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给你一个团队,你要怎么管。《主管就要懂管理》全新修订版。
必读!任何位阶主管的最佳管理宝典,让你做个大家都喜欢的好主管
必用!精炼108个准则、鞭辟入里,马上活用,做到人人赞赏、面面俱到
必备!出色主管必备的管理知识都在这里
有些人就是一副天生管理高手,说对的话、做对的事,面对各种棘手状况都能应付自如,他们受到上司赏识、下属爱戴,升职比别人快,加薪比别人多。他们的能力是与生俱来,还是从学习中获得?做成功的主管有秘诀吗?答案是肯定的,想成为出色的主管是有规可循的。
管理课本上的知识都是理论,纸上谈兵,在管理现场根本派不上用场,本书将告诉你课本上没有教的东西,以及无法在教育训练中学到的经验。卓越主管必须学习的管理诀窍,尽在本书的一百零八个准则,内容包罗万象:
如何管理团队
如何管理自己
如何说对的话
如何做对的事
如何沟通与交涉
如何应付各种状况
如何不用付出太多就取得成就
如何激励部属让他们表现卓越
如何处置表现差劲的下属
如何才能准时下班
如何才能得到提拔
如何努力才能被看见
实践书中的准则,你的工作会变得轻而易举,成就会愈来愈大。
别人的表现可能是A,而你则是A+
大多数的主管误以为他们管理的是人,他们把部属当成工具或装备,因此,让部属获得成功,就可以让自己成为卓越的主管──这也是大部人的观点。
这是不对的,真正的管理者管理的不是「人」而是「流程」。经由适当的授权,人们可以妥善自行管理,而管理者应将注意力放在策略的规划。毕竟团队的建立就是基于这个目的,即使所有成员都换成机器,策略还是必须存在,流程的管理还是无法避免的。
手工可能会因为机器的自动化逐渐被取代或消失,但真正的管理工作不会。优秀的管理者是在管理变革、流程、策略、进度以及整体的平衡。在过程中,我们或许最好需要「人员」,但不是必须的,当然我们不应该忽视人员,但要学会让他们自行管理。
担任主管的工作一点也不轻松,因为经常要身兼二职:你既要做好自己的工作,也要顾好团队。当职位愈高,就会与原有的工作离得愈远,而且也不会有人训练你,让你对新工作──管理──能更上手。无可否认,有些人天生就是管理高手,但对大部分人而言,管理是一路跌跌撞撞,东学一点、西学一点,边失败、边学习的过程。
各方好评
如果你的肩膀上没有站着一只小精灵,提醒你要摆脱日常管理上的窘境,那么阅读这本书将是你下一步的最佳选择。
──《PQ杂志》(PQ Magazine)
这是一本职场上不可或缺的管理手册,书中有条不紊的介绍了如何做好管理这件事。
──《销售与行销管理杂志》(Sales and Marketing Management)
这是一个值得敬佩的想法,把复杂的管理概念简化成容易记忆的准则。对于那些身陷戏剧化和复杂化之管理情境的管理者而言,这本书可以作为他们的「当头棒喝」。
──《今日管理杂志》(Management Today)
作为一个作者,理查拥有一股文字魅力,让人爱不释手的一页页翻阅,并肯定会赢得那些喜欢打破常规的人的极度喜欢。不管你是不是一个主管,或自己经营公司,对于要与人交涉和与顾客往来,理查的建议都终生受用。
──《国际公认会计技师》(Accounting Technician)
作者简介
理查‧谭普勒(Richard Templar)
英国众所皆知的知名畅销作家,他的着作不只在英国地区持续热卖,更风行全世界。他的着作包括:《I Don't Want Any More Cheese, I Just Want Out of the Trap!》、《主管就要懂管理:管理高手的黄金准则》和《The Rules of Life》等。其中《职场就是竞技场:职场高手的黄金准则》一书更被翻译成二十八种文字,帮助无数上班族开启自己的最佳职涯。目前除了写书以外,他还经营一家管理顾问公司,帮助企业人员掌握管理技能和规划生涯发展。他具有多年的组织管理经验,服务的产业广泛,从赌场到大专院校都有。
译者简介
王永年
一九七八年出生,毕业于台大心理系,留学瑞典,现为清华大学博士班学生。
平常喜欢阅读、学习各国语言、当背包客、写作,其文笔轻快、容易阅读。
曾协助《工作研究》、《生产管理》、《组织管理》等教科书之翻译。
严慧珍
辅大翻译研究所中英笔译组毕业,目前为自由译者。
导 论 13
第一部分 管理团队 21
准则1 让部属甘愿工作 24
准则2 掌握团队并知道如何运作 26
准则3 设定实际的目标 29
准则4 开会一定要讲求效率 31
准则5 准时开会 33
准则6 让会议变得有趣 36
准则7 让团队比你更优秀 39
准则8 知道自己的重要性 41
准则9 设定界线 43
