藏密气功:从「以气修心」到「心气合一」的解脱道

藏密气功:从「以气修心」到「心气合一」的解脱道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原文作者: Garchen Rinpoche
图书标签:
  • 藏密气功
  • 气功
  • 修心
  • 心气合一
  • 解脱
  • 密法
  • 内修
  • 身心合一
  • 佛教气功
  • 能量修炼
想要找书就要到 小特书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具体描述

  吸气、住气、定气。拙火与本心的智慧是一体的,它烧去我们的杂念。

  修持佛法的起点,心理是我们的经常选项,也很容易陷入只见心理,不见身体的迷思。甚至忘了修行,也可以从练气下手。

  噶千仁波切在本书中以简单明暸的语言,直接开启这条藏密修持的门径。

  经由本书,你将明白:
  练习藏密气功的基本知识、重要概念,它们与学习佛法的关联。
  藏密气功的姿势、时间、观想内容。
  藏密气功对身心有什么影响?为什么练气还要多为他人着想?
  其他人在学习藏密气功时,有些什么疑问?
  修持不离身体,练气也在修行,就让本书为你解密。

  ■练气,从心开始
  身体像布料,有许多空隙,心能借着它们和外界相通。修气,能证悟报身境界。

  身体就像布,佈满了毛细孔。修持能让我们理解到,身体就像不存在一样。

  ■身像虚空,气像云
  吸气、住气、定气。拙火与本心的智慧是一体的,它烧掉自心所生的杂念、分别识。

  我们的身体像是虚空,气在身体出入,就像云的来去一般。

  ■练气疗「心」
  众生的烦恼,是拙火的油源。燃烧和消化他们吧!化为泽遍十方的悲心雨露。

  病痛让人感到痛苦,因为心归心,气归气。让心气合体来修,我们会知道心本身并没有疼痛。

本书特色

  本书集结噶千仁波切的几场开示而成。仁波切根据自己的实修经验,结合《佛子行37颂》,从概念、实修两方面,解释藏密气功的原理和修法,说明修行和身体修练的关联。仁波切教导修持气功,更时时提醒菩提心、利他、去除我执,是藏密气功永不更改的目标。

  全书分为四章:第一章介绍藏密气功的原理和重要概念,第二章引导实修,第三章说明如何以藏密气功消除身心的烦恼,最后一章是答问集。书末附有《佛子行37颂》全文。

作者简介

噶千仁波切
 
  第八世噶千仁波切以他饱受苦难的生命故事和难行能行的修持成就着称于世。1937年出生于青海省囊千康区。由第34任直贡法王喜威.罗卓认证。在成就者企美多杰的指导下,领受包括《佛子行37颂》等教授。也从多位大师处,领受大手印、那洛六法等教授。

  仁波切曾被劳改近20年。期间他虽饱受折磨,仍无怨无悔、精进修行,展露修行的证悟与风范,并遇宁玛派蒙色仁波切,得到大圆满教授。他的故事还由共产党制成画册。2002年美国雪狮出版社「西藏瑜伽士」一片中,亦访问和收录他的修行故事和经验。

  1980年代,仁波切负起重修藏东青海地区直贡噶举寺庙的重任。1997年到世界各地弘法,包括美国、德国、丹麦、西班牙、乌克兰、以色列、台湾、日本、新加坡、纽西兰等地。传授教法、主持闭关,推动各项慈善计画。

  仁波切说:「我所理解和实践的一切,都是依据《佛子行37颂》。」告诉弟子:「《佛子行37颂》就是我,代表我的身、语、意,如果你按此实行,我与你长相左右、不曾远离。」

  仁波切相关着作:
  《心:恆河大手印二十八金刚颂教示》。曼尼文化。2008。

译者简介

罗铎仁谦等

  罗铎仁谦是审译者法名,现职学者。包括罗铎仁谦在内的译者群,是几位分佈美国、台湾长年修习藏密的法友,包括有学者、中医师、工程师等。本书是他们共同参加仁波切传法闭关的逐字记录、经多年的整理编辑而成。由仁波切授权成书出版。

