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癌,为了好好活:停止化疗的10个时机:停止化疗的10个时机

抗癌,为了好好活:停止化疗的10个时机:停止化疗的10个时机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图书标签:
  • 抗癌
  • 化疗
  • 肿瘤
  • 健康
  • 医学
  • 生存
  • 治疗
  • 决策
  • 生命
  • 关怀
想要找书就要到 小特书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具体描述

当化疗对身体造成的伤害已经掩盖疗效,
或许,就该勇敢喊停。

  停止化疗绝非消极的向病魔举手投降
  而是对良好生命品质的积极追求
  本书同时站在医者与患者的角度
  带领你更深入的认识化疗
  在关键时刻,为自己做出最好的决定

  面对癌症,除了当一个乐观的斗士,也必须学习如何倾听身体的声音,摆脱执着,用最好的方式享受人生。
  化疗固然可以杀死癌细胞,也可能对身体造成莫大伤害,难以忍受化疗带来的痛苦,又怕错过最佳治疗时机。对大部分癌症患者来说,是否接受化疗、又要做到什么程度,永远是一个两难的问题。

  能够决定「何时该停止化疗」的人,不是医师,而是你自己!
  事实上,化疗没有好坏,重要的是停用时机。如果停用时机错误,就会让好不容易有所成效的治疗也变得失败。
  在本书中,作者细诉化疗过程中可能遇到的种种问题与障碍,同时,也针对停止化疗的时机,提出专业而诚心的建议,期待所有患者都可以理性而平静的做出不后悔的选择。

  停止化疗的10个时机
  1 想了很久后,从一开始就不做
  2 开始做化疗的两週后
  3 体重减轻
  4 医师建议进行第二线治疗时
  5 当主治医师说:「虽然癌胚抗原指数没有下降,还是继续做到不能做为止。」
  6 继续做化疗,但癌症还是复发时
  7 怀疑有忧郁症状时
  8 暂停治疗后,变得比较轻松
  9 医师建议进行第三线治疗时
  10到死为止

名人推荐

  国立成功大学医学院教授.台湾安宁疗护推手  赵可式
  国立台湾大学医学院附设医院金山分院 院长  黄胜坚
  真情推荐

著者信息

作者简介

长尾和宏


  医学博士。医疗法人裕和会理事长,长尾诊所院长。

  1958年出生于日本香川县。1984年东京医科大学毕业后,进入大坂大学第二内科。1995年于兵库县尼崎开业,从事全年无休的门诊与365天24小时制的居家医疗。

  曾任日本慢性期医疗协会理事、日本临终关怀居家医疗研究会理事、日本尊严死协会副理事长.关西分部长、日本消化器病学会专门医、日本消化器内视镜学会专门 医、日本内科学会认定医、日本居家医学会专门医、日本禁菸学会专门医、日本病态营养学会评议员、劳动卫生顾问、关西国际大学客座教授、东京医科大学客座教。

  着有《善终,最美的祝福:预约圆满终点的10个条件》、《孝道:让父母善终》、《是否该进行胃造口手术》、《癌症的潇洒落幕》。

译者简介

李静宜


  文字工作者。在天下文化出版过的翻译作品有:《让你不再冷冰冰的美人气血操》、《懂这些,敌人马上少一点,朋友多一点》、《跟着大师看建筑2》。

图书目录

【推荐序】 对医药科技的知所进退
             -----------国立成功大学医学院教授.台湾安宁疗护推手 赵可式
【前 言】化疗没有好坏,重要的是停用时机

第一章    开业医师所看到的,一名患者的故事
二○一一年 二月  「癌症宣告」

讨厌医院的男性,逼不得已来到诊所/「恶性」的可能/如何度过心情纠
葛的一週?─等待癌症宣告的人最初的难关/心情纠葛的一週,实际上也
是做选择的一週/罹癌宣告不等于死亡宣告/化疗要持续到什么时候?/
十五年前的医疗状况,现在依旧持续吗?/「癌症的完全治癒」指的是
什么?/化疗的首要目的是什么?/化疗与年龄的问题/尽管如此,也并
非没有痊癒的可能?/对医师来说,「以化疗让癌症消失」也是梦幻彩
券?!/即使患者去了大医院,还是和我有关

二○一一年 春  「从癌症手术生还」
为什么要在出院两週后进行化疗?/如果是在医院门诊做化疗,就噼腿
开业医师吧!化疗的阶段和疗程/就算饮食生活很健康,会罹癌的人还
是会罹癌/副作用很难受时,就去找开业医师

二○一一年 从夏季到秋季  「对副作用的疑惑」
抗癌药物为什么这么贵?/化疗的副作用让食慾和体重双双下滑/做化疗不是为了受苦,而是为了过有意义的人生!

