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的知识-政治主旨可表达如下:本书揭示公共世界与私人生活的互相关连,因此谈论经济、政治、资本等议题时不能不论及性、情绪、个性(自恋)文化等等之作用,反之亦然。然而本书同时也指出:公与私无法彼此完全相通──本书在探讨忧郁症时很清楚地显示:社会压迫与客观的现代动力固然是忧郁症的成因条件,但是仍有个人身体、家庭关系与生命史的偶然因素。这些不能被纳入公共的偶然,虽然属于私密领域,不能被社会完全建构或被政治方案改造,但是却又有十足的政治蕴涵,可以用来说明那些企图「透过公共集体努力来改造偶然私密」的政治路线之不可行,例如保守的传统主义者、女性主义、禁慾左派的路线等(不论是反变态、反色情、反不文明)。同样的,因为这些无法被社会建构与公共努力所掌握的偶然因素作祟,(坏)情绪无法完全纳入社会的理性管理,相反的,社会控制与情感理性化的企图反而持续产生不适当或没来由的情绪,易言之,某些情绪管理反而带来无法管理的情绪。
一言以敝之,本书指出:「情感的理性化」与「兽性的文明化」均有其限度,故而「道德进步」亦有其限度。
本书是处理情感现代性与情绪疾病的学术论着,对流行的进步观念与批判成见提出质疑。本书同时也解释了当代思潮与批判理论的许多基本观念与学术常识,部份章节可供对社会运动有研究兴趣的学生阅读,还有部份章节也适合对情绪哲学有兴趣的哲学学生。
本书从批判理论与情绪哲学这两种取向探究心理疾病与社会的关连,延续着性政治对公∕私区分的辩证,主张被视为私密的情感情绪应该是社会批判理论的基本核心范畴,而且公共无法穷尽私密的意义,社会与心理之间存在着断裂缝隙。本书指出了(西方)现代性的黑暗面,认为高举文明现代、政治正确的道德进步主义,看似与道德保守主义对立,其实两者所构成的新道德主义是当代新自由主义的侧翼。
作者简介
甯应斌
国立台湾中央大学哲学研究所特聘教授,美国印地安那大学哲学博士。曾参与《岛屿边缘》杂志、「重装RESET」网路杂志、「皮绳愉虐邦」,主持「国际边缘」、「性解放」等网站。着有《卖淫的伦理学探究》、《性无须道德:性伦理与性批判》、《身体政治与媒体批判》、《性工作与现代性》。
何春蕤
国立台湾中央大学「文学与文化研究」讲座教授暨性∕别研究室召集人,曾任中央大学英文系系主任、文化研究学会第四届理事长。着作及编纂专书二十余册,包括《豪爽女人:女性主义与性解放》、《性心情:治疗与解放的新性学报告》、《性工作研究》、《跨性别》、《色情无价》等。
序
导论──情感的现代性与现代性的情感
第一节 本书的理论脉络:社会批判理论与情感建构论(情绪哲学)
第二节 现代反思与理性化
第三节 现代性的反思乃是随附着情感的反思
第四节 情感的现代性:情感爆炸
第五节 现代性的情感
第六节 本书的弱社会建构论与弱认知主义立场
第七节 忧郁症与现代性批判
第八节 民困愁城:忧郁症与现代性的黑暗面
第九节 没来由的情绪:情绪的认知主义建构论与「情绪管理」
上篇──民困愁城:忧郁症与现代性的黑暗面
第一章 前言
第二章 社会批判理论应面对people(人∕民)in trouble(困∕愁):Reich的启发
第三章 对心理疾病与精神医疗的社会批判:社会控制的虚构?还是社会疾病的真实?
第四章 为何∕如何从疯狂转向忧郁?
