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荐序
对医药科技的知所进退 二○一三年秋天,本书作者长尾和宏医师请我到日本,与他所领导的「日本尊严死协会」分享台湾「安宁缓和医疗条例」立法与修法的过程。日本这个团体由二千多位医师组成,目的是在日本推动「尊严死立法」。
此法案在欧美称为「自然死法」,在台湾则称为「安宁缓和医疗条例」。他们奋斗多年都未能成功,很羡慕台湾能成为亚洲第一个立法的国家。我与长尾医师一见如故,很快成为好友,相约台湾再见!
果然,长尾医师依约于二○一四年五月四日,好不容易放下他三百六十五天全年无休的诊疗工作,飞到台湾,来台南成功大学医学院附设医院的安宁病房,实际参访并深入分享对末期病人的医疗照护。相谈甚欢,欲罢不能!
长尾医师虽然医疗工作忙碌,却是位多产作家,他送了我六本在日本很畅销的着作,其中两本也翻译成中文。他的畅销书在日本造成极大的回响,或为医疗的革命性影响。日本的医疗进步堪称亚洲第一,不输任何欧美先进国家,但也正因如此,有走向「过度医疗」之危险,他才苦口婆心的着书立作,教育民众与医界,企图将高科技整合进人性化的的医疗本质。
阅读本书《抗癌,为了好好活——停止化疗的十个时机》,及与作者长尾和宏医师的近距离接触,我归纳综合以下三点感想,以为之序。
1、医疗科技武器非万能——内科医师用药,外科医师用刀: 医疗的进步,救人无数,医人无数,的确造福了人类!但药物与刀并非万能,甚至是一体两面。每一种药物都有副作用,每一刀划在人体上都有其伤害性。什么时候该用该收,考验着医者及病人本身的智慧。而这种智慧不仅科技的考量,也涉及双方的人生观、价值观、及意义观。如果一个人只为多活一个月,而愿意承受所有的手术、化疗等医疗科技;与一个人宁愿少活几天,却好好利用剩下的岁月,对治疗会做不同的选择!本书并非反对癌症病人作化疗,毕竟化疗的发明拯救了无数病人的生命,延长了难以数计的岁月。但同时,也不能否认在平衡利弊得失时,有些病人的化疗是弊多于利的。此时就是医师要诚实的告知病人,而病人也要诚实的面对现实了!因为毕竟医疗科技武器并非万能!
2、一切都为了「希望」: 做化疗很辛苦,如果疾病能治好,生命能延长,则一切苦难都值得,毕竟生命无价。然而若生活品质变得很差,延长的只是痛苦而非生命,人们就思考要停止化疗了。可是由于谁也不能断定死亡的时间,也就无法确定是否能有效延长生命。一切都是为了「希望」!「绝望感」有时比「死亡」更可怕,就为了一线「希望」,有些病人会一直做化疗做到断气,药瓶才能从遗体取下。因此医疗团队最好能与病人及其重要家属,一起讨论「希望的内容」——希望可分为:希望治癒、希望延长生命、希望减轻痛苦、希望平安尊严的善终。以目前的医疗水准,有经验的专科医师应可评估此时「符合现实的希望」为何?诚实的与病人及家属沟通,协助他们答覆符合现实的希望,应为现代医疗人员的责任。
3、病人对医疗团队的要求: 病人不会要求医师扮演神的角色,能治一切病,救一切命。当病人的天命已到,他所要求的只是不被「放弃」,医疗团队仍能继续关爱他、照护他,解除痛苦,幽谷伴行。
长尾和宏就是这样的一位医师,他虽然知道何时该收手化疗,却不离不弃的陪伴病人,缓解其身心灵的痛苦。
请阅读本书的读者不要误会,作者长尾医师不是叫大家不要做化疗,而是不要做「无效的医疗」。台湾也渐有此倾向,所以本书也对我国的医疗界与民众有所启发,即是对医药科技的知所进退!
