需要多大的努力与决心,才能把赔钱货擦成金字招牌?
需要多少的人力与支援,才能让贫民医院变成具国际水准的医疗团队?
1996年,台北医学大学决定走出吴兴街,从接手万芳医院出发,开启一页改革台湾医疗品质的传奇。
万芳医院在创院院长邱文达的带领及全体员工不服输的意志下,从品质管理及社区经营出发,不仅率先获得多项ISO国际认证、JCI国际医院评鑑的肯定、摘下国家品质奖桂冠,并带动北医体系一校三院,缔造全数通过国内外医院评鑑并获得国家品质奖的辉煌纪录。
本书蒐罗台北医学大学、台北医学大学附设医院、万芳医院及双和医院,上至院长、医师、护理人员,下到工务员工、志工、计程车队司机大哥,参与北医体系脱胎换骨各层级的第一手资料,分享他们在各自岗位上为提升医疗品质所投注的心力,及如何创造这惊艳医界的辉煌历史。
只要可以让病患感觉到舒服、愉快及美好,那就对了。
亮眼的成绩
万芳医院透过优质的服务品质、良好的就医流程及方便的医疗管理,开幕不到两年就达到损益两平, 第六年通过卫生署的医院评鑑,成为全国最快晋升为医学中心的医疗院所,并带动北医附医及双和医院通过JCI国际医院评鑑,双双获得行政院国家品质奖的肯定,促进北医体系的蓬勃发展。
内外品质的良性循环
医疗院所的品质不外两种,一内一外,分别是内部员工的自我要求,以及外部病患对医护人员的期待。一旦内部员工的自我要求很高,形塑出一个可以规律遵循的规范,医疗品质自然显现出来,进而符合外部病患的期待而上门就诊。在这种良性循环下,不少大型医院的优秀医师纷纷转换跑道,加入北医体系的服务团队。
集思广益的团体治疗
北医附医于2007年正式成立癌症中心后就订下规矩,任何一名癌症病患一走进该院大门,就直接键入电脑系统接受管控,没有医师可以把这名病患藏起来,必须将其公开,再透过团队讨论,进而拟订出个人化治疗策略。
全台独有的癌症领航护理师
一般大型医院的个案管理师,从检查、治疗到探访,陪在癌患身旁的时间并不长。反观北医的癌症领航护理师,则是在癌患一走进北医附医拇山国际癌症中心开始,就会主动做问卷了解他们的状况及治疗需求,随即介绍合适的医师人选,并陪同他们到诊间就诊。
作者简介
林进修
成功大学化学系毕业,曾任中华民国医药卫生记者联谊会会长。于记者生涯中曾获两届曾虚白新闻奖、两届新闻金鼎奖及三届社会光明面新闻报导奖。
追求品质、迈向卓越 邱文达
追求品质 永无止境 阎云
回首来时路--一场无痛的变革
愿景新境界--以病人为中心的美好
从教育着手--培养具有人文素养的专才
落实到文化--不断推球上山
关键第一步--用更大的舞台磨练更强的能力
新气象开始--对的人、对的策略,还要强大的执行力
全体总动员--硬体设施不落人后
改革惊艳--从荒草到医学中心
升格之战--每个环节都是国际级
品质把关金钥--用JCI评鑑引导全体系大跃进
强化医师阵容--教授级医师来相挺
新组织新做法--团队讨论,个人化治疗
创新服务--全台唯二的癌症领航护理师
护理生力军--要通过ISO,也要宾至如归
打开知名度--国际媒体都赞叹的医疗奇蹟
号召志工--在戏剧中玩出丙上人生
深耕社区--义诊.送餐.卡拉OK
抗癌二十年--从秋菊姐到秋菊阿姨
附录:北医体系大事纪
序言一
追求品质、迈向卓越 邱文达
品质是价值与尊严的起点,我很高兴看到这本书的出版,本书集结了北医大体系中每位团队成员为了台湾教育与医疗品质辛苦努力的心路历程,过程中交织着血汗与泪水,只为了让北医大一校三院的品质迈向更精致的境地。
