嚴選茶樓數十款人氣招牌點心,
口味豐富、造型多變、甜鹹兼具,
照著大飯店主廚的撇步親手做,
在傢重現百分百吃巧又吃飽的美味。
是港式點心也是飲茶點心。
除瞭大傢熟知的中式點心和西式點心外,其實飲茶樓的點心也是點心的一種。港式點心的作法不僅融閤瞭中點和西點的作法,在口味上也是鹹甜不拘,再搭配上不同的中國茶,從早茶喝到晚茶,不論是想飽足一餐或是閑聊天佐點心飲料,茶樓時時刻刻都是人聲鼎沸。
本書精選瞭50道大傢上茶樓最愛吃、點餐率最高的港式點心,讓有多年製作港點經驗的飯店主廚帶領著大傢一一在傢美味重現。本書共分為3大單元,依照茶樓的菜單方式來點選製作:巧食小點、珍味中點、食飽大點;除瞭有中西閤璧的叉燒酥、蛋塔盞、豆沙芝麻球、海鮮焗白菜外,也有像袖珍版的下飯菜,如豉汁蒸排骨、豉味炆鳳爪等,這些點心種類繁多,既精巧又美味,更重要的是製作方式不僅簡單也易上手,還在等什麼呢?趕快讓這些點心統統都端上桌吧!
本書特色
每道料理均拍攝所需要準備的材料處理分切後的樣子,讓點心新手也能輕鬆做齣港式點心。
以Step by Step方式完整拍攝製作過程,讓讀者猶如在現場看到主廚示範製作的效果。
詳細介紹書中所用的材料及麵皮的基礎示範,讓讀者輕鬆購買到材料也能輕鬆做齣麵皮。
作者簡介
洪滄浪
個性幽默隨和,擅長點心製作,擔任飯店點心主廚數十年,帶領並提攜過許多的後輩。在其巧手之下所變化齣的點心,常令飯店的客人贊不絕口,而精心所研發齣來的新點心口味樣式,更是飯店販售産品中的常勝之軍。現在,主廚以不藏私的製作手法,大方的教導讀者在傢也能做齣一級棒的點心。
P4 茶樓港式點心製作材料
P6 港式點心的靈魂材料---外皮
P7 手製麵皮的基礎示範
基礎示範1---發麵麵團的製作
基礎示範2---水晶皮製作
基礎示範3---糯米皮製作
基礎示範4---油酥皮製作
PART1 巧食小點
紫米珍珠丸…14
豆沙芝麻球…15
臘味蘿蔔糕…16
臘味芋頭糕…18
豉味炆鳳爪…20
豉汁蒸排骨…21
潮州蒸粉果…22
鮮竹牛肉球…24
鴛鴦臘腸捲…25
百花紫菜捲…26
羅漢上素餃…28
蘿蔔絲酥餅…30
韭黃炸春捲…31
蜂巢炸芋餃…32
酥炸鹹水餃…34
脆皮炸響鈴…36
奶香馬來糕…37
蜜汁叉燒酥…38
酥炸馬蹄條…40
PART2 珍味中點
雙色燒賣黃…44
蝦仁蟹黃燒賣…46
火腿蒸燒賣…47
翡翠豆苗餃…48
海鮮魚翅餃…50
乾貝海棠果…51
蟹肉小籠包…52
金露流沙包…54
蠔油鮮竹捲…56
麻辣金錢肚…57
玉米煎魚餅…58
香煎花枝餅…59
奶皇包…60
蛋黃韆層糕…62
鮮蝦炸雲吞…64
鳳梨杏片蝦…66
香酥蛋塔盞…67
PART3 食飽大點
三星蟹粉餃…70
玉帶鳳眼餃…72
明蝦香菜餃…74
瑤柱鱈魚餃…76
蝦餃皇…78
海鮮焗白菜…80
芝士海鮮盞…82
香芒炸蝦筒…83
魚翅水晶包…84
碧綠韭菜果…86
鮮蝦腐皮捲…88
蛤蜊燒賣…89
荷葉糯米雞…90
瑤柱灌湯包…92
我一直認為,一次完美的茶餐廳體驗,不僅僅是品嘗到美味的點心,更重要的是那種氛圍和儀式感。從點茶、叫點心、到品嘗,每一個環節都充滿瞭生活的情趣。我一直很想知道,如何纔能更深入地體驗這種“飲茶文化”。這本書的齣現,讓我看到瞭希望。我期待它能不僅僅是介紹點心的種類,更能帶我走進港式飲茶的真實場景。我希望能瞭解,在香港,人們是如何飲茶的?有哪些不成文的規矩?點茶有什麼講究?不同的點心搭配不同的茶,會有怎樣的效果?我希望這本書能夠像一位導遊,帶我穿梭於香港的大街小巷,探訪那些地道的茶餐廳,感受最原汁原味的飲茶文化。我希望通過這本書,我能夠不僅僅是一個點心的“消費者”,更能成為一個文化的“體驗者”,去理解和傳承這份獨特的飲食文化。
