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是中国大陆政府换届后的第一年,面对2012年严酷的经济环境,新的政府会透过什么方式来振兴大陆经济,体现着国家竞争力的科技产业,又将如何?是延续并放大现在的疲态,还是成为引领经济的先锋?大陆高新科技产业和市场在2013年的表现,值得希望实现合作共赢的两岸业界人士共同关注。
2012年大陆ICT产业机遇与挑战并存,ICT零组件相关产业承接着先进生产力的转移,而如何挤入大厂产业链的配套,提高自身的客制化生产能力将是厂商能否存活下来的重要因素。ICT终端产品相关产业如智慧型手机、NB、液晶电视等能否抵抗国外品牌的冲击,设计出性价比更高的产品,是品牌厂商首先应该考虑的问题。ICT内容应用相关产业作为大陆最具创新能力和整合能力的产业,能否布局「软体+硬体+内容+服务」的商业模式,成为大陆科技产业的引领者,是最关心的话题。
多年以来持续专注于两岸科技产业和市场分析、研究和谘询的拓墣产业研究所,以深厚的行业经验、专业的研究队伍、丰富详实的资讯资料,以客观、专业的分析,最终给出对大陆科技产业2013年发展前景的系统性预测,提供给大陆科技产业界及关注大陆科技产业市场的厂商参考。
第一章 大陆ICT零组件产业大预测
1-1.2013年大陆IC设计产业展望
一.经济增长乏力,但大陆IC设计产业营收仍高速增长
二.细分市场和主要大陆厂商表现回顾与前景展望
三.TRI观点 21
1-2.2013年大陆晶圆代工产业展望
一.大陆晶圆代工产业景气回暖,但各大厂商表现差异明显
二.来自Samsung的冲击
三.TRI观点
1-3.大陆中小尺寸液晶产业发展策略建议
一.中小尺寸面板产业格局分析
二.大陆中小尺寸面板产业发展症结所在
三.各国厂商中小尺寸产业发展策略比较分析
四.大陆中小尺寸发展策略建议
五.TRI观点 45
1-4.两大主题延续2013年触控面板市场
一.iPhone 5和Ultrabook是2012年触控面板产业两大推手
二.OGS名利双收,将成未来1~2年内最大赢家
三.Windows 8唿声高,有望开启大尺寸触控市场新蓝海
四.TRI观点
1-5.产业低迷下看2013年大陆LED产业发展
一.2013年大陆LED产业平缓增长
二.2013年大陆LED产业链趋势分析
三.外资大厂布局大陆态度积极
四.厂商洗牌将加剧
五.TRI观点
第二章 大陆ICT终端产品产业大预测
2-1.2013年大陆手机产业展望
一.2012年是大陆低价Android手机爆发年
二.大陆手机市场各大厂商的发展动态分析
三.未来趋势
四.TRI观点
2-2.2013年大陆PC产业展望
一.2012年大陆PC产业回顾
二.2013年大陆PC产业展望
三.主要厂商未来发展前景分析
四.TRI观点
2-3.2013年大陆液晶电视市场展望
一.2013年大陆液晶电视增速为5%
二.2013年大陆液晶电视市场出现新的特征
三.2013年液晶电视产品亮点节能+智慧
四.大陆品牌厂商出货进一步增加
五.TRI观点
第三章 大陆ICT内容应用产业大预测
3-1.大陆手机游戏市场发展分析
一.大陆手机游戏市场发展现状
二.大陆手机游戏市场用户特征分析
三.手机游戏的盈利模式
四.TRI观点
3-2.从Amazon的发展看大陆电商未来之路(一)
一.Amazon成长路径分析
二.Amazon三大核心竞争力分析
三.Amazon开放性平台是最终形态
四.TRI观点
3-3.从Amazon的发展看大陆电商未来之路(二)
一.大陆、美国电子商务环境比较
二.大陆电子商务市场分析
三.大陆电商企业强者恆强
四.TRI观点
这部《2013中国大陆科技产业动态大预测》的题目,一看到就让人想起当年那股席卷两岸的科技浪潮,尤其是在互联网和移动通信领域。 作为一名长期关注大陆科技发展的台湾读者,我常常在想,究竟是什么样的力量,能够让一个曾经相对封闭的经济体,在短短几年内崛起成为全球科技版图上的重要玩家。 2013年,正是一个承前启后的关键时期,智能手机的普及正如火如荼,云计算、大数据这些概念虽然还不像现在这样深入人心,但其萌芽的力量已经显而易见。 我很想知道,书里对于当时大陆在这些新兴技术上的投入和发展,是如何进行预判的。 尤其是在政策扶持、人才引进、以及市场需求这几个关键因素上,大陆是如何平衡和推动的? 