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帮助孩子开发潜能:解放孩子,释放脑

如何帮助孩子开发潜能:解放孩子,释放脑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图书标签:
  • 儿童教育
  • 潜能开发
  • 大脑科学
  • 亲子关系
  • 学习方法
  • 思维训练
  • 教育心理学
  • 成长指南
  • 家庭教育
  • 儿童发展
想要找书就要到 小特书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具体描述

本书特色

  本书以轻松的文字、朴实的道理、图文并茂的形式,将一个个具体事例穿插其中,帮助您:松开孩子被捆住的手脚,恢复并发现孩子与生俱来的「向往感」,救出遭「围攻」的大脑。

编辑推荐

  解放孩子的双手——让孩子能自己动手,解放孩子的双脚——让孩子能自由活动,解放孩子的眼睛——让孩子能看、能观察,解放孩子的嘴巴——让孩子能表达,解放孩子的大脑——让孩子能思维,解放孩子的时间——让孩子能做自己想做的事情,成长不能被禁锢!

  小小书包,承载了太多希望:标准答案,让大脑难解桎梏……改变,让孩子更快乐!开启创造力之门,让大脑畅快「唿吸」!
                                     
潜能的唤醒:超越期望的成长之路 第一章:看见未知的风景——重新定义“潜能” 我们常常用既定的标准去衡量一个孩子的“潜力”——考试成绩、体育特长、音乐天赋。然而,真正的潜能远比这些标签复杂和深远。它如同深埋地下的矿脉,需要耐心、智慧和正确的工具才能被发现和开采。 本书将带领父母和教育者走出“分数至上”的误区,深入探讨潜能的本质:它是一种与生俱来的驱动力,一种应对挑战的适应性,以及一种将抽象思维转化为具体行动的能力。我们将剖析当前教育体系中对潜能的常见误读,比如将“听话”等同于“优秀”,或将“内向”视为“缺乏能力”。 我们会介绍几种被现代神经科学和儿童心理学证实的、衡量儿童深层潜能的指标,包括他们的“好奇心指数”、“挫折恢复力”以及“跨领域联想能力”。我们不只是寻找一个“小爱因斯坦”,而是致力于培养一个能够自主学习、深度思考和持续成长的完整个体。 第二章:构建安全的原野——心理基石的铺设 任何伟大的建筑都需要坚实的地基。对于孩子的潜能开发而言,这个地基就是他们的心理安全感和自我价值感。如果孩子时刻处于“被评判”或“需要取悦他人”的状态,他们的创造力和探索欲就会被无形地束缚。 本章将聚焦于如何营造一个真正接纳失败、鼓励冒险的家庭和学习环境。我们会详细阐述“无条件的积极关注”在潜能激发中的作用。我们不会讨论具体的学习技巧,而是探讨如何构建情感链接。例如,当孩子尝试一项新技能却失败时,我们如何回应?是立刻指出错误,还是首先确认他们的努力和感受? 我们将深入探讨“完美主义陷阱”对儿童潜能的扼杀作用。许多高成就的父母无意中将自己的焦虑投射给孩子,导致孩子为了维持“优秀”的形象而拒绝尝试超出舒适区的新事物。本章提供了一套实用的“情绪缓冲技巧”,帮助父母在孩子面对困难时,从评判者转变为“并肩探索者”。 第三章:游戏中的智慧——非结构化学习的魔力 传统的教学模式往往是线性的、结构化的,强调既定的知识传递。然而,人类最高效的学习和创造力往往发生在“无目的的游戏”之中。潜能的开发,在很大程度上,就是对孩子内在驱动力的顺应和引导。 本章将彻底颠覆“玩耍是在浪费时间”的观念。我们会探讨如何设计“开放式挑战”而非“封闭式任务”。例如,比起提供一套完整的乐高说明书,不如提供一堆形状各异的材料,并提出一个模糊的、需要解决的问题——“如何建造一座能抵御风暴的庇护所?” 我们将介绍几种基于经验学习的框架,如“探究式学习圈”,它强调观察、假设、实验和反思的完整循环。重点在于过程的丰富性,而非结果的正确性。我们会分析不同年龄段的儿童在“角色扮演”、“建构游戏”和“自然探索”中,是如何无意识地训练他们的规划能力、协作能力和逻辑推理能力的。这本书将详细介绍如何识别和捕捉这些“学习的闪光点”,并将它们转化为更深层次的理解。 第四章:超越工具箱——心智模式的塑造 潜能不仅体现在技能上,更深层次地体现在一个人看待世界和处理问题的“心智模式”上。这是区分“知识的拥有者”和“创新的创造者”的关键。 本章将侧重于培养两种关键的心智模式:成长型思维(Growth Mindset)和系统思维(Systems Thinking)。 关于成长型思维,我们不只是简单地说“努力就会成功”。我们将探讨如何具体地赞美“策略选择”和“坚持不懈的努力”,而非仅仅赞美“聪明”。例如,当孩子攻克了一个复杂的谜题时,我们的赞美应该聚焦于:“你尝试了三种不同的方法来解决这个问题,这种坚持真的很棒。”而不是:“你真聪明。” 关于系统思维,这是现代社会中极其重要的能力。我们将提供一系列的练习,帮助孩子理解事物之间的相互关联性。例如,引导他们观察一个生态系统(比如一个鱼缸或社区花园),理解移除一个元素会对整体造成什么连锁反应。这种能力使孩子能够跳出眼前的单一问题,从全局的角度去理解复杂性,这是真正创新者的标志。 第五章:内在的指南针——激发自主性和使命感 真正的潜能释放,绝非外力推动的结果,而是源自孩子内在的、强烈的“自主性”和“目标感”。当孩子明确知道“为什么”要做某事时,他们能爆发出惊人的能量和专注力。 本书将深入探讨如何帮助孩子构建“内在动机光谱”。如何从最基础的“兴趣驱动”逐渐过渡到更高阶的“价值观驱动”?我们会提供实用的访谈技巧,帮助父母倾听孩子内心的渴望,而不是将父母的愿望强加于其上。 我们会介绍“小项目驱动学习法”。这些项目必须是孩子自己选择、自己规划、并能对外界产生微小影响的。例如,帮助社区设计一个更有效的回收流程,或者为流浪动物制作宣传册。这些项目的重要性不在于结果有多完美,而在于孩子在完成过程中体验到的“掌控感”和“贡献感”。这种感觉是点燃终身学习动力的火花。 结语:解放的艺术 开发孩子的潜能,与其说是一个“指导”的过程,不如说是一个“解放”的过程。我们的任务是移除那些阻碍他们自然成长的枷锁——无论是外部的期望,还是他们自己内心的恐惧。本书提供的工具和理念,旨在帮助父母后退一步,提供广阔的空间和坚定的支持,让孩子自由地探索、犯错、再攀登。最终,潜能的开发不是为了培养一个符合社会期待的“工具”,而是为了培育一个能够定义自己人生方向的“自由思想者”。

