及纽西兰的坎特伯里大学教授研究所的课程。Densmore拥有克拉克大学教育学博士学位,所写的博士论文是与儿童有关的主题。她拥有说话与语言病理学以及听觉学的专业证照。
译者简介
陈信昭
学历:
台北医学大学医学系毕业
现职:
殷建智精神科诊所主治医师
成功大学医学院附设医院精神科兼任主治医师
台南市立医院精神科兼任主治医师
台湾心理剧学会理事长暨训练师
中华团体心理治疗学会理事
台湾儿童青少年精神医学会监事
国际哲卡.马任诺心理剧机构导演及训练师
台南一区中等学校心理卫生谘询服务中心顾问医师
社团法人台湾心阳光协会理事长
自然就好心理谘商所创办人
专长:
儿童青少年精神及心理疾患诊断与治疗
心理剧实务、训练及督导
心理谘商∕治疗督导
沙盘治疗
王璇玑
学历:
国立成功大学医学院医学系
现职:
台南市立医院精神科主治医师
专长:
精神疾患的诊断及治疗
曾正奇
学历:
国立高雄师范大学谘商与辅导研究所博士
现职:
自然就好心理谘商所所长
台南市谘商心理师公会理事
台湾心理剧学会理事
专长:
儿童游戏治疗
儿童团体谘商
青少年谘商与辅导
心理谘商专业督导
亲职教育
成人个别谘商
蔡翊楦
学历:
国立暨南大学谘商与辅导研究所硕士
现职:
自然就好心理谘商所及绿野仙踪心理谘商所谘商心理师
高雄市学生心理谘商中心兼任谘商心理师
专长:
焦点解决短期谘商
占星学与谘商的结合应用
儿童与青少年谘商
成人个别谘商
萧雅云
学历:
国立高雄师范大学谘商与辅导研究所硕士
现职:
国立家齐女中辅导主任
专长:
青少年心理谘商
团体谘商
陈碧玲
学历:
国立彰化师范大学谘商与辅导研究所硕士
现职:
国立台南大学谘商与辅导学系讲师
台湾沙游治疗学会理事
台南市谘商心理师公会常务监事
专长:
儿童谘商
儿童团体谘商
游戏治疗
沙游治疗
推荐者简介
黄颖峰
台中市自闭症教育协进会前理事长。现为彰化秀传医院骨科主治医师、中华民国自闭症基金会董事、十方启智文教基金会董事、台中市自闭症教育协进会常务理事、台湾应用行为分析协会(TABA)常务理事、彰化县自闭症肯纳家长协会理事。
第一阶段:初次接触
语言
游戏
叙事
第一章 初次接触
在患童的所在之处加入他
策略1:经验患童所经验的事
策略2:进入患童的游戏空间
策略3:聆听父母所诉说的每一个细节
策略4:中断患童的固着游戏模式
策略5:利用环境来协助患童感受到别人的存在
鼓励说话
策略6:让父母看到显示患童想玩的一些细节
策略7:与家人一起拟定一个练习游戏的计画
策略8:移到患童的视线高度
策略9:透过游戏教导声音结合和近似词来说话
策略10:鼓励家人使用他们的母语
鼓励弹性
策略11:创造与患童兴趣有关的游戏叙事主题
策略12:辨认患童用来退缩并远离他人的方法
策略13:改变患童的叙事以鼓励他弹性面对同侪
策略14:要直接且教导患童认识其他孩童的感受
第一阶段策略的摘要
第二阶段:相互注意协调能力
语言
游戏
叙事
第二章 相互注意协调能力
在自然的事物中跟循患童的兴趣
策略15:帮助患童设想一个新的想法以阻断旧模式
策略16:参与患童并聆听他的抱怨
策略17:帮助患童设想新的选择
策略18:在设想物件和地点的过程中引起患童的兴趣
在游戏中加入一位同侪
策略19:让患童参与感官活动来减少注意力的分散
策略20:说出患童挫折和生气的感觉
策略21:在自然的情境中跟循患童的带领去接近他感兴趣的事物
策略22:复制声音并指出环境
与一位同侪共同创造叙事