《玄门秘鉴:上古炼气与内丹术的精微探赜》 序言:溯源与重构 本书旨在深入探索中国传统修真文化中,早期气功实践与内丹学理论的起源、演变及其核心技法。我们不侧重于当代流派的整合与调和,而是致力于对古籍中那些鲜为人知、或因时代变迁而失传的“上古炼气”方法论进行细致的复原与解读。全书以追溯本源为核心目标,力图揭示,在后世体系化、宗教化的内丹学形成之前,古代术士和方士们是如何通过对自然之气、人体之气的精微操控,寻求长生、延寿乃至精神超越的实践路径。 第一编:上古炼气之基——“导引”与“胎息”的本体论基础 第一章:早期导引术的形神关联 本章着重考察先秦至魏晋时期,“导引”概念的原始含义。不同于后世的武术化、健身化导引,早期的导引更侧重于形体与精微物质的互动。我们通过《黄帝内经·素问》、《导引图》等出土文献的交叉比对,分析导引动作背后的“顺天地之气机”的宇宙观。重点讨论: 1. “形”与“气”的边界消融: 探讨导引如何作为一种主动干预手段,调整人体的气血流动,而非单纯的肌肉锻炼。 2. 呼吸的“定力”要求: 详细分析早期对“数息”和“深长细匀”的强调,探究其对心神稳定性的作用机制,这与后世“调心”的出发点既有重叠,亦有侧重于“物理性引导”的差异。 3. “致虚”的初步形态: 考察古代导引术中对感官收敛的要求,视而不见、听而不闻的实践状态,作为进入深度内观的初步门槛。 第二章:胎息——生命之气的溯源实验 “胎息”是古代炼气体系中的一个关键节点,代表了对生命本源气息的回归。本章将“胎息”置于生命科学的早期探究范畴内进行审视: 1. “脐下”的能量定位: 分析古代典籍中对“下丹田”(脐腹区域)的独特关注,将其视为“先天之气”的储藏室,并对照相关生理学认知,探讨其在调息中的实际作用点。 2. 呼吸的“量化”与“质变”: 详细解读古代记录中关于“息微如蚊蚋”、“一息久至百息”等描述,推测其在心率、呼吸频率和潮气量上的极端变化,以及实现这些状态所需的身体条件。 3. “入定”与“胎息”的界限: 区分单纯的禅定状态与以呼吸控制为核心的胎息状态,强调后者对生命活动节律的深度介入。 第二编:内丹术的萌芽——“性命双修”前奏的物质观 第三章:精、气、神三宝的早期语义考辨 内丹学理论的成熟建立在对“精”、“气”、“神”的明确界定之上。本章回溯这些概念在早期术数、医学典籍中的多重含义,厘清其如何被提炼为修行的核心物质: 1. “精”的广义与狭义: 讨论“精”从肾中藏精的生物学意义,逐步过渡到“先天之精”这一形而上学概念的形成过程。 2. “气”的宇宙流变: 剖析“元气”、“真气”、“天地之气”在不同语境下的指代,并考察“气化”理论对“性命合一”观念的先导作用。 3. “神”的独立性: 早期对“神”的理解,更多地与“心识”、“灵知”相关,探讨其如何在内丹体系中逐渐演化为与“性”相对应的精神主体。 第四章:采药与筑基——从“外丹”到“内转”的过渡 在成熟的内丹理论出现之前,炼气士们热衷于“采药”。本章着重分析这些“药材”的本质: 1. “药物”的具象化与象征化: 研究早期炼丹术中对金石矿物的运用,以及这些外在药物如何启发了对人体内在物质的提炼(如铅、汞、水银的对应物)。 2. “筑基”的阶段性划分: 考察在尚未形成“炼精化气”等明确阶段论之前,古代实践者如何通过特定的服气、导引手法来稳定自身气机,为后续的“内转”做准备。 3. “止漏”的实践方法: 聚焦于早期对精液、津液等体液的控制,这些被视为“精”外泄的现象,其控制方式体现了早期对生命能量“守固”的迫切需求。 第三编:周天运行的早期雏形与心意的角色 第五章:气机流转的原始模型——坎离重组的萌芽 在“小周天”概念被系统化之前,气机在人体内的循环路径是如何被感知的? 1. “玄关”的早期指向: 考察古代对特定穴位(如会阴、尾闾、夹脊)的早期描述,分析这些点位在早期实践中被视为“气机交汇点”的依据。 2. “意守”与“气感”的互动: 探讨早期修行者如何利用单纯的专注力(意)来诱发或引导气感的产生,以及这种“意”的使用是否带有明确的“观想”色彩,还是更接近于一种持续的“内觉”。 3. “火候”的早期观念: 分析对“温养”、“急火”、“文火”等概念的朴素描述,理解这些描述如何反映了对调息强度和持续时间的经验性控制。 第六章:心体的澄明与“空”境的初步体验 本章将视角从物质层面的气导引转向精神层面的调控: 1. “心猿意马”的制伏: 考察古代如何通过特定的呼吸节奏和身体姿势来瓦解心念的惯性,以达到气机自行的前提。 2. “入静”的非宗教体验: 分析早期术士描述的“忘我”、“天地合一”的瞬间体验,将其视为一种高度集中的生理和心理状态,而非必须依赖哲学思辨才能达成的境界。 3. “解脱”的早期指向: 在缺乏明确宗教教义束缚的早期阶段,“解脱”更多地指向对肉体衰败和疾病的超越,是生命能量达到平衡与充盈后的自然结果。 结语:历史的回响与未竟的探索 本书的结论,在于强调上古炼气术是一个在实践中不断修正、从具象到抽象逐步演化的过程。它不是一个固定不变的教条,而是古代先民对自身生命奥秘进行的大胆实验。对这些早期实践的重现,有助于我们理解,成熟的内丹体系是如何在其上层层叠加,并最终形成影响深远的“心气合一”的哲学构架。我们在此重拾的是被简化、被符号化的初始动力与真切的身体感知。

