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知者一样有罪!生活不可不知的法律学分课。
父母多一份法律知识,就是对孩子多一份保护,
守护孩子一辈子的幸福是父母爱的表现!
★律师爸爸开课啰!
问题1:父母欠下的债务我一定要还吗?
律师爸爸说:不是的,期限内抛弃继承就不用。
问题2:朋友殴打路人我只是袖手观看,为什么也有责任?
律师爸爸说:冷眼旁观,可能形同共犯一样有责。
问题3:儿子未成年无照驾驶出了车祸,该怎么办?
律师爸爸说:以车究责!父母也难辞其咎。
问题4:孩子说他在网路上转贴照片就被告了,怎么办?
律师爸爸说:网路侵权,父母连带判赔。
法治教育,俯拾皆是──
新闻媒体大肆报导着,一位喝酒喝多了的青少年开着跑车发生意外,造成三人死亡,一位八岁的小女孩因此成了孤儿。千万不要想说与我何相关,将来,有可能故事中的主人就是你自己。
小心!法「网」恢恢──
隐藏身分且不具名的网路世界,以为任意发言就可以不用负责任吗?在这网路透明世代,没有永远的祕密。转载一张图片,留言板上乱发言,冲动的状况下你已经触法,小心!法「网」恢恢,疏而不漏。
谁说清官难断家务事?这是一个「法」入家门的时代了!
这是一本生活化的法律常识,亲子共读的专书!
这是一门不论大朋友、小朋友都要了解的法学课!
本书特色
由生活事件谈法律权益
日常生活中与我们息息相关的社会事件,可能是拾金不昧,也可能使用网路触法,由生活出发,教你不可不懂的法律常识!律师爸爸简单说明、详细分析,任何人都能一看即懂的法律课!
教育孩子正确的法治观
这文明世代,任何一件小事都牵涉着自身权益,忽视不得地连带责任,别以为什么都不做,就不会触犯法律?不!冷眼旁观的第三者一样有罪。而教育孩子正确的法律观,则是我们的使命!
律师深入浅出解析法律案件
由家庭、生活小事出发,不论大朋友、小朋友都需要了解的法律课程,不需要像背教科书上的教条,而是可以触类旁通、浅显易懂!我们期望的是拥有解决问题的能力,懂得分析、判断,保护孩子不被欺骗、受到伤害。
作者简介
连世昌律师∕博士
人生中青少年是成长发展的一个重要黄金时代,社会变迁青少年及家事事件有增无减,以往人们对于「法不入家门」或是「清官难断家务事」的观念需要做调整,法治教育的问题对家庭亲子、师长同学之间造成很多疑惑:结果为什么会是这样?在这资讯爆炸、价值多元、虚拟与现实交错的群体里,普罗大众对于法律常识有许多积非成是的「死穴」,尤其是涉世未深的青少年错误地认知社会法治秩序规范,当倏然惊觉自己已经踩到法律红线的时候,再回头已是百年身!
法律保护任何一个人,然而,以不知道法律规定做为辩解的傻瓜条款,不代表就可以规避法律的制裁,个人才疏学浅以经办少年案件的经验及律法的角度为主轴,佐以现实社会发生案件深入浅出解析,企盼能让更多人知法而循规蹈矩,本乎律师对于社会关怀,或为精卫填海、愚公移山,而为下个世代树立引以为傲的法治典范,于是撰写此书,冀达抛砖引玉之效。
学历:
中国北京对外经济贸易大学法学博士、私立辅仁大学法学硕士、法学士、私立东吴大学硕专班财经法律组
经历:
台湾苗栗地方法院、财团法人法律扶助基金会法律扶助律师、新北市劳工局劳资争议调解人、经济部中小企业荣誉谘询律师
证照:
律师高考及格、不动产经纪人考试及格、中华民国仲裁协会仲裁人
专长:
公司法、票据法、民事法、契约拟定策略及审核、企业内训经验丰富、不动产经纪法规、不动产税法
现职:
执业律师∕大学兼任教师
任教:
私立东吴大学、淡江大学、国立联合大学兼任讲师
着作:
《商事法》(龙腾文化)、《房地买卖风险法律控管》(永然文化出版)
第一篇 法治教育从小开始
第1课 亲爱的爸妈,孩子出生那天学会责任
第2课 一体两面的冲击、矛盾心态
第3课 什么是责任?
