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0岁以前怎么做,决定40岁以后怎么过

30岁以前怎么做,决定40岁以后怎么过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图书标签:
  • 个人成长
  • 自我提升
  • 人生规划
  • 30岁
  • 40岁
  • 时间管理
  • 目标设定
  • 生活方式
  • 心态调整
  • 职场发展
想要找书就要到 小特书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具体描述

人生在不经意间的浪费你曾注意到吗?
你聪明的头脑有没有用在必要的地方?当机遇来临时有没有抓住?
是不是毫无策略的对待人和事……?
凡此种种都是必须克服的人生浪费,否则到老一定会后悔。

  完美的人生是每个人都在追求的。
  我们都是平常人,那么,凭什么才能让我们高人一等,出类拔萃呢?

  答案就是,我们不能浪费我们的人生,
  不要做犹豫不决又后悔的事,让有限的人生最大限度的发挥出光芒!

  古希腊哲学家赫拉克利特曾说:「人不能两次踏进同一条河流」。是的,人生就是一条河,奔流不复返,没有重来的机会。古人说:「人生如白驹过隙」,生命短暂,人生有限,怎样能让人在有限的生命里迸发出最大的价值,这是人类永恆探索的问题。

  生活在大千世界的芸芸众生,都在寻找着属于自己的人生,都想让自己的人生过得不平凡,到底人生该怎么过呢?似乎并没有人能给出一个明确的答案。其实,生活在世间的芸芸众生之间差别并不大。你有漂亮的外表,他有聪明的智慧;你觉得生活不顺,别人也可能发生意外情况。上帝如果在你面前关闭了一扇门,就会在其他的地方,为你打开一扇窗。上帝对每个人都是公平的。我们都是平常人,那么,凭什么才能让我们高人一等,出类拔萃呢?答案就是,我们不能浪费我们的人生,不要做犹豫不决又后悔的事,让有限的人生最大限度的发挥出光芒!

  没有人愿意浪费自己的人生,可是,对人生的浪费往往是在不经意间的,是你不曾注意到的。比如,时间在不经意的犹豫间熘走;当机遇来临的时候你却没有抓住;因为人际关系不好导致很多事情不能很好的完成;你聪明的头脑没有用在必要的地方;在交往中因笨口拙腮而引不起对方的兴趣;毫无策略的对待人和事,得不到相应的反应;职场失意,工作成了人生的拖累;有钱却不能用在正当的地方;处理不好感情和事业的矛盾;坏的性格总影响情绪,以至人生失控。凡此种种都是对人生的浪费,完满的人生必须克服掉这些浪费,否则到老一定会后悔。

  完美的人生是每个人都在追求的。完美首先来自于自身,人是世界万物的根本,所以,成就完美人生就要塑造完美自我。塑造完美自我首先就要建立好的性格,性格决定命运。要打造一个自信、坚强、乐观、开朗、独立、严谨、谦逊的性格。在良好性格的基础上,还要养成好的习惯。珍惜时间,养成雷厉风行的作风;勤奋刻苦,懂得成功必须要付出辛劳;懂得珍惜,养成勤俭节约的习惯。现在社会同时是一个人际交往复杂的社会,分工合作的现代社会里,再没有什么事情是一个人就能够完成的了。所以,除了自身的修养外,还要向外拓展,让我们的人生有更大的活动空间。