本人担任公职之前,曾服务北医附医、万芳、双和三家医院及台北医学大学校长,为了追求品质,实践社会责任,我们日夜努力打拚,通过ISO9001(国际品质管理)、ISO14001(环境安全管理)、OHSAS18001(职业安全卫生)、ISO27001(国际资讯安全品质)、ISS国际安全学校等国际标准化验证及认证,成为国内首家通过AA1000(永续发展报告书国际查证)的学校机构,并是全国唯一所有附属医院皆通过美国JCI国际医院评鑑的医学大学。如今,一校三院更都荣获国家品质奖的殊荣,诚属不易。
再次读到当年承接万芳医院经营权和筹建双和医院的艰苦历程,及在附医与北医大的岁月,往事一幕幕浮现眼前,恍如昨日。在有限的资源与人力之下发挥团队的最大效率,这些经验已成为北医大体系的资产与骄傲。不论是专业人才的培养、硬体设备的提升,乃至于医院经营管理的模式,北医大的成果,显示出不断自我学习与创新是台湾竞争力不断提升的重要推手。
医疗是一种人照顾人的服务事业,不论科技的进步带来多少电脑化、自动化、科学化的技术,在医院里,仍然是以「人」为主的世界;而在北医大医疗体系中,更特别以「病人」为中心,以符合日趋复杂的医疗体系,并依循国际趋势,专注于「医疗品质」的经营维护与持续提升。影响所及,近几年来台湾医疗机构对于品质改善的努力,大家有目共睹。
品质改善是一条永无止境的路,走来辛苦却很值得。本人诚挚希望国内医学教育及医疗服务工作同仁,能秉持追求品质的理想,为台湾教育品质与医疗品质的发展迈向另一个巅峰而共同努力。也盼望阅读此书的读者,不论是医学教育者、医院管理者、医护人员、病人及家属,甚至是政府卫生单位的同仁,能体会到台湾未来医疗保建体系运作成败的关键因素,就在于医病关系的再造,改善医疗与病患间的各项环节,全面提升结合成本与品质的医疗照护系统,才能真正收到医学教育与医疗品质提升的目的,进而提供国人优质的医疗环境。
序言二
追求品质 永无止境 阎云
透过这本小书的出版问世,台北医学大学一校三院师生同仁,内心充满兴奋与惕励之情。兴奋的是这些年大家不断努力,北医大、附医、万芳、双和,均一一通过国家品质奖的考验,为国内医学教育及医疗体系追求品质提升,树立典范;惕励的是品质是一条永无止境的道路,我们必须保持高度热情与强烈企图心,持续擦亮品质金字招牌,才能在今天竞争激烈的环境下,创新发展、迈向国际,否则品质将如「逆水行舟,不进则退」。
有很多人常问我,为何北医体系努力从事教育与医疗品质的改善与提升,并全力参与国家品质奖的活动;事实上,处于二十一世纪的今天,全球化与国际化的浪潮下,卓越经营与品质提升的理念不再是企业界的专利,而教育与医疗也是服务业的领域,必须导入企业界的品质管理,全面提升教育与医疗品质,才能符合时代的潮流。
北医是国内医学教育的重镇,负有为国家培养优秀医护专业人员的责任,而三家附设医院也具有维护全民健康的使命;因此,近十年来,不断致力于教育与医疗品质的提升改善。从理论到实际,一步一脚印,逐渐走出自己的路。而透过参与国家品质奖的焠炼与挑战,让我们将品质落实到日常工作中,贯彻品质就是品牌与素质,就是尊严的真谛。
事实上,教育与医疗具有社会企业责任(CSR),台北医学大学重视社会企业责任的承诺,将企业全面品质管理(TQM)理念导入学校治理体系,借以有效带动学校管理效能,提升教学、研究、服务与辅导的品质,因而跻身国际一流大学。另外,在医疗工作上,附医、万芳、双和经由品质改善与提升,强化医疗服务,重视病人安全,和谐医病关系,三家医院皆通过美国JCI国际医院认证,这都是拜不断提升改善品质所赐,我们应更加珍惜。
追求品质是一条永无止境的漫长之路,走在这条路上不但要坚持且要不怕失败,勇于尝试,认真踏实的向前迈进。北医体系经由国家品质奖的准备过程,凝聚全体员工推动品质的共识与决心,也带给校务评鑑及医院评鑑极大的助益。
