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除草杀虫的作物,养得更健康;
纯天然无毒的产品,吃得更优质!
吴宝春全省走透透,找出在地土产健康优质的祕密!
不施农药,放任鸟儿肆意啄食果实,让「动物管理果园」,竟形成自然食物链,种出鲜甜多汁的杨桃。
走遍千山,他来到交通不便、几乎与世隔绝的马拉邦山,只为寻得一方纯净土地,种植有机草莓。
费尽唇舌,六十四岁老村长从头学习务农、产品行销,说服全村农夫改种有机稻米,打造自然无毒「有机村」。
坚持天然,高龄九十一岁莲花伯,至今仍亲手栽种莲花,坚持不使用燻硫法,只为一亲莲花的天然芳泽。
心怀喜乐,茹素的农场主人,严禁菸酒槟榔,让芽菜种子在「南无阿弥陀佛」的经诵经声中祥和生长。
作者简介
吴宝春
一九七○年生,十五岁开始到台北当面包学徒,二十多年来埋首在传统面包与新式面包的世界,坚持好还要更好,对美味锲而不舍,期许自己能做出幸福的味道。制作面包时极度讲究食材,时常会亲自跑到食材产地挑选、研究,感受农民们的用心,共同分享自己利用当地食材制作出来的面包,同时也因缘际会的尝遍世界各地的美食。
二○○五年,组队参加素有「面包界奥林匹克」美誉的「乐斯福面包大赛」,一路从台湾冠军征战到亚洲区冠军;二○○八年,用台南县东山乡的古法烟燻龙眼干、精心培养的老面、香醇的红酒烘焙出「酒酿桂圆」面包,获得世界盃银牌;二○一○年,「荔枝玫瑰」面包再次以台湾在地食材荔枝干、埔里有机玫瑰等食材,打败世界各国重量级面包师傅,夺得「世界面包大师赛」冠军!不仅成功把台湾土地孕育出来的食材推向国际,也从此找到面包世界的 无限可能。
二○一○年十一月在高雄开设第一家「吴宝春面包店」,继续倾注温暖细致的用心。
着有《吴宝春的味觉悸动》(时报出版)、《柔软成就不凡:奥林匹克面包师吴宝春》。
文字整理∕林秀丽
东吴大学中文系毕业,曾任工商时报记者,现任中国时报特派记者,从事记者工作逾三十年。
有幸与世界面包大师吴宝春一起採访台湾在地农业,深深感受小农的辛勤和所得不成正比,希望能为推展台湾有机农业尽一己微薄之力。
摄影∕谢明祚
一九六五年生于屏东崁顶,一九九三毕业于世新大学印刷摄影系,历经民众日报、台湾日报、自立报系、TVBS週刊等媒体,现任中国时报摄影记者,担任新闻摄影近二十个年头,透过镜头记录台湾的时刻变化。
推荐序
不要杀麻雀--与自然共生的美好未来
「世界面包大赛」冠军得主吴宝春先生,从制作面包的技术层面上,不断地创新、尝试,更充分利用本土食材,开发出台湾烘焙食品的自信与新格局。
《吴宝春按赞 健康优土产》以及四月出版的《吴宝春严选 感心好食材》这两本书,不仅叙述了他对健康食材的执着与爱乡爱土的使命感,更从他实地拜访农业达人种植的心得中,提及为农之道与鸟、虫之间的生态平衡。
普鲁士大帝腓特烈二世(西元一七四○ ~ 一七八六年),因为果树上的樱桃被麻雀吃光,决定进行农业改革并消除农作害鸟,于是颁布命令:「杀死麻雀者有赏」。不久,麻雀绝迹,却导致果园、农田里害虫充斥、树叶枯萎,大地不毛而生灵消逝。麻雀虽无辜,但这无妄之灾也波及到类似的云雀,让云雀也跟着消声匿迹。音乐家海顿(西元一七三二 ~ 一八○九年)还因此写了絃乐四重奏〈云雀〉,以表达「云雀自由自在地飞翔,于大自然中快乐地歌唱」之憧憬。
