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身体一次发出多重警讯,怎么用药最安心?
家中有长辈同时服用多种药物时,需注意哪些细节呢?儿童因一直处于持续成长发育的过程,每个过程的照护及用药须知都不一样;同样地,人过中年,身体的生理机能也会渐渐老化;女性则有经期前、经期、停经等各阶段伴随程度不一的身体不适……面对以上种种问题您具备足够的基本常识吗?
现代人与慢性病已密不可分,甚至吃药也成为生活的一部分了;而对于俗称的三高、各种肝病、过敏、气喘等慢性疾病,您对它的常见用药够熟悉吗?
本书用活泼趣味的插画辅助解说药品与疾病相关常识,包括药品的用法、注意事项、副作用等,是居家必备的手册!
本书特色
◎用活泼趣味的插画辅助解说药品与疾病相关常识,让药物知识不再枯燥乏味!
◎深入浅出地介绍各类药品的成分、服用方法以及应注意事项,是居家必备的药用手册!
◎每章节后增加「快问快答」,一次替您解答常见相关问题!
作者简介
财团法人中华景康药学基金会
财团法人中华景康药学基金会成立于1983年,成员是一群热心公益的台大药学系校友。以「奖助药学教育设施、提倡药学研究,以及促进药学事业发展」为宗旨,致力于关怀社会、走入社区、并服务民众。另着有《用药安全手册 600题医药常识快问快答》。
绘者简介
法兰克
喜欢
随意的 创作
放松的 音乐
舒缓的 空气
和善的 人类
浅浅的 微笑
适合大步走 但不适合快跑
法兰克说她无法跟上流行
所以只好流行他自己
法兰克个人创作网站
Today is another day:blog.webs-tv.net/bigfang
编者序
近年来卫生机构积极推动医疗管理政策,期借由减少民众医疗过程中可能发生的缺失问题,以降低医疗照护成本。有关在药物治疗过程降低用药风险的措施也受到重视,药界各领域因而进行多项活动来建构安全用药的环境,其中药师投入心力教导民众用药知识的用药安全教育,则是备受关注的重要一环。
自二○○二年连续四年完成之「社区教育推展用药知识」计画,在国内堪称创举。药界在执行之初,先由培训专业药师成为民众用药安全教育的讲师,组成正确用药知识传递团队后,深入社区贴近民众,先后于全国约六十所社区大学开授用药知识课程,也同时与社区团体合作办理用药专题讲座,并参与广播访谈推动用药之教学等,提供民众多管道接受用药安全教育的机会。
由计画成效之调查分析,得知社区大学之学员普遍认定教材合乎生活化、通俗化,达到实用性、完备性之要求,所学的知识可于日常生活中实践,能为自己和家人的用药安全有效把关。此教学成果给予撰写教材讲义的专家与药师莫大的鼓励,也因而促成后续以讲义为蓝本编写《药你健康》,于民国九十五年由卫生署出版。
《药你健康》这套书系使用于宣导用药安全为目标之计画成果,发行之初多以赠送各界阅读为主,出版至今已六年但未推广普及于大众,至为可惜。基于药物研究快速进展,新药不断开发上市,各方来源未经确认的药物知识资讯充斥坊间,在意识到民众对新药知识以及正确的用药知识愈来愈有其普遍需求,一群长期致力于用药安全教育的专业药师,于两年前再进行新书编写规划,参考《药你健康》、《非处方药》书中较为浅显、实用资料,开始撰写民众易懂、通俗、实用性高、能成为用药知识范本的科普教育书籍。编审委员经分工合作,纳入多单元课题并力求内容充实,由撰写至一再审稿、修稿、定稿后,于今《小药丸,大学问》得以出炉。
本书分为I、II两册乙套印制。第I册有三篇,包括用药安全基本知识、民众需学习的疾病自我管理之用药、如何正确选用保健食品与医疗用食品等主题。第II册亦有三篇,包括老人妇孺之保健与用药、慢性病的认识与用药须知、接种疫苗预防传染病方法,对中药应有的正确观念等主题。本书内文的撰写十分谨慎,在编排设计上,除文字大小考量长者阅读容易外,有必要进一步说明时则以「小百科」呈现,提供有兴趣者详阅,而「小叮咛」之目的则在提醒注意。另外,在个别篇章的起始页,均预告所谈的目标或方向,每节最后,则多数增列「用药安全快问快答」之范例,这些是民众最常询问药师的问题解答,值得浏览多加思考。