二○一一年 秋季到冬季   「身体虚弱时,是否该使用更强的抗癌药物」
选择留职停薪,而非离职/持续做一个被需要的人/第二线治疗─与顺
铂併用/开业医师和病患的年尾

二○一二年  萌芽   「癌症复发----家人的演技、当事人的复杂情绪」
化疗的第二线治疗/复发─腹膜扩散/不会原谅长尾医生/我不能像擂台丢毛巾/不可轻忽的忧郁症状

二○一二年 春季到夏季 「化疗的转折点」
抗癌营养补充品带来的不是「效果」,而是「希望」?/「一日一生」的想法/化疗的「转折点」/第三线治疗有效吗?/也有以这种形式开始的居家医疗

二○一二年 夏末  「离开医院  开始安宁居家疗护」
当医师说「已经无法治疗」时,就没必要待在癌症诊疗据点医院/离开医院——不可以抽腹水和胸水/就算医院说「不能进食」,也还是可以吃!
二○一二年 秋  如何度过最后阶段的每一天?

二○一二年 农历十月  「死亡之墙」

第二章  停止化疗的10个时机
停止化疗的时机 1  想了很久后,从一开始就不做
「不战而败」和「不战而胜」只有一线之隔/如果医师建议,为了预防而做化疗呢?/在癌症治疗中,取消原定计画并不是可耻的行为

停止化疗的时机 2  开始做化疗的两週后
先知道第一个折返点在哪里/「成田离婚」并不是愚蠢的行为

停止化疗的时机 3  体重减轻
如何因应化疗造成的肌少症/不要受限于一日三餐的规则,吃得下的时候,吃想吃的食物/也有病患因为体重大幅下滑,医师宣告中止治疗……

停止化疗的时机 4  医师建议进行第二线治疗时
为什么第一线治疗会没有效果?/依据年龄和生存方式考量第二线治疗

停止化疗的时机 5  当主治医师说:「虽然癌胚抗原指数没有下降,还是继续做到不能做为止。」
推测主治医师话中的真意/就算是医师,也不太清楚停用时机

停止化疗的时机 6  继续做化疗,但癌症还是复发时
何谓癌细胞的恶劣性质?/思考复发的涵义

停止化疗的时机 7  怀疑有忧郁症状时
剥夺生存精力的,或许是抗癌药物/整体性疼痛——了解四种疼痛

停止化疗的时机 8  暂停治疗后,变得比较轻松时
不按照医师安排的时间表也可以/生活在很难等待的时代

停止化疗的时机 9  医师建议进行第三线治疗时
第三线治疗,是不停追求例外的旅程/治疗,退场时机非常重要

停止化疗的时机 10  到死为止
自己没有意识到,直到临终还在继续?!/也有持续治疗到最后一刻的生存方式
【结 语】何时该停止,答案在你心中

图书序言

推荐序

对医药科技的知所进退


  二○一三年秋天,本书作者长尾和宏医师请我到日本,与他所领导的「日本尊严死协会」分享台湾「安宁缓和医疗条例」立法与修法的过程。日本这个团体由二千多位医师组成,目的是在日本推动「尊严死立法」。
  此法案在欧美称为「自然死法」,在台湾则称为「安宁缓和医疗条例」。他们奋斗多年都未能成功,很羡慕台湾能成为亚洲第一个立法的国家。我与长尾医师一见如故,很快成为好友,相约台湾再见!

  果然,长尾医师依约于二○一四年五月四日,好不容易放下他三百六十五天全年无休的诊疗工作,飞到台湾,来台南成功大学医学院附设医院的安宁病房,实际参访并深入分享对末期病人的医疗照护。相谈甚欢,欲罢不能!