两百多年前,普鲁士大帝的农业改革让鸟雀无踪、害虫丛生;中国在一九五八年大跃进时期也有「全民捕雀」政策,引起全面大饥荒;现代政府治理社会,一味追求经济,导致大地滥垦,导致土石乱流而青山绿水不在。政府鼓励并贷款予农民使用农药与化肥,以增加粮食产量并稳定物价。长期下来却造成水源污染、土地恶化,而昆虫消失、野鸟饿毙、生态失衡,甚至种出危害人体健康的有毒的农作物。
出家人劝说:不可滥杀无辜甚至于一虫,所以茹素。但讽刺的是,现今台湾大部分农产却是「造业」的行为,像是一株小白菜,不知要用多少杀虫剂与除草剂,才能有得收成?这样的后果,不仅害虫被除掉,连吃虫的蜥蜴、地下的蚯蚓都活不了。
现代人比从前更注重养生饮食,也愈来愈期待农民不用农药与化肥来耕作。除了从宗教精神禅释「自然环境有其天道生态」,或道德层面强调「不可无形毒害人类」,应该有更多吴宝春先生这样的人,站出来提倡:「有机农业的好处与高经济价值」,对辛苦耕种的有机小农和消费者而言,才是环保与经济的实践。
《吃当季盛产,最好》作者 李内村
我一直坚信,最地道的风味,往往蕴藏在最朴实无华的食材之中,而这些食材,又常常来自于那些默默耕耘的在地农户。这本书中“在地农户之‘台湾好呷地图’”的赠送,简直是为我量身定做的。我一直对那些拥有独特传承的农户家庭充满好奇,他们如何世代相传地种植着古老的品种,如何用传统的方式来处理和保存食材,以及他们对于“好吃”的独到见解。这张地图,就像是一把钥匙,能够打开我通往这些隐藏的美味世界的大门。我迫不及待地想看到地图上都标记了哪些地方,哪些农户。我希望能通过这张地图,了解到那些隐藏在台湾各个角落里的“宝藏”农产品,比如,那些充满故事的古早味米谷,那些味道浓郁的在地蔬果,或者是一些只有当地人才知道的特色调味品。我希望这张地图能够引导我,去亲自探访这些农户,去听他们讲述关于土地的故事,去感受他们对于食物的热爱和坚持。这种与生产者之间的直接连接,远比在超市里购买成品更能让我感受到食物的真实价值。
评分我一直对“健康”和“美味”之间存在着一种微妙的平衡感到好奇。很多人认为,健康食品往往意味着牺牲口感,而美味的食物又常常与不健康挂钩。然而,这本书的名字“健康优土产”以及吴宝春师傅的“按赞”,似乎预示着这种刻板印象将被打破。我非常期待这本书能够为我揭示,如何在享受美味的同时,也能确保身体的健康。我希望它能够介绍一些我从未尝试过的,但却具有独特风味和丰富营养的台湾本土食材。我希望这本书不仅仅是简单地列出食材,更能深入地探讨它们背后的种植故事,它们如何在大自然的滋养下茁壮成长,又如何成为我们餐桌上的健康选择。我更希望,这本书能够提供一些实际可行的烹饪建议,让我能够将这些“健康优土产”融入到我的日常饮食中,真正做到“吃出健康,吃出美味”。
评分我对“台湾好呷地图”的期待,已经超越了单纯的美食探索。我认为,这张地图不仅仅是地图,它更是一种“在地故事”的载体。我一直对那些隐藏在地图上、在乡间小路旁的农户充满敬意,他们是这片土地的守护者,也是在地美食文化的传承者。我希望通过这张地图,能够了解到更多关于这些农户的故事,他们的种植理念,他们的生活方式,以及他们如何用爱和汗水,培育出那些令人难忘的美味。我期待这张地图能够指引我,去拜访那些充满人情味的农场,去和那些淳朴的农户交流,去亲身感受那份来自土地的温度。我更希望,通过这些真实的互动,能够更深刻地理解“吃”的意义,不仅仅是满足口腹之欲,更是对生命、对土地、对自然的尊重和感恩。这张地图,对我来说,是一个连接生产者与消费者的桥梁,一个让我能够更深层次地体验台湾在地饮食文化的窗口。
