别认为你只是一名员工

别认为你只是一名员工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图书标签:
  • 职场发展
  • 个人成长
  • 心态转变
  • 职业规划
  • 自我价值
  • 工作意义
  • 高效工作
  • 思维模式
  • 影响力
  • 职场竞争力
想要找书就要到 小特书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具体描述

2013年最具代表的一句心里自问话
  我要一直都当个穷员工吗?四大方向——让你摆脱穷忙的员工生活!


  轻松取得工作成就,赚取更多的财富~
  ◎ 如何摆脱工作中最下层员工的职位?
  ◎ 想要高薪工作必需学习哪些能力?
  ◎ 如何让老板不得不替你升职加薪?
  ◎ 挑战创业做老板我适合吗?

  王品集团董事长戴胜益说:只要年轻人肯把管理能力学好,薪水要拿到100K并不难台玻集团总裁林伯实:员工产值高60K都算合理

  上班、下班、吃饭、睡觉,感觉每天就是一直这样过,薪水也一直没涨,总是不够用,但却又是无奈又无力,所以只好告诉自己,至少还有工作而不是失业了——这是工作了三年、五年甚至十年以上的人,却还只是员工(口袋没钱、工作没有成就)的普遍心声。

  目前台湾薪资偏低,职场人焦虑也忧心。一份就业调查显示,已就业职场人,有近半数(四十九•二%)现在薪资低于三•五万元,但由于景气不佳,工作不好找,即使月薪低于三万,也有七成以上的职场人愿意接受,如此一来只好不断降低生活品质和自我目标,对于未来方向迷惘,充满无力,感觉得自己「没有进步,停滞不前」。

  有些人为了生活努力兼差,生活忙到醒了只上班工作,下班只能睡觉补眠的生活。另一部份的人因为所赚不多只能乖乖呆在家中,当起宅男宅女来,尽可能的减少消费。这都是目前经济不景气下的社会现象。

  要摆脱这样的困境,就一定要想办法摆脱工作中最下层员工的职位。员工虽说是公司最重要的螺丝,但不可否认他也是最容易被取代的,薪水最低的职位如果不想办法升职,加薪的机会永远是最后一个,在景气不好之中想加薪,那更是难上加难。

  景气越是不好就更应该把「公司兴亡,我有责任」谨记在心,要求自己的激情、忠诚、能力都充分投入到工作中,把公司的事情当做自己的事情,把公司的兴亡当做自己的兴亡,把公司的命运当做自己的命运,将自己的心态由「工作」转变成「事业」。

  当你拥有了工作即是事业意识时,会让老板对你青睐有加,觉得你是一个值得信赖的人,你被委任的机会也会不断增多。如果你只是把工作当成谋生的手段,把公司当成谋生的场所,把彼此合作的关系看成简单的劳资关系,那么你就很难拥有晋升的机会了。

  如果能够经受住最艰难的考验,能够在危急时刻与公司并肩奋斗,那么就能与公司携手共进,就能成为在公司中成长最快的员工。无论是在思想素质上,还是在业务能力上,都能获得成长,老板自然会以你当作首位的栽培者,升职加薪自然不是难事。一个负责任的人,一个将公司的兴亡视为自己兴亡的员工,将最终拥有自己的事业。

  除了单纯靠升职能够脱离员工外,最直接的方式就是自行创业当老板。而创业必然是艰难的,创业者如能将心态调整,在想法上、经营上、管理上及人际关系上努力,在地利及人和上必能有大幅进展,等天时一到,将使创业历程更加顺利。

  创业的过程是很繁琐,需要有条理有计画的进行,当你不再只是一个员工的时候,你就发现原来为了事业打拼,工作会变得非常有意义,人生的方向就会越来越清楚,未来也会充满希望。

著者信息

作者简介

马拓斯


  一个喜欢工作,享受生活,爱思考,善于从生活中体会出人生的道理,始终相信未来掌握在自己手里,人生没有不可能只有「自我放弃」!