比如,当时阿里巴巴、腾讯、百度这些巨头,已经开始在电商、社交、搜索领域占据一席之地,它们的下一步棋会怎么走? 移动互联网的崛起,又会对传统行业带来怎样的颠覆? 我记得当时3G网络刚刚开始推广,4G的讨论也初露端倪,这对于内容产业、游戏产业,甚至O2O模式的出现,会产生怎样的催化作用? 此外,中国大陆作为世界工厂的转型,科技产业扮演着怎样的角色? 从传统的制造业升级,到自主品牌的崛起,再到芯片、操作系统等核心技术的攻坚,这些都是非常引人入胜的话题。 我相信,这本书不仅仅是对于科技趋势的预测,更是对中国大陆经济转型和产业升级的一次深度解读。 我特别好奇,书中的预测有多少是精准的,又有多少是我们当时未曾预料到的。 毕竟,科技发展的速度往往超出我们的想象,而2013年,正是许多颠覆性创新的开端。
评分这本书的标题《2013中国大陆科技产业动态大预测》让我立刻联想到当时两岸产业交流的一个重要切入点。 过去,台湾在半导体、面板等硬件制造领域有着深厚的积累,而大陆在软件、互联网应用和庞大的市场需求方面展现出惊人的活力。 2013年,正是这两个优势开始加速融合的关键时刻。 我非常期待书中能够深入探讨,大陆是如何利用其庞大的用户基础和快速迭代的市场环境,来推动科技应用的创新。 比如,移动支付在当时还处于萌芽阶段,但其背后所蕴含的巨大潜力,以及对传统金融行业的冲击,是当时很多人都在思考的问题。 而社交媒体的飞速发展,不仅仅改变了人们的沟通方式,更对信息传播、舆论形成,甚至商业模式产生了深远影响。 我想知道,书里是如何分析这些平台在2013年扮演的角色,以及它们未来的发展方向。 另外,关于“中国制造”向“中国智造”的转变,科技产业无疑是其中的重中之重。 从智能手机的组装代工,到逐渐走向自主研发和品牌建设,这个过程充满了挑战与机遇。 书中是否触及了当时大陆在核心技术研发上的投入,比如在半导体设计、操作系统、人工智能等领域的布局? 这些方面往往是衡量一个国家科技实力的关键指标。 我尤其关注的是,当时大陆的科技企业是如何在全球化浪潮中找到自己的定位,如何在与国际巨头的竞争中,走出一条属于自己的道路。 2013年,是很多大陆科技公司开始走向国际化的起点,它们在海外市场的布局,以及面临的挑战,也都是非常值得探讨的。
评分《2013中国大陆科技产业动态大预测》这个书名,让我联想到当年大陆科技产业犹如一颗冉冉升起的新星,其发展速度和创新能力令世界瞩目。 作为一名台湾读者,我一直对大陆如何在短短几年内,从一个制造业大国,迅速转型成为一个科技创新强国感到好奇。 2013年,正是许多关键技术和商业模式开始爆发的前夜。 我非常想知道,书中是如何分析当时中国大陆在移动支付和互联网金融领域的潜力。 微信支付和支付宝的出现,彻底改变了人们的支付方式,也催生了金融科技的蓬勃发展。 书中是否对当时大陆在电子支付、P2P借贷、众筹等领域的市场规模、风险控制,以及监管政策的变化进行了预测? 另外,我也非常关注当时大陆在智能硬件和物联网领域的进展。 随着智能手机的普及,各种智能穿戴设备、智能家居产品开始进入市场。 书中是否对当时大陆在这些新兴硬件的研发、制造,以及其在连接、传感、数据分析等方面的技术发展进行了预测? 我期待书中能够提供一些关于大陆科技企业如何利用其庞大的市场需求和快速的创新能力,在全球科技版图上占据一席之地的深刻洞察。
评分听到《2013中国大陆科技产业动态大预测》这个书名,我脑海中立刻浮现出当年两岸科技交流频繁的景象。 2013年,正值中国大陆科技产业迈入一个全新的发展阶段,许多颠覆性的创新开始涌现。 我很想知道,书中是如何分析当时大陆在云计算和大数据领域的潜力。 随着互联网用户数量的激增,海量数据的处理和分析成为新的挑战,也孕育着巨大的商机。 书中是否对当时大陆在服务器、存储、网络带宽等基础设施建设,以及在数据挖掘、人工智能算法等方面的投入进行了预测? 比如,BAT(百度、阿里巴巴、腾讯)这三巨头,在2013年已经开始在云计算领域进行大力投入,它们的技术路线和市场策略是怎样的? 此外,我特别关注的是,2013年中国大陆在移动互联网商业模式的创新。 随着智能手机的普及,各种O2O(线上到线下)模式开始兴起,例如外卖、打车、本地生活服务等。 书中是否对这些模式的发展前景,以及它们如何改变人们的日常生活进行了预测? 我对当时大陆在社交电商、内容付费等新兴商业形态的探索也非常好奇,这些模式是否能为台湾的科技产业提供一些新的思路?