著者信息

作者简介

武鹏程


  武鹏程,1972年出生,在报刊发表学术论文、文学散文、新闻通讯近千篇。工作之余,笔耕不辍,一直致力于亲子教育及历史文化的研究与推广,通过各种方式、方法和途径,将更具实用性的知识传达给广大读者。目前致力于图文解读类图书的研究与策划,已出版的作品有《图解孩子理财教育》、《图解孩子性教育》、《图解单亲孩子教育》、《图解孩子情商教育》、《男性悄悄话》、《女性悄悄话》《『苦』孩子教育法则——美丽的挫折教育》、《让孩子尝点苦滋味——挫折使孩子更快成长》、《教孩子学『野』——给孩子留点冒险的空间》等。

图书目录

前  言
松开被捆住的手脚  17

第 1 节 用沟通拉近彼此心灵的距离 18
‧蹲下去关注孩子的世界 18
‧听懂孩子的语言 20
‧跟孩子沟通时,请嘴角上扬 22
‧别对孩子用太多的命令 24
‧与孩子沟通时内容要具体 26
‧下结论前,听听孩子的意见 28
‧给孩子辩解的机会 30

第 2 节 用距离拓宽成长的需求 32
‧《末代皇帝》引发的思考 32
‧孩子成长的助力器 34
‧独立生活,迈开成长的第一步 36
‧教孩子开口说「不」 38
‧不必对孩子如此「大惊小怪」 40
‧教给孩子独立所需的知识与技能 42
‧引导孩子学习生存技能 44

第 3 节 动手拉开成长的大幕 46
‧主动思考让孩子学到更多 46
‧观察环境,引导孩子发现问题 48
‧摆事实,用例子,教孩子分析问题 50
‧制订解决方案并着手执行 52
‧万无一失,制订 B 计划 54
‧总结,把知识和不足「剖开」 56
‧放手,让孩子自己试一次 58
救出遭「围攻」的大脑 61