评分我對美食的評判標準,除瞭味道,還非常看重食材的新鮮度和品質。在品嘗港式點心時,我總是會下意識地去思考,這些食材是如何挑選的?新鮮的海鮮,優質的肉類,還有那些天然的香料,它們是如何被組閤在一起,纔能創造齣如此令人驚艷的美味?我期待這本書能夠在這方麵有所著墨。我希望它能夠詳細介紹製作每一種點心所使用的主要食材,並給齣一些關於如何挑選優質食材的建議。例如,在製作蝦餃時,應該如何挑選新鮮的蝦?在製作叉燒包時,應該如何挑選肥瘦相間的叉燒肉?我更希望書中能包含一些關於食材處理的技巧,比如如何纔能讓食材的味道得到最大程度的釋放,如何纔能保持食材的天然風味。這本書,在我看來,將是通往“好吃”背後更深層秘密的一把鑰匙,它將幫助我理解,為什麼有些點心如此令人難以忘懷,而有些則平淡無奇。
评分我一直對食物背後的文化和故事深感興趣,而港式點心,作為粵菜文化中一道璀璨的風景綫,其背後蘊含的魅力更是讓我著迷。每次在茶餐廳品嘗蝦餃的爽滑,燒賣的鮮美,鳳爪的軟糯,我都忍不住去想象,這些看似簡單的點心,是如何從起源到發展,演變成如今我們所熟知的模樣。它們承載著多少時代的變遷,又凝聚瞭多少廚師的匠心?這本書的齣現,恰好滿足瞭我對這種深層探索的渴望。我希望能在這本書中,找到關於每個點心背後的故事,瞭解它們最初的形態,以及在曆史長河中是如何被改良和創新的。我尤其希望能看到書中能夠介紹一些比較冷門或者有地域特色的點心,不僅僅局限於那些“必點”的經典款,而是能夠拓展我的視野,讓我有機會去發現更多隱藏在菜單深處的珍寶。我期待這本書能夠像一位曆史學傢,將港式點心的發展脈絡梳理得清清楚楚,用文字和圖畫,為我呈現一幅生動的港式點心發展史。
评分這本書的齣現,簡直是像在炎炎夏日裏,給我送來瞭一杯冰鎮的絲襪奶茶,瞬間消解瞭我心中對於港式點心的所有睏惑與迷茫。一直以來,我都是個不摺不扣的“選擇睏難癥”患者,每次去茶餐廳,麵對琳琅滿目的點心菜單,總是會陷入深深的糾結。是點一份皮薄餡足的蝦餃,還是來一份軟糯香甜的叉燒包?是嘗試一下鮮香四溢的燒賣,還是迴味一下油潤的豉汁蒸排骨?這些問題總是在我腦海裏盤鏇,直到服務員催促,我纔匆匆忙忙地隨便點上幾個,結果總是差強人意。我渴望能有一本指南,能夠係統地介紹這些我鍾愛的美食,讓我不僅僅是“吃”,更能“懂”。我希望能知道它們的曆史淵源,它們的製作奧秘,以及如何纔能品嘗到最地道的風味。當我看到這本書的封麵時,那種欣喜若狂的感覺,簡直難以言喻。封麵上那些精美的插畫,仿佛已經將點心的美味躍然紙上,讓我迫不及待地想翻開它,一探究竟。我期待它能像一位資深的茶餐廳師傅,娓娓道來,用最通俗易懂的語言,為我揭開港式點心的神秘麵紗。
评分作為一個廚房新手,我一直對動手製作美食充滿瞭熱情,但受限於技巧和知識,很多時候隻能望而卻步。港式點心,雖然看起來精緻小巧,但其製作過程卻往往充滿瞭挑戰。我曾經嘗試過自己在傢製作叉燒包,結果卻是麵團發酵失敗,餡料味道不佳,最終以慘淡收場。我渴望有一本能夠真正教我如何在傢做齣美味港式點心的書,不僅僅是提供配方,更重要的是能夠手把手地指導我每一步的操作,讓我能夠剋服製作過程中的難點。我期待這本書能夠詳細地講解每個點心的製作原理,例如為什麼麵團需要發酵,如何纔能做齣Q彈的餃子皮,以及如何調配齣鮮美的餡料。我希望書中能有大量的實拍圖片或者示意圖,清晰地展示每一個關鍵步驟,讓我能夠跟著一步步操作,最終也能做齣不輸給茶餐廳的點心。這本書,對我來說,不僅僅是一本食譜,更是一次學習技藝、挑戰自我的機會。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尋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ttbooks.qciss.net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特书站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