策略23:向患童强调自然事件的主要完形和抽象概念,而不是专注于所有的微小细节
策略24:带患童不只一次参与一个事件以教导抽象概念
策略25:透过先鼓励其中一位同侪、再支持另一位的方式来促进语言
策略26:创造一个理由使两个玩具组里的玩偶能聚在一起
策略27:发展一个带有定向、一系列行动以及结尾的叙事
计画并解决问题
策略28:帮助两位孩童一起规划一个游戏顺序
策略29:创造出重复出现的问题,以便能试用各种不同的解决方法
策略30:在患童的故事主题中,描述和示范行动中的一个高潮以及结尾
第二阶段的策略摘要
第三阶段:发自患童的相互性
语言
游戏
叙事
第三章 发自患童的相互性
使患童与一位同侪在一起
策略31:使患童与同侪产生连结并使两位孩童投入游戏的构想中
策略32:为了强化患童有意图的游戏,在自然的游戏互动中叙述患童与同侪的行动细节
策略33:安排一位同侪促发患童想要游戏的动机,并使患童超脱他那重复的行动与固着的心智形象
策略34:使用与患童生活有意义关系且与患童的游戏构想相关的物件来示范象征性游戏
策略35:询问同侪一些相关问题以发现故事的后续发展以及物件的后续命运
透过聆听来建立信任
策略36:使用有意义的手势语言和身体语言指出那位同侪在做什么,并向患童建议一些在游戏中能与同侪相连结的行动
策略37:一旦患童能够在安静的办公室情境中经常看着一位同侪、跟着同侪的手指看向一个物件,并看着同侪的行动,就带患童到户外,以便在游戏中致力于相互注意协调能力
策略38:指导患童的父母、老师、助理与患童一起跑,跟着他的节奏移动,并在环境中指出各种行动
策略39:在观看一个艺术事件或使用美术素材时,透过描述感觉、声音以及自然情境的影像来加入患童正在经验的感受;鼓励其他同侪也参与这个对话
策略40:运用由患童导引的对话来建立信任,方式是透过保持平静、专心,聆听患童的情绪状态,以及提示一些确认患童感受的语言
策略41:当患童表达生气和失望时,要聆听、等待,并以平和、中立的声音回应,同时提供一些具体的解决方法,而这些解决方法不只能确认患童的感觉,亦可将其注意力转到下一件要做的事情上面
策略42:建议一些具体的肢体活动,这些活动不但要能鼓励眼神接触和轮流,也要包括患童能够轻易做到的一个简单技巧
策略43:当患童对自己生气时,建议一些不太费劲就可以完成的活动,留在患童的身旁并且保持安静,好让患童能够表达她的感觉
策略44:引进一些需要相互性的简单、具体游戏,并且在近距离提供语言和对话的机会
策略45:当患童哭泣时,待在附近,保持耐心、敏锐、平静和专注
在游戏当中叙述行动
策略46:选择高度有趣的活动,这些活动不只针对学习困难──例如语汇提取困难和记忆力缺乏──亦针对患童的感官需求
策略47:在患童与他人的互动中聆听他的感觉,并且注意一些可能在语言上会使患童感到困惑的模稜两可词汇或比喻式的语言
策略48:在治疗中将焦点从直接向患童要求回应转移到「叙述」患童、同侪及物件的行动与感觉,以激发患童表达自发性的想法并注意到共享事件中正在发生的事
策略49:观察社交互动中的患童,而且只在有需要时才介入,方式是当患童与同侪互动时,提供含有对患童表示支持的语言脚本
将语言引进体育活动
策略50:教导语言技能──片语、比喻式的语言、字汇提取、复述和排序──方式是透过在操场或公园里的体育活动,并且利用称为「地板篮图」的视觉效果协助患童了解规则及抽象推理