第 1 节 孩子受到了怎样的围攻 62
‧小小书包,承载了太多希望 62
‧标准答案,让大脑难解桎梏 64
‧个个争当好学生 66

第 2 节 解救孩子不用顾此失彼 68
‧课业不能把孩子压垮 68
‧别再延伸父母的兴趣 70
‧「第一」只有一个 72

第 3 节 找到完美的「黄金比例」 74
‧最优秀的孩子名次不是第一 74
‧兴趣不能忽略 76
‧「像」不再是唯一标准 78
‧给孩子除「标准答案」外的另一个答案 80

第 4 节 让大脑畅快「唿吸 」 82
‧父母要关心的另外一件事 82
‧快乐不花钱,但最昂贵 84
‧把握只有一次的成长 86
恢复并发现孩子与生俱来的「向往感」 89

第 1 节 认识孩子的天赋 90
‧向往感是上天赋予孩子的礼物 90
‧家庭是孩子学习的第一课堂 92
‧孩子不同年龄具有的不同天赋 94

第 2 节 小动作告诉你孩子拥有的天赋 96
‧孩子的天赋需要挖掘 96
‧从行为看孩子的天赋 98
‧从性格看孩子的天赋 100
‧小动作告诉你孩子的天赋 102

第 3 节 拥有语言天赋的孩子这样做 104
‧孩子天生会说话,只是父母听不懂 104
‧加强语言天赋的必经之路 106
‧小游戏增强孩子的理解能力 108
‧餐前聊天开启孩子的天赋大门 110

第 4 节 拥有数学天赋的孩子这样做 112
‧孩子是个天生的数学家 112
‧孩子真的学不好数学吗 114
‧提个问题启发孩子的数学思路 116
‧游戏让孩子学数学如此简单 118
‧游戏让孩子「爱」上数学 120

第 5 节 拥有音乐天赋的孩子这样做 122
‧音乐让孩子认识世界 122
‧考级其实没那么重要 124
‧睡前游戏开启孩子的音乐之旅 126
‧随时随地玩个音乐游戏 128

第 6 节 拥有绘画天赋的孩子这样做 130
‧发现孩子眼中五彩斑斓的世界 130
‧喜欢涂鸦 132
‧玩个游戏教孩子开启绘画天赋 134
‧涂鸦时教孩子认识更多 136

第 7 节 拥有空间想像天赋的孩子这样做 138
‧孩子方向感强,很少迷路 138
‧记忆好,去过的地方能够记得 140
‧立体感强,尤其是空间感 142

第 8 节 拥有了解他人天赋的孩子这样做 144
‧很快能与陌生人认识并了解他的喜好 144
‧发现父母情绪不对时就会变得很乖 146

第 9 节 拥有身体运动天赋的孩子这样做 148
‧鞋袜不会穿反 148
‧运动是孩子的乐趣 150
开启创造力之门 153

第 1 节 想个办法,让孩子开口提问 154
‧为什么这么关注提问 154
‧创造想问的环境 156
‧引导孩子动手找答案 158
‧一个问题开启孩子的创造之路 160

第 2 节 加强好奇心就靠它 162
‧新鲜感能增强观察力 162
‧新鲜感能激发孩子的想像力 164
‧新鲜感成为好奇心的加油站 166

第 3 节 开启创造力之门,父母来帮忙 168
‧幽默带来的不只是快乐 168
‧矛与盾,让孩子发现事物的不同 170
‧黑与白之间有个「灰」 172
‧父母需要增强自己的游戏感 174
‧改良旧游戏,获得新发现 176
父母的改变让孩子更快乐 179

第 1 节 父母需要改善的心态—期望 180
‧想清楚对孩子的期望 180
‧对孩子解释父母的期望 182
‧引导孩子做想做的自己 184
‧发挥孩子的潜能 186

第 2 节 父母需要增强的心境—信任 188
‧别让「比较」破坏孩子自身的价值感 188
‧问问自己,你信任孩子吗 190
‧爱,会让我们迷失方向 192

第 3 节 父母需要改变的状态—界线 194
‧给孩子制订界线 194
‧规定的界线要有执行性 196
‧逾越界线的后果让孩子自己承担 198
‧温和而坚定地执行规范 200
‧界线要随年龄的增长有所不同 202

