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荐序 《别癌无恙:我的重生旅程》是一个人走过人生一段艰难历程的深刻记录。但李九如以感恩和自尊的态度面对挑战,这两种特质也是我以上司身份与他在「美国广播公司」(ABC)共事多年观察到的。九如将抗癌成功归功于医生、家人、朋友,使我想到ABC新闻部门多年来仰仗他提供了许多很棒的新闻报导。我们的观众透过九如的电视工作了解世界大事,现在读者们也可信赖他提供克服与预防一个危险病症的方法。
查克.乐思提(Chuck Lustig)
「美国广播公司」新闻部(ABC News)前国外新闻部主任
推荐序 处理耳鼻喉头颈部癌症一直是深具挑战性的工作。许多病人求助头颈外科时,已处于癌症后期。对一些癌细胞,放射线治疗与化疗是主要的疗法,但另外有些在放疗与化疗之后还需进行切除。
下咽癌与吸菸喝酒有关,慢慢形成。因为早期这种癌症的症状似乎不明显,病人或甚至一般内科医生经常会忽略这些症状。这类癌症病人往往在后期才来就医。对于后期的下咽癌,手术切除会除去喉头与咽头,产生疗效。尽管近年复健方面已有长足进步,但病人会失去正常说话和吞嚥的能力。
近年发展显示,化疗配合放射线治疗,并考虑手术切除,将能产生疗效,同时在大约三分之二病人当中保存吞嚥和说话功能。不过,化疗和放疗同时进行两个月疗程也出现大量不适:因产生黏性物质而导致吞嚥痛苦和唿吸困难、因减少白血球而易于感染,以及营养不良导致的体重减轻与精神萎顿。还要加上知悉自己罹患末期恶症。许多病人无法完成整个化疗和放疗过程,以致结果不理想。
九如不幸罹患了后期下咽癌。确定疗程后,他以勇气和决心面对。整个治疗过程中,他成功处理化疗和放疗带来的不适状况。即使在复原期,病人也要担心疗后副作用,并且总是有癌症可能复发的焦虑。他做了许多关于癌症原因及其发展过程、以及如何全方面处理癌症的研究。他在这方面的知识对于战胜癌症有极大的贡献。
现在九如是癌症倖存者。他以同理心出版这本书,与别人分享他在治癌道路上的个人经历。对于希望从病人角度知道更多如何成功战胜癌症的人而言,本书及其内容非常有价值。
近年来,有关处理下咽癌的研究已经促成更有效、更少副作用抗癌药物的发展。就放射线治疗而言,镭射光现在更集中在肿瘤上,降低了辐射能量传到附近重要器官组织的机会,因而减少了后遗症。
透过外科医生与放射专家的紧密合作,现在已可跨领域治疗下咽癌。这种做法将可改进癌症控制率,嘉惠所有病患。
韦霖医生
香港养和医院李树培耳鼻喉头颈外科中心外科主任暨肿瘤专家
前言
我住在魅力之都香港。每天走在街上,望着周遭熙熙攘攘的人群,彷彿看到往日的自己:像个无头苍蝇似地为生活奔波,眼中似乎只有一个目标──快速赚钱致富。四十年前我刚毕业时就是那么想的。
三、四十年代,许多中国人为了避开日益升高的内战、日本入侵,以及随后而来的共党政权,被迫逃离大陆。我父母跟他们一样。他们从广州附近的家乡徒步数百哩,越过边界,在珠江流入太平洋的南方小岛上定居下来。这个英国治理的地方被称为「东方之珠」。
战争使我们上一代沦入贫穷之境。他们展开顽强的家庭重建工作,真正是所谓的白手成家。他们秉持坚韧的精神,辛苦工作,让家计不致于入不敷出,撑起了家业,也将子女抚养长大。他们同心协力、努力不懈,扭转逆境,为现代化香港打下基础,造成今日奇蹟般蒸蒸日上的经济荣景。
我属于婴儿潮这一代,从小就了解各方面都必须表现良好,才能改善生活水准,遵循父母脚步,用辛勤努力与全心奉献来克服艰苦困难。我们主要的注意力放在取得最好的教育,以便增加美梦成真的机率。我们兴致勃勃,坚持信心与本领,相信很快就会得到舒适生活,将这份犒赏与父母分享,以回报他们的辛劳。我们想,人生有那样的结果就够了。
执着追逐名利时,更重要的一件事被漠视,也就是跟健康有关的事情。我们因只想致富而目光如豆。对我辈许多人而言,到了四十岁时,不论是否得到成功,身体都累垮了。随便就可讲出一些问题,像是高胆固醇、高血脂、高血糖,以及心脏病,比比皆是。我的中年身体跟我的高尔夫球技一样,总有可改进之处。
然而有一种病,罹患人数一直在增加,对付起来却非易事。这就是癌症。可悲的是,几乎没有人愿意听到这方面的事,更别说想知道跟它有关的事情了。谁会知道忽视这个问题会受到巨大的惩罚,就像我的遭遇一样?
