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管这么说:「週三中午之前,给我进度表!」
用【命令句】带人,你的部属永远不懂思考。
如果改口这么问:「你认为,进度何时可以规划完成呢?」
用【问句】带人,他会开始计算中间过程,启动思考模式。
比起「命令句」,不如给他1句重点「提问句」。
当主管,不是努力拼业绩,更不是只会指派工作给部属,
你得学会用「问话技巧」,让他开始思考,自己主动把事做好。
为什么带人用「问」的方式,比用直接指派高明?因为你问对方,就已经代表某一种程度上的尊重,不是拿职位或利益来压制,且在提问的同时,部属会自己开始思考,不必等你的指示。
★主管准备分配工作时,
该这么说:「你知道,为什么选你做这件事吗?」
不该这么说:「这件事交给你办了。」
让部属感觉到这个工作是为他选择的,以及「受到期待的肯定」,他就会「主动」想做好。
★主管和部属一对一谈话时,应该要说:
「你上个月的业绩不太好,是不是发生什么事了?」「要我帮忙吗?」
「前几天给A厂商的资料没备齐喔!不过,A厂的窗口一直赞美你反应很快耶!」
让部属感觉到,你不只关心业绩,也关心他这个人,同时也在默默观察他「全方位的表现」。
★主管赞美部属达成工作目标时,
该这么说:「你觉得这次为什么会成功?」
不该这么说:「你还不错嘛。」
帮助和他思考成功原因,然后学会复制成功模式,他就会「自己成长」。
▲10个最常见的工作场景,62句「这时候,主管该怎么说」的关键一句话!
事必躬亲的主管,只是多领15%薪水,但得多做10倍工作的倒楣鬼!这时候,你得跳脱「自己求表现」的迷思,「业绩」已经不再是你的主要工作,「带出会自己思考的部属」,才是你的重要课题。
自信、活力、游刃有余,你要成为部属想模仿的「偶像」;每天忙得团团转、失去自己的生活,没人会把这种劳碌命当作自己的典范。为部属们制造「自动成长」的工作环境,你该怎么做?
◎拓展部属的视野,分析对手的「成功模式」,让他们开开眼界,也对你更加信服。
◎为单打独斗的部属,制造「合作」的环境,懂得自己不足,愿意求救的人才会成长。
◎只有主管讲不停,这会不如别开,用「该怎么做才能?」当开会的主题,发言就会变踊跃。
◎就算只是例行公事,也要大声赞美!人都喜欢被肯定,让他的自尊心成为把事做好的动力。
◎「刚好」一起吃午餐,是了解部属想法的好机会;「最近辛苦了,假日有好好放松吗?」
很多中阶主管本身能力优秀,往往容易对部属做出过高的要求。当部属无法如期完成目标时,主管便认为「为什么这么简单的事也做不好呢?」接着忍不住出手将原本为部属工作范围内的工作揽在自己身上。最后陷入了多花时间做其他人的工作→没有时间「管理」部属的恶性循环中。《会带人的主管才知道的问话技术》中,一网打尽主管们一定会碰上的10个「带人场合」,不用责备,不用指挥,只要知道「关键1句话」,就能把庸材变干才!
本书特色
★改变7千名主管带人方式的管理顾问,分享前人丰富实例,从经验中反思学习。
★列出10个最常见的带人场景,临时遇到任何状况,都能立刻派上用场。
★每个场景结束后,条列「部属会自动成长的关键1句话」,提醒你这时候该「说什么」。
★随章付上评估表、计画表、检查表,帮助你管理时更有条理、更有效率。
作者简介
生田洋介(Yosuke Ikuta)
自我成长顾问
▲担任组织(团队)与个人追求自我表现成长的「成长顾问」。
▲大学毕业后先后担任广告代理店业务、CM制作公司的产品经理后,于1996年开始参与IWNC股份有限公司的组织与人才开发顾问的团队工作。之后便开始以国内外的大型企业为主要对象,将以经验学习模式为基础的「自律性改革」课程带入许多企业当中。
▲在主要以管理阶层为对象的领导能力与团队经营课程当中,作者本身也一直实践「不教学,只引导」的经营管理原则。他的课程已经改变了超过7千名经营管理者的想法,让他们开始实践「不用带人,部属会自动成长」的引导法。
▲着有《改变7000名现场经营管理者的8大法则》。
译者简介
郭欣怡
淡江大学日本研究所硕士,专攻教育学。国立高雄第一科技大学应用日语系、国立台中商专应用外语科毕业。离开对日贸易助理的第一份工作,取得高中、职日语合科教师证之后,不甘心只当一位日文老师,而一头栽入日文学习书籍写作的世界。
现任日文翻译、口译、日文家教、文化大学推广部、台北市、新北市各社大、长庚养生文化村日文讲师。着作有《快熟五十音》、《快熟基础日语会话》、《哈烧日语会话》、《NEW日文单字放口袋》、《连日本人都在用的日本语书信大全集》(我识出版社)。《五十音原来如此》、《日文单字简单到不行》(捷径文化)、《排行榜旅游日文常用语》、《排行榜日文常用语》、《排行榜购物日文常用语》(凯信出版)等。
【前言】他「主动去做」,你才是高明的主管
【序章】会带人的主管,一定要懂得「问话的技术」
──比起「命令句」,不如给他1句重点「疑问句」
‧当主管更累,为什么?