著者信息

图书目录

编辑凡例

第一章、练气,从「心」开始
苦乐旋转门
心灵庇护所
身体是件衣服
佛海与冰心
航行人海中
烧去烦恼的木材
我的颠倒梦想
如梦幻身
身体中的公路
心气一体
身体是个皮袋

第二章、让我们一起练习
预备动作
现在正式开始
让气跟着意念走
嗡啊吽
透澈水晶瓶
练气不忘慈悲心
生命的彩虹
让身体与世界结合
妄念少就是龟息大法
喜悦这么来
目标,未曾离开过

第三章、练气疗「心」
智慧到了!烦恼就跑了
好好睡一觉
执着到哪里,痛就在哪里
抚慰自己
请享用
你的痛苦,我愿承受
融解心的冰块
我在奉献什么?
我们的善恶交易
身体原来可以这么用!
累积慈悲点数
我的爱国情操
悲心化作雨露

第四章、问题透透气
请为我加油!
临别1、2、3
深蓝色狂想曲
我该怎么过
关于我

结语:心能不能解脱
附录:《佛子行37颂》

图书序言

图书试读

心气一体

修气的重点,就是心气一体来修持。可分为三个步骤,分别是修脉、修气、修火:

一,修脉

先清楚观想三脉,再由鼻孔吸气,经二脉入中脉(身体中央,中空正直,红中透白、白中透红):

1.中脉:身体当中的中脉,上端到头顶,下端道到密处(会阴);

2.左右二脉:再来就是观想右脉左脉,左右脉的上端在鼻孔,下端由脐轮进入中脉;

3.二脉气入中脉:由鼻孔吸气,经左右两脉向下,经过脐轮,汇集进入中脉当中,如此观修三脉。

二,修气

再来是配合嗡、啊、吽三种字的唸诵修气。气有五大类,有地、水、火、风、空,它们各有自然的气,修气步骤如下:

1.气由鼻孔吸入后进入中脉,先观头顶的顶轮(中脉开端,头顶稍低陷处)满气,顶轮满气后再来是喉轮(中脉内喉结位置),再来是心轮(中脉内两乳之间),再来是脐轮(中脉内肚脐位置),最后就是密轮(中脉内脐下四指位置),气都要吸得满满的。

2.等到各轮都满气之后,将气闭气在脐下,安住在无概念中片刻,再将气吐出。

三,修火

「修气」修好之后再「修火」。要闭气到肚脐下,在肚脐下观想一个小小的火,然后把气闭在这里,这小小的火有暖气,有产生热能的功效。持续观修脐下这里小小的火,让火与气变成一体,然后定下来。完整步骤如下:

1.修脉:修持「嗡啊吽修气」之前要先修好脉,就是前面已解说过的,先清楚观想身体的三脉。

2.修气:从鼻孔吸气进来,气进入中脉,到达顶轮满气,接着喉轮、心轮、脐轮、密轮都充满了气,自然全身其他一切都满气。各轮的气饱满之后,闭气在脐轮,这样先修一个礼拜左右。

3.修火:再来就是修火。配合心中念嗡(鼻孔吸气)、啊(住气在脐下)、吽(鼻孔吐气),慢慢吸吐。那洛六法里有快速或用力地吸气或唿气,我们现在这里不需要用力或快速吸气,只要慢慢吸气。就这样反覆随着念诵嗡字时,将气吸进中脉;念啊字时,就将气溶入脐轮小小的火当中,定住;再念吽吐气,心中观想浊气吐出去,而气的精华部分保留在脐间的火中,也就是一半的浊气唿出去,另一半精华的气溶入脐间的火。