评分我对“土产”这个词一直有着一种莫名的情怀。它代表着这片土地的根,代表着一种纯粹、原始的风味,也代表着一种朴实而坚韧的生命力。而“健康优土产”,更是将这份情怀提升到了一个新的高度。我一直觉得,健康的饮食,应该回归到最自然的状态,去品尝那些未经过度加工,保留了食材本真味道的食物。这本书的出现,让我看到了这种可能。我希望通过这本书,能够了解到更多关于台湾本土农产品的独特魅力,它们是如何在台湾这片土地上生长,又承载着怎样的风土人情。我期待这本书能够介绍一些我从未听过,甚至从未见过的“土产”,它们也许外形并不起眼,但却蕴藏着令人惊叹的风味和营养。我希望这本书能够引导我,去发现那些被低估的“优土产”,去尝试那些在日常生活中容易被忽略的美味。通过这本书,我希望能够构建一种更健康的饮食方式,一种与这片土地深度连接的生活态度。
评分“吴宝春按赞”这个标签,对我来说,简直是一种“安心牌”。我一直对食品安全和品质有着非常高的要求,而吴宝春师傅的专业和声誉,让我对他推荐的产品充满信心。我相信,他绝对不会轻易“按赞”任何一个不符合他高标准的食物。所以我非常期待这本书能够介绍的那些“健康优土产”,它们一定是在品质、风味和健康方面都得到了吴宝春师傅的认可。我希望这本书能够提供一些关于这些“优土产”的详细信息,比如它们的产地、种植方式、营养成分,以及最适合的食用方法。我希望能够通过这些信息,更全面地了解和认识这些来自台湾本土的宝藏。这本书,对我来说,不仅仅是一本关于美食的书,更是一本关于如何选择健康、优质食材的指南。我相信,有了吴宝春师傅的“背书”,我就可以更加放心地去尝试和购买这些“优土产”,为自己和家人的健康饮食增添更多选择。
评分“吴宝春按赞”这几个字,对我来说,简直是一种“信任背书”。吴宝春师傅在烘焙界的声誉,就像是品质的保证书,他所推荐和认可的,一定是经过了他严格的挑选和品鉴的。我一直觉得,一个人的技艺达到了顶峰,他对于食材的选择和鉴赏能力也一定是非常独到的。所以,当我知道这本书是由他亲自“按赞”推荐的“健康优土产”时,我立刻就产生了一种强烈的信任感。这意味着,我不需要再花费大量的时间和精力去辨别哪些土特产是真正优质、健康、美味的,因为有了吴宝春师傅这个“金字招牌”,我就可以更加放心地去尝试和购买。这种信任感,让我觉得这本书的内容一定非常靠谱,非常具有参考价值。我非常期待看到吴宝春师傅是如何从他的专业角度,去解读和评价这些“健康优土产”的,他可能会从食材的口感、风味、营养价值,甚至是背后的种植故事等方面,给出我们意想不到的见解。他的“按赞”,不仅仅是对产品的一种肯定,更是一种对品质和健康的极致追求的体现。
评分“在地农户之‘台湾好呷地图’”这个赠品,让我感觉这本书不仅仅是一本简单的读物,它更像是一个“生活提案”。我一直认为,真正的旅行,不仅仅是走马观花,而是要深入当地,去感受那片土地的脉搏,去品尝那里的风味。这张地图,就像是为我量身打造的一张“深度游”路线图,它指引我走向那些最真实、最地道的台湾美食。我迫不及待地想看到地图上标注的那些农户,我希望通过这张地图,能够了解到更多关于台湾各个地区的特色农产品,它们的故事,它们的美味。我希望能够沿着这张地图,去探访那些隐藏在田野间的农场,去和那些辛勤耕耘的农户交流,去品尝他们用心培育的食材。我相信,通过这样的方式,我能够更深刻地理解“吃”的意义,不仅仅是满足口腹之欲,更是与土地、与人情、与文化的连接。这张地图,让我觉得这本书的价值,已经远远超出了书本本身,它是一个让我开启一场关于味蕾和心灵的旅程的钥匙。