在此有必要特别提醒读者,当您或您的家人遇到任何用药相关的问题,可随时到邻近药局请教药师,因为现代执业的药师,除提供药品、医疗保健相关产品,更是民众易于贴近的药物谘询专家。书中多处交代「用药有疑问向药局药师询问」、「用药前请教药师」、「谘询药师或药师指示后使用」等,表示经由药师的协助,用药较有保障。
本书的编着获中华景康药学基金会的支持,很荣幸邀约到执教于大学药学系教师及服务于医学中心药剂部门的资深药师,以具有各方专长实力的药学专家组成编审团队,经长时间群策群力所完成的工作,是关怀社会大众健康的作品,期待阅读者能将所学所知善加运用于日常生活,真正达到降低用药风险,保障用药安全的目标。
总编审 陈琼雪 谨记
二○一三年五月
《小药丸,大学问(II)》这个书名,简直就是我的菜!它有一种小巧精致,却又能蕴含无限智慧的感觉。我一直都相信,那些能够以最简洁、最直观的方式,触及事物本质的作品,才是最具有价值的。作者将“大学问”比作“小药丸”,让我立刻联想到,这本书的内容应该是非常易于消化,并且能够快速带来启示的。我一直很欣赏那些能够帮助我们“顿悟”的书籍,它们就像是黑暗中的一盏灯,照亮我们前行的道路。我非常好奇,这本书会从哪些角度来阐释“小药丸”中的“大学问”?是关于生活中的一些小窍门,能够让我们事半功倍?还是关于人际交往的智慧,让我们能够建立更融洽的关系?抑或是关于个人成长的理念,能够帮助我们不断超越自我?我期待这本书能够给我带来一种“原来如此”的感受,并且能够在我阅读完之后,在我的思维方式和生活习惯上,留下深刻而积极的印记。
评分《小药丸,大学问(II)》这本书的书名,真的太有意思了,一下子就勾起了我的好奇心。“小药丸”听起来像是那种可以瞬间解决某个问题,或者带来某种微小改变的东西,但后面紧跟着的“大学问”,却又暗示着这些“小药丸”并非是浅薄的,而是能够引发深入的思考,甚至改变我们看待事物的方式。作为一名读者,我总是被那些能够用简练的文字,触及深刻话题的作品所吸引。我喜欢那种“言简意赅,意蕴无穷”的表达方式,而《小药丸,大学问(II)》似乎就具备了这样的特质。我甚至可以想象,这本书会不会像一本“心灵的维生素”,能够为我们的精神世界补充所需的营养。我非常好奇,作者会选择哪些“小药丸”来呈现他的“大学问”。是关于如何与人相处?如何做出更明智的决定?还是关于如何找到内心的平静?这些都是我一直在探索的课题,如果这本书能够提供一些新的思路或方法,那对我来说将是莫大的帮助。我期待它能以一种不说教、不枯燥的方式,分享那些能够帮助我们提升生活品质和精神境界的智慧。
评分《小药丸,大学问(II)》这个书名,实在是太妙了!它瞬间就抓住了一个非常有趣的切入点——将看似微不足道的“小事”,提升到“大学问”的高度。这种反差感,让我立刻觉得这本书一定不简单。我向来对那些能够从日常生活中挖掘出深刻道理的作品充满兴趣,因为我觉得,真正的智慧,往往就隐藏在我们不经意间忽略的细节里。作者用“小药丸”来形容,似乎预示着这些智慧更容易被我们接受和吸收,不会有太大的阅读门槛,但同时“大学问”又确保了内容的深度和价值。我非常期待这本书能够为我带来一些新的启发,比如,如何用更简单的视角去理解复杂的问题,或者如何从小小的改变开始,获得巨大的进步。我好奇作者会从哪些角度去阐述这些“小药丸”背后的“大学问”?是关于人性的洞察?还是关于思维的训练?抑或是关于生活的艺术?无论是什么,我都期待这本书能够带给我一种“豁然开朗”的感觉,并且能够帮助我成为一个更懂得生活、更善于思考的人。