  长尾医师虽然医疗工作忙碌,却是位多产作家,他送了我六本在日本很畅销的着作,其中两本也翻译成中文。他的畅销书在日本造成极大的回响,或为医疗的革命性影响。日本的医疗进步堪称亚洲第一,不输任何欧美先进国家,但也正因如此,有走向「过度医疗」之危险,他才苦口婆心的着书立作,教育民众与医界,企图将高科技整合进人性化的的医疗本质。

  阅读本书《抗癌,为了好好活——停止化疗的十个时机》,及与作者长尾和宏医师的近距离接触,我归纳综合以下三点感想,以为之序。

  1、医疗科技武器非万能——内科医师用药,外科医师用刀:
  医疗的进步,救人无数,医人无数,的确造福了人类!但药物与刀并非万能,甚至是一体两面。每一种药物都有副作用,每一刀划在人体上都有其伤害性。什么时候该用该收,考验着医者及病人本身的智慧。而这种智慧不仅科技的考量,也涉及双方的人生观、价值观、及意义观。如果一个人只为多活一个月,而愿意承受所有的手术、化疗等医疗科技;与一个人宁愿少活几天,却好好利用剩下的岁月,对治疗会做不同的选择!本书并非反对癌症病人作化疗,毕竟化疗的发明拯救了无数病人的生命,延长了难以数计的岁月。但同时,也不能否认在平衡利弊得失时,有些病人的化疗是弊多于利的。此时就是医师要诚实的告知病人,而病人也要诚实的面对现实了!因为毕竟医疗科技武器并非万能!

  2、一切都为了「希望」:
  做化疗很辛苦,如果疾病能治好,生命能延长,则一切苦难都值得,毕竟生命无价。然而若生活品质变得很差,延长的只是痛苦而非生命,人们就思考要停止化疗了。可是由于谁也不能断定死亡的时间,也就无法确定是否能有效延长生命。一切都是为了「希望」!「绝望感」有时比「死亡」更可怕,就为了一线「希望」,有些病人会一直做化疗做到断气,药瓶才能从遗体取下。因此医疗团队最好能与病人及其重要家属,一起讨论「希望的内容」——希望可分为:希望治癒、希望延长生命、希望减轻痛苦、希望平安尊严的善终。以目前的医疗水准,有经验的专科医师应可评估此时「符合现实的希望」为何?诚实的与病人及家属沟通,协助他们答覆符合现实的希望,应为现代医疗人员的责任。

  3、病人对医疗团队的要求:
  病人不会要求医师扮演神的角色,能治一切病,救一切命。当病人的天命已到,他所要求的只是不被「放弃」,医疗团队仍能继续关爱他、照护他,解除痛苦,幽谷伴行。

  长尾和宏就是这样的一位医师,他虽然知道何时该收手化疗,却不离不弃的陪伴病人,缓解其身心灵的痛苦。

  请阅读本书的读者不要误会,作者长尾医师不是叫大家不要做化疗,而是不要做「无效的医疗」。台湾也渐有此倾向,所以本书也对我国的医疗界与民众有所启发,即是对医药科技的知所进退!

国立成功大学医学院教授.台湾安宁疗护推手   赵可式

前言

化疗没有好坏,重要的是停用时机
有人直到去世前一天,还在施打抗癌药物


  我这么说,癌症专科医师或许会根据其治疗原则反驳:「不可能有这种事。」但是,身为一个开业医师,我实际上看过好几个这样的例子。近来,病患施打抗癌药物的地点,多半在癌症诊疗据点医院的门诊。病患家属让病患躺在推床,或是坐在轮椅上,利用自家车或照护服务计程车,载至医院施打抗癌药物。就这样,直到生命即将结束、直到濒临死亡之际,还在使用化疗。也有人是过世当天还在施打。

为什么垂死之际还要施打化疗?

  谁都会有此疑问吧,我也是。事实上,答案很简单。不论是垂死之际、濒临死亡,或过世当天,都只有在病患死亡后,才知道「死亡」的时间点。也就是说,因为没人知道病患哪一天会去世,结果,在他濒死之际还施打抗癌药物,主治医师也没料到施打当天患者会过世。「怎么会这样?」我似乎听到了这样的质疑,不过,病患辞世的时间,任何人都难以预料。也有可能是因为,主治医师太专注于治疗,未能充分观察到病患的全身状态(能否走路或进食)。

  有好几个安宁病房医师也证实了这一点:「最近确实有很多病患,直到状况很糟了还在施打药剂。所以,进入安宁病房一週左右就去世的人变多了。」没错,不只是我这个开业医师,就连从安宁病房医师的角度来看,许多病患施打抗癌药物的时间,真的是太迫近死亡了。

  应该有很多人认为,自己一辈子和化疗无缘吧?但实际上,癌症现在有国民病之称,每两人就有一人罹患,每三人就有一人因癌症死亡。以过去最多日本人罹患的胃癌来说,手术后的复发比率(复发率)有五○%。而同属消化器官的癌症中,患者明显增加的大肠癌,复发率是三○%,胰脏癌是八○%。粗略估计,约有半数癌症病患会使用化疗,而一年内去世的三十五万人中,多数都曾使用过。也就是说,活在现代的我们,一生中遇到化疗的机率,绝不像大家想得那么低。

