严选茶楼数十款人气招牌点心,
口味丰富、造型多变、甜咸兼具,
照着大饭店主厨的撇步亲手做,
在家重现百分百吃巧又吃饱的美味。
是港式点心也是饮茶点心。
除了大家熟知的中式点心和西式点心外,其实饮茶楼的点心也是点心的一种。港式点心的作法不仅融合了中点和西点的作法,在口味上也是咸甜不拘,再搭配上不同的中国茶,从早茶喝到晚茶,不论是想饱足一餐或是闲聊天佐点心饮料,茶楼时时刻刻都是人声鼎沸。
本书精选了50道大家上茶楼最爱吃、点餐率最高的港式点心,让有多年制作港点经验的饭店主厨带领着大家一一在家美味重现。本书共分为3大单元,依照茶楼的菜单方式来点选制作:巧食小点、珍味中点、食饱大点;除了有中西合璧的叉烧酥、蛋塔盏、豆沙芝麻球、海鲜焗白菜外,也有像袖珍版的下饭菜,如豉汁蒸排骨、豉味炆凤爪等,这些点心种类繁多,既精巧又美味,更重要的是制作方式不仅简单也易上手,还在等什么呢?赶快让这些点心统统都端上桌吧!
本书特色
每道料理均拍摄所需要准备的材料处理分切后的样子,让点心新手也能轻松做出港式点心。
以Step by Step方式完整拍摄制作过程,让读者犹如在现场看到主厨示范制作的效果。
详细介绍书中所用的材料及面皮的基础示范,让读者轻松购买到材料也能轻松做出面皮。
作者简介
洪沧浪
个性幽默随和,擅长点心制作,担任饭店点心主厨数十年,带领并提携过许多的后辈。在其巧手之下所变化出的点心,常令饭店的客人赞不绝口,而精心所研发出来的新点心口味样式,更是饭店贩售产品中的常胜之军。现在,主厨以不藏私的制作手法,大方的教导读者在家也能做出一级棒的点心。
P4 茶楼港式点心制作材料
P6 港式点心的灵魂材料---外皮
P7 手制面皮的基础示范
基础示范1---发面面团的制作
基础示范2---水晶皮制作
基础示范3---糯米皮制作
基础示范4---油酥皮制作
PART1 巧食小点
紫米珍珠丸…14
豆沙芝麻球…15
腊味萝卜糕…16
腊味芋头糕…18
豉味炆凤爪…20
豉汁蒸排骨…21
潮州蒸粉果…22
鲜竹牛肉球…24
鸳鸯腊肠卷…25
百花紫菜卷…26
罗汉上素饺…28
萝卜丝酥饼…30
韭黄炸春卷…31
蜂巢炸芋饺…32
酥炸咸水饺…34
脆皮炸响铃…36
奶香马来糕…37
蜜汁叉烧酥…38
酥炸马蹄条…40
PART2 珍味中点
双色烧卖黄…44
虾仁蟹黄烧卖…46
火腿蒸烧卖…47
翡翠豆苗饺…48
海鲜鱼翅饺…50
干贝海棠果…51
蟹肉小笼包…52
金露流沙包…54
蚝油鲜竹卷…56
麻辣金钱肚…57
玉米煎鱼饼…58
香煎花枝饼…59
奶皇包…60
蛋黄千层糕…62
鲜虾炸云吞…64
凤梨杏片虾…66
香酥蛋塔盏…67
PART3 食饱大点
三星蟹粉饺…70
玉带凤眼饺…72
明虾香菜饺…74
瑶柱鳕鱼饺…76
虾饺皇…78
海鲜焗白菜…80
芝士海鲜盏…82
香芒炸虾筒…83
鱼翅水晶包…84
碧绿韭菜果…86
鲜虾腐皮卷…88
蛤蜊烧卖…89
荷叶糯米鸡…90
瑶柱灌汤包…92
我对美食的评判标准,除了味道,还非常看重食材的新鲜度和品质。在品尝港式点心时,我总是会下意识地去思考,这些食材是如何挑选的?新鲜的海鲜,优质的肉类,还有那些天然的香料,它们是如何被组合在一起,才能创造出如此令人惊艳的美味?我期待这本书能够在这方面有所着墨。我希望它能够详细介绍制作每一种点心所使用的主要食材,并给出一些关于如何挑选优质食材的建议。例如,在制作虾饺时,应该如何挑选新鲜的虾?在制作叉烧包时,应该如何挑选肥瘦相间的叉烧肉?我更希望书中能包含一些关于食材处理的技巧,比如如何才能让食材的味道得到最大程度的释放,如何才能保持食材的天然风味。这本书,在我看来,将是通往“好吃”背后更深层秘密的一把钥匙,它将帮助我理解,为什么有些点心如此令人难以忘怀,而有些则平淡无奇。