图书目录

序篇
一、工作到底钱多重要还是快乐重要    015
二、起薪低真的那么重要吗?    019
三、工作的目的意义是什么?    021
四、薪水,只是工作的全部    024
五、学历只不过是一张纸    026
六、工作时间长就代表很努力?    031
七、愈工作愈穷!    033
八、工作的目的是做工作还是做事业    035

一、反省篇 因为有这些问题——所以还只是员工
一、认为下一个工作会更好?    039
二、认为领多少薪水做多少事    041
三、做事拖延    042
四、爱找借口    043
五、逃避自以为不可能完成的工作    045
六、不重视细节    048
七、不懂如何与老板或上司相处    050
八、工作时间老是做私事    053
九、一边玩一边工作    054
十、不愿意提高知识技能    056
十一、老是抱怨工作    058
十二、总是被别人浪费你的时间    060
十三、从不关注公司需求    062
十四、把责任推给别人    065
十五、跟不上公司发展    067
十六、频频跳槽换工作    070
十七、对工作没有规划    072
十八、没有工作热情    076
十九、看不起自己的公司    079
二十、不敢落实梦想    082

二、学习篇 不再只是员工——必须培养的八种能力
第一种 抗压力——正视压力,心态成就一切    085
第二种  执行力——立即行动,执行力决定竞争力    094
第三种 沟通力——有效沟通,为成功助力    100
第四种 学习力——学无止境,让工作更从容    108
第五种 创新力——生命之源,从优秀到卓越    116
第六种 平衡力——左手快乐工作,右手幸福生活      126
第七种 时间力——时间管理,让工作更轻松    137
第八种 规划力——职业生涯规划,让人生有价值    148

三、升职篇 让老板会全力培养——员工当主管的特质    
一、打动公司靠忠诚,打动老板靠责任    157
二、老板只看重结果    162
三、你是否不可替代?    167
四、证明你工作态度的话    172
五、和老板的关系至关重要    176
六、承受挨骂是无价的    182
七、关键时刻往前站    185
八、做老板肚子里的「蛔虫」    188
九、善于吃亏才会有价值    191
十、业绩决定一切    195
十一、及时和老板分享想法    200
十二、关键时刻毛遂自荐的话    204
十三、领会老板的意图    207
十四、帮助老板完成目标    210
十五、不要等着老板主动给你加薪升职    213
十六、抢先一步佔据先机    217
十七、隐藏精明智慧升职    220
十八、公司兴亡,我有责任    223

四、创业篇 不愿意只当雇员——那就勇敢创业当老板    
一、并不是人人都是上班奴,只有甘愿成为奴隶的上班族    227
二、没有资本,也能照样创业    230
三、我适合创业吗?    236
四、是否已经具备好了创业的条件?    240
五、当你有创业的打算时,一定要有五个心理认知    243
六、该从哪个行业创业?    246
七、创业过程的九个步骤    251
八、创业时市场调查    257
九、必须具备的财务管理力    260
十、如何规划营销管道    265

图书序言

图书试读

一、工作到底钱多重要还是快乐重要
 
一个月四万多的工作,可是工作的极大痛苦,每天加班,下班累瘫了一睡醒又是上班,但是薪水看来是丰盛,但也只是牺牲时间来换取更多金钱;另一个一个月22k的工作,每天快快乐乐的工作,高高兴兴的下班,但穿不起名牌,买不起车房子,月光族存不到钱,看是快乐的背后却能不断降低自己的生活品质,这是现在职场上的对比现象,这两类的人都有属于自己的理由。
 
以下是网友不同见解:
 
选择钱多重要的网友:
 
A:古人说,钱不是万能,但没钱万万不能。现实中,为了钱,快乐有时要牺牲掉!
 