评分《2013中国大陆科技产业动态大预测》的标题,一出现就勾起了我对于那个时代中国大陆科技产业发展脉动的强烈好奇。 作为一个身处台湾的读者,我一直密切关注着大陆科技的动向,尤其是在互联网和移动通信领域的飞速发展。 2013年,正是一个关键的转型期。 我希望书中能够深入探讨,当时大陆在人工智能和机器学习领域的早期布局。 虽然“人工智能”这个词在当时还没有像现在这样普及,但许多基础研究和应用探索已经在悄悄进行。 书中是否对当时大陆在高校、研究机构以及科技企业在AI人才的培养和引进方面进行了分析? 比如,深度学习算法的进展,以及在语音识别、图像识别等领域的初步应用,是否被书中捕捉到了? 此外,我对当时中国大陆在芯片设计和半导体产业的发展也十分关注。 尽管台湾在半导体制造方面拥有全球领先的技术,但大陆在芯片设计和自主研发方面也在积极发力。 书中是否对当时大陆在集成电路设计、CPU、GPU等领域的研发投入和市场目标进行了预测? 这对于我们理解大陆科技产业的整体自主可控能力,有着重要的意义。
评分《2013中国大陆科技产业动态大预测》这个书名,立刻让我想起了当年那个中国科技产业风起云涌的时代。 作为一个身处台湾,却长期关注大陆科技发展的读者,我一直对大陆的创新力量和市场潜力充满好奇。 2013年,正是许多我们现在耳熟能详的科技巨头,在进行关键布局和战略转型的时期。 我非常希望书中能够深入探讨,当时中国大陆在云计算和大数据领域的发展。 随着互联网用户数量的爆炸式增长,海量数据的存储、处理和分析变得至关重要。 书中是否对当时大陆在服务器、存储、网络基础设施建设,以及在数据挖掘、人工智能算法等方面的投入进行了预测? 比如,BAT(百度、阿里巴巴、腾讯)等科技巨头,在2013年是否已经开始在云计算领域进行大力投入,它们的技术路线和市场策略是怎样的? 此外,我对当时大陆在移动互联网商业模式的创新也十分感兴趣。 随着智能手机的普及,各种O2O(线上到线下)模式开始兴起,例如外卖、打车、本地生活服务等。 书中是否对这些模式的发展前景,以及它们如何改变人们的日常生活进行了预测? 我期待书中能够提供一些关于大陆科技企业如何利用其庞大的市场需求和快速的创新能力,在全球科技版图上占据一席之地的深刻洞察。
评分《2013中国大陆科技产业动态大预测》这个题目,勾起了我对于那个时代大陆科技产业蓬勃发展的许多回忆。 当时,台湾科技界普遍关注着大陆市场的变化,一方面是巨大的商机,另一方面也是竞争日益激烈。 2013年,是许多我们现在耳熟能详的科技巨头,还在快速扩张和转型的重要时期。 我很想知道,这本书是如何解读当时大陆在电子商务领域的演进。 淘宝、天猫、京东等平台,已经开始改变人们的购物习惯,并且催生了庞大的物流和支付体系。 书中是否对这些平台在2013年的市场份额、商业模式创新,以及它们对传统零售业的冲击进行了深入的分析? 此外,移动互联网的爆发,尤其是智能手机的普及,让信息获取和社交互动的方式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我非常好奇,书中是如何预测当时中国大陆在移动应用开发、内容生态建设,以及移动广告市场的发展潜力。 比如,微信的崛起,不仅仅是一个即时通讯工具,更是一个集社交、支付、生活服务于一体的超级应用。 它的出现,对当时的市场格局和用户行为产生了怎样的影响? 而在硬件制造领域,虽然台湾依然保持领先,但大陆的组装和代工能力也在不断提升,并且开始涌现出一些自主品牌。 书中是否对当时大陆在智能手机、平板电脑等消费电子产品的生产制造能力,以及它们在成本控制和市场推广方面的优势进行了探讨? 我期待书中能够提供一些有深度的洞察,帮助我们理解2013年大陆科技产业的整体面貌和发展脉络。