评分《小药丸,大学问(II)》这个书名,实在是太有意思了,完全抓住了我这种喜欢“化繁为简”的读者。它给人一种感觉,好像作者把那些需要耗费大量时间和精力去理解的“大学问”,浓缩成了几粒易于入口的“小药丸”,既有趣又高效。我一直对那些能够从平凡事物中提炼出深刻道理的书籍抱有浓厚的兴趣,因为我觉得,真正的智慧往往就隐藏在我们最熟悉的生活之中,只是我们常常视而不见。这本书的名字,似乎就在承诺,它将帮助我们拨开迷雾,看到那些被我们忽略的宝藏。我非常期待它能够提供一些独到的见解,比如,如何用更少的精力获得更好的结果,或者如何在高压的生活中找到内心的宁静。我希望它不会是那种空洞的理论堆砌,而是能够有具体的例子、引人入胜的故事,让我们在阅读的过程中,能够产生共鸣,并且能够将书中的智慧灵活地运用到自己的生活中。总而言之,《小药丸,大学问(II)》这个书名,已经成功地激发了我对这本书内容的好奇和期待,我相信它会是一次非常愉快的阅读体验。
评分《小药丸,大学问(II)》这本书的书名,有一种非常吸引人的魔力。它巧妙地运用了“小药丸”和“大学问”这两个词语,营造出一种既轻松又深刻的阅读体验。我一直认为,最智慧的知识,往往就隐藏在最平凡的生活细节之中,而这本书的名字,似乎就捕捉到了这一点。它让我联想到,作者将会用一些非常接地气、易于理解的方式,来阐述那些深刻的道理。我非常喜欢这种“润物细无声”的教育方式,它不会让你觉得被说教,反而会让你在不知不觉中,获得新的认知和启发。我好奇,这本书会涉及哪些方面的内容?是关于如何更好地管理自己的情绪?还是关于如何更有效地与他人沟通?又或者是关于如何在这个快速变化的时代,找到属于自己的定位?我希望这本书能够给我带来一些意想不到的惊喜,并且能够帮助我在面对生活中的各种挑战时,更加从容和自信。
评分拿到《小药丸,大学问(II)》这本书,第一个吸引我的就是它那充满哲学意味又带着点俏皮的书名,尤其“大学问”三个字,让我立刻联想到那些看似平凡却蕴含深刻道理的内容,而“小药丸”的说法,又仿佛能让人轻松地将其吸收,不会有太大的压力。我一直对那些能够洞察事物本质的书籍情有独钟,尤其是那些不以宏大叙事著称,却能在细枝末节中展现深刻智慧的作品。《小药丸,大学问(II)》似乎就是这样一本能够填补我阅读品味中某个空白的书。我猜想,作者大概会从一些我们日常生活中随处可见的现象出发,比如一次偶然的对话,一个微小的选择,或者一个被普遍接受的习惯,然后层层剥茧,揭示出其中隐藏的复杂人性、社会规律,甚至是人生哲理。这种“抽丝剥茧”的写作方式,正是我所欣赏的。我非常期待这本书能够提供一些新的视角,让我重新审视一些习以为常的事物,从而获得一些意想不到的启迪。毕竟,我们很多时候都被生活的表象所迷惑,很少有时间停下来,去思考那些深藏在日常背后的逻辑。如果这本书能带给我这样的体验,那它无疑就是一本非常有价值的作品,能够帮助我更好地理解这个世界,以及我在其中的位置。
评分光是看到《小药丸,大学问(II)》这个书名,就已经让我跃跃欲试了。它给我的第一印象是,这本书的作者一定是一位非常善于观察生活、并且拥有深厚洞察力的人。把“大学问”比作“小药丸”,这种说法非常有创意,它暗示了内容并非是枯燥乏味的理论,而是能够以一种更易于接受、更易于吸收的方式呈现出来。我一直认为,那些能够改变我们看问题的角度,并且能够带来积极影响的知识,才是最有价值的。我期待这本书能够为我提供一些新的思考方式,让我能够从一个更加宏观、更加深刻的层面去理解生活中的各种现象。我很好奇,作者会从哪些方面来解读“小药丸”与“大学问”之间的联系?是关于解决问题的技巧?还是关于人生的哲学?亦或是关于社会发展的规律?我希望这本书能够提供一些让我眼前一亮的观点,并且能够在我迷茫的时候,给予我指引。总之,《小药丸,大学问(II)》这个书名,已经成功地在我心中点燃了一团探索的火花,我迫不及待地想翻开它,去一探究竟。