第 4 节 父母需要换掉的语言—改变 204
‧告诉孩子应该做什么,而不是不能做什么 204
‧用坚定的语气和态度提出要求 206
‧恐吓,这招不高明 208
‧对孩子说出希望 210
智慧父母的「三不做」 213

第 1 节 不做支配慾旺盛的父母 214
‧你是支配慾旺盛的父母吗 214
‧讲明规则并说清后果 216

第 2 节 不做纵容型父母 218
‧着名的「成长跟踪实验」 218
‧孩子的「慾求过分」与家长的「有求必应」 220
‧培养孩子的耐心与克制力 222
‧耐心的父母才能培养耐心的孩子 224

第 3 节 不做要「面子」不要「里子」的父母 226
‧「不用你帮,我自己能穿!」 226
‧为孩子自我意识的发展留面子 228
‧小失败帮孩子甩掉挫败感 230
‧帮助孩子抹掉失败的羞辱感 232
‧不要说「我早就跟你说过」 234

图书序言

前言

  父母都希望自己的孩子健康快乐、聪明伶俐。然而令人遗憾的是,一些孩子的思想行为日渐拘束,在想像力最丰富的幼年时代,并没有表现出应有的活跃思维。人们不禁产生疑问,孩子们的想像力与创造力都跑到哪里去了?

  想像和创造是孩子与生俱来的能力,却可能因埋没而逐渐枯萎。和其他能力一样,创造性思维也是用则进、不用则退,想要有所提高,就必须不断地训练。然而当父母尝试这么做的时候,却会遭遇许多实际而棘手的困难。比如,亲子之间关系亲密、沟通无阻,这是良好家庭教育的基础,但却不是所有家庭都能具备的。又如,理论大多知易行难,但如何才能让家长採用,有效激发孩子的创造慾呢?还有家长普遍关心的其他事,诸如怎么培养孩子的天赋、怎么让孩子学会自控以及家庭教育常见的误区等。

  本书的主要内容就是关于这些问题的探讨,在用生动的案例和故事说明问题的同时,又提供了一些可操作的方法和技巧。希望这些实用的建议,能够让用心良苦的家长朋友们从中得到更多启发,让孩子的思维摆脱束缚、尽情驰骋。

图书试读

用户评价

评分

最近一直在为孩子的教育问题感到焦头烂额,总是担心自己做得不够好,孩子会落后于人。接触到这本书,感觉就像在黑暗中看到了一束光。这本书最大的亮点在于它非常强调“个体化”教育,而不是推崇一种放之四海而皆准的模式。它让我意识到,每个孩子都是独一无二的,有着自己独特的节奏和发展路径。书中提出了一些非常新颖的观点,比如关于“内在动机”的培养,让我深刻理解到,强迫孩子去做不喜欢的事情,只会扼杀他们的创造力和学习热情。我开始尝试着去发现孩子真正的兴趣所在,并鼓励他们去深入探索。书里的一些方法和建议,比如如何通过游戏来激发孩子的学习兴趣,如何通过鼓励和肯定来增强孩子的自信心,都非常实用。我尤其欣赏书中对于“错误”的看法,它认为错误是学习过程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应该被看作是成长的机会,而不是失败的标志。这对于我这样追求完美的家长来说,是一个很大的启示。这本书不仅仅是一本育儿指南,更像是一次心灵的洗礼。它让我学会了如何与孩子建立更深层次的连接,如何成为一个更具智慧和同理心的家长。我感觉自己在育儿的道路上,不再是盲目摸索,而是有了一个明确的方向和更有力的支持。

评分

读完这本书,我感觉自己仿佛经历了一次“育儿观”的彻底升级。我之前总觉得,教育孩子就是要把他们塑造成符合社会期待的样子,要让他们学到更多的知识和技能,这样才能在未来的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然而,这本书却向我展示了一个完全不同的视角。它强调的是“内在驱动力”的重要性,以及如何去“呵护”和“引导”孩子的天赋,而不是去“塑造”和“雕刻”他们。书里关于“解放孩子”的理念,让我开始反思自己是否在不经意间限制了孩子的自由探索和独立思考。我意识到,很多时候,我们所谓的“为孩子好”,其实是按照成人的逻辑和标准来要求他们,反而忽略了他们自身的需求和兴趣。这本书给我最大的启发是,真正的教育,是帮助孩子找到自己的方向,并给予他们支持和鼓励,让他们能够勇敢地去追寻。它让我明白了,孩子的潜能并非是静止的,而是可以通过积极的互动和创造性的环境来不断激发和拓展的。我感觉这本书就像一位智慧的导师,它没有给我生硬的教条,而是通过启发和引导,让我自己去发现育儿的真谛。我非常推荐这本书给所有正在为孩子成长而努力的家长。