  本书会让你察觉到你不经意间浪费掉的人生,并教会你如何克服掉这样的浪费,打造一个不犹豫不后悔的完美人生。作为一个现代人自我反思,自我成长的手册,是非常值得一读的。

作者简介

孔鹏飞

  台湾宜兰人,出生于80年代,毕业于辅仁大学中文系,学生时期就经常给报章杂志撰稿,现经营书吧的同时还保持着对写作的热情。

青春的航向:三十而立前的规划与四十不惑后的定力 一本献给所有在人生十字路口徘徊的你,关于如何把握黄金十年,锚定未来四十载的行动指南。 引言:时间是看不见的雕刻家 生命如同一场漫长的远航,而三十岁,正是决定航向的关键转折点。当我们站在“而立”的门槛上,回望来时的路,心中难免涌起对未来的期许与迷惘:如何才能确保接下来的二十年,不是重复平庸的循环,而是积累出足够厚重的资本,以应对四十岁后人生的更深层次挑战? 本书并非一部空泛的励志宣言,而是一份详尽的“自我投资地图”。我们深入剖析了从二十五岁到三十岁这五年间,个人发展中最容易被忽视的关键领域,并提供了切实可行的策略框架,旨在帮助你在心智、职业、财务和人际关系上,构筑起抵御中年危机的坚实堡垒,最终实现四十岁后“随心所欲不逾矩”的自由境界。 第一部分:三十岁前的“资本积累”——你的核心生产力重塑 三十岁前,你的主要任务是完成从“学习者”到“创造者”的身份转变。本部分聚焦于如何高效地完成这场转变,确保你积累的不是经验的堆砌,而是核心竞争力的跃升。 第一章:心智的“去伪存真”——认知结构的升级 告别“信息焦虑症”: 深度解析信息时代的“噪音过滤”机制。如何构建一个高效的知识摄取系统,将碎片化的信息转化为结构化的洞察力。我们探讨了费曼学习法在职业技能迁移中的应用,以及如何通过刻意练习,将知识内化为直觉反应。 “成长型思维”的实操路径: 探讨固定型思维如何成为三十岁前发展的最大阻碍。通过案例分析,展示如何系统性地重塑对失败的认知,将其转化为下一轮迭代的燃料。重点讲解“最小可行性产品(MVP)”的思维模式如何应用到个人技能提升中。 情绪的财务报表: 情绪稳定性是高阶人才的隐性资产。本章教授如何识别并量化你的情绪波动成本,引入“情绪记账”的概念,帮助你建立对压力和负面情绪的主动管理机制,而不是被动反应。 第二章:职业的“支点构建”——从执行者到价值定义者 “T型人才”的深度与广度平衡术: 在快速变化的职场中,过度的泛化是平庸的温床。我们详细阐述了如何精确识别你的“一英寸宽、一英里深”的领域。本章提供了一套“职业战略矩阵”,帮助你判断当前岗位是否在为你的长期目标提供所需的“核心杠杆”。 不可替代性的构建公式: 探讨“技能稀缺性 + 需求刚性 + 沟通转化力”三要素模型。这不是教你追逐风口,而是教你如何在自身擅长的领域内,成为那个“非你不可”的关键人物。重点分析了跨界整合能力在当代职场中的爆发力。 薪酬谈判的底层逻辑: 停止将薪资视为“乞求”,而应视为“价值交换”。本章揭示了高净值人士在薪酬谈判中如何利用市场数据、展示未来潜力,以及如何将个人贡献转化为组织明确可见的ROI(投资回报率)。 第三章:效率的“复利效应”——时间与精力的分配艺术 精力而非时间管理: 传统时间管理在体力衰退后会失效。本部分核心在于优化你的“生物钟”与“精神高峰期”。我们提供了一套定制化的“个人能量地图”绘制方法,确保将最重要的、需要深度思考的工作安排在你的最高效时段。 自动化你的“重复性劳动”: 讲解如何利用技术工具,将日常工作中80%的低价值重复性任务进行系统化、半自动化处理。这包括文档模板化、邮件筛选、信息归档等,释放出宝贵的认知带宽,投入到高价值产出中。 “做减法”的勇气: 识别并果断放弃那些“看起来不错”但与你的核心目标不符的社交、项目或学习方向。本章着重于设定清晰的“边界条款”,保护你的专注力不受外部干扰的侵蚀。 第二部分:四十岁后的“底气实现”——自由与定力的预支 四十岁后的生活,不再是单纯的体力冲刺,而是心智的从容和资源的支配权。本部分着眼于如何通过三十岁前的布局,提前锁定这种从容与主动权。 第四章:财务的“安全垫”——构建抗风险的资产组合 超越“存钱”的思维: 将储蓄转化为投资的临界点判断。本章详细分析了不同风险偏好的个体在三十岁后应建立的“三层财务安全垫”:流动性储备、增长型资产、抗衰退型资产。 不动产与流动资产的黄金配比: 结合宏观经济趋势,探讨在一线城市与区域城市中,房产在人生资产配置中的角色变化。强调了“负债的质量”——区分用于加速成长的杠杆与消耗性负债。 被动收入的早期耕耘: 讲解如何利用已有的专业知识或爱好,在三十岁前建立一套“小而美”的被动或半被动收入流,为其在四十岁后成为主要收入来源打下基础。 第五章:人际网络的“质量筛选”——深度连接的力量 “弱连接”的失效与“强连接”的维系: 职场中年后,你的成功更多依赖于少数几个真正信任你的盟友。本章指导如何从无效的社交活动中抽身,转而投资于那些能提供深度反馈、资源互助和精神支持的核心圈层。 导师与被指导者的双向价值: 探讨如何成为一个优秀的“被指导者”,让资深人士愿意为你投入时间。同时,讲解如何在三十岁后开始主动承担“导师”角色,通过指导他人来巩固自身的认知和领导力。 家庭与事业的“价值对齐”: 探讨如何与伴侣清晰地就未来二十年的生活目标(居住地、子女教育、退休愿景)达成一致。这种家庭内部的“战略共识”是抵御中年变局的重要心理防线。 第六章:四十不惑的“内在圆满”——定义属于你的成功 目标设定的“退出机制”: 很多人到了四十岁才发现追求的并非自己想要的。本章引导读者在三十岁前,为自己的职业生涯和生活方式设定明确的“何时放手”、“何时转型”的预设条件,避免陷入无意义的“惯性奔跑”。 兴趣到事业的“优雅转化”: 探讨如何将三十岁前被压抑的、纯粹出于热爱的兴趣,转化为四十岁后提供精神满足感和次级收入的来源,实现工作与生活的深度融合。 身体的长期维护计划: 身体是实现一切目标的基础。本书提供了三十岁后必须养成的三项核心健康习惯(睡眠结构优化、抗阻力训练、持续性压力释放),确保你能在人生的下半场,依然保持充沛的体力和清晰的头脑去享受成果。 结语:你正在为你四十岁的自己投票 三十岁,不是终点,而是一次重大的选边站队。你今天所做的每一个决定——是选择安逸的重复,还是选择痛苦的成长;是选择肤浅的社交,还是选择深度的思考——都在为你四十岁时的生活质量进行投票。 这本书为你提供了清晰的蓝图和操作手册,帮助你将“梦想”转化为“规划”,将“规划”转化为“可见的成果”。翻开下一页,开始建造你渴望拥有的未来。