‧抛开3种管理迷思,当主管!
‧不用带人,部属也会自我成长!
‧带人之前,当主管应该有的四种心态
‧主管非圣贤,但有些事绝对别做错
【第1章】新团队运作前,先建立「向心力」
──「关于这次的新提案,有什么好点子吗?」
01 新人加入,是「整队」的大好机会
02丢掉称谓、头衔,才能拉近关系
03拼业绩,是主管的工作吗?
04 除了赚钱,你公司的「核心目标」是什么?
05 员工说:「公司也是自己的」,你就成功了
06 主管的价值观,决定公司文化
07「你们想怎么做?」主管该给一点思考时间
08勐抱怨的主管,不及格!
【第2章】工作开始前,订出明确目标
──「一年内,业绩要成长30%!」
09主管老是「指派」任务,部属只会做做样子
10时时反问部属:「你的目标是什么?」
11完成计画的时间表,让他自己说
12你做事缺乏效率,如何提升?
13你的期待,要明确的说出来
14分析对手的「成功模式」,让他开开眼界
15决策的过程,有6个步骤一定要做到
【第3章】分配工作时,主管要「选对人」
──「这次的专案,你可以负责A项目吗?」
16「这个案子,让你负责好吗?」分派工作要用问句
17 「他适合什么样的工作?」主管要自问的一句话
18 「你知道,为什么选你做这件事吗?」明确告知原因
19善用6种情境提问,提高达成机率
20 「有没有人可以协助你呢?」暗示他,团队很重要
21 「最近还好吗?」「要我帮忙吗?」关切进度的问法
【第4章】例行工作时,小事也要马上「赞美」
──「每次交报告,都很准时!真是太可靠了!」
22 「你小时候的梦想是什么?」,闲话家长可以了解一个人
23「你帮忙处理这项工作,我真的很高兴」,主管更要说谢谢
24 「这也是另一种不同的想法耶!」用这句话代替否定句
25部属个性不同,你该怎么安排工作?
26「这样做,对吗?」少用带有否定意味的问句
27相反意见,都视为一种「有趣的意见」
28 「什么事让你变消极了呢?」主管要建立他的自信心
29工作不是旅游,不能边走边看
30不只关心进度,部属的「情绪」也是重点
31「赞美」要公开,「修正、建议」要及时
32主管率先实践「适度的休息」,工作保持高效率
【第5章】一对一面谈时,具体说出部属的成绩
──「这几个月,看你在与A厂商的合作企划上花了很多心思,表现很好。」
33定期「一对一」面谈,维持战斗热度
34「觉得哪里做得不好呢?原因出在哪里?」讨论6个月内的表现
35 「过去的这一年,对你来说是怎么样的一年?」
36 「你认为,你的优势是什么呢?」,让他看见自己的强项
37一次讲太多重点,对方不知从何改正
38面谈愉快的结束,部属工作更积极
【第6章】开会时多用「问句」,回答就是「讨论」
──「如果是用A方案,该从哪里开始做起?」
39能力强的主管,最懂得如何开会
40开会不是人到就好,先做3件事
41赋予每个人一种角色,热烈讨论
42「该怎么做才能...?」用问句当开会的主题
43空口白话不算数,写下来才清楚
44「意见要说出来。」,空想的点子,没有价值
45唱反调的人,才是会议的大功臣
【第7章】一起聚餐时,主管要当「聆听者」
──「我只要放假,都会去...。你呢?平时的兴趣是什么?」
46 轻松的场合,部属容易「一吐为快」
47 「刚好」一起吃午餐,是了解部属想法的好机会
48「除了工作外,做什么事最快乐?」聊天的最佳问句
49「你今天很安静耶!怎么了?」主管要率先动起来
50聚餐、生日会,是一种情感交流的必要娱乐
【第8章】部属失败时,「自省」比「责备」更有效
──「这一次进度不顺利,你认为下次该怎么做呢?」
51「为什么会犯这种白痴错误啊?」这是最笨的斥问法
52 「你给我负责!」和「由我来负责」不一样
53 责备10句话,不如1句「下次加油」
54「哪里出问题?」让他自己思考
【第9章】部属成功时,让他记住「方法」和「喜悦」
──「做得太好了!这次成功的关键点是什么?」
55 「谢谢你完成这件工作!」挑动他的自信心
56 「你觉得这次为什么会成功?」一起和他思考成功原因
57 「怎么做,才能完全发挥你的能力呢?」引导他火力全开
58 「你做得真棒!」,维持部属对工作的好感觉!