B:选择四万多的工作,等到工作倦怠时,才有本钱。
 
C:当然是第一项啦!趁早快点赚一赚钱。至少有东西可以学,没有也无所谓,至少有钱。如果两万多,又学不到东西十年后呢?还是两万多,没有技能与能力,早点退休,享受人生  不是更好。
 
D:其实这就是人生的过程,年轻的时候,用健康换钱,年老的时候,用钱换生命。
 
E:工作赚钱只是为了餬口饭吃、存点小钱,赚更多的钱只不过是想要生活品质更好而已,相对的你就一定要牺牲时间来赚取更多的钱。
 
F:三十岁以前不觉得钱很重要……三十岁以后发现没钱真是悲……没钱怎结婚没钱怎买车……没钱怎买房……最后五子登科……钱子是基础啊!
 
G:如果是为了钱,那就不要抱怨不快乐,因为你压根不是为了快乐去做这工作。如果是为了快乐,那就就不要抱怨钱是多是少,因为你压根不是为了钱去上班的。
 
H:人活着本来就很矛盾,你说要快乐,但活着就需要钱,有无后顾之忧的金钱后才容易去寻找快乐,特别是这个万万税和通膨的时代,更别说有家庭要顾的人,所以除非出生在贵族,不然要兼顾非常之困难。
 
I:看年纪吧  我觉得如果是年轻人应该要选一,因为虽然说工作辛苦,但狂加班表示目前公司营运正常,如果又是较有前瞻性的工作及有很多学习机会的职缺的话,当然选一来增加自己的职场竞争力才是正确的选择,趁年轻多学点专业知识及多认识一点人,之后在跳槽或自己创业也不迟,相信没有人会愿意看到自己中年失业。

用户评价

评分

这本书,《别认为你只是一名员工》,在我阅读的过程中,给我带来的最深刻的感受,是一种“被看见”的感觉。我常常觉得,在公司的体系里,我就是一个默默无闻的小人物,我的贡献微不足道,我的想法也无人问津。所以,我习惯于低调,习惯于隐藏自己的锋芒,生怕出错,也生怕被过度关注。但这本书,却以一种温和而坚定的方式,告诉我,即使是一名普通的员工,你的价值也值得被肯定,你的潜力也值得被发掘。它没有给我灌输“你必须成功”、“你必须成为管理者”之类的压力,而是从一个更微观、更内在的角度,去引导我去发现自身的力量。我开始思考,我是否真的如此“普通”?我的日常工作,是否真的只是机械的重复?这本书,让我愿意去审视那些我曾经习以为常的习惯和思维模式,并尝试去做出一些微小的调整。比如,在与同事交流时,我开始更注重倾听和理解,而不是急于表达自己的观点。在面对困难时,我不再第一时间想到退缩,而是尝试去寻找解决的办法。这种心态的转变,让我感觉自己不再是一个被动的旁观者,而是成为了自己职业生涯的主动参与者。它让我相信,即使是一名普通的员工,也能通过自身的不懈努力,在平凡的岗位上闪耀出独特的光芒。

评分

说实话,我拿到《别认为你只是一名员工》这本书的时候,是抱着一种“看看到底能有多‘不’一样”的心态。毕竟,市面上太多打着“改变”、“突破”旗号的书,读完之后,感觉和没读一样。但这本书,却以一种非常平实,甚至有些朴素的语言,打动了我。它没有那些华丽的辞藻,也没有那些令人眼花缭乱的案例,更没有教你一些“速成”的职场技巧。反而是通过一些非常生活化、非常接地气的叙述,让我看到了自己身上的一些局限性。我常常会陷入一种“我是打工的,所以我只能这样”的思维定势。这本书,却不断地在拆解这种思维。它引导我思考,为什么我会有这种想法?这种想法的根源在哪里?是不是我过于害怕承担责任,害怕犯错,所以选择了一种最“安全”的方式来对待工作?我开始意识到,即使是一名普通的员工,也拥有选择的权利。我可以选择积极地去学习,去探索,去发现工作中的乐趣,而不是被动地接受。我也可以选择去理解公司的目标,去思考自己的工作如何能更好地服务于这些目标,而不是仅仅完成自己那一摊子事。这本书,让我重新审视了“员工”这个身份,它不再是一个被动的、被定义的标签,而是一个充满无限可能的起点。

