策划人语
第一篇 身心调和法
叙
第一章 叙说
第一节 本修养之名称
第二节 本修养之目的与效果
第三节 本修养法之种类
第二章 理论
第一节 疾病与虚弱果生人之本分乎
第二节 疾病与虚弱乃不自然也
第三节 自卫之妙机
第四节 血液之效用
第三章 唿吸法之种类与目的
第一节 唿吸之种类
第二节 唿吸之目的
第四章 精神作用
第一节 精神及于肉体之力
第二节 心主肉从
第五章 实修方法
第一节 调息法
第二节 调心法
第六章 结尾
附录
第二篇 心身锻鍊法
绪 言
江间式心身锻鍊法之由来
江间式心身锻鍊法实验谈
江间式心身锻鍊法之目的
二大能力完全发达法
江间式心身锻鍊法之副产物
江间式心身锻鍊法与青年病
江间式心身锻鍊法与宗教家
附录 腹式唿吸法节要
导 言
原 理
方 法
策划人语
现代意义上的「国学」一词,是中国学术界,面对晚清以来西学东渐的大形势,为了与「西学」相对应而逐渐形成的概念。国学,就是「国故学」据章太炎、胡适等学者研究,国故「即中国过去的历史、文化史,包括一切」,「研究这一切过去的历史文化的学问,就是『国故学』省称为『国学』」(胡适语)
现代国学之精要,就是归纳、梳理、研究、阐释祖先特有的、由几千年文明积淀酝酿出的「中国智慧」,以期对人类文明,在以往贡献的基础上,作出更大的贡献。这是一项意义深远的学术工程。虽然祖先留下的这些宝贵遗产,在一些人的心中正日渐湮灭,但正像着名哲学家冯友兰先生所说:「如果人类将来日益聪明,想到他们需要内心的和平和幸福,他们就会转过来注意中国的智慧。」瀚海文化工作室策划编纂的这套『养生寿世丛书』即旨在为今日「中国智慧」的启迪,尽一份微薄之力。
毋庸讳言,国学作为一项研究中国固有学问的学科,其面对的研究对象浩瀚庞博,经史子集,诗词歌赋,儒释道医武,存世资料浩如烟海,任何再雄心勃勃的研究者,大概也只能取「一瓢饮」。
为此,本系列丛书撷取了一部分以修身养性、陶冶情操、强身健体等为主要内容的精粹典籍,目的在于诠释、完善中华养生学文化的理论和技术体系,为广大热衷于中华养生学文化的鉴赏者、研究者和实践者提供详细完备的文献资料。
在策划、遴选、撷取过程中,我们重点关注那些出版年代较早且存世量少,或者还未出版过的历史文献资料和典籍。由于许多资料和典籍时间较长,且保存过程中有疏失,故使许多资料完整和完好性较差,有极少的原版本还存在残页和缺页。
为了方便读者阅读和学习研究,我们虽努力设法予以补全,但仍有一些难以恢复原貌的缺憾。
所幸者,就其全书整体而言,其收藏、研究、参考、学习的价值尚未受到太大的影响。在此,针对那些版本方面现存的缺憾,本丛书出版后,我们也热诚希望收藏有完整版本的仁人志士,能慨然援手,予以补全,以裨益于当世和后学。
应读者要求,我们对本丛书文稿尝试着做了断句,对书中的部分晦涩词语或冷僻文字做了注音和简要注释,并根据现代人的阅读习惯重新排版,以便于读者阅读!由于我们水平有限,在校阅过程中,失误和疏漏之处在所难免,请读者指证并予以谅解!