我从十九岁开始为美国广播公司做事以来,就在追逐新闻故事,真的就像个疯子,为了赶截稿时间,发了狂地拼命工作。五十四岁那年,正是数十年辛勤工作后准备撷取成功果实之际,医生说我得了癌症,于是我开始有了疑问:生命的意义究竟何在?我看到命运之轮已经很不巧地转到我从未考虑的东西上──我的病是一般所谓的不治之症。
说真的,我的运气非常好。从发现癌症到康复,每一步都似乎注定我走过地狱的唯一原因,是要让引之光带领我走出幽暗隧道。从第一天遇到的医生到那些告诉我该怎么做的人,以及我自己收集的与癌症疗癒和与预防相关的重要资讯,全都有助我恢复健康。
我退休前的工作是美国广播公司新闻部亚洲新闻片编辑。就一个全方位报导新闻故事的人而言,工作内容包括经常出差、团队合作、肩负重任,我们採访小组决定了观众应该看什么。话虽如此,我必须承认自己生病时,做出了一些不理性的决定,全然无视西方传统治疗准则。
今天我已度过了七年的复发期,大致可说我已无癌症细胞。也就是一般所谓的问题已经解决。但是我并未因这样的结果而掉以轻心、以为健康来得容易。癌症再来的可能性一直都在。
写作此书不是为了炫耀自己历劫归来。我不是能提供忠告或建议的医生或营养师。我写的不是医疗指导,顶多只是我与大家分享自己得以倖存所做的事,以及我发现的防癌方法。
我的「别癌无恙」反映了一个普遍现象。我们太常把生活重心放在完成野心上,以至于那迈向目标的努力可能超过身体能耐。
癌症可能在任何时间、任何地点袭击任何人,不论年龄性别。你一旦听到诊断,有品质的生活就屈指可数。治疗过程很痛苦、非常痛苦。就算已经「处理好」,癌症还是可能轻易回来。再说,你如果得了癌症,受苦的不只是你,你的配偶与近亲同样在受折磨。
癌症这种东西古时候好像没有,可能在十八世纪工业革命之前没有。根据英国进行的研究,癌症是一种「人造」疾病,是工业化的副产品,其成因是环境污染、不健康的生活方式,以及今日乱七八糟的饮食习惯。
世界卫生组织(WHO)二○一二年发布的报告表示,癌症在全球死亡原因中居首。预计今后因癌症而死的数字会继续上升。吸菸是癌症最大的可以预防的原因。这个讯息意义十分清楚。
在中国大陆,连儿童的癌症罹患率也在上升中。卫生专家已经警告,中国大陆十四岁以下儿童罹患癌症比例增加的主因是污染和环境恶化。
早期癌症的侦测可以借由现代医学设备做到,因而大大提高存活率。但是癌症死亡人数还是继续上升,每年都有年轻人进入死亡行列。
令人欣慰的是,根据世界卫生组织二○○六年二月公布的二九七号癌症报告,全球癌症病例的四成可以用健康饮食和运动加以防止。但我们若是继续不注意,如何能够预防?