准则10 随时做好裁员准备 45
准则11 充分授权 47
准则12 允许部属犯错 49
准则13 接受部属的侷限 51
准则14 善于激励 53
准则15 知人善任、适才适所 55
准则16 发掘具潜力的人才 57
准则17 勇于承担责任 59
准则18 把功劳归给团队 61
准则19 为团队争取最佳资源 63
准则20 奖励部属 65
准则21 为言行留下记录 67
准则22 对争执保持警觉 69
准则23 创造一个和谐的氛围 71
准则24 提倡忠诚和团队精神 73
准则25 为团队奋斗 75
准则26 信任部属 77
准则27 尊重个别差异 79
准则28 积极倾听 81
准则29 不同的人要用不同的方式对待 83
准则30 让别人认为他们懂得比你多(即使他们并没有)85
准则31 不要一直想跟部属强辩 87
准则32 知道每个人都各司其职 89
准则33 让部属知道你对他们的期望 91
准则34 抱持明确的期望 93
准则35 利用正面的态度强化动机 95
准则36 不要为不合理的体制辩解 97
准则37 鼓励创新 99
准则38 训练属下带来解决方案,而非问题 101
第二部分 管理自己 103
准则39 努力工作 106
准则40 以身作则 108
准则41 自得其乐 110
准则42 不要让工作死缠着你 112
准则43 知道自己该做什么 114
准则44 知道自己实际在做什么 116
准则45 评估你的时间价值 118
准则46 要主动,不要被动 120
准则47 前后保持一致 122
准则48 为自己制订实际的目标 124
准则49 制定行动计画,并保持低调 126
准则50 摆脱陈规 128
准则51 从错误中学习 130
准则52 不能一成不变 132
准则53 为事情排定优先顺序 134
准则54 拓展人脉 136
准则55 知道何时关上办公室的门 138
准则56 将时间花费在具效益的事情上 140
准则57 除了A方案,还要B方案和C方案 142
准则58 利用机会当个幸运者,但不加以承认 144
准则59 了解自己何时会有压力 146
准则60 管理健康 148
准则61 准备好面对快乐或痛苦 150
准则62 面对未来 152
准则63 乐观开朗而非垂头丧气 154
准则64 见树又见林 156
准则65 知道何时要放弃 158
准则66 处事要果决明快 160
准则67 採用极简的管理风格 162
准则68 想像别人会如何评价自己 164
准则69 坚守自己的原则 166
准则70 听从自己的直觉 168
准则71 具备创造力 170
准则72 不要停滞不前 172
准则73 保持弹性,随时行动 174
准则74 记住行动的目标 176
准则75 没有人是不可取代的 178
准则76 准时下班 180
准则77 持续学习──尤其是向竞争者学习 182
准则78 热情大胆 184
准则79 作最坏的打算,抱最大的希望 186
准则80 让公司知道你与公司站在同一阵线 188
准则81 不要说上司的坏话 190
准则82 不要说团队的坏话 192
准则83 接受上司要你做的事情不一定是对的 194
准则84 接受上司有时候会跟你一样害怕 196
准则85 避免画地自限的思考 198
准则86 不管是行为或谈吐,表现出你是他们的一份子 200
准则87 有疑问就提出 202
准则88 表现出你对上司和部属观点的了解 204
准则89 提出有建设性的意见 206
准则90 不要退缩──准备坚守自己的立场 208
准则91 不要玩弄手段 210
准则92 不要批评其他主管 212
准则93 分享你所知道的一切 214
准则94 不要恐吓别人 216
准则95 不要参与部门间的冲突 218
准则96 展现出你愿为团队牺牲的精神 220
准则97 让人尊敬而非让人喜欢 222
准则98 专心做好自己擅长的事情 224
准则99 为自己的表现寻找意见 226
准则100 维持良好关系和保持友善 228
准则101 建立与顾客相互尊重的关系 230
准则102 为顾客付出额外努力 232
准则103 了解你的责任,并坚守原则 234
准则104 取得别人的信任 236
准则105 不要便宜行事──会被发现 238
准则106 找个可以征询意见的对象 240
准则107 掌握一切 242
准则108 推崇自己的公司 244
终章 246
导论
「管理」是一件奇妙的工作,很少人会在现实生活中想去「管理」什么,但每个人或多或少都与「管理」脱不了关系。
就业辅导员:「你毕业后想从事什么工作?」
学生:「我想当个管理者。」
类似的对话曾经在你的生活中出现过吗?应该没有吧!