著者信息

图书目录

第一章 不犹豫的人生,才能抓住每分每秒
分秒必争不犹豫,人生必定不后悔 13
要做之事分清重,依序做事不后悔 17
工作首重找窍门,事半功倍不后悔 20
时时刻刻存危机,遇事不慌亦不悔 24
活用零散的时间,生命多出好几倍 28
勿用健康换金钱,到老肯定要后悔 32
找准人生大方向,犹犹豫豫必后悔 36

第二章 不犹豫的人生,才能掌握每个机会
积极主动找机会,消极等待必后悔 41
环境不因你而变,生存唯有你改变 44
生活多加份细心,生命多次好机遇 49
丰富自身学经历,机遇常在此出没 53
好习惯能上天堂,坏习惯唯有抱憾 56
人生有如大行囊,时刻清理少麻烦 61
人生如同持久战,放手一搏有希望 65
若把失败当肥料,冬去春来跑不了 69

第三章 不犹豫的人生,才能善用每个人脉
人脉钱脉同一脉,人脉畅通钱脉通 75
人际关系靠形象,好形象创造资本 79
有效人脉抄近路,交错朋友走错路 84
互惠共赢很重要,礼尚往来不可少 89
积累关系在平时,不要临时抱佛脚 93
抓住心理投其好,顺水推舟不烦恼 99
运用饭桌交际术,拓展人脉最重要 103
人际关系好不好,情绪管理很重要 106

第四章 不犹豫的人生,才能激发个性潜能
成功与否看性格,生活学习养性格 113
建立自信的性格,激发无穷的潜能 117
建立坚强的性格,征服艰难不困难 120
建立独立的性格,开创自己的蓝天 123
建立严谨的性格,认真负责好习惯 126
建立耐心的性格,看准时机再出击 131
建立谦逊的性格,赢得成功与尊重 135

第五章 不犹豫的人生,才能放开你的情感
热情沟通人缘好,自私冷漠走霉运 139
表达心中真爱意,缘分不会苦等你 142
尊重理解是前提,言行才能有宽爱 146
学会知足与感恩,享受当下好生活 149
只有慷慨付出爱,才能完全得到爱 152
学习强者莫嫉妒,成功事业有帮助 157
豁达心境原谅人,人生快乐又幸福 161