现在本书付梓,希望将宝贵的品质提升经验与心得,与大家分享,也借此抛砖引玉,邀请大家共同加入追求品质的行列。
这是一本让我深感震撼的书,它不仅仅是记录了北医体系如何从一个地方性的医疗机构蜕变成国际顶尖的水平,更重要的是,它深刻地揭示了“以病人为中心”这个理念的强大力量。读完这本书,我才真正理解,医疗的本质并非冰冷的器械和复杂的药物,而是那一双双关切的眼睛,那一句句温暖的慰藉,以及那份始终将患者的福祉放在首位的承诺。北医体系的传奇,并非偶然,而是无数个日夜,无数个医护人员用汗水、智慧和爱心浇灌出来的成果。书中那些鲜活的案例,那些感人至深的故事,都仿佛在我眼前上演,让我体验到身临其境般的感动。它让我重新审视了医疗的意义,也让我对未来的医疗发展充满了希望。这本书不仅仅是给医疗专业人士看的,它更应该成为每一个关心健康,关心生命的人的必读书目。它让我们看到,在一个充满挑战和变革的时代,坚守初心,秉持人文关怀,是何等重要。
评分在我看来,任何一家机构的成功,都离不开其核心价值观的指引。《以病人为中心的美好》这本书,恰恰展现了北医体系最核心的价值所在。他们并非一味追求技术的尖端,而是将“以病人为中心”作为一切行动的出发点和落脚点。这种理念的践行,贯穿于整个医疗体系的运作之中,从顶层设计到基层执行,都围绕着如何最大程度地满足病人的需求,如何提升病人的就医体验。北医体系的传奇,是他们用实际行动证明了,当一家医疗机构能够真正做到以人为本时,它所爆发出的生命力是多么的强大。这本书,让我对台湾的医疗发展充满了信心。
评分读完这本书,我最大的感受就是,医疗的温度,远比技术更动人。北医体系的崛起,并非是一夜之间,而是日积月累,一点一滴的用心。书中那些关于“以病人为中心”的实践,让我看到了医疗的另一种可能性。它不再是冰冷的机器和专业的术语,而是温暖的问候、耐心的倾听、以及无微不至的关怀。北医体系的传奇,正是因为他们始终把“人”放在医疗的核心位置。这种人文关怀,不仅赢得了病人的信任,更赢得了国际的赞誉。这本书不仅仅是一本关于医疗成功的案例分析,它更是一本关于爱与责任的教科书。
评分我一直对医疗体系的运作充满好奇,尤其是在这个科技飞速发展的时代,医疗的边界似乎在不断拓展。这本书《以病人为中心的美好》恰好满足了我这份好奇心,并且超越了我的想象。它不仅仅是关于技术和管理的介绍,更是关于“人”的故事。北医体系能够跻身国际医疗机构的行列,绝非偶然,而是他们深刻理解了“以病人为中心”的真正含义。这种以病人为中心,体现在每一个细微之处,从病房的设计到医护人员的培训,都围绕着如何让病人在身心都能得到最好的照护。我尤其被书中提到的“团队协作”所打动,一个强大的医疗体系,不是孤军奋战,而是所有成员为了共同的目标而努力。这种协同效应,加上对病人的尊重,才造就了北医体系的辉煌。
评分这本书让我对“医疗”这个词有了全新的解读。我一直以为,医疗就是治病救人,而北医体系的经历告诉我,医疗的内涵远不止于此。它是一种关于尊严、关于希望、关于美好的追求。北医体系之所以能够跻身国际医疗机构的行列,正是因为他们将“以病人为中心”的理念,化为了实实在在的行动。从病人的角度出发,去设计医疗服务,去优化就医流程,去营造温馨的环境。这种全方位的以病人为中心,让北医体系不仅仅成为了一个治愈疾病的地方,更成为了一个让生命重获力量的港湾。这本书充满了启发性,它让我看到了台湾医疗的巨大潜力。