作为一个管理者,通常身兼多种角色。管理者应该扮演强而有力的舵手、领袖和创新者,更是激励大家的强心针、无私的法官、外交家、政治家、财务管理者、和善又可以让部属依靠的邻家大叔(婶),可以让团队成员加薪或取得资源的魔术师,甚至是个救世主。
作为一个管理者,应对部属负有责任,即使这些人不是由你亲自挑选和提携;即使他们存在着极大的差异;即使他们可能是你不喜欢的,甚至他们也不喜欢你,但你还是必须努力居中协调,让他们每天的工作都能顺利度过。你也应该兼顾他们的身体、情绪和感受上之安全与需要。管理者必须确定下属没有伤害自己或彼此伤害,并确保他们遵照工作规范和法规行事。与此同时,关于自身的权益、部属的权益,以及公司全体的权益,甚至国家的权益,你都应该了若指掌。
除此之外,最重要的是,你还被期望要把自己份内的工作做好,并且也要保持冷静──不能对部属大吼大叫、乱发脾气,也不能偏袒任何人。听起来并不容易,但管理本身就是一项挑战,不是吗?
你的责任就是照顾好团队成员,让他们发挥所长,即便这个团队有时候像一群小孩或叛逆的少年──他们经常睡得很晚,甚至整天不见人影,或什么都不想做,但事情就是这样,你无法简单的赏他们一巴掌*,或干脆命令他们上床睡觉就能解决一切。
管理者应对部属负有责任,即使这些人不是由你亲自挑选和提携;即使他们存在着极大的差异;即使他们可能是你不喜欢的,甚至他们也不喜欢你。
就像我一样,也曾经管理过人(最多管过一百人以上),我必须记住每个人的名字,以及他们各自的怪癖──像海瑟星期二因为要接小孩无法加班;崔弗患有先天性色盲,所以不能让他负责任何与展览有关的活动;若在吃饭时间叫曼蒂接电话,她会因口气不好而得罪客户;克里斯在团队中表现出色但却无法独挑大樑;雷恩则因有酗酒问题,而不能让他独自开车等。
身为一个主管,我们应该在自己的部属与上司之间找到缓冲区。
身为一个主管,我们应该在自己的部属与上司之间找到缓冲区。例如,有时候上司会交付毫无意义的工作,即使如此,我们还是要:(1)设法让部属接受;(2)避免四处抱怨或嘲笑;(3)明知工作没有意义还是要说服部属愿意执行。
当公司宣佈:「今年暂停加薪」,听到这种令人沮丧的事实后,我们还是要打起精神,适度的激励和安慰团队成员。此外,有时候各种传言会甚嚣尘上,像撤换高阶主管、秘密协议、部门合併或公司併购等,部属会因为担心或好奇而不断地刺探,这时候,我们依然需要保持沈默并守住秘密。
你的责任不只是带人而已,还必须负责预算、纪律、沟通、效能和法律、工会、健康、安全、个人事务、退休基金、生病给付、产假、育婴假、特休、事假、工作时间记录、员工管理、轮值、工作标准、裁退等不同的层面,并且还要提供第一时间的援助,新鲜的空气、冷暖气、卫生设备、停车位、灯光、文具、资源、茶点等,当然,对于顾客更是责无旁贷。
你还必须和其他的部门、小组、顾客、高阶主管、董事会、股东和会计部纠缠(除非你是会计部主管)。
你也被期待成为部属的标准和典范,这意味着你必须在期限内完成工作、坦白、聪明、穿着优雅、认真工作、努力不懈、晚睡早起、超然公正、负责任感、宅心仁厚、学富五车、完成看似不可能的任务。够严苛吧!