【第10章】专案结束时,检讨、分享要用「说」的
──「回头想想过程,你给自己打几分?」
59「我们回头来看整个企划。」帮助他自我思考
60 「这次的专案,你给自己打几分?」培养部属自评能力
61「分享成败经验,我们是最强团队!」
62主管不指挥,部属才会思考并成长
【终章】成为让部属想追随的主管
‧主管的性格,是部属「自动成长」的关键
‧好的主管,用「品格」带人
‧「可靠感」,从外在印象开始
‧「健康」很重要,无法平白得到
‧人生不是只有工作,记得「享受」
【结语】从经验中自我学习,就是最好的成长
◎「工作以外,做什么事最快乐?」聊天的最佳问句
分享个人私事,有助于更了解彼此。首先,你必须了解部属,将平常他在午休、开会前的闲聊时不太轻易提起的事,在私下聚餐的轻松场合借机全部问清楚。
▲抛出问题后,你的反应将决定对方回答的深度
这时的基本态度就是「倾听」,你必须扮演好「倾听者」的角色。每次先设定想知道的主题,同时也事先准备2~3个有关私人问题的提问。从回答这些问题中,部属会渐渐觉得「我是受重视的」。
「你平常的兴趣是什么?」
「梦想与目标是?」
「为什么当初想进我们公司?」
「现在工作当中,觉得最快乐的部分是什么?」
「工作以外,做什么事情觉得最快乐?」
「学生时代曾对什么事情着迷?为什么?」
用心倾听时,为了引导对方分享更多内心事,留下开心的印象,一定要适时地做出「反应」。先想看看,当你和人谈话时,对方做出什么反应,会让你打开更多话匣子呢?「喔」、「喔,是喔」,以平板的音调说出这种回应,应该无法让人说更多。用稍微开朗的语气,略提高音调,说出「喔~然后呢、然后呢?」、「哇!好厉害喔!」、「嗯~那好辛苦耶~」等等的回答,让对方感受到你对话题内容有兴趣。
在倾听的当下,配合话题内容的表情、声音的语调、肢体语言等等的反应,都是很重要的。
▲说话量主管3、部属7,最刚好
但各位主管要注意一点:绝对不要试图挖出对方所有私事!当人一旦感觉对方故意探自己隐私的时候,反而会产生不信任感。多多闲聊不错,但也别忘了营造轻松的气氛。
闲聊的同时,除了提出问题外,也别忘了分享自己的事。「打开自己心房」也是向对方释出「善意」的表现。至于谈话量,部属「7成」,主管「3成」左右的比例是最理想的。身为主管,切记绝对不要一个人自顾自地说个没完。
◎「为什么会犯这种白痴错误啊?」这是最笨的斥问法
主管必须有接受部属失败的度量,也就是说,主管该看的,应该是过程中的积极度,和独立处理事情的能力。假如部属行事积极,却仍然失败了,就不要太苛责,为他积极的态度给予高度评价。
看到《会带人的主管才知道 问话的技术:不用带人,部属会自动成长的62句关键话》这个书名,我内心有种“终于等到你”的感觉。在我的职业生涯中,尤其是从基层晋升到管理岗位之后,我遇到的最大瓶颈之一,就是如何有效地“带人”。很多时候,我发现自己花费了大量的时间和精力去“教导”和“监督”,但效果却不如预期,甚至有些部属会产生依赖感,一旦离开我的指导,就显得无所适从。这本书的副标题,“不用带人,部属会自动成长”,简直是我一直以来渴望达成的目标。而“问话的技术”这个核心概念,更是让我看到了突破口。我常常在想,如果我能够通过提问,引导部属自己去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那该多么高效,多么能激发他们的自主性和创造力!我期待这本书能够提供一套系统化的“提问方法论”,让我明白在什么情境下,应该问什么样的问题,用什么样的语气和方式去问,才能达到最佳的效果。我不希望它只是罗列一些问题,更希望它能教会我背后的思考逻辑和原则。毕竟,模仿别人的话语很容易,但理解其精髓,并能根据实际情况灵活运用,才是真正的能力。我非常好奇,这“62句关键话”究竟包含了哪些智慧,它们是怎样地能够“不用带人,部属会自动成长”的?我希望这本书能成为我手中的一本“宝典”,让我能够不再为“带人”这件事而烦恼,而是能够真正地赋能我的团队,让他们成为独立、自信、能够自我驱动的优秀工作者。