瀚海文化工作室 王占伟
我对于这本书的期待,更多地体现在它能否提供一套切实可行的方法论。我知道,很多关于身心健康的读物,虽然理论讲得很动听,但真正落实到生活中却困难重重。我希望这本书能够做到“授人以渔”,而不是简单地“喂养”知识。我希望它能教会我如何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去调整和优化我的生活方式,如何识别出那些正在消耗我精力却不自知的因素。我尤其关注那些能够让我立刻实践起来的建议,那些能够在我感到焦虑或疲惫时,及时伸出援手的“工具”。书中是否能提供一些简便易行的练习,能够帮助我在日常生活中随时随地进行“充电”? 我对那些能够帮助我建立长期健康习惯的指导非常感兴趣,而不是那些昙花一现的“速成法”。我希望这本书能成为我的一个良师益友,在我迷茫的时候给予指引,在我懈怠的时候给予鼓励,最终帮助我找到属于自己的那种持久而健康的“状态”。
评分我一直对如何在高压的生活节奏中保持内心的平和与身体的活力充满好奇,而这本书的标题就深深地触动了我。在翻阅的过程中,我被作者对“调和”二字的深刻理解所吸引。他似乎并非只是简单地罗列一些运动或冥想的技巧,而是从一个更宏观的视角去探讨身与心之间那种复杂而又微妙的联系。我感觉到作者在尝试构建一个完整的体系,一个能够帮助我们理解自身内在运作机制的框架。他提出的观点,虽然我尚未完全消化,但已经激发了我很多思考。我开始审视自己平日里那些看似微不足道的习惯,并尝试去理解它们是如何影响我的情绪和身体状态的。书中那些看似朴实无华的语言,却蕴含着深刻的洞察力,让我不禁停下来反复咀嚼。我期待着这本书能为我打开一扇新的大门,让我能够以一种更积极、更主动的方式去面对生活中的种种挑战。它似乎在告诉我,真正的力量并非来自于外界的争取,而是源于我们内心深处的自我觉察与平衡。
评分这本书的封面设计给我一种“返璞归真”的感觉,那种不加修饰的质朴,反而让我感受到一种强大的生命力。它不像那些充斥着华丽辞藻的书籍,而是用一种非常温和、内敛的方式,邀请我去探索。我常常会在一些宁静的午后,手捧这本书,感受着它的分量,想象着它里面蕴含的智慧。我特别喜欢它在语言运用上的克制,没有过度的渲染,没有煽情的辞藻,就是一种平实的陈述,却能在字里行间透露出一种久经沉淀的思考。这种风格让我想起很多我曾读过的经典著作,它们同样以一种不动声色的方式,却能触及人心最柔软的地方。我感觉这本书并非只是提供一些信息,更是在分享一种人生态度,一种对生命本身的尊重和理解。我愿意花时间去慢慢品味,去体会作者想要传递的那种深沉而又平静的力量。
评分这本书的装帧设计真是让人眼前一亮,我一眼就被它散发出的那种宁静而又充满力量的气息所吸引。封面采用了一种柔和的渐变色,从清晨的淡蓝过渡到黄昏的暖橙,仿佛在诉说着生命由静到动的变化。纸张的质感也十分考究,触感温润,翻阅时有一种纸张特有的淡淡清香,让人在阅读之前就感受到一种仪式感。我喜欢它内页的排版,留白恰到好处,字体清晰易读,即使长时间阅读也不会感到疲惫。一些插图的设计也很有巧思,它们并非简单的装饰,而是巧妙地与文字内容相呼应,用一种更直观的方式去传达作者的思想。我特别留意到它在章节之间的过渡设计,流畅自然,仿佛每一页都承载着一种循序渐进的引导,让人在不知不觉中沉浸其中。书脊的装订牢固,即使经常翻阅也能保持完好,这对于一本我打算反复阅读的书来说,是至关重要的。整体而言,这本书在视觉和触觉上都给我带来了极佳的体验,这无疑为我的阅读之旅增添了一份期待和愉悦,我相信这本书的内在价值同样不会让我失望。
评分我是一位对生活细节充满感知的人,尤其关注那些能够提升生活品质的“小确幸”。这本书的标题让我联想到了一种内在的“优化”,一种让自己的生活变得更顺畅、更美好的过程。我希望这本书能够帮助我发现并消除那些不必要的“阻力”,无论是生理上的疲惫,还是心理上的困扰。我特别期待那些能够帮助我提升效率,同时又不牺牲幸福感的建议。书中是否能提供一些关于如何更好地管理时间,如何更有效地与他人沟通,或者如何更深刻地理解自己的情绪的洞见? 我相信,很多时候,我们之所以感到疲惫,并不是因为事情本身有多么困难,而是因为我们处理这些事情的方式不够“智慧”。我希望这本书能为我提供一种更“聪明”的生活方式,让我能够以更轻松、更愉快的心态去应对生活的点点滴滴,最终实现一种内外兼修的和谐状态。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ttbooks.qciss.net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特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