评分读到《小药丸,大学问(II)》这个名字,我脑海中立刻浮现出一种画面:一本小巧精致的书,翻开后,每一个章节都像一颗颗精心包装的“小药丸”,而吞下去之后,却能在脑袋里激荡起无数的“大学问”。这种反差感,正是吸引我的地方。我通常会选择那些能够拓展我思维边界的书籍,特别是那些能够将复杂的概念以一种易于理解的方式呈现出来的作品。作者用“小药丸”来形容,似乎预示着内容不会晦涩难懂,而是能够通过一些生活化的例子、生动的比喻,将深刻的道理娓娓道来。我很好奇,这本书会不会涉及到一些关于我们日常生活中常见的心理误区,或者是一些能够帮助我们提升个人效率的实用技巧?又或者是关于如何理解人性的某些方面,从而能够更好地与他人建立连接?我希望这本书能带给我一种“恍然大悟”的感觉,能够让我对一些困扰已久的问题,找到新的解决思路。总而言之,《小药丸,大学问(II)》这个书名,已经成功地在我心中播下了一颗好奇的种子,我非常期待能够通过阅读这本书,获得一次心灵上的滋养和智识上的拓展。
评分《小药丸,大学问(II)》这本的名称,光是听起来就充满了一种独特的吸引力。它没有那种庞大、沉重的感觉,反而像是在用一种非常亲切、生活化的方式,邀请我们去探索一些看似简单,实则充满智慧的内容。“小药丸”的意象,让我联想到的是那种可以轻易获取、又能带来某种疗愈或启示的事物,而“大学问”则承载了深度和广度,暗示着即便只是微小的洞见,也能引发深刻的思考。我一直相信,很多时候,我们忽略了生活中那些细微之处的价值,而这些细微之处,往往藏着通往更广阔世界的钥匙。这本书的名字,恰恰捕捉到了这一点。我特别欣赏那种能够将复杂的思想,用简洁、生动的方式表达出来的作品。我希望《小药丸,大学问(II)》能够做到这一点,它或许会从一些我们不曾留意的日常细节入手,然后一步步引导我们深入挖掘,最终领悟到其中的“大学问”。我很好奇,这些“大学问”会涉及哪些领域?是关于自我认知?还是关于社会观察?又或者是关于人与人之间的相处之道?无论是什么,我都期待这本书能够给我带来一种耳目一新的感觉,并且能够在我未来的生活和思考中,留下深刻的印记。
评分这本书的名字叫《小药丸,大学问(II)》,光听名字就觉得很有趣,好像把一些看似微不足道的“小事”讲出了大道理,而且还是第二集,那第一集肯定也非常精彩,让人忍不住好奇。我最近刚好在找一些能引发思考、又不会太枯燥的书,这本《小药丸,大学问(II)》似乎就符合我的胃口。我喜欢那些能够从日常生活中挖掘出不寻常洞察力的作品,特别是当它们能以一种轻松、不沉重的方式呈现时,就更吸引人了。有时候,我们太专注于宏大的议题,反而忽略了身边那些真正影响我们生活轨迹的细微之处。而这本书,光看书名,就给我一种“窥一斑而知全豹”的期待,希望能从中看到作者如何用“小药丸”般的篇幅,串联起“大学问”般的智慧。我很好奇,这些“小药丸”究竟是什么?是生活中的某个习惯?某种思维方式?抑或是某个被我们忽视的社会现象?而这些“大学问”又会是哪方面的呢?是关于人际关系、个人成长、还是对世界的理解?我希望它能给我带来一些启发,让我对生活有更深的体会,甚至能够调整一些自己的看法和行为。总的来说,我对这本书充满了期待,迫不及待想翻开它,看看作者是如何用他的笔触,为我们描绘出一幅幅充满智慧的图景。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ttbooks.qciss.net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特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