评分

阅读《别认为你只是一名员工》的过程,对我来说,更像是一场自我对话的开启。我一直觉得,自己在公司里就是一个执行者,上级交代什么,我就做什么,完成得好不好,主要看能力和运气。这种想法,说实话,挺消极的。这本书,却像一面镜子,照出了我内心深处那种“小人物”的自我认知。它没有教我如何去晋升,也没有教我如何去拍马屁,而是非常细腻地触及了那些日常工作中容易被忽略的细节。比如,在一次团队项目中,我可能习惯于只关注自己负责的部分,而忽略了整体的进展,甚至不去主动了解其他成员的工作状态。这本书,却引导我思考,这种“只扫门前雪”的态度,最终会如何限制我个人的发展。它让我意识到,即使是一名普通的员工,也可以通过更积极的沟通、更主动的协作,来提升整个团队的效率,进而展现出超出预期的价值。我开始尝试在会议上多提出一些建设性的意见,即使是微小的建议,只要能帮助到团队,我就觉得很有意义。这种心态的转变,让我不再仅仅将工作视为一种“谋生手段”,而是将其看作一个可以学习、可以贡献、可以实现自我价值的平台。这本书的价值,就在于它能够潜移默化地改变你对自身价值的认知,让你明白,即使身处基层,你也可以拥有更广阔的视野和更强大的影响力。

评分

《别认为你只是一名员工》,这本书,在我翻开它之前,对“员工”的认知,可以说是一种相对扁平化的理解。我所能想到的,无非就是按时完成任务,不犯错误,听从指令。这种想法,让我总觉得自己在工作中缺乏一些主动性和创造性。然而,随着阅读的深入,我逐渐发现,这本书所探讨的“不只是一名员工”的含义,远比我想象的要丰富得多。它并非仅仅是鼓励我去表现得更积极,而是引导我去思考,在任何一个位置上,我们都可以拥有一种更深层次的参与感和主人翁意识。我开始反思,自己在工作中,是否真的仅仅是扮演了一个“螺丝钉”的角色,而忽略了作为一个思考者、一个学习者、一个贡献者的身份?这本书,用一种非常巧妙的方式,让我开始审视自己与工作之间的关系。它让我明白,即使是一名最普通的员工,也可以通过提升自己的专业技能,通过更深入地理解公司的战略,通过更有效地与团队协作,来为组织创造更多的价值。这种价值,并非仅仅是表面的业绩提升,更在于一种内在的成长和对工作意义的深刻体悟。它让我意识到,所谓的“不只是一名员工”,是一种心态的转变,是一种对自我潜能的不断挖掘,是一种在平凡岗位上创造非凡价值的决心。

评分

这本书,我拿到手的时候,其实并没有抱有多高的期待。市面上关于职场、关于个人成长的书太多了,大部分都充斥着空洞的理论和听起来很美却不切实际的建议。然而,《别认为你只是一名员工》这本书,在不经意间,却给了我一些意想不到的触动。我不是什么管理层,也不是什么高层,我就是最普通的那个螺丝钉,每天按部就班地完成自己的工作。所以,当我看到这个书名时,第一反应是:“我就是一名员工啊,还能怎么‘不只’?” 但读下去之后,我慢慢品味出作者想要传达的不仅仅是“积极性”或“主动性”这样老生常谈的鸡汤。它更像是在提醒我,在任何一个岗位上,无论多么不起眼,都有自己的价值和可能性。这种价值,不单单体现在完成任务上,更在于我们如何去看待这份工作,如何去与周围的人互动,如何去在这个环境中找到自己的成长轨迹。我开始反思,我是否真的仅仅是完成了“被分配”的任务,而忽略了背后更深层次的意义?我是否在日复一日的重复中,丧失了对工作的好奇心和探索欲?这本书并没有直接告诉我“你应该做什么”,而是更侧重于“你应该怎么想”,它提供了一种全新的视角,让我重新审视自己在组织中的定位,以及如何从“被动的执行者”转变为“主动的贡献者”。这种转变,是内在的,是悄无声息的,但却能带来巨大的能量。

相关图书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tbooks.qciss.net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特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