我们当然可以用开放的心、以及获取更多癌症资讯而战胜癌症。不要惧怕吸收更多癌症知识,尤其因为癌症是全球排名第一的病因。真相是,你对癌症知道得愈多,避开它的机会也愈大。
饮食与唿吸都跟我们的健康息息相关。我们生活在步调快速的都市里,暴露在污染的空气中,经常吃进可能感染有毒化学物质的食物,也喝进不纯净的水。我们可能明知故犯,也可能不够聪明,因而不注意健康问题,也不关心身体状况。我们如非太忙,就是不在乎。定时炸弹已在倒数计时。无动于衷往往就会导致原可避免的病症。
开发中国家每种专业都各有要求与挑战,有时候十分危险。我的也不例外。这是一份艰难的工作,往往夺走了需要用来注意身体健康的时间。从青少年时代,我的行为方式就好像自己对任何疾病都免疫。我很少喝水,蔬菜水果吃得很少,离开学校后就几乎没运动。我只吃自己喜欢吃的东西,那种偏食行为形成多年来的饮食习惯。现在回顾,那时真是太不小心了。
我不抽菸、也不喝酒。但在二十多岁时,曾经抽了几个月的菸。新的事业主宰了我的生活形式,经常感到压力和紧张。那时一心一意只想把工作做好,多赚钱。以我的生活方式而言,老早就可能得到癌症了。如果时光可以倒流,用不同的方式做事,我的人生路程可能不会一样。
不过,我不免思索,如果没有癌症,我会活多久?我或许继续不注意健康,直到为时太晚。现在我会在极大的悔恨中度过余生。
我希望这本书能让你领悟癌症可能在你不知情时悄然来到,等你觉得有什么事不对劲时,可能已经太迟了。
我在很多方面都很幸运,我发现癌症是很偶然的,时间正好在情况尚未失控前;我有坚强的家人做抗癌后盾;我有许多朋友和同事,他们无与伦比的支持,在我灰心丧志时给了我生命的力量。我还有幸能够选择私家权威医生,提供我最新的抗癌技术;我拥有丰厚的保险,足以应付庞大的医疗费用;而且我住在香港,得以轻易接触最好的西方医疗设施与传统中医。更大的福气是,我有个可爱的妻子安妮。她一直在背后支持我,给我力量和希望。如果没有她和她的影响力,我应该已经不在人世了。
想想如果癌症现在临到你或你亲近的人身上,你要怎样应付?你准备好了吗?你对癌症了解多少?或者换句话说,你想要知道多少?
一个人病重时,任何想做的事都不能做。你可能一夜之间就失去全部或部分自由。别人可能接手,告诉你要做什么。到时候完全没有讨论或询问的必要,尤其是当你生命垂危时。不论你是市井小民或达官显要、公司老板或亿万富豪,这时都一样。如果你想活下去,不管你喜不喜欢,都必须乖乖坐着听医生的指示。那就是身体健康与不健康的差别。我被确诊罹患癌症时,觉得自己彷彿是一只折翼的老鹰,从天空坠落下来。我经历了发怒、否认和沮丧,但最后我俯伏下来,接受难以接受的事实。
你一生中有多少次觉得害怕或生命不保?我们究竟如何界定「害怕」?对我而言,那是面对一种自己无法确保生命存活与否时的感觉。那时候即使你已做出最大努力,不论有无名利,都不足以拯救自己。
你可以说我活下来全凭运气。但我真正的好运,是过了那么多年极不健康的生活才罹患癌症。现在我虽然必须活在癌症复发的阴影下,但我只要具备预防与克服它的知识和意志,就不再怕对付它。从另外的角度而言,生活比以往更好了。
我在行将离世时起死回生,不得不相信命运。如果此事重演,上帝或许是再一次考验我的意志和力量。不必提到死,但感谢上帝我得了癌症。我的折磨完全改变了我看事物价值的方式,也完全改变了我以往生活的方式。良好的生活不可能没有健康。好的健康也无法以丰富的金钱买到。生命说到底,不只是金钱、地位而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