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荐序
它带给患者对抗癌症的信心与勇气/郑翠芬医师 从月娇手中拿回一大叠初稿,下诊后,我迫不及待的阅读……看完后,不禁深深被这对母子的情深所感动!
想当初,月娇在化疗期间,大约是第三、四次时,伤口的变化与身体的不适,让她想放弃治疗。儿子也陪同妈妈看诊,言谈之间的不舍与心疼,充分流露在他脸上。其实,那时我也有相当的心疼。但是,我必须要武装起这种「同情」进而「妥协」,同意她「放弃已快完成的疗程」。
六次的化疗是根据专家研究出来不是随意定的。因为这样的剂量、间隔,才能有效的在人体中发挥「杀癌」的药物作用,拖太久,血中药物浓度不足或代谢完,可以让未杀光的癌细胞又伺机长大,如果不把该有的疗程完成也可能会前功尽弃,因为还未全被杀死的癌细胞得以继续潜伏,几个月到几年后,卷土重来还更为强悍!而在月娇渡过了化疗、手术的五年后,更可以证明不让她中途放弃治疗是正确的。
月娇后来返诊追踪,都变得开朗了。随着时间的过去,看着她的伤口好了,头发也长得很漂亮。每每都会让我感到很开心,当然也每一次都会记起她当时的辛苦。
读者们可以细细品味她的日记,看她怎么记录化疗、放射治疗中的肉軆与心灵之坚苦,但最后是「走过来」了。她的记录可以为正要作化疗惶惶不安的姐妹或因其他癌症将要面临化疗的病友一种正面的力量;而再细细品味儿子健原的记录,可以作为照顾病人的家人,学习的指引。因为坚定的亲情有时并不是时刻挂在嘴上的嘘寒问暖才能表示,像健原这样的去寻找更能帮助母亲身心安宁的方式,知识也是一种智慧的照顾者。
诚如健原在序文中提的,希望这本书能够带给患者对抗癌症的信心与勇气,也提供照顾者参考,更希望所有得到癌症的病友,像月娇一样远离沮丧,不再孤独,不再害怕。
郑翠芬 2014年元月12日
乳房医学会理事
新光医院乳房、肿瘤、消化外科、专科医师
推荐序
心灵的旅程与归程/释果镜法师 旅程是具有多样性、不定性,也具有挑战性、冒险性,又可分为丰盛型、贫瘠型、适中型,虽然有各式各类的旅程型态,有的是可以掌控计画,有的是无法预知。不论是经历何种旅程?最终仍须归程。因此,何处是我身所归?何处是我心所依?这是每一位生命的旅人最大的课题。
作者健原菩萨是法鼓山中华佛学研究所第二十二届学生,月娇菩萨是法鼓山佛学初阶班学员、合唱团团员、护法义工,母子两人皆与法鼓山有着极深的因缘,看完本书心情非常欢喜,健原菩萨不但将佛法运用在医疗上,还将解行落实在日常中,用浅显易懂的文辞分享读者,陪伴着母亲走过一段丰盛的旅程。
本书中字里行间透露出母子情深的心灵对话,也表现出面对它、接受它、处理它、放下它的智慧与慈悲,他们经历一场药物医疗与心灵疗癒的过程时,渐渐寻回对生命的热情与感动,逐步加深体悟宗教信仰的力量,并建立起全方位的重生课业,母子合力交出生命课题的作业《癌症是一场丰盛的旅程》,对于正处在人生的迷惑者,是值得一读的激励书籍!
释果镜
法鼓山中佛学研究所所长
法鼓佛教学院专任助理教授
国立中兴大学兼任助理教授
国立台湾科技大学兼任助理教授
推荐序
癌症让人重新诠释生命的真谛/陈秀蓉校长 阅读本书的读者是有福之人,您将会从书中所传达的内容获得多方面的启发。它值得仔细地阅读、品尝与学习。
在生命的实存状态中,亲子关系不一定是母慈子孝,也不一定能和睦相处。
本书的两位主人翁,一位是透过癌症洗礼的母亲,她的慈爱、聪慧与坚强,让她悟出存有的真谛,活出生命的喜悦与光彩;另一个是陪伴母亲度过难关的儿子,他的孝顺、睿智与坚毅,让他与母亲共同谱出救度、丰富与肯定存有实相的生命乐章。阅读本书的读者除了能增进癌症相关的知识之外,还会沉浸在一种孺慕煦煦的亲子关系中。本书的两位作者为「慈」与「孝」做出他们的诠释与示范。
处在生命的断裂处是危机也是转机。当一向以女强人自许的陈女士被医生宣判她罹患「恶化程度较快,治疗上较棘手」的三阴性乳癌时,那种惊慌、愤怒、痛苦与无助的情绪,相信她在书中所写的,可能还不及她真实状况的百万分之一。生命面临这种残酷的挑战与考验有多少人能像陈女士这样的正视它、转化它呢?她以日记的形式,一点一滴的告诉我们,与癌共舞的过程。这行径有如慈悲的菩萨将其修行所得回向众生,救护众生,令人赞叹啊!
主人翁健原为我们示范陪伴「病亲」的态度与方法。字里行间道尽他对母亲的关怀、努力与「并肩作战」的决心。他在书中详尽地说明西医治疗癌症的过程与患者的反应,进而运用自己的专业知能,使尽各种方法,协助母亲走过幽谷,度过重重难关。尤其是在经济困窘的状态下,仍锲而不舍,令人感动与敬佩。
本书让我们更清楚癌并非绝症,它对生命的威胁,强迫人重新面对与诠释生命的真谛。陈女士手术后的调适与对生命视域的深广辩证,带领读者了悟存有的实相。现今社会发展的样态就如〈朋友不要哭〉的歌词中所指出:「红尘中有太多茫然痴心的追逐」,大家习以外在的功名利禄作为人生成功的指标,在生活的氛围中,倾向以追求名牌、高官厚禄等外在的成就来肯定自己。这样的生命目标容易让人忽略生命的真实内涵,导致长期与真实的自己疏离,空洞了心灵的需求,贫乏的内在,造成生命的无意义感,降低面对挫折的容受与智慧。
在二○一四年二月四日之世界癌症日,世界卫生组织(WHO)发表报告预测,未来二十年,全球癌症将激增百分之五十七,并警告目前全球正面临癌症袭击的「大浪潮」,癌症已成为迫在眉睫的「人类灾难」。根据WHO癌症专家指出新的癌症病例将在未来二十年内,由二○一二年的一千四百万个上升到两千两百万个。这些数据是一个唿唤,唤醒人正视癌症。在预防的层面,人必须重新审视自己对生命的诠释与生活态度,进而培养正确的习性,避免癌症的发生;万一罹癌,在危机处理的当下,明白一切的慌乱情绪是正常的反应,重要的是要能觉察它,参考本书主人翁所经历的方法,克服它;痊癒之后,重新调整自己再出发。
陈秀蓉 台北市立启聪学校 前校长
辅仁大学宗教学博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