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hapter 1 科技管理总论
1.1 科技管理的定义及范围
1.2 研究发展之内涵及重要性
1.3 研究发展特性与研发成果
1.4 企业管理与研发管理
Chapter 2 科技政策与资源分配
2.1 科技政策之定义
2.2 科学技术政策涵盖范围
2.3 科技政策的内涵
2.4 政府在科学技术政策中扮演的角色
2.5 科技政策规划模式
2.6 各国科技政策之规划模式
2.7 科技发展相关要素
2.8 我国科技政策的形成与历程
2.9 台湾工业发展转变阶段
2.10 产业群聚发展型态的演变
2.11 我国科技机构体系
2.12 科技政策对产业发展之影响
Chapter 3 科技组织
3.1 科技组织之定义
3.2 科技组织之型态
3.3 科技组织型态优劣分析
3.4 科技组织运作成功之要件
Chapter 4 技术创新
4.1 技术创新对企业发展的重要性
4.2 科学、技术与工业化技术创新
4.3 技术创新与生命週期
4.4 产业的创新模式
4.5 产业技术创新要素
4.6 学校与政府在技术创新所扮演的角色
Chapter 5 核心能力
5.1 定义与重要性
5.2 核心技术
5.3 核心产品
5.4 核心产品与核心技术的筛选
5.5 核心技术之建构
5.6 医疗保健工业核心产品与关键技术筛选
Chapter 6 技术商品化
6.1 技术定义与特性
6.2 公司技术的建立
6.3 技术商品化
6.4 绿色产品的设计与制造
6.5 产品的可靠性及安全性
6.6 同步工程
6.7 创新育成中心在技术商品化之功能
Chapter 7 科技人才之培育、训练与延揽
7.1 科技人才对工业发展之重要性
7.2 人力资源的规划
7.3 人才训练
7.4 企业人力训练
7.5 科技人才招揽-招揽科技移民
Chapter 8 科技计画之规划、执行与管理
8.1 科技计画之定义、范围及分类
8.2 科技计画之目标
8.3 科技计画规划、执行与管理
8.4 经济部科技计画管理作业程序
8.5 科技计画主持人定位、职责与扮演的角色
8.6 计画主持人与功能主管之分工
8.7 科技计画成果运用方案
Chapter 9 智慧财产权的建立、管理与应用
9.1 智慧财产权的定义与类别
9.2 智慧财产权的管理
9.3 智慧财产权策略
Chapter 10 科技资料之建立与管理
10.1 科技资料的定义、范围与管理架构
10.2 技术文件规划及撰写的流程
10.3 科技资料之管理
Chapter 11 技术移转与技术作价
11.1 技术移转之简介与定义
11.2 技术移转活动流程
11.3 技术移转的优点
11.4 技术移转之时机
11.5 技术移转方法
11.6 技术移转之重要课题
11.7 技术移转成功的关键因素
11.8 技术作价
Chapter 12 绩效评估
12.1 绩效评鑑的目的
12.2 绩效评鑑的原则
12.3 从事绩效评鑑的组织
12.4 绩效评鑑之方式
12.5 常见的绩效评鑑指标
Chapter 13 策略科技管理
13.1 策略的意义
13.2 策略管理理论架构
13.3 经营宗旨
13.4 环境分析
13.5 策略目标
13.6 策略选择
13.7 策略执行
13.8 策略评估
Chapter 14 政策工具与科技指标
14.1 政策工具
14.2 科技指标
附录一 层级分析法
附录二 中华民国专利法
拜讀《科技管理-基礎策略與實務》這本書,我原先期盼能深入了解科技產業的組織行為與變革管理。在台灣,許多科技公司都經歷過快速的成長與轉型,如何在變革過程中維持組織的穩定性,並激勵員工不斷學習與創新,一直是我關注的焦點。我希望書中能提供具體的案例分析,說明如何有效地進行組織再造、提升團隊效能,以及建立強大的企業文化。另外,我也對科技人才的招募、培訓與留任機制感到好奇,究竟該如何吸引頂尖人才,並為他們創造一個能夠發揮所長的優質工作環境,一直是企業管理者面臨的挑戰。在快速變遷的時代,如何透過持續的學習與成長,來應對不斷出現的新技術、新挑戰,也是我所期望從書中獲得指引的。