国立成功大学医学院教授.台湾安宁疗护推手 赵可式
前言
化疗没有好坏,重要的是停用时机
有人直到去世前一天,还在施打抗癌药物
我这么说,癌症专科医师或许会根据其治疗原则反驳:「不可能有这种事。」但是,身为一个开业医师,我实际上看过好几个这样的例子。近来,病患施打抗癌药物的地点,多半在癌症诊疗据点医院的门诊。病患家属让病患躺在推床,或是坐在轮椅上,利用自家车或照护服务计程车,载至医院施打抗癌药物。就这样,直到生命即将结束、直到濒临死亡之际,还在使用化疗。也有人是过世当天还在施打。
为什么垂死之际还要施打化疗?
谁都会有此疑问吧,我也是。事实上,答案很简单。不论是垂死之际、濒临死亡,或过世当天,都只有在病患死亡后,才知道「死亡」的时间点。也就是说,因为没人知道病患哪一天会去世,结果,在他濒死之际还施打抗癌药物,主治医师也没料到施打当天患者会过世。「怎么会这样?」我似乎听到了这样的质疑,不过,病患辞世的时间,任何人都难以预料。也有可能是因为,主治医师太专注于治疗,未能充分观察到病患的全身状态(能否走路或进食)。
有好几个安宁病房医师也证实了这一点:「最近确实有很多病患,直到状况很糟了还在施打药剂。所以,进入安宁病房一週左右就去世的人变多了。」没错,不只是我这个开业医师,就连从安宁病房医师的角度来看,许多病患施打抗癌药物的时间,真的是太迫近死亡了。
应该有很多人认为,自己一辈子和化疗无缘吧?但实际上,癌症现在有国民病之称,每两人就有一人罹患,每三人就有一人因癌症死亡。以过去最多日本人罹患的胃癌来说,手术后的复发比率(复发率)有五○%。而同属消化器官的癌症中,患者明显增加的大肠癌,复发率是三○%,胰脏癌是八○%。粗略估计,约有半数癌症病患会使用化疗,而一年内去世的三十五万人中,多数都曾使用过。也就是说,活在现代的我们,一生中遇到化疗的机率,绝不像大家想得那么低。
三野文太主持过一个很受欢迎的日本电视节目「益智百万富翁」(クイズ$ミリオネア),你还记得节目中的着名台词吗?对,就是:「这是你的最终答案吗?」答对问题,奖金就会持续加倍提高;如果想中途退出,以确保目前累积的奖金也行。可是,只要主持人问:「在这时候退出真的好吗?」多数挑战者都会说:「我还是要继续!」结果,最后就彻底铩羽而归。即使电视机前的观众觉得「明明之前退出就好了啊」,但当事人只是一心想答对眼前的问题,以至于无法判断大局。每当我看到临死前还在施打抗癌药物的人,就会想起这个「最终答案」。是的,化疗没有好坏,重要的是停用时机。虽然不能说只要结果是好的,一切都是对的,但如果停用时机错误,就会让好不容易有所成效的治疗也变得失败。
二○一二年夏天,我出版了《善终,最美的祝福:预约圆满终点的10个条件》(高宝出版)一书,也获得许多支持。此书日本版的副标是「什么时候该停止胃造口术、化疗、延命治疗?」关于胃造口术,同年冬天所出版的《是否该进行胃造口手术》有详细说明。不过,我收到很多来信,希望我能针对另一个主题,亦即化疗做更多说明。因此,这次我写了本书回应这样的要求。
我希望能尽可能将本书写得清楚易懂,因此是以一半小说、一半非小说这种有点奇特的形式写成。化疗的「停用时机」,只能就每个人各自的状况来判断。希望各位在阅读时,能将故事主角替换成自己或身边重要的人。也希望你可以和重要的家人,一起找出自己的「化疗最终答案」。
二○一三年 盛夏之末 长尾和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