第六章 人生要不后悔,必须凡事动脑思考
勤于思考好习惯,凡事动脑不后悔 167
强化头脑要思考,积累移植是良药 171
用知识丰富头脑,用学习增强思考 175
思考之后是行动,别有想法不实现 178
要为明天作准备,不为昨天流眼泪 182
争强好胜是人性,良性竞争激潜力 186
突破权威束缚力,丰富你的创新力 188

第七章 人生要不后悔,必须谨慎你的言词
妙语连珠人人爱,口舌笨拙有伤害 193
应情应景应对象,不同人说不同话 197
良言一句三冬暖,恶语伤人六月寒 201
打破隔阂除戒心,人际交往不费心 205
情感拉近靠幽默,社交成功关键路 211
说话语言是艺术,恰到好处且圆滑 215
口才完美有方法,眼睛耳朵做拍档 220
处处为人留面子,广结善缘受欢迎 224

第八章 人生要不后悔,处事必须多个心机
心计不是来害人,善用心计好生存 231
先声夺人好心计,人际交往好印象 236
明哲保身巧心计,大智若愚防小人 239
抓住关键的心计,对症下药好哲学 244
以退为进的心计,迂回前进挫折少 248
博取同情的心计,以柔克刚小吃大 252
趋利避害妙心计,远离是非危险地 255

第九章 人生要不后悔,必须热爱每份工作
努力工作求尽力,成败输赢天自定 261
职位只要妥安排,人人都会很有才 264
职场经验很重要,工作热情不能少 269
打动公司靠忠诚,打动上司靠责任 272
善始善终做成事,得过且过会出事 276
超越别人更努力,才有可能出天地 280
失败只是暂时性,爬起继续向前进 284

第十章 人生要不后悔,必须慎用每分钱财
创造财富不是梦,立誓做个大富翁 289
收入来源有基础,广泛开发点线面 294
开源节流有法宝,生活品味不可少 296
投资教育与知识,学得多才赚得多 302
掌握财会重技巧,个人财务看明了 304
告别安稳守财奴,做个精明投资家 308

图书序言

图书试读

第一章 不犹豫的人生,才能抓住每分每秒

时间是诞生一切的土壤,一切的节约归根到底是时间的节约。不犹豫的人生,首先就要节约时间,不浪费时间就等于延长了生命。在生活中要养成节约时间的良好习惯,形成强烈的时间观念和时间意识。利用好零散的时间,提高做事情的效率,在有效时间内完成更多的事情,今日事,今日毕。时间就是金钱,时间就是生命,不犹豫、不浪费时间,让你的每一分钟都有所价值。 分秒必争不犹豫,人生必定不后悔

法国思想家伏尔泰曾经问过他的学生们这样的一个问题:「世界上什么东西既是最长的又是最短的,既是最快的又是最慢的,既能分割又不可分割;没有它,什么事情都做不成;它使一切渺小的东西归于消灭,使一切伟大的东西生命不绝。」大家众说纷纭,琢磨不透。这时候一个叫查第格的学生站起来说:「最长的莫过于时间,因为它是无穷无尽;最短的也莫过于时间,因为它也是转瞬即逝的;对于在等待的人,时间最慢;对于在享乐的人,时间最快;它可以无穷无尽地扩展,也可以无限地分割;没有时间,什么事情都做不成;时间可以将一切不值得后世纪念的人和事从人们的心中带走,时间也能让所有不平凡的人和事永垂青史?」

是的,这个神奇而伟大的东西就是时间。

古往今来成功者无不是珍视时间的人,德国伟大的哲学家康得曾经有这样一个故事。康得打算到一个名叫珀芬的小镇去拜访朋友威廉•彼特斯。启程前,他曾写信给彼特斯,约定好三月二日上午十一点前在他的家中见面。三月一日康得到达珀芬的小镇。第二天一早康得便租了一辆马车前往彼特斯家。皮特斯家住在离小镇十九公里远的一个农场里。小镇和农场之间有一条河,当马车来到河边时,车夫发现桥坏了。康得下了车看了看,河虽然不宽,但水很深且结了薄冰,桥中间已经断裂,不能通过。