除此之外,作为主管的你,还要坦然接受来自各方的责难和质疑,有时候来自公司,有时候来自上司,有时候甚至来自你的部属、股东或社会大众!*
这些都是你的工作范畴。幸运的是,这里有些小技巧和诀窍可以帮助你,让你能够轻松的应付一切。这就是没有明文规定、不曾口耳相传,也没有被赋予定义的管理黄金准则。因此,如果你想成为领先一步的主管(管理者),记住,把书中的管理准则默记在心,并不要四处宣扬。
这些都是你的工作范畴。
管理既是一门艺术,也是一门科学。市面上有许多看似份量十足、厚厚的教科书会教你怎么做,也有数之不尽的训练课程可供选择。然而不管是教科书还是训练课程,都不会像本书一样,告诉你如何才能成为一个更好、更有效率和更优秀的主管。不管你带领的团队是一个人或多达千人──人数不是问题,书中的准则一概适用。
在本书中,你不会挖掘出本来不知道的知识,即使你真的不知道,但只要阅读过后,你就会惊讶的说:「这些道理真的非常浅显。」是的,因为书中所陈述的东西,就是这个世界原本的运作模式,唯一的差别在于,你是否能够按照我们的建议加以实践。
「我早就知道这些准则。」要说出类似的话根本毫不费力。是的,我知道你是一个聪明人,但请你对每一条准则诚实的扪心自问,你是否会实践并作为工作上的标准?真的会吗?
我将所有的管理准则划分成两大部分:
●管理团队
●管理自己
我相信这应该相当简单,这些管理准则并不是按照重要性来排列顺序──第一条并没有比最后一条来得重要。因此你要把所有准则全部读完,并从看起来最简单的准则开始实践和应用,一旦你不自觉的展开行动,其他的准则就会自动被带动,你的生活和工作也会随之带来正面的影响。你将会成为一个看起来一派轻松、游刃有余、自信满满并能掌控一切的神奇主管。想一下之前,你肩膀上还肩负着似乎扛不动的重担,埋头苦干,并时常紧张不已。这就是实践准则的好处。
在开始之前,或许应该花一、两分钟时间先定义我们所说的「管理」的内涵。相信我,「管理」要比听起来复杂很多。以金钱而言,每个人都是管理者──父母、个体户、企业主和财产继承人,每个人都要懂「管理」。你的财富可能是辛苦付出然后累积得来,对这些财富必须妥善处理,让资源能有效运用、花得其所、妥善规划、管控、设定标准、规划预算和有效执行等,以达到最佳的预期效果。这与一个团队主管所要做的工作相差无几,基本的管理元素并无不同。
哈佛管理学院界定「管理者」的定义是:「一个借由其他人而得到结果的人」。管理大师彼得.杜拉克(Peter Drucker)认为:「管理者负责计画、执行和监控。」澳洲管理协会对管理者的定义则是:「计画、带领、组织、授权、管控、评估和编列预算以达到目标。」
管理也可以相当冗长和复杂:
「管理者是组织管理团队的一员,负责将责任授权给人事、财务和物料管理的人,以达成组织的目标。管理者必须管理人力资源、协调沟通,从事和提倡企业的价值、伦理与文化,以及带领和引导组织变革。」
不论如何,身为主管的我们,都在运用某种方式将事情塑造成我们想像的样子,我们的工作都是在做管理。只要可以把我们的生活变得更简单的事情都是好的,这本书就是其中之一,不但不啰嗦累赘,更不故作神秘,实际上书中的准则都是十分浅显易懂。而且如果你仔细思考和执行每条准则将不会导致任何的失败;反之,你会对你的工作和生活的改变充满惊喜。
或许,你已知道书中的每一件事情,但你是否已经做到?这本书可以帮助你,将本来知道的知识加以实践和贯彻在工作之中。
改变就从现在开始.....