评分这本书描绘的北医体系崛起之路,简直就是一部励志大片,充满了智慧、勇气和坚持。我原本以为,要成为国际顶尖的医疗机构,无非就是引进最先进的技术,招聘最优秀的医生。但这本书完全颠覆了我的认知。它告诉我们,真正的卓越,源于对人最深切的理解和尊重。北医体系之所以能够脱颖而出,正是因为他们始终把病人的需求放在第一位,从每一个细节入手,去优化就医流程,去提升服务质量,去建立信任。我特别喜欢书中关于“同理心”的论述,它不仅仅是医生对病人的情感投射,更是一种贯穿于整个医疗体系的文化。当每一个医护人员都能站在病人的角度去思考问题,去感受病人的痛苦,那么,即使是最艰难的时刻,也能找到最温暖的解决方案。这本书也让我看到了台湾医疗的潜力,它证明了,我们同样可以创造出属于自己的国际医疗传奇。
评分这本书的阅读体验,就像是走进了一个充满温情和智慧的医疗殿堂。它没有宏大的叙事,也没有华丽的辞藻,但字里行间都透露出对生命的敬畏和对病人的关怀。北医体系能够从一个地方性的医疗机构,成长为享誉国际的医疗典范,其背后的成功逻辑,正是这本书所要传达的“以病人为中心”的理念。这种理念,不是简单地贴在墙上的标语,而是融入到每一位医护人员的血液中,体现在每一个服务细节里。这本书让我看到了,在医疗这个领域,人文关怀与专业技术同等重要,甚至更为关键。它是一本值得反复品读,并从中汲取力量的书。
评分坦白说,我对于医疗体系的理解,一直停留在比较表层的认知,认为先进的技术和设备是关键。但是,这本书彻底改变了我的想法。它用北医体系的真实案例,深刻地揭示了“以病人为中心”所蕴含的巨大能量。这种以病人为中心的理念,并非空洞的口号,而是渗透到每一个医疗服务的环节中。从医生的诊断态度,到护士的照护细节,再到医院的整体环境,都无不体现着对病人的尊重和关怀。北医体系能够成为国际顶尖的医疗机构,绝不仅仅是技术的堆叠,更是人文关怀的升华。这本书让我看到了台湾医疗的希望,也让我对未来的医疗发展有了更深的思考。
评分这本《以病人为中心的美好》就像一盏明灯,照亮了我心中对于医疗服务的期待。我曾有过一些不愉快的就医经历,那种被忽视、被冷漠的感觉至今难忘。而这本书描绘的北医体系,恰恰是那种我一直以来所渴望的医疗环境。它不只是治愈身体的疾病,更是疗愈心灵的创伤。从预约挂号的便捷,到候诊过程的舒适,再到医生与病人之间真诚的沟通,每一个环节都充满了人性化的关怀。书中的故事让我感受到,北医体系的医护人员不仅仅是传授医术的专家,更是充满爱心和责任感的守护者。他们用专业知识和人文关怀,为病人筑起一道坚实的生命防线。这本书的出版,对于提升整个社会的医疗服务水平具有重要的意义,它为我们提供了一个可借鉴的成功范例,让我们看到了美好医疗的无限可能。
评分作为一名长年关注医疗发展的人,我看到这本书的名字时,就觉得非常吸引人。“以病人为中心”这几个字,看似简单,却蕴含着最深刻的医疗哲学。而北医体系能够将这句话践行得如此出色,甚至成为国际医疗界的典范,这本身就是一个巨大的成功。这本书让我看到了,医疗的本质是服务,是关怀,是责任。北医体系的传奇,是他们用实际行动证明了,当医疗机构真正将病人的需求放在首位时,它所能创造出的价值是无限的。书中那些生动的故事,让我仿佛置身于北医体系之中,感受到那种温馨、专业、充满希望的氛围。它不仅仅是一本书,更是一种精神的传承,一种对医疗事业崇高的敬意。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ttbooks.qciss.net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特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