•脉轮与观想

所谓观想上的清晰与不清晰,指的是左右二脉的尾端,这是与中脉互相联系的。当我们在观想的时候,要观想左右二脉的气灌入到中脉里面。中脉充满了气,遍满全身的脉络,全身都受到滋润生长,就像枯萎的草,得到雨水的滋润而生机蓬勃。

脉又分为清净与不清净的。中脉是属于清净脉,如果我们的心气能够安住在中脉里面的话,就能遏阻心中的烦恼与妄念的生起。所以,我们都要在「心气能入中脉」这个目标上努力。

在观修的时候,我们必须一直重复观想这些脉络,观想气进入中脉,心必须放在空性、大手印上面,这样我们就能持住气。持气时,身体中的脉络就像被吹足了气一般,非常地饱满,唿出气时,脉就变得中空没有残留。

用户评价

评分

在阅读过程中,我反复被书中关于“转化”的概念所打动。作者不仅仅是在教导我们如何去“修”,更是在教导我们如何去“化”。无论是负面情绪的淤堵,还是思维的惯性,都能在书中提供的气功练习中找到被疏导和转化的可能性。那种感觉,就像是被卡住的河流,突然找到了新的出路,变得流畅而有力。我特别欣赏书中对“执着”的洞察,以及如何通过观照气的流动来放下对事物和自我的过度执着。这种放下,不是强行的压抑,而是一种自然的松开,是一种由内而外的解脱。这种解脱,最终指向的是一种更广阔、更自由的存在状态。

评分

这本书的语言风格非常独特,既有密宗修行者特有的那种深邃和智慧,又不失通俗易懂的引导。作者并没有一上来就抛出晦涩难懂的理论,而是循序渐进地带领读者进入“气”的世界。从最基础的身体感知,到如何安抚躁动的心绪,再到如何将这些感知和安抚融会贯通,每一步都踏实而有力。我尤其喜欢书中对于“空性”的探讨,以及如何通过气功的练习来体验和证悟空性。这对于我来说,是一个非常重要的突破,因为很多时候,我总是在概念上理解空性,却难以在日常生活中真正地去体会。这本书提供了一种非常具体、非常身心的修行方法,让我看到了通往解脱的真实道路。

评分

读完这本书,我仿佛经历了一次心灵的洗礼,也对“气”有了全新的认识。之前我总以为气功只是锻炼身体,或者是一种神秘的能量操控。但这本书彻底颠覆了我的认知,它将“气”上升到了一个哲学的高度,认为“气”不仅是生命能量的载体,更是我们意识和情感的具象化表现。书中对“以气修心”的阐述,让我明白如何通过观照身体的感觉来理解和转化内心的情绪,这是一种非常新颖的视角。当身体的气脉畅通,内心自然会产生宁静和清晰。而“心气合一”更是将这种体验推向了极致,它不再是单纯的“控制”或“引导”,而是一种浑然天成的融合,心在哪里,气就在哪里,气在哪里,心就在哪里,达到了一个“无我”的境界。

评分

这本书不仅仅是一本关于气功的入门指南,更是一本深刻的生命哲学书。它提供了一个完整的修心体系,从最微观的身体感受,到最宏观的宇宙人生,都得到了有机的串联。作者用他毕生的修行体悟,为我们描绘了一条通往内心平静与自由的道路。我从中获得的不仅仅是技巧,更是一种看待世界和看待自己的全新视角。读完之后,我感觉自己的内心更加安稳,也更加有力量去面对生活中的挑战。这本书,我认为是每一个渴望深入探索身心灵整合,寻找内在解脱之道的人,都应该细细品读的宝藏。

评分

我一直对东方神秘主义和身心灵修行颇感兴趣,尤其是西藏密宗的禅修和瑜伽。之前接触过一些关于冥想和正念的书籍,但总觉得不够深入,也未曾找到一条真正能贯穿身心、直指本源的修行路径。直到无意间翻到这本书,书名《藏密气功:从「以气修心」到「心气合一」的解脱道》立刻吸引了我。光是“以气修心”到“心气合一”这个概念,就充满了哲学和实践的张力,预示着一种超越了单纯技巧的深层探索。我当下就觉得,这可能正是我一直在寻找的,那种能够真正触及灵魂、实现内在整合的钥匙。

相关图书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tbooks.qciss.net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特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