第一部分 管理团队
大多数人都必须与人共事,也就是所谓的团队、部门、伙伴等。唯一的问题在于,大多数的主管误以为他们管理的是人,他们把部属当成工具或装备,因此,让部属获得成功,就可以让自己成为卓越的主管──这也是大部人的观点。
但这是不对的,真正的管理者管理的不是「人」而是「流程」。经由适当的授权,人们可以妥善自行管理,所以管理者应将注意力放在策略的规划。毕竟团队的建立就是基于这个目的,即使将所有成员都换成机器,策略还是必须存在,流程的管理还是无法避免。
人工可能会因为机器的自动化而逐渐被取代或消失,但真正的工作不会。优秀的管理者是在管理变革、流程、策略、进度以及整体的平衡。在这个过程中,我们或许最好需要「人员」,但不是必须的,当然我们不应该忽视人员,但尽可能做到让他们可以自行管理。
作为管理者,我们必须和有血有肉的人们共事,因此了解关于这群人的特性,在有效管理上是一件很重要的事,比如有什么可以激励他们、他们是如何思考与感受、为什么他们要工作、为什么他们表现出好或坏、他们害怕什么、又怀有什么梦想等。我们应该鼓励、教导他们,让他们拥有工作需要的一切资源,以及自行管理自己。我们可以关心他们的进度,并且为其制定策略。一个管理者可以替部属担心、注意他们,与他们站在同一边并支持他们。但你要记住,我们不是「管理」部属,我们要让部属自行管理,那么我们就可以专心扮演好一个主管的角色。
准则 1 让部属甘愿工作
不要为了成功的机会而奋斗,要为了美好生活而努力。
──哈维尔(Vaclav Havel),捷克共和国前总理
你的部属受雇来工作,而你要管理他们。假如对他们而言「工作只不过是一份工作」,只是在上下班之间努力让自己不要揽事上身,那么你永远无法让他们发挥百分之百的能力,结果几乎注定是失败收场。但假如他们可以把工作当作是快乐的泉源,认为工作充满挑战、刺激和具有发展机会,并且有参与感,那么每个人就会把自己最好的一面表现出来。但问题的难处是,如何让团队成员达到这样的境界,这完全视乎你怎么做。你必须激励、领导他们,让他们接受挑战,并使他们甘愿工作。
我一直相信,一个成功的主管,绝对不是一个只知道发号施令的人,而是一个能够真正赋能团队,让每个人都发挥最大价值的领导者。这本书的题目《主管应该管什么:轻易赢得下属爱戴,老板赏识,升职加薪跟着来的管理术》恰恰点出了这个核心。我特别好奇“轻易赢得下属爱戴”是如何做到的。在我的经验里,赢得爱戴绝非易事,它需要长期的付出和真诚的沟通。我期待这本书能提供一些具体的方法,比如,如何处理团队内部的矛盾?如何有效地进行绩效反馈?如何帮助下属实现个人成长?“老板赏识”也是一个关键点。很多时候,我们觉得自己在埋头苦干,但老板似乎并不太了解我们的工作全貌。这本书会不会提供一些关于如何更好地向上汇报,如何清晰地展示自己的成果和价值的策略?“升职加薪跟着来”则是我们共同的追求,我希望这本书不是教我们如何去“邀功”,而是如何通过提升我们的管理能力和团队绩效,让我们的价值得到应有的认可。我非常关注书中是否提供了关于如何建立清晰的团队目标,如何优化工作流程,如何培养团队协作精神等方面的具体指导,这些都是提升整体管理水平的关键。