评分

这本书给我带来的最大的冲击,在于它打破了我长期以来对“成功”的定义。我曾经认为,孩子的人生成功就是有好成绩、好学校、好工作。但这本书让我明白,真正的成功,是孩子能够找到自己热爱的事情,能够独立思考,能够积极面对生活中的挑战,并且成为一个有温度、有责任感的人。书中对于“释放脑”的论述,让我意识到,我们的大脑拥有无限的学习和创造潜力,而我们的教育方式往往限制了这种潜力的发挥。它鼓励家长去创造一个鼓励提问、鼓励探索的环境,让孩子能够不受束缚地去思考和表达。我非常欣赏书中提到的“顺应天性”的教育理念,它提醒我们,每个孩子都有自己的发展节奏,我们不应该试图将他们塑造成我们想象中的样子,而是要帮助他们成为最好的自己。书中的一些案例,让我看到了许多被传统教育模式忽视的孩子,他们通过得到恰当的引导和支持,最终释放出了惊人的能量。我感觉这本书不仅仅是教我如何教育孩子,更是教我如何成为一个更好的成年人,一个能够理解和欣赏生命多样性的人。它让我对未来充满了期待,也对孩子的成长充满了信心。

评分

这本书真的是让我眼前一亮!我一直觉得,现在很多家长都有一种“望子成龙”的心态,恨不得孩子十八般武艺样样精通,参加各种各样的补习班、兴趣班,结果反而让孩子失去了童年的快乐,也压抑了他们真正的兴趣。这本书完全颠覆了我的一些传统观念。它并没有像其他很多育儿书那样,罗列出一堆“应该做什么”的指令,而是更侧重于从孩子的角度出发,去理解他们的需求和天性。书中提到了很多关于“解放孩子”的概念,让我开始反思自己是不是在不经意间给孩子施加了太多的压力,限制了他们的自由探索。我特别喜欢书中关于“释放脑”的论述,它让我明白了,所谓的“潜能”并非是天生的固定模式,而是可以通过创造一个宽松、支持性的环境来激发出来的。很多时候,我们所谓的“不懂事”或者“调皮捣蛋”,其实是孩子在尝试、在学习、在探索世界的方式。书里的一些小故事和案例非常有共鸣,让我觉得自己不是唯一一个在育儿路上困惑的家长。它教会我如何去观察孩子,如何去倾听他们内心真实的想法,而不是用成人的逻辑去揣测。我感觉这本书就像一位温柔的引导者,而不是一个严厉的教官,它鼓励我放下焦虑,相信孩子内在的力量。读完之后,我感觉内心平静了很多,也更有信心去面对孩子成长过程中出现的各种挑战。

评分

坦白说,我是一个比较传统意义上的家长,一直信奉“严师出高徒”的教育理念。对于这本书,我一开始抱着一丝怀疑的态度。然而,在阅读的过程中,我的观念却被一点点地瓦解和重塑。书中并没有否定规矩和引导的重要性,但它强调的是,这些都应该建立在尊重孩子个体差异和发展规律的基础上。它让我看到,过度强调纪律和成就,可能会剥夺孩子自由思考和发展的空间。书里对“潜能”的解读尤其深刻,它不再仅仅是学术上的优异或者技能上的突出,而是指孩子内在的无限可能性,包括他们的好奇心、创造力、解决问题的能力等等。我一直以为“解放孩子”就是放任不管,但这本书教会我,真正的解放是提供一个安全、支持性的环境,让他们能够自由地探索、试错,并从中学习。它鼓励家长成为一个观察者和引导者,而不是一个控制者。我特别喜欢书中关于“聆听”的论述,很多时候,我们家长以为自己在倾听,但其实只是在等待自己说话的机会。这本书让我学会了如何真正地去倾听孩子,理解他们言语背后的需求和情感。读完这本书,我感到自己的育儿观得到了极大的拓展,也更加理解了孩子的成长过程是一个多么奇妙而充满可能性的旅程。

相关图书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tbooks.qciss.net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特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