评分这本书《2013中国大陆科技产业动态大预测》的标题,一下子就勾起了我对于那个时代两岸科技交流的深刻记忆。 2013年,正值中国大陆科技产业快速崛起,并且开始对全球产生重要影响的时期。 我作为一名台湾的科技从业者,一直对大陆在互联网和移动通信领域的创新速度感到惊叹。 我希望书中能够深入分析,当时中国大陆在电子商务和社交媒体领域是如何发展的。 阿里巴巴、腾讯等巨头,不仅改变了中国的商业格局,也深刻影响了人们的生活方式。 书中是否对当时大陆在电商平台的技术创新、用户体验优化、物流体系建设,以及在社交网络的内容生产、用户互动、商业变现等方面进行了深入的预测? 比如,微信在2013年已经开始展现其强大的社交和支付功能,它如何一步步构建起自己的生态系统? 而淘宝、天猫等电商平台,又是如何通过大数据分析和个性化推荐,来满足消费者日益增长的需求? 我对书中关于大陆在网络安全和数据隐私方面的考量也十分好奇,随着科技的发展,这些问题也日益凸显。
评分《2013中国大陆科技产业动态大预测》这个书名,立刻勾起了我对于当年大陆科技产业蓬勃发展的回忆。 作为一个身处台湾的观察者,我一直对大陆科技的崛起感到既兴奋又警惕。 2013年,正是许多关键技术和商业模式开始成形的关键节点。 我非常想知道,书中是如何剖析当时中国大陆在移动互联网领域的布局。 智能手机的普及,彻底改变了人们的生活方式,也催生了无数的创新应用。 书中是否对当时大陆在社交网络、即时通讯、移动支付等方面的市场格局和发展趋势进行了预测? 比如,微信在2013年已经开始展现其强大的生态潜力,它如何改变了人们的沟通和生活习惯? 而支付宝的出现,则为电子商务和移动支付奠定了基础。 我对书中关于大陆在互联网金融领域的分析尤为感兴趣,当时P2P借贷、众筹等概念刚刚兴起,其背后的风险与机遇是如何被解读的? 另外,在硬件制造领域,虽然台湾在精密制造方面具有优势,但大陆在规模化生产和成本控制方面也逐渐崛起。 书中是否对当时大陆在智能手机、物联网设备等领域的生产能力和技术迭代进行了预测? 尤其是一些新兴的电子消费品,它们是如何凭借成本优势和快速的市场响应,迅速占领市场的? 我期待书中能够提供一些关于大陆科技企业如何在全球化竞争中,找到自身定位并不断突破的见解。
评分这本书《2013中国大陆科技产业动态大预测》的标题,让我立刻想到那几年两岸在科技领域互动最频繁、也最具戏剧性的时期。 2013年,正是中国大陆科技产业进入了一个高速发展且充满变革的阶段。 我作为一名台湾的科技爱好者,一直对大陆的创新能力和市场潜力感到好奇。 我想知道,书中是如何分析当时大陆在“互联网+”概念萌芽时期的产业布局。 随着智能手机的普及,各种互联网应用层出不尽,而信息技术与传统产业的融合,也开始显现出巨大的能量。 书中是否对当时大陆在云计算、大数据、物联网等新兴技术的研发投入和应用前景进行了预测? 特别是在云计算方面,亚马逊AWS已经占据全球领先地位,而中国大陆的科技公司,是否也在积极布局自己的云服务? 这对于企业上云、数据存储和分析,乃至未来的AI发展,都有着至关重要的影响。 另外,我非常关注的是,2013年中国大陆在人工智能领域的进展。 虽然当时“人工智能”这个词还没有像现在这样普及,但深度学习、机器学习等技术的研究和应用,已经在悄悄进行。 书中是否对当时大陆在AI人才储备、技术研发,以及在图像识别、语音识别等领域的突破性进展有所提及? 这对于我们理解后来AI产业的爆发,有着重要的参考价值。 此外,我希望书中能够探讨,在国家政策的支持下,大陆的科技产业是如何快速成长,并且在一些领域形成了自己的独特优势。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ttbooks.qciss.net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特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