策略51:在互动中为自闭儿示范音调与词汇意思之间的关系,好让他能经验到他的音调如何影响语言的意思;首先,在一个安静的室内环境利用玩偶进行,接着在户外或游戏场与一位同侪进行角色扮演
策略52:为患童示范音量大小与说话者距离之间的关系,好让患童能经验在不同情况下声音强度如何影响听者所听到的内容
策略53:将玩具组的物件数量减至最少,并与二位同侪一起规划高度有趣、主题简单、有具体行动的游戏活动
策略54:利用如抛接软橡皮球这类的具体活动来教导语言的相互性以及确认患童的身体活动需求
策略55:协助患童与一位同侪在游戏和分享玩具组中对有形的一些物件进行协商
策略56:与患童及一位同侪一起创造并练习一种称为「选项」的社交脚本,此脚本以语言为基础,内容为针对发生在患童家中或学校里的社交难题之解决方案
第三阶段的策略摘要
第四阶段:社交参与
语言、游戏和叙事
第四章 社交参与
协助患童适应
策略57:当患童因别人的不当评论或被同侪孤立而感到失望时,借由专心聆听来证实并确认患童的感受
策略58:加入患童回忆其一开始的治疗单元以了解她所达到的进展
策略59:肯定患童意识到自己无法融入一个同侪团体;单独与患童讨论一些她能用来使治疗师注意到她需要协助的新对谈策略和细致手势
策略60:了解伴随着自闭症出现并妨碍患童社交互动、书写、知觉运动技巧的一些困难与语言障碍特征
限制患童的自说自话并鼓励聆听
策略61:在午餐或休息时间加入患童,并透过引进简单、具体的对话主题来协助她练习与同侪之间的社交技巧
策略62:在游戏场上待在患童身边;当她与同学互动时,充当双方的「同侪」和对话「教练」,然后退出待在一旁观察
策略63:透过在户外加入患童、发表意见并使用必要的手势来为专家和老师示范语言的促进
策略64:与自闭儿及一位同侪练习使用「A B C对话」的技巧,以限制患童的自说自话并协助她用相关的对话回应
创造视觉效果以重新导正重复的想法
策略65:透过角色扮演和视觉效果,与患童及一位同侪一起练习聆听「关键字」
策略66:制作有照片及∕或患童画作的小书;加上口述的文字(由患童告诉治疗师她要在照片∕画作下面写什么),以协助患童重新导向及消除与主题无关之多余想法
策略67:发展一些视觉素材来预先教导患童一个事件或户外郊游的顺序;事后使用这些素材去发展关于此次郊游的叙事
策略68:借由在游戏场上指出同侪间的互动来协助患童观察他人的互动;事后与患童一起制作图画并讨论如何看出如脸部表情、手势、身体语言等细微语言线索
策略69:借由制作同侪的感觉及患童的感觉的一张视觉清单,教导患童在一个生气的互动情境中认识同侪的观点
策略70:借由比较患童在类似事件中的痛苦和敏感情况,教导自闭症患童诠释同侪的不适和痛苦
发展协商与推理的策略
策略71:利用教室的专题活动及与孩子课程相关的概念,协助自闭症孩子解读并规划能够帮助他从抽象文章与模稜两可的词汇中,得出逻辑推论的步骤
策略72:在冲突或协商情况中,教导自闭症孩子借由协商的六个阶段去发现与他人的共同利益所在,方式是在互动的游戏情境中透过示范并询问其他两位孩童
策略73:在与患童和家人及朋友的自然经验有关的户外情境中,引进具创意与高度有趣的活动
为开始及结束拟定策略
策略74:为患童与同侪制造游戏约会∕自由时间的自然情境,并提供可预测的「整体」结构
策略75:在自然情境中尽可能支持手足
策略76:与孩童们一起制造结束治疗的自然情境,并协助他们期待新关系的产生
第四阶段的策略摘要