评分《会带人的主管才知道 问话的技术:不用带人,部属会自动成长的62句关键话》这个书名,一瞬间就击中了我的痛点。作为一名在一家中小企业担任人事主管,我经常需要处理各种团队管理的问题。尤其是看到一些员工在遇到困难时,总是习惯性地依赖主管,而我则需要花费大量的时间去指导和帮助,这不仅让我自己的工作效率低下,也似乎阻碍了员工自身能力的提升。因此,看到“不用带人,部属会自动成长”这句话,我简直眼前一亮,这不就是我梦寐以求的状态吗?而“问话的技术”这个切入点,更是让我觉得这本书非常有价值。我一直相信,好的提问比直接的指令更能激发员工的思考和主动性。但如何提问才能做到这一点,我一直在探索。我非常期待这本书能提供一些具体的、可操作的“关键话”,能够帮助我在日常工作中,更有效地引导员工,让他们自己去发现问题的根源,去寻找解决的办法,从而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不断学习和成长。我希望读完这本书,我能成为一个更优秀的“引导者”,而我的团队也能成为一个更具活力、更可持续发展的优秀团队。
评分这本书的标题确实很有意思,一开始就抓住了我的眼球。《会带人的主管才知道 问话的技术:不用带人,部属会自动成长的62句关键话》,听起来好像是一个“懒人包”式的管理秘籍,让人有点半信半疑。不过,作为一个在职场摸爬滚打多年的上班族,我深知“带人”这件事的难度与重要性。尤其是在现今这个快速变化的时代,传统的“指令式”管理模式已经越来越难以奏效,如何激发部属的自主性,让他们自己成长,才是真正考验主管功力的地方。这本书的副标题“不用带人,部属会自动成长”更是点出了核心,这听起来像是每个主管的终极梦想。我一直觉得,好的主管不是事必躬亲的“仆人”,也不是高高在上的“家长”,而更像是教练,能够通过提问,引导部属自己找到答案,从而获得成长。所以,我非常期待这本书能够提供一些实实在在、可操作的方法,尤其是在“问话的技术”这个部分。我希望能从中学习到如何通过巧妙的提问,来激发部属的思考,让他们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不仅完成任务,更能学到东西,提升能力。毕竟,一个能够自我驱动、不断成长的团队,才是最强大的。我个人在管理过程中,也经常遇到一些挑战,比如如何让部属主动承担责任,如何让他们在遇到困难时,不是第一时间求助,而是尝试自己思考解决方案。这些都与“问话”的技巧息息相关。有时候,一句简单的问题,可能就能打开部属的思路,让他们看到全新的可能性。这本书的名字和副标题,就好像是在承诺,它能解决我长期以来在管理上的一些困惑。我希望能从这本书中,找到那些能够让我不再“费力带人”,而是让团队“自然而然”地朝目标前进的“秘密武器”。
评分《会带人的主管才知道 问话的技术:不用带人,部属会自动成长的62句关键话》这个书名,让我当下就产生了强烈的购买欲望。作为一名在大型企业中层管理的女性,我时常在思考,如何才能建立一个高效、并且成员能够持续成长的团队。传统的“管”的方式,感觉越来越不适用了,尤其是对于年轻一代的员工,他们更看重的是机会、是成长,是参与感,而不是被动地接受指令。这本书的“不用带人,部属会自动成长”这几个字,正是我在管理实践中一直在探索的方向。我一直相信,真正厉害的主管,不是事必躬亲的“保姆”,而是能够通过巧妙的引导,让部属“自己跳起来”去完成任务,甚至做得比我们预想的更好。而“问话的技术”正是实现这一点的关键。我特别好奇,书中提出的“62句关键话”,究竟有哪些精髓?它们是如何做到在不直接给出答案的情况下,却能激发部属的思考,让他们自主地去寻找问题的答案,并从中学习和成长的?我希望这本书能提供一些非常具体、有画面感的案例,让我能够轻易地将书中的理念和技巧,融入到我日常的工作沟通中。我渴望掌握那种“四两拨千斤”的提问技巧,能够让我的部属在被提问之后,不是感到压力,而是感到被启发,从而更积极主动地投入到工作中。