评分《科技管理-基礎策略與實務》這個書名,讓我聯想到的是一本能為企業注入新思維、指導實踐的重量級著作。我原本期待書中能深入探討如何在全球化浪潮下,建立具備國際競爭力的科技企業。尤其是在研發、生產、行銷等各個環節,如何與國際接軌,並掌握全球市場的脈動,是我非常關心的部分。對於科技創新的商業化模式,例如如何將實驗室的成果轉化為可行的商業產品,並成功推向市場,我也希望能夠從書中獲得啟發。此外,我也關注到企業社會責任(CSR)在科技產業中的重要性,期望書中能探討科技企業如何在追求利潤的同時,也能兼顧環境保護、社會貢獻,並建立良好的企業公民形象。這對於在台灣這樣一個重視永續發展的社會,具有更深遠的意義。
评分拿到這本《科技管理-基礎策略與實務》,第一時間就被其厚實的內容所吸引,書中的編排方式也相當有條理,我原本以為可以從中學習到許多關於科技專案管理與產品生命週期管理的精髓。特別是對於如何有效規劃資源、管控預算,以及在高壓環境下達成專案目標,我一直有著濃厚的興趣。此外,我也希望能深入了解科技產品的市場分析與定位策略,例如如何進行競爭者分析、消費者行為研究,並制定出差異化的產品策略。在台灣,許多中小企業在科技轉型的過程中,常常面臨資金、技術與人才的瓶頸,因此,我期待書中能提供一些針對這些痛點的解決方案,例如如何透過政府資源、策略聯盟,或是引進外部資金來克服困難。同時,我也非常想知道在知識產權保護日益重要的今天,企業該如何有效地保護自身的研發成果,以及如何在國際市場上進行佈局,擴大品牌的影響力。
评分這本《科技管理-基礎策略與實務》乍看之下,以為是本紮實的工具書,適合剛進入科技產業,或是想深入了解產業運作模式的讀者。書名中的「基礎策略」與「實務」兩詞,讓我期待能有一套清晰的脈絡,從宏觀的策略規劃,到具體的執行層面,都能有詳盡的解析。尤其在台灣這個科技產業蓬勃發展的環境下,如何將理論與實務結合,創造實際效益,一直是許多企業主和管理者的重要課題。我本來希望書中能深入探討科技趨勢的預測與應用,例如人工智能、大數據、物聯網等當前熱門領域,如何影響企業的營運模式和競爭策略。同時,我也很想知道在快速變動的科技環境中,企業該如何建立彈性的組織架構,以及如何培養具備前瞻思維的領導者。畢竟,一昧地跟隨市場腳步,很容易被淘汰,而能夠引領潮流,才能在產業中佔有一席之地。書中對於創新思維的培育、創業精神的植入,以及跨部門協作的實踐方法,我也抱有高度的期待,希望能找到具體可行的建議,幫助團隊克服溝通障礙,提升整體績效。
评分這本《科技管理-基礎策略與實務》,光聽書名就覺得內容應該相當紮實,我原本想從中獲取更多關於科技創新的生態系與合作網絡的知識。畢竟,在這個高度連結的時代,單打獨鬥的時代已經過去,企業之間的協作與共贏,往往能創造更大的價值。我期待書中能詳細介紹如何建立有效的產業聯盟、學術合作,以及創業投資網絡,讓台灣的科技產業能夠在國際舞台上更具競爭力。同時,我也對科技政策與法規在產業發展中的影響力感興趣,例如政府的研發補助、租稅優惠,以及相關的法律規範,究竟如何引導產業發展的方向,並塑造健康的市場競爭環境,是我非常想了解的部分。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ttbooks.qciss.net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特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