评分这本书的封面设计简直太吸引人了!我一看到“吴宝春按赞”这几个字,立刻就被勾起了好奇心。吴宝春师傅在烘焙界的地位毋庸置疑,他的名字本身就是品质的保证,而“按赞”更是当下流行的网络用语,充满了年轻活力和亲切感。再看到“健康优土产”几个字,瞬间就感觉这本书会是那种既能满足口腹之欲,又能兼顾身体健康的宝藏。我一直很关注健康饮食,但又常常觉得健康食品要么选择太少,要么口味不尽如人意。这本书的出现,似乎预示着我可以找到那些既美味又健康的台湾本土特产,而且还是经过吴宝春师傅亲自“认证”的,这无疑大大增加了我对它的期待值。封面上的色彩搭配也很有意思,不是那种花里胡哨的感觉,而是透着一种朴实却又不失高级的质感,让我觉得这本书的内容一定会非常扎实,有深度。我已经迫不及待地想翻开它,看看里面究竟藏着哪些让人惊艳的“健康优土产”,以及吴宝春师傅是如何慧眼识珠,为我们推荐这些宝藏的。这本书的出现,在我看来,不仅仅是一本食谱或者介绍,更像是一种生活态度的传递,一种对健康、对在地风味的全新认知。
评分我一直对“健康”这个概念有自己的理解,它不仅仅是没有疾病,更是一种积极的生活状态,一种均衡的饮食习惯。而这本书的名字,尤其是“健康优土产”几个字,恰恰击中了我的兴趣点。在我看来,真正的健康并非来自于昂贵的进口保健品,而是源自于我们脚下这片土地所孕育的丰富而优质的农产品。这本书的出现,让我觉得台湾的这片土地真的拥有太多值得我们去发掘和珍惜的宝藏。我希望通过这本书,能够了解到更多关于台湾本土食材的独特之处,它们的营养价值、生长环境、以及最适合的烹饪方式。我更期待的是,这本书能够打破我对于“健康食品”的刻板印象,让我看到原来健康也可以如此美味,如此充满惊喜。我希望它能提供一些具体的、可操作的建议,让我能够在日常生活中,更轻松地选择和搭配这些“健康优土产”,从而提升自己的生活品质。这本书,对我来说,不仅是一本书,更像是一个关于健康生活方式的指南,一个让我重新审视和连接大自然恩赐的契机。
评分这本书最让我惊喜的是它赠送的“台湾好呷地图”。这个地图的构思简直太绝了!我之前也去过台湾旅游,虽然也品尝了不少当地美食,但总觉得很多时候是随波逐流,或者依赖一些比较大众化的旅游攻略。而有了这份“在地农户之‘台湾好呷地图’”,感觉就像拥有了一张专属的、由真正了解这片土地的人绘制的寻宝图。上面标注的“在地农户”这几个字,瞬间就拉近了我和食物的距离,让我感受到一种来自土地的温度和人情味。我一直觉得,最地道的美味往往藏匿在那些不为人知的小地方,由那些辛勤耕耘的农户们亲手创造。这张地图,无疑为我打开了一个全新的视角,让我不再局限于游客常去的那些地方,而是能够深入到台湾的每一个角落,去发现那些隐藏在乡间小路、市集角落里的美味。我非常期待能够根据这张地图,规划一次专门的美食之旅,去拜访那些地图上标记的农户,亲口品尝他们用心种植、制作的食材。这不仅仅是一次旅行,更是一次对台湾土地和文化的深度体验,一次与食物生产者之间的真诚连接。这张地图的价值,远不止于提供美食信息,它更是承载着一份对本土农业的尊重和对传统技艺的传承。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ttbooks.qciss.net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特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