第五章 现代性的黑暗面
第六章 忧郁症的心理∕社会∕生理∕建构解释模式〈附录一〉
第七章 弗洛伊德论忧郁症与自恋〈附录二〉
第八章 Lasch论自恋文化与家庭变迁〈附录三〉
第九章 Reich in Trouble〈附录四〉
下篇──没来由的情绪:情绪的认知主义建构论与「情绪管理」
第十章 情绪管理、认知主义、建构论
第十一章 传统的非认知理论
第十二章 认知主义︰Solomon
第十三章 认知主义的问题:没有(特定)对象的情绪
第十四章 认知主义的其他「没来由情绪」问题:情绪与其对象的「不一致」
第十五章 四种「没来由的情绪」对认知主义的挑战
第十六章 de Sousa对没来由情绪的解决之道
第十七章 情绪的(弱)社会建构论与认知主义的结合
第十八章 认知主义建构论如何解释没来由的情绪
第十九章 没来由情绪的社会因素与情绪管理
第二十章 建构论的伦理问题与情绪管理
结语
引用书目
《民困愁城:忧郁症、情绪管理、现代性的黑暗面》光是书名就让人觉得一股寒意袭来,让我不禁联想到那些在都市丛林中疲惫奔波、内心充满挣扎的个体。我最近正在阅读一套关于园艺和花卉的书籍,里面详细介绍了各种植物的生长习性、栽种技巧,以及如何打造一个充满生机的花园。我非常享受在书中学习如何将一片荒芜之地变成绿意盎然的乐土,感受植物默默生长带来的治愈力量。对于我来说,阅读是寻找生活中的美好和宁静的一种方式。我喜欢那些充满生命力、能够带来愉悦感和希望的书籍,比如描写自然风光、美食文化,或是分享生活小确幸的散文集。而《民困愁城》听起来就不是那种能让人感到放松和愉悦的读物,它似乎更像是在直面现代人内心深处的不安和焦虑。虽然我理解其价值,但现阶段我更倾向于通过阅读来获得心灵的滋养和片刻的宁静,而不是去深入探索那些可能令人感到沉重和不安的议题。
评分这本书名《民困愁城:忧郁症、情绪管理、现代性的黑暗面》光是听起来就让人很有压力,我猜里面讲的应该都是一些比较沉重的话题吧?我最近生活过得还算顺遂,虽然偶尔也会有点小烦恼,但还不至于到需要深入探讨忧郁症的程度。我比较喜欢轻松一点的读物,像是那种能让人开怀大笑的喜剧小说,或者是有趣的生活散文集。例如,我最近在看几本描绘台湾小镇风光的书,里面的文字就很有画面感,读起来让人感觉很放松,好像真的置身于那片宁静的土地上,闻着泥土的芬芳,听着老人们讲故事。有时候,看书就是为了逃离现实的烦恼,找一个属于自己的心灵避风港。这本书的书名听起来就不是那种能让人“逃离”的类型,反而像是直接把现实的难题抛到你面前,让你去面对。我个人不太喜欢这种压抑的氛围,更倾向于寻找能够带来慰藉和治愈的书籍,让我觉得生活还是有希望和光明的。也许等到我心境比较成熟,或者生活遇到重大转折的时候,才会有勇气去翻开这样一本探讨“黑暗面”的书籍吧。
评分《民困愁城:忧郁症、情绪管理、现代性的黑暗面》这个书名,光是“愁城”两个字就足以让人联想到一股挥之不去的愁绪,再加上“忧郁症”和“黑暗面”,这绝对不是一本会在海边度假时随手翻阅的休闲读物。我最近迷上的是那种充满奇幻色彩的少年奇幻小说,里面有魔法、冒险、还有年轻的英雄在不断成长的过程中,克服重重困难,最终拯救世界的故事。我喜欢那种宏大的世界观,瑰丽的想象力,以及主角身上那种不屈不挠、充满正能量的精神。这些故事能够带领我暂时离开现实世界的烦恼,进入一个充满无限可能性的奇妙世界。与《民困愁城》这种直指现代人内心深处困境的书籍相比,我更希望通过阅读获得的是一种精神上的“出走”,一种对美好事物的向往和憧憬。虽然我明白认识到并处理负面情绪的重要性,但眼下我还没有那种强烈的驱动力去深入研究这些复杂的主题。或许,对我来说,现在更需要的是能点亮我生活、给我带来力量的读物。
评分坦白说,《民困愁城:忧郁症、情绪管理、现代性的黑暗面》这个书名,听起来就不是我喜欢的类型。我个人偏好那些能够拓展视野、增长知识的书籍。比如,我最近就在看一些关于宇宙奥秘的书,探索黑洞、星系以及宇宙大爆炸的起源,这种宏大的视角总是能让我对人类的存在和整个宇宙的渺小与伟大产生更深刻的理解。我也喜欢阅读一些关于历史文化典籍的书籍,通过古人的智慧来反思当下,汲取经验。这些类型的书籍能给我带来一种精神上的满足感和智识上的愉悦。而《民困愁城》的书名,感觉更像是对个人心理状态的深入剖析,虽然我知道这很重要,但并不是我目前阅读的主要目的。我更倾向于从更广阔的维度去理解世界,而不是将注意力过度集中在个体的困境上。当然,每个人阅读的需求不同,这本书或许能给一些正在经历困扰的读者带来帮助,但我现在还不在那个阶段。
评分《民困愁城:忧郁症、情绪管理、现代性的黑暗面》这个书名,直觉告诉我,这本书的内容会比较沉重,或许会深入探讨一些现代社会中普遍存在的心理困境。我个人目前比较喜欢阅读一些轻松幽默的漫画,或者是一些人物传记,特别是那些讲述普通人在平凡生活中展现出的不凡勇气和智慧的故事。我喜欢在漫画中找到共鸣和笑点,让我在繁忙的生活中获得片刻的放松和愉悦。而人物传记则能让我学习到不同的人生经验和处世哲学,从中获得启发。我觉得,阅读对于我来说,更多的是一种享受和学习的过程,而我更愿意将时间投入到那些能给我带来积极能量和启发性内容的书籍上。《民困愁城》这个书名,听起来像是需要一种非常专注和深入的态度去阅读,而且内容可能会引发一些比较沉重的思考,这和我目前希望通过阅读来放松和获得乐趣的初衷不太契合。当然,我知道这本书可能对一些读者来说非常重要,只是我个人目前还没有那种强烈的需求去接触这类主题。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ttbooks.qciss.net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特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