评分《主管应该管什么:轻易赢得下属爱戴,老板赏识,升职加薪跟着来的管理术》这个书名,简直就是为我这样的职场迷茫者量身打造的。我常常在想,为什么有些主管能让团队充满凝聚力,而有些却让气氛变得沉闷?“轻易赢得下属爱戴”,这对我来说就像是一个“魔法咒”,我迫切地想知道这个魔法是如何施展的。我理解,“爱戴”不是靠命令得来的,而是需要通过真诚的沟通和公正的对待。这本书会不会提供一些具体的情境分析,让我们知道在不同的情况下,如何才能赢得下属的信任和支持?“老板赏识”也是我一直在努力的方向。有时候,我觉得自己已经尽力而为了,但老板的反馈总是“还不错”,而不是“非常棒”。我好奇这本书会不会教授一些沟通的技巧,让我们能够更好地展示自己的工作成果,让老板看到我们的潜力?“升职加薪跟着来”,这当然是大家共同的期望,但我想,这应该是我们凭借自身能力和对公司的贡献而获得的。我期待这本书能够提供一套实用的“管理术”,让我们不仅能解决眼前的问题,更能为未来的职业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我非常关注书中是否包含关于如何培养下属的领导力、如何激励团队士气、以及如何处理复杂人际关系等方面的具体指导。
评分这本书的书名真的很大胆,也很直接。《主管应该管什么:轻易赢得下属爱戴,老板赏识,升职加薪跟着来的管理术》,一看就知道是想直接解决职场痛点。我平常在公司里,常常觉得主管这个角色很微妙,既要照顾下属的情绪和发展,又要向上级负责,还得顾好团队的业绩,简直是夹心饼干。很多时候,感觉自己做了很多事,但下属好像也不是很领情,老板也觉得我能力有待提升,升职加薪就更不用说了,遥遥无期。这本书的名字听起来就像是给我量身定做的救星,让我很好奇,它到底有没有真的“轻易”的秘诀,还是只是纸上谈兵。毕竟,“赢得下属爱戴”、“老板赏识”、“升职加薪”这几个关键词,是每个职场人都梦寐以求的,但往往实现起来却难如登天。我特别想知道,这本书会不会提供一些具体的、可操作的方法,而不是空泛的大道理。比如,在处理团队冲突时,到底该怎么做才能既公平又有效?在给下属绩效评估时,怎样才能让他们心服口服,而不是觉得你在鸡蛋里挑骨头?又或者,在跟老板汇报工作时,怎样才能让老板一眼就看到你的价值和贡献?我关注的重点是“术”,是那些能够切实帮助我提升管理能力的技巧。这本书如果真的能提供“管理术”,那可真是太棒了。
评分我一直觉得,一个好的主管,不只是一个发号施令的角色,更是一个能够赋能团队、激发潜力的领导者。这本书的书名《主管应该管什么:轻易赢得下属爱戴,老板赏识,升职加薪跟着来的管理术》触动了我内心深处的想法。我身边的很多主管,很多时候只是把工作分配下去,然后等着结果,遇到问题就批评指责,这样的管理方式,真的很难让人信服,更别提什么爱戴了。我期待这本书能告诉我,如何才能从“管人”变成“理人”,从“监督”变成“赋能”。“赢得下属爱戴”,这听起来有点像是一种艺术,不是硬性规定的,而是通过潜移默化影响的。我好奇这本书会如何解释这个“爱戴”的来源,是来自公正的对待?还是来自对下属成长的关心?又或者是来自公平的奖惩制度?“老板赏识”也是一个关键点,很多时候我们觉得自己做得很好,但老板就是看不到,或者看不到我们期望的那个角度。这本书会教我们如何有效地向上沟通,如何展示自己的成果,让老板看到我们的价值吗?“升职加薪跟着来”,这当然是结果,但也是目标。我希望这本书不是只讲如何讨好老板,而是真正帮助我提升能力,让我配得上更好的职位和待遇。我非常关注书中是否有关于如何培养下属、如何授权、如何激励团队等方面的具体指导。毕竟,一个主管的成功,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他能否带领团队取得成功,而不仅仅是自己个人的能力。