附录一 在游戏约会中促进年幼孩子的语言:给父母、专业人员及教师的建议
附录二 学校下课时间给同侪运用的游戏场计画:给教师及专业人员的建议
附录三 与手足一起努力:给父母、专业人员及教师的建议
附录四 在游戏场∕公园玩的非结构性情境时间中所使用的社交语言剧本:给教师、专业人员及父母的建议
註解
参考书目
中文版推荐序
值得家长谨记在心的武功秘笈
当孩子刚诊断出自闭症之后,身为家长,总是急着学习教导自闭儿的方法。十五年前我开始参与孩子的疗育,每一天的相处时间,几乎就是照着市北师的王大延教授与彰师大林宏炽教授对我们家长演讲的讲义来教。两份讲义中,净是大师的多年教学精华、心血结晶。就像是口诀秘笈一样,往往能够参透一句标题,就能解决教养上的困境。
我深刻记得林宏炽教授演讲中的一张投影片是「寓教于乐」。他告诉我们:「要利用孩子喜欢的事物来进行教学」;「因为学习是终生的事,所以一定要让学习成为快乐的事。」这正与本书一开始就提到的观念相符:「……治疗师可以在孩子感到最自在的地方加入……一旦孩子留意到事物的动静,那就是治疗关系开始的地方。」
促使自闭儿拥有足够的社交技巧,以便能更独立地融合在社区生活中,是教导自闭症者最终的目的。本书很重要的价值,是作者为我们整理出在不同阶段,指导者(治疗师、老师、家长)在语言、游戏与叙事各个范畴可以循序渐进的项目。不同程度的自闭症者学习社交技巧的重点其实并不相同:语言不足、中重度的自闭症者,我们希望他能使用更长、更抽象的句子,希望他能进行更复杂的游戏、听懂更抽象的故事;对于语言较多的亚斯伯格症者,则希望他能更切合主题、流畅的聊天,接受有输有赢的游戏,和同侪共同创造丰富有创意的故事,了解不同立场的人会有的不同想法。
作者借着二十多年丰富的临床案例,告诉我们在不同阶段该和孩子聊的天、该说的故事和该玩的游戏。书中的76招,正是作者要传授世人的武功秘笈。家长们应该谨记于心,认真实践。
黄颖峰 台中市自闭症教育协进会前理事长
看到《如何促進自閉症兒童的社交能力:敘事遊戲76招》這本書名,我立刻就聯想到,對於自閉症孩子來說,理解抽象的社交規則和情緒往往是個難題,而「敘事遊戲」這個概念,聽起來就能很好的將這些抽象的概念具象化,並且讓學習過程變得有趣。我對「敘事遊戲」如何幫助孩子理解「輪流」、「分享」、「觀察他人反應」、「表達需求」等社交技能非常感興趣。它會不會提供一些具體的劇本範例,或是引導家長如何與孩子一起編織故事?又或是利用圖卡、玩偶等輔助工具?我希望能透過這本書,學習到如何將日常生活中會遇到的各種社交情境,轉化成一個個小故事,讓孩子在聽故事、講故事的過程中,自然而然地學習社交互動的技巧。更重要的是,我希望這本書能提供一些「不只是一種方法」的寶貴啟示,而不是千篇一律的模板,而是讓家長能夠根據自己孩子的特質和情況,靈活運用這些「76招」來開啟孩子與世界的對話。
评分哇!看到這本《如何促進自閉症兒童的社交能力:敘事遊戲76招》的書名,我真的眼睛都亮了!身為一個在台灣的家長,深刻體會到在孩子的成長路上,尤其是有特殊需求的孩子,尋找有效、貼近生活又能引起孩子興趣的學習資源是多麼重要。自閉症孩子在社交互動上的挑戰,往往讓家長感到手足無措,也渴望能找到具體的、操作性強的方法來幫助他們。這本書名立刻就吸引了我,"敘事遊戲"這個詞彙聽起來就很有吸引力,它似乎能將枯燥的社交技巧訓練,轉化成一段段引人入勝的故事,讓孩子在玩樂中學習,這絕對是所有家長夢寐以求的。而且"76招"這個數字,也很實際,代表了豐富的內容和多樣的策略,讓我覺得這本書一定能提供許多寶貴的靈感和實操指南。我真的很期待它能提供一些新鮮的、創新的方法,而不是市面上常見的那種生硬的說教式內容。希望它能真的幫助家長理解自閉症孩子的心裡,並且找到最適合他們的方式去引導。