第4课 「责任」、「爱」和「伤害」的三角习题
第二篇 法,在家庭中流动
第5课 亲权vs.责任
第6课 错,天下有不是的父母
第7课 认祖归宗,落叶归根
第8课 养不教,父母之过:连带赔偿责任
第9课 「抛弃继承」:父债不必子偿
第10课 以「子女」之名:亲属间借贷
第11课 遗嘱,生死的学分要怎么修
第三篇 我家的法学教室,会跳舞
第12课 校园霸凌身障生
第13课 责任能力:「我也不知道自己为什么会这样?」
第14课 助人为快乐之本吗?
第15课 责任归属:「谁」该负责
第16课 哪些人可能要负责
第17课 小老板,大责任
第18课 小小打工族的心声:没事不要乱签名
第19课 小心,不要「迷」网了
第20课 责任,从学习尊重生命开始
第21课 交朋友、加入团体都要小心
第四篇 万般皆学问 法治教育俯拾皆是
第22课 是非、因果难断
第23课 与我有何干系
第24课 金融机构的保管责任
第五篇 网路世界与儿童保护
第25课 无所不在的网路世界
第26课 网路世界与未成年保护
第27课 父母的管教责任VS.政府的管制责任
第28课 未成年保护VS.言论自由
前言
从电影「三个傻瓜」说起
最近看了一部宝莱坞印度喜剧励志电影:「三个傻瓜」(3 Idiots),内容是一部探讨教育体系对于自由思想与多元才华的压抑箝制为主轴的喜剧励志影片。片主要叙说三个就读印度第一学府的好朋友法罕、拉加与蓝丘,如何在「学历决定一切」的环境中,摆脱师长与家人的思想束缚,反观内心,追求梦想的故事。电影片名为「三个傻瓜」,无疑地是指他们的做事方法及人生目标,与众不同,如何忠于自己而从学习中寻找出欢愉,对于一个僵化的教育体制与讲究权威的社会来说,无异于是个大傻瓜吧。
正足以印证日本大前研一先生,在他的着作「趋势思考」一书(p234)提及,没有标准个案的北欧教育,也没有老师,家庭、思考才是最重要的面向。而学习如何开发潜能、empower才是最要紧的事(p94)。换句话说,打破传统的巢究,是非对错难断,只有思辨与思维才可以为我们的下一代树立良好的典范。
因缘际会下,2004年参加台北律师公会的一场「法治教育向下扎根种子讲师」研习课程,没想到竟意外让我这个不曾钻研过教育相关课程的外行人,对于所谓的教育工作,可以尝试用我接受过的法学教育思维,跨足到对学龄儿童教学指导的分享,并从中获得很大的启发。确实,培养可以独立思考,并拥有判断能力的公民,比较好的教育方式之一。以我个人本身来说,曾参与体验过数场「法治教育种子教师」课程、担任法治教育讲座讲师,也曾受邀到国中、大专院校担任讲师到校园播种几次,在青少年法治教育推展过程中反馈受益最多的人,是我自己。这样的参与模式开扩了我的思维并充实我的人生。
还记得有一次播种的对象,就是应狮子会的友人,远赴桃园县复兴国中的同学了,到学校担任晨光时间五十分钟的教学者,亲上火线的感觉很真实,同学们也很捧场,因此,我花了二个小时的时间,将幼儿版的权威、责任、隐私与正义,与同学们分享了法律案例实务,也算是扎实的踏上法治教学第一线。再来就是,到中和南势角的科技大学、北投湖山国小的学生家长们。
分享法律案例的主要目的,也是为人父母的妳(你)希望孩子能做到的事,就是培养孩子在面对任何问题时,能够正视问题所在,提出可能的解决方法,接着选择自己经过思考后所採用解决问题的方法;如果孩子有了这样的思辨能力,则无论其所遭遇的问题是否一次即获得解决,已经不是最重要的了,因为孩子的解题过程是经过思考与选择,即便无法一次解决,孩子应该可以透过再一次的思考与选择,达到自己想要的结果。在这样的前提之下,孩子的价值观只要不偏差,那么,为人父母及师长者,还有何要求呢?我深信,在当时候以至今日的我,参加法治教育向下扎根种子教师培育计画,受益最多的是我自己。能有这样的收获,最要感谢诸多律师前辈,及有心于教育的老师们的热心奉献,在此,深深表示我对他们的敬意与感谢。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ttbooks.qciss.net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特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