评分《会带人的主管才知道 问话的技术:不用带人,部属会自动成长的62句关键话》这个书名,简直就像是为我量身打造的。作为一名在公司里摸爬滚打多年的基层管理者,我深知“带人”的艰辛。常常感觉自己像是在不断地“救火”,部属遇到一点小问题,就来找我,我得耐心解释、手把手指导,不仅耽误自己的工作,还容易让他们产生依赖。最关键的是,我发现自己花了那么多精力,部属的能力并没有得到质的飞跃。所以,“不用带人,部属会自动成长”这几个字,简直像黑暗中的一道光!我一直在寻找能够有效激发部属内在驱动力的方法,而这本书提出的“问话的技术”,我觉得是找到了一个非常关键的突破口。我一直相信,好的提问比直接的答案更能激发思考。但如何提问,才能既有效又不会让部属感到压力,这门学问我还在摸索。我特别期待书中提到的“62句关键话”,它们听起来像是经过提炼的精华,是能够直接用在实战中的“话术”。我希望这本书能给我提供清晰的框架和具体的指导,让我能够掌握在不同场景下,如何用恰当的提问来引导部属,让他们自己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案,从而在这个过程中不断学习和成长。
评分这本书的标题《会带人的主管才知道 问话的技术:不用带人,部属会自动成长的62句关键话》,一语道破了许多主管的痛点,也描绘了一个理想的管理境界。在目前的职场环境中,我们越来越强调赋能和自主性,但如何真正做到让部属“自动成长”,很多时候我们只是停留在口号上,却不知道具体该怎么做。这本书的“问话的技术”这个切入点,我觉得非常棒。我经常发现,有时候我们主管急于给出“标准答案”,反而剥夺了部属自己思考、探索和学习的机会。而如果能通过一些有引导性的问题,让部属自己去梳理思路,自己去寻找解决方案,那他们获得的成长将是更深刻、更持久的。我特别期待书中提到的“62句关键话”,它们应该是一套非常精炼、非常实用的工具。我希望这本书能够给我带来一些“原来是这样”的顿悟,让我明白在不同的情境下,应该如何设计和运用问题,来激发部属的潜能。我希望读完这本书,我能够成为一个更优秀的“提问者”,一个能够用更少的时间,却能取得更好的管理效果的主管。我想要摆脱那种“我什么都得管,什么都得操心”的状态,而是能够建立一个真正能够自我运转、自我成长的团队。
评分这本书的标题《会带人的主管才知道 问话的技术:不用带人,部属会自动成长的62句关键话》简直太吸引人了!作为一个在科技公司打拼多年的项目经理,我深切体会到,团队的效率和成员的成长,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主管的管理能力,而管理能力中最核心的,往往是沟通和引导。我曾经也试过很多管理书籍,但很多内容都比较空泛,或者过于理论化,很难落地。但这本书的“问话的技术”和“部属会自动成长”这两个点,让我觉得它非常务实。我常常觉得,很多时候我们主管急于给出答案,反而扼杀了部属自己思考和解决问题的机会。如果能通过一些巧妙的提问,就能让部属自己找到方向,那该多好啊!尤其是在团队成员背景和能力差异很大的情况下,如何用统一的提问方式,去激发不同人的潜能,这对我来说是一个很大的挑战。我迫切希望这本书能给我提供一些具体的、可执行的“问话模板”或者“问话原则”,让我能在日常工作中,有意识地去运用,去训练我的部属,让他们从“需要人推着走”变成“主动往前跑”。我特别关注“62句关键话”这个数字,它似乎暗示着这本书提供的是一套精炼、实用的工具,而非长篇大论。我希望读完这本书,我能像拥有一个“锦囊”,在面对不同的管理情境时,都能从中找到合适的“关键话”,来引导团队成员,让他们在工作中不仅完成任务,更能获得个人能力的提升,实现真正的“不带人,却能带好人”的境界。