评分我是一名刚晋升为主管不久的新手,对于如何管理一个团队感到非常迷茫。这本书的标题《主管应该管什么:轻易赢得下属爱戴,老板赏识,升职加薪跟着来的管理术》让我眼前一亮,感觉找到了指引。我常常在思考,我到底应该如何“管”?是事无巨细地盯住,还是放手让大家去做?“轻易赢得下属爱戴”这句话对我来说尤为重要,因为我害怕自己的管理方式会让下属感到压力,或者被认为不够专业。我希望这本书能够教我一些方法,如何在建立权威的同时,也能让下属感受到尊重和支持,从而建立起良好的工作关系。“老板赏识”也是我迫切需要学习的。作为新人主管,我担心自己的能力不足,无法达到老板的期望,也担心无法有效地向上级汇报工作,让老板看到我的努力和成果。这本书会不会提供一些关于如何向上沟通,如何展现领导力的技巧?至于“升职加薪跟着来”,这当然是最终的目标,但我明白,这是建立在前面的两个基础之上的。我期待这本书能够给我一套完整、可操作的“管理术”,让我能够少走弯路,更快地成长为一名优秀的主管。我特别关注书中是否有关于如何制定团队目标、如何分配任务、如何进行绩效评估以及如何处理团队矛盾等方面的具体指导。
评分读到《主管应该管什么:轻易赢得下属爱戴,老板赏识,升职加薪跟着来的管理术》这个书名,我脑海中立马浮现出无数个职场场景。作为一名主管,我常常在想,我到底应该扮演一个什么样的角色?是严厉的“监工”,还是亲切的“伙伴”?“轻易赢得下属爱戴”,这句话对我来说有着特别的吸引力,因为我见过太多因为管理不当而导致团队士气低落的例子。我希望这本书能告诉我,如何才能真正赢得下属的信任和尊重,让他们心甘情愿地跟随我一起奋斗。是关于如何建立公平的激励机制?还是关于如何更好地倾听和理解下属的需求?“老板赏识”也是一个重要的课题,我常常觉得,自己在汇报工作的时候,总是有很多东西没有说清楚,或者没有说到点子上,导致老板对我的评价不够高。这本书会不会提供一些关于如何进行有效沟通,如何展现自己的战略思维和执行能力的实用技巧?而“升职加薪”,这当然是我们工作的终极目标之一,但我相信,这应该是我们通过自身的努力和能力提升,以及对公司的贡献而获得的。我期待这本书能够为我提供一套系统的管理方法,让我能够从根本上提升自己的管理水平,从而赢得下属的认可,获得老板的赏识,最终实现事业上的突破。
评分我最近在思考,为什么有些主管能够让团队充满活力,大家都有说有笑,工作也做得井井有条,而有些主管却让团队气氛压抑,大家做事都小心翼翼,生怕出错。这本书的题目《主管应该管什么:轻易赢得下属爱戴,老板赏识,升职加薪跟着来的管理术》点出了一个核心问题:“主管应该管什么?” 这个问题看似简单,但很多主管都回答不上来,或者回答得模棱两可。我个人觉得,“管”这个字,有时候会给人一种压迫感,但我希望这本书能重新定义“管”,让它变成一种积极的引导和支持。尤其“轻易赢得下属爱戴”,这四个字让我觉得很舒服,因为我知道,真正的爱戴不是强迫来的,而是自然产生的。我想知道,这本书是如何解读“轻易”这两个字的,是不是有一些巧妙的方法,能够让下属心甘情愿地去做好工作,并且感激主管的指导?“老板赏识”也让我很有共鸣,很多时候,我们只是在做分内之事,并没有展现出超出预期的能力,所以老板自然也就没有特别的关注。这本书会不会提供一些技巧,让我们能够更好地展现自己的亮点,让老板看到我们的潜力?而“升职加薪”作为最终的回报,我觉得它应该是一个水到渠成的过程,而不是靠投机取巧得来的。我期待这本书能够提供一套完整的管理哲学和实践方法,让我能够从根本上提升自己的管理水平,从而实现事业的全面发展。