康得焦急的问:「附近还有其他的桥吗?」

「有,先生,」车夫回答说,「在上游十公里远的地方还有一座桥。」康得看了一眼怀表,已经十点钟了。

「如果走那座桥,我们什么时候可以到达农场?」

「我想要十二点半。」

「如果我们从前面这座桥,最快能在什么时间能到?」

「四十分钟之内。」

于是康得跑到河边的一座农舍里,车夫看着疑惑不解。这时康得向主人问到:「请问您的那间小木屋要多少钱才肯出售?」

农夫吃了一惊。心想:「我这破旧的木屋,这么简陋,怎么会有人要呢?」

康得看出农夫的疑惑就说:「您不用疑惑,您愿意还是不愿意呢?」

「给二百法郎吧。」

康得付了钱,然后说:「如果您能马上从小木屋上拆下几根长木条,二十分钟内把桥修好,我就把木屋送给您。」农夫把两个儿子叫来,按时完成了任务。

马车就这样快速的过了桥,在乡间公路上飞奔着,十点五十五分的时候康得终于赶到了皮特斯的农场。在门口迎接的彼特斯高兴地说:「亲爱的朋友,您真准时。」

康得为了准时赴约,不惜花费二百法郎重新修桥,这展现了他的品德修养和人格魅力。更展现了康得对时间的重视,正是他对每一分每一秒的珍视才成就了他伟大的人生。世界上没有全能的天才,每一个成功的人背后都是分秒必争的。当有人问鲁迅怎么能够取得如此的成就时,鲁迅意味深长的说:「我不过是把别人喝咖啡的时间都用在了学习和工作上。」珍惜时间、分秒必争让平凡变得伟大,相反即使你有再高的天分,再好的条件不珍视时间,虚度年华也会一事无成,甚至抱憾终生。

明朝的熹宗皇帝是一个有名的「木匠皇帝」。这位熹宗皇帝从小就不爱读书,动动这,动动那,对手工艺很感兴趣。其父亲光宗在位的时候,大臣们劝谏让太子读书知事,光宗不以为然,说不着急,过两天再说吧。结果,熹宗整天游荡荒废了学业。待其继位后,更是不理朝政,无所事事,把弄他的那些手工艺,把时间都浪费在木匠工作上。国家大事从不管理,把所有的事情都交给了「九千岁」魏忠贤,结果奸党横行、民不聊生,大明江山日渐衰落。

看了这个故事相信很多人早在心中有了自己的判断。游戏人生、虚度年华也是一种人生,但这种人生即使你拥有天下又如何?最终落得无所成就,遗憾终生。

现代的社会生活节奏加快,竞争更加的激烈。电子化、资讯化把很多浪费时间的人甩在了生活的后面。这些激烈的竞争归根到底就是在跟时间赛跑,跑在前面的就是胜利者,被甩在后面的终究是要被淘汰的。不管你是总裁还是职员,当你稍有放松的时候,你的对手已经赶在了你的前面。当别人休息的时候,也正是你超越他的最好时机。抓紧时间,分秒必争,已经成为了现代社会的成功法则。

用户评价

评分

這次看到這本《30歲以前怎麼做,決定40歲以後怎麼過》,實在是太讓我眼睛一亮了!尤其對於我這種從小到大都聽大人說「少年仔,要認真打拼」、「年輕就是本錢」的台灣人來說,這書名簡直就是一種集結了過往的叮嚀和未來的期許。我記得我20幾歲的時候,真的就是一股腦地往前衝,覺得未來很遙遠,今天開心就好,今天想做什麼就做什麼,好像永遠不會有後悔的時刻。可是,隨著年紀增長,尤其當我看到身邊的一些長輩,他們在40、50歲的時候,有的過得非常精彩,有的卻是怨嘆年輕時沒有好好把握,那種對比真的非常強烈。這本書的書名,就是點出了這個關鍵的轉折點,30歲以前的每一個決定,都可能像漣漪一樣,不斷擴散,最後影響到40歲之後的生活樣貌。我很好奇,書裡會不會分享一些真實的案例,或是提供一些具體的策略,來幫助我們在有限的時間裡,做出最有利於長遠發展的選擇?我非常期待能從中獲得一些啟發,讓我在接下來的日子裡,能更清楚自己的方向,不再盲目地往前走。