  三野文太主持过一个很受欢迎的日本电视节目「益智百万富翁」(クイズ$ミリオネア),你还记得节目中的着名台词吗?对,就是:「这是你的最终答案吗?」答对问题,奖金就会持续加倍提高;如果想中途退出,以确保目前累积的奖金也行。可是,只要主持人问:「在这时候退出真的好吗?」多数挑战者都会说:「我还是要继续!」结果,最后就彻底铩羽而归。即使电视机前的观众觉得「明明之前退出就好了啊」,但当事人只是一心想答对眼前的问题,以至于无法判断大局。每当我看到临死前还在施打抗癌药物的人,就会想起这个「最终答案」。是的,化疗没有好坏,重要的是停用时机。虽然不能说只要结果是好的,一切都是对的,但如果停用时机错误,就会让好不容易有所成效的治疗也变得失败。

  二○一二年夏天,我出版了《善终,最美的祝福:预约圆满终点的10个条件》(高宝出版)一书,也获得许多支持。此书日本版的副标是「什么时候该停止胃造口术、化疗、延命治疗?」关于胃造口术,同年冬天所出版的《是否该进行胃造口手术》有详细说明。不过,我收到很多来信,希望我能针对另一个主题,亦即化疗做更多说明。因此,这次我写了本书回应这样的要求。

  我希望能尽可能将本书写得清楚易懂,因此是以一半小说、一半非小说这种有点奇特的形式写成。化疗的「停用时机」,只能就每个人各自的状况来判断。希望各位在阅读时,能将故事主角替换成自己或身边重要的人。也希望你可以和重要的家人,一起找出自己的「化疗最终答案」。
 
二○一三年 盛夏之末  长尾和宏

图书试读

停止化疗的时机1  想了很久之后,从一开始就不做

●「不战而败」和「不战而胜」,只有一线之隔


特地写书谈停止化疗的时机,但第一点却是「一开始就不做」,或许会让很多读者觉得很莫名其妙。

我想,本书主要读者应该是正在进行癌症治疗的患者,或是患者家属。不过,如果是正准备接受化疗的读者,读了这一点而深感迷惘也无妨,我就是带着这种想法写下这一点。

我认为,「不战而败」和「不战而胜」应该只有一线之隔。

有些武士或士兵正因为不作战,所以活得长久,这样的故事不论东西方都很多。若以拳击赛比喻,就好像参赛者站上擂台,当回合钟声响起,却又马上弃权。又或者是,斗牛场上有两头正要决斗的牛,只因其中一只牛瞪了对手,另一只牛就逃走了,以致无胜负可言。不过,也可以说,正因如此,两只牛都得以保住性命。

医师建议病患做化疗的目的,大略可分为三种。第一,是做为术前治疗。亦即在外科手术前,尝试透过抗癌药物或放射线,尽可能缩小肿瘤,好让手术更容易施行。第二,是做为治疗(正确来说是延命治疗)使用。第三,是预防复发。

第一章也提过,术前化疗在治疗乳癌上效果特别显着。也有专科医师主张,身体在手术前尚未受到伤害,所以可尝试副作用更强的抗癌药物,这也是术前疗法的一个优点。此外,也有医师认为,若是食道癌或大肠癌等,多少能缩小肿瘤,让切除的范围变小,尽可能维持器官功能。不过,决定要不要做的还是患者本人。当然有人会认为,「如果为了做术前化疗,得拖上半年才动手术,那不如快点切除肿瘤。」

当然,只有在罹患癌症时,才需使用抗癌药物。

我没有罹患过癌症,从来没使用过抗癌药物。一直以来,我虽然开过各式各样抗癌药物给患者,但自己的身体一次也没尝试过。假设,现在我眼前有一颗药丸,有人建议我,「身为医师,要不要试着吃一锭?」——如果这是感冒药或胃药,我可能会毫不犹豫的吃下;如果是降血压药或降血糖药,我会有点迟疑,但或许还是会吃。不过,如果是抗癌药物……我考虑之后一定会摇头。因为,我比任何人都知道抗癌药物的毒性。如果有人质问我:「你明明知道,还做为处方开给病人?」我可能会不知道该怎么回答吧。

用户评价

相关图书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tbooks.qciss.net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特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