评分书名《主管应该管什么:轻易赢得下属爱戴,老板赏识,升职加薪跟着来的管理术》的几个关键词,就像是职场人的“三个愿望”,太吸引人了!我一直在思考,作为主管,我们的责任到底有多大?我们应该管的事情又有多少?有时候,我觉得自己管得太多,反而压抑了下属的创造力;有时候,又觉得管得太少,导致团队效率低下。这本书的“轻易”二字,让我觉得很诱人,是不是意味着有简单易行的方法,可以达到我们追求的目标?“赢得下属爱戴”,这绝对不是靠口号喊出来的,而是需要靠实际行动和真诚的态度。我好奇这本书会如何具体地阐述这个“爱戴”的获取过程,是关于公平公正的对待,还是关于关怀下属的成长?“老板赏识”更是很多主管的“心病”,我们常常觉得自己付出了很多,但老板却看不到,或者看不到我们希望他看到的那一面。这本书会不会提供一些关于如何让自己的贡献更加显性化、如何与老板建立更有效的沟通渠道的策略?而“升职加薪跟着来”,这无疑是我们努力的动力和结果,但我想,这应该是我们能力和价值被认可后自然而然的收获。我期待这本书能够提供一些关于如何提升团队整体绩效、如何培养有潜力的下属、如何让自己的管理能力得到最大化的发挥的实操性建议。
评分这本书的书名《主管应该管什么:轻易赢得下属爱戴,老板赏识,升职加薪跟着来的管理术》,读起来就充满了吸引力,尤其是“轻易”二字,让人觉得管理似乎并没有想象中那么难。我一直觉得,做主管是一门艺术,也是一门科学。我们不仅要管好工作,更要管好人。但现实往往是,很多人在管理方面屡屡碰壁,下属不服管,老板也不满意,升职加薪更是遥遥无期。我特别想知道,这本书是如何解读“主管应该管什么”这个问题的。是关于明确的职责划分,还是关于灵活的应变策略?“轻易赢得下属爱戴”,这对我来说是一个很大的诱惑,因为我深知,只有赢得下属的爱戴,团队才能真正地团结一致,发挥出最大的潜力。我好奇这本书会分享哪些能够打动人心的管理技巧?是关于同理心,还是关于公平公正的原则?“老板赏识”也是一个重要因素,很多时候,我们觉得自己做得够好了,但老板的评价却总是差那么一点。这本书会不会提供一些关于如何与老板建立良好关系,如何更有效地向上汇报,让老板看到我们的价值和潜力的建议?“升职加薪跟着来”,这当然是工作的回报,但我相信,这应该是建立在我们的能力和贡献之上的。我期待这本书能为我提供一套完整的管理方法论,让我能够不仅做好本职工作,更能成为一个受下属拥戴、获老板赏识的优秀管理者。
评分书名《主管应该管什么:轻易赢得下属爱戴,老板赏识,升职加薪跟着来的管理术》真是直击痛点,让我一眼就心动了。作为一名在职场摸爬滚打多年的普通主管,我常常感到力不从心,一方面要面对公司严峻的业绩压力,另一方面又要协调部门内部的人际关系,有时候真的觉得心力交瘁。这本书的承诺,听起来像是给我量身定做的“解药”。“轻易赢得下属爱戴”,这真的是一个很大的挑战,因为在现实工作中,我常常发现,即使我尽力去关怀下属,也未必能得到他们的理解和支持,有时甚至还会被误解。我很好奇,这本书是如何定义“爱戴”的,又是如何通过“轻易”的方式来实现的?是注重沟通技巧,还是强调同理心?“老板赏识”也是我非常渴望达成的目标。在公司里,我经常会觉得自己的努力没有被看见,或者说,我的汇报方式不够直接有效,导致老板对我的认知存在偏差。这本书会不会提供一些实用的方法,让我们能够更有效地与上级沟通,展示自己的价值和成果?而“升职加薪跟着来”,这当然是我们每个人都期盼的结果,但前提是我们的能力得到了认可,我们的付出得到了回报。我期待这本书能够提供一套系统的管理方法,让我们不仅能做好眼前的工作,还能为未来的职业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ttbooks.qciss.net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特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