评分我一直对食物背后的文化和故事深感兴趣,而港式点心,作为粤菜文化中一道璀璨的风景线,其背后蕴含的魅力更是让我着迷。每次在茶餐厅品尝虾饺的爽滑,烧卖的鲜美,凤爪的软糯,我都忍不住去想象,这些看似简单的点心,是如何从起源到发展,演变成如今我们所熟知的模样。它们承载着多少时代的变迁,又凝聚了多少厨师的匠心?这本书的出现,恰好满足了我对这种深层探索的渴望。我希望能在这本书中,找到关于每个点心背后的故事,了解它们最初的形态,以及在历史长河中是如何被改良和创新的。我尤其希望能看到书中能够介绍一些比较冷门或者有地域特色的点心,不仅仅局限于那些“必点”的经典款,而是能够拓展我的视野,让我有机会去发现更多隐藏在菜单深处的珍宝。我期待这本书能够像一位历史学家,将港式点心的发展脉络梳理得清清楚楚,用文字和图画,为我呈现一幅生动的港式点心发展史。
评分这本书的出现,简直是像在炎炎夏日里,给我送来了一杯冰镇的丝袜奶茶,瞬间消解了我心中对于港式点心的所有困惑与迷茫。一直以来,我都是个不折不扣的“选择困难症”患者,每次去茶餐厅,面对琳琅满目的点心菜单,总是会陷入深深的纠结。是点一份皮薄馅足的虾饺,还是来一份软糯香甜的叉烧包?是尝试一下鲜香四溢的烧卖,还是回味一下油润的豉汁蒸排骨?这些问题总是在我脑海里盘旋,直到服务员催促,我才匆匆忙忙地随便点上几个,结果总是差强人意。我渴望能有一本指南,能够系统地介绍这些我钟爱的美食,让我不仅仅是“吃”,更能“懂”。我希望能知道它们的历史渊源,它们的制作奥秘,以及如何才能品尝到最地道的风味。当我看到这本书的封面时,那种欣喜若狂的感觉,简直难以言喻。封面上那些精美的插画,仿佛已经将点心的美味跃然纸上,让我迫不及待地想翻开它,一探究竟。我期待它能像一位资深的茶餐厅师傅,娓娓道来,用最通俗易懂的语言,为我揭开港式点心的神秘面纱。
评分我一直认为,一次完美的茶餐厅体验,不仅仅是品尝到美味的点心,更重要的是那种氛围和仪式感。从点茶、叫点心、到品尝,每一个环节都充满了生活的情趣。我一直很想知道,如何才能更深入地体验这种“饮茶文化”。这本书的出现,让我看到了希望。我期待它能不仅仅是介绍点心的种类,更能带我走进港式饮茶的真实场景。我希望能了解,在香港,人们是如何饮茶的?有哪些不成文的规矩?点茶有什么讲究?不同的点心搭配不同的茶,会有怎样的效果?我希望这本书能够像一位导游,带我穿梭于香港的大街小巷,探访那些地道的茶餐厅,感受最原汁原味的饮茶文化。我希望通过这本书,我能够不仅仅是一个点心的“消费者”,更能成为一个文化的“体验者”,去理解和传承这份独特的饮食文化。
评分作为一个厨房新手,我一直对动手制作美食充满了热情,但受限于技巧和知识,很多时候只能望而却步。港式点心,虽然看起来精致小巧,但其制作过程却往往充满了挑战。我曾经尝试过自己在家制作叉烧包,结果却是面团发酵失败,馅料味道不佳,最终以惨淡收场。我渴望有一本能够真正教我如何在家做出美味港式点心的书,不仅仅是提供配方,更重要的是能够手把手地指导我每一步的操作,让我能够克服制作过程中的难点。我期待这本书能够详细地讲解每个点心的制作原理,例如为什么面团需要发酵,如何才能做出Q弹的饺子皮,以及如何调配出鲜美的馅料。我希望书中能有大量的实拍图片或者示意图,清晰地展示每一个关键步骤,让我能够跟着一步步操作,最终也能做出不输给茶餐厅的点心。这本书,对我来说,不仅仅是一本食谱,更是一次学习技艺、挑战自我的机会。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ttbooks.qciss.net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特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