评分這本《如何促進自閉症兒童的社交能力:敘事遊戲76招》的出現,對我來說簡直像及時雨!過去為了提升孩子的社交能力,試過不少方法,有些效果不錯,但總覺得少了點什麼,或者孩子對某些訓練方式提不起興趣。看到「敘事遊戲」這四個字,我立刻聯想到,遊戲是孩子最天然的語言,而故事更是能觸動他們內心的鑰匙。如果能透過編織故事、扮演角色來引導孩子學習社交規則、理解他人的情緒,這絕對是最高明的方法。我非常好奇書中具體會設計哪些樣式的敘事遊戲?是從日常情境出發,還是會設計一些奇幻冒險的主題?每一個遊戲的難易度如何分配?是否能針對不同年齡層或不同社交發展階段的孩子進行調整?我特別希望能從中學到如何引導孩子去觀察、去模仿、去練習,而不是死記硬背。畢竟,真正內化的社交能力,才能讓孩子在生活中自信地展現自我,與他人建立連結。期待它能提供豐富的範例和步驟,讓我們能在家裡就能輕鬆上手。
评分坦白說,市面上關於自閉症教養的書籍確實不少,但要找到真正能兼顧理論深度和實際操作性的,卻又不是那麼容易。《如何促進自閉症兒童的社交能力:敘事遊戲76招》這個書名,讓我眼前一亮,尤其是「敘事遊戲」這個關鍵字,它傳達了一種溫柔、充滿想像力且具備遊戲化特質的教育理念,這完全符合我對引導自閉症孩子學習社交技巧的期望。我一直相信,強制性的、機械式的學習,對於自閉症孩子來說效果有限,反而容易引起他們的抗拒。但如果能將社交互動的目標,巧妙地融入一個引人入勝的故事框架中,讓孩子在虛擬情境裡安全地體驗、練習,甚至犯錯,這樣一來,不僅能提升學習的興趣和動機,更能幫助他們在真實生活中將所學到的技能自然地遷移和應用。我非常好奇這本書會如何建構這些敘事遊戲,是單純的故事情節,還是會包含角色扮演、道具引導等更豐富的元素?以及「76招」具體的呈現方式,是獨立的遊戲模組,還是圍繞著某個核心概念展開?
评分《如何促進自閉症兒童的社交能力:敘事遊戲76招》這個書名,讓我瞬間燃起了學習的熱情!作為一個長期關注自閉症孩子成長的家長,我深知「社交能力」對他們融入社會、建立人際關係有多麼重要,但同時也明白,這塊領域的教育與引導,需要非常細膩和富有創意的方法。而「敘事遊戲」這個詞彙,簡直完美地擊中了痛點!它預示著一種更自然、更有趣、更貼近孩子內心世界的學習模式。我非常期待書中能提供具體的、可操作的「76招」遊戲,而不是空泛的理論。我希望這些遊戲能涵蓋從基礎的眼神接觸、肢體語言的理解,到更進階的情緒識別、同理心培養,以及如何發起對話、維持對話等各個層面的社交技能。同時,我也很好奇「敘事」的部分會如何設計,是基於繪本、還是引導式的故事創編?這些遊戲是否能夠根據不同孩子的個別差異進行調整和延伸?這本書的出現,讓我對如何有效幫助自閉症孩子提升社交能力,充滿了期待和信心。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ttbooks.qciss.net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特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