评分

哇,看到這本《30歲以前怎麼做,決定40歲以後怎麼過》的書名,我腦袋裡立刻響起了無數的警鐘,又有一種被擊中的感覺!身為一個正處於或是剛跨過那個黃金30歲門檻的台灣人,這書名根本就是直戳痛處,太有共鳴了!我常常在想,年輕的時候是不是太隨興了,想做什麼就做什麼,好像時間永遠用不完,結果一眨眼,30歲的數字就跳了出來,然後腦子裡開始冒出「40歲之後呢?」這個更讓人焦慮的問題。我身邊也有好多朋友,大家都在討論這個話題,有人拼命工作,想在30歲前累積財富;有人熱衷於培養興趣,希望40歲時能過上理想的生活;也有人開始思考家庭、健康,覺得時間真的不多了。這本書的出現,感覺就像是及時雨,好像在告訴我們,別慌,還有機會,而且這個機會就在眼前,就在我們現在的每一個選擇裡。我真的很期待,它會用怎樣的方式,引導我們去思考,去規劃,去行動,讓我們的40歲,甚至更遙遠的未來,都能充滿自信和底氣,而不是一臉茫然。

评分

我第一眼看到《30歲以前怎麼做,決定40歲以後怎麼過》這本書名,就覺得它實在是太貼切了!我很多朋友,大家都是忙碌的上班族,每天在公司和家裡兩點一線,總覺得時間過得飛快,好像還沒好好享受青春,就已經面臨著生涯的瓶頸和對未來的迷惘。尤其在台灣,社會競爭激烈,很多人在30歲以前都拚命地想往上爬,想在事業上有所成就,但往往忽略了生活品質和身心健康。而40歲,這個數字聽起來就很有壓力,感覺是個需要重新檢視人生方向的階段。這本書的書名,簡直就是在跟我們這些人喊話,告訴我們,現在的努力和選擇,都會為未來的自己打下基礎。我很好奇,書裡會不會探討一些關於財務規劃、職涯發展、人際關係,甚至是自我成長等面向?我希望它能提供一些實際可行的建議,讓我在30歲這個階段,能夠更聰明地規劃,而不是一味地消耗自己,為的就是讓40歲以後的日子,能更從容、更有品質,甚至能實現一些年輕時的夢想。

评分

說實話,《30歲以前怎麼做,決定40歲以後怎麼過》這個書名,一瞬間就把我拉回了那些充滿迷茫又無畏的20幾歲,以及現在這個有點焦慮但仍保有希望的30歲。在台灣,我們從小就被教育要努力、要成功,但到底什麼是真正的成功?30歲以前的我們,可能為了學歷、為了第一份工作、為了升遷而奮不顧身,但回頭看,有多少決定是真正為長遠的人生考量,有多少只是跟著潮流或別人的腳步?我常常覺得,人生就像一場馬拉松,30歲以前可能是衝刺階段,但40歲之後,則更需要耐力、智慧和方向感。這本書的出現,感覺像是給了我們一個導航系統,告訴我們,現在每一個小小的轉彎,每一個路口的選擇,都會導向不同的終點。我非常期待它能提供一些深刻的見解,幫助我們釐清自己的價值觀,找到真正適合自己的道路,而不是在人生的岔路口徘徊,最後後悔莫及。

评分

我看到《30歲以前怎麼做,決定40歲以後怎麼過》這本書,腦袋裡立刻閃過無數個我認識的台灣朋友,大家都在30歲的門檻前徘徊,或是在30歲之後開始思考人生的下一個階段。大家常常掛在嘴邊的話就是:「我以為我還年輕」、「時間怎麼過這麼快」、「我好像還沒準備好」。這本書名,根本就是我們的心聲寫照。台灣社會步調快,很多人從小就被教育要「贏在起跑點」,但到了30歲,才發現起跑點之後還有更多的賽程,而40歲,聽起來就像是一個需要交出成績單的時刻。我很好奇,書裡會不會分享一些關於如何在職涯、財務、家庭、健康等各個層面,做出有智慧的規劃,讓我們在30歲以前,就能為40歲以後的生活,打下堅實的基礎?我希望這本書能提供一些具體的行動指南,讓我們不再只是空想,而是能將想法付諸實踐,讓我們的40歲,能擁有更多的選擇權和幸福感,而不是被動地接受命運的安排。

相关图书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tbooks.qciss.net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特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