评分这本书的标题《会带人的主管才知道 问话的技术:不用带人,部属会自动成长的62句关键话》,让我立刻联想到我近期在团队管理中遇到的一个困境。我负责的团队成员们,普遍工作能力都不错,但总感觉缺乏一种主动性和独立思考的能力,很多时候需要我不断地去“push”他们,或者为他们梳理清楚工作的方向。这种“事必躬亲”的管理方式,让我身心俱疲,也限制了团队的整体发展潜力。“不用带人,部属会自动成长”这几个字,简直说出了我的心声。而“问话的技术”这个核心概念,更是让我看到了解决问题的希望。我一直觉得,提问是引导和激发思考的绝佳方式,但如何提问才能达到“润物细无声”的效果,又不至于让对方感到压力,这其中的艺术我还在学习。我非常期待书中提到的“62句关键话”,它们听起来像是经过精心提炼的实用工具,能够帮助我在不同情境下,巧妙地运用语言,引导部属自己去思考,去发现,去成长。我希望这本书能够给我带来全新的管理视角和实操方法,让我能够摆脱“保姆式”的管理,真正赋能我的团队,让他们成为能够独立解决问题、不断自我提升的优秀成员。
评分这本书的标题《会带人的主管才知道 问话的技术:不用带人,部属会自动成长的62句关键话》简直太有吸引力了!作为一名在快速变化的互联网行业工作的部门经理,我时常感到,传统的管理模式已经越来越难以适应。我最渴望的就是能够建立一个让团队成员能够自我驱动、自我成长的体系,而不是我一个人在前面“拉着跑”。“不用带人,部属会自动成长”这几个字,正是我一直以来在努力的方向。而“问话的技术”这个切入点,更是让我觉得这本书非常务实。我常常觉得,我们主管很多时候太急于给出解决方案,反而剥夺了部属自己思考和学习的机会。如果能掌握一套有效的提问技巧,就能引导部属自己去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那该多好!我特别好奇,书中提到的“62句关键话”,究竟有哪些智慧?它们是如何在不直接给答案的情况下,就能激发部属的思考,让他们自主地去寻求答案,从而获得成长?我希望这本书能够提供我一套系统性的“提问思维”和“提问工具”,让我能够在日常工作中,有意识地去运用,去训练我的部属,让他们成为更独立、更具解决问题能力的工作者。
评分读到这本书的书名《会带人的主管才知道 问话的技术:不用带人,部属会自动成长的62句关键话》,我脑中立刻浮现出许多我曾经碰到的,或是自己亲身经历的职场情境。身为一个在公司里担任中层主管的上班族,我时常感到“带人”这项工作比我自己完成KPI还要来得复杂。有时候,我感觉自己像是在不断地“救火”,部属遇到问题,第一个想到的是来找我,我则得花费大量时间去指导、去解决,一来二去,自己的本职工作也受到了影响。而这本书的副标题“不用带人,部属会自动成长”简直是说出了我的心声!我多么希望我的团队成员们,能够像“自动导航系统”一样,遇到问题能够自行判断、自行寻找解决方案,而不是依赖我一个人的“GPS”。“问话的技术”这个部分,更是让我眼睛一亮。我一直认为,提问是引导和激发思考最有效的方式。但如何提问,才能达到“四两拨千斤”的效果,而不是变成一种“审问”或“责问”,这其中的学问可大了。我希望这本书能提供一些具体的、有例子的“关键话”,让我可以直接套用到工作场景中。比如说,当部属提出一个看起来不太可行的方案时,我该如何提问,才能让他们自己意识到其中的问题,而不是直接否定他们;或者当部属对某个任务感到迷茫时,我该如何引导他们,让他们自己梳理出清晰的思路。我很期待这本书能提供我一套系统性的“提问思维”,让我不再是凭感觉去问,而是能够更有策略性地运用问话来促进部属的学习和成长。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ttbooks.qciss.net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特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