职人品鑑!全球TOP 101威士忌

职人品鑑!全球TOP 101威士忌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图书标签:
  • 威士忌
  • 品鉴
  • 酒评
  • 烈酒
  • 饮品
  • 文化
  • 收藏
  • 全球
  • TOP101
  • 职人
想要找书就要到 小特书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具体描述

张郁岚─Icons of Whisky 2015年最佳年度蒸馏师
李素溶─台湾威士忌女力协会创办人
潘结昌─缔造让国产单桶威士忌秒杀的关键推手
杨良基─台湾台中极具规模的菸酒专卖店经营人
亚洲味蕾协会四位创始会员共同执笔,
精选出在台湾最具代表性的101支威士忌,
以亚洲角度撰写实际品饮后的品酒笔记。

  味觉,是一种记忆的描述,当我们在品酒时,描述酒中有某种味道,并不代表酒中真的有这种成分,而是在我们从小到大累积的味觉记忆中,找寻最接近的一种味道来形容;同一种化学成分的香气,台湾人可能形容为芭乐、而欧美品酒师则会形容为香瓜,双方都没有错,但却无法传神地向彼此描述出品酒师当下所体验到的感受。

  亚洲为现今世界最源远流长的文明古国集中地区,无论是地理环境、饮食喜好、风俗文化都自成一格,有我们共同的语言与味觉记忆。台湾更为全球第4大威士忌市场,每年能够接触到的威士忌无论数量与质量都高居亚洲之冠,但许多欧美国家对于美酒美食的描述即使经过翻译,由于饮食习惯与文化差异所造成的味觉记忆大不同,并无法引起亚洲人的共鸣。以台湾而言,学习品酩时,参考再多苏格兰不同专家所撰写的品酒笔记的助益都有限,为此,我们极需要一个以亚洲的角度出发来推广品酒文化的组织。

  张郁岚、李素溶、潘结昌与杨良基于2014年成立「亚洲味蕾协会」,目的是以亚洲人专属的味觉记忆与习惯,去推广酒类文化。有鑑于欧美国家已有多项酒类评鑑系统,广大的亚洲市场应有专属于在地文化的评鑑标准,透过集结各专业领域的从业人员,广集多方意见与专长,能够以更为客观、更为公正的标准在亚洲市场去评鑑酒类表现。除此之外,透过专业标准的建立,更能深化亚洲饮酒文化,以品味与生活为导向,促进酒业市场发展。

  此书作者群之一张郁岚,是全台湾第一座单一麦芽威士忌酒厂─金车噶玛兰酒厂的首席调酒师,专攻香气科学的他,可说是气味及味觉方面的专家,除此之外,更多次代表台湾到世界各地参加各式各样的威士忌竞赛与展会。 另一位则是缔造让国产单桶威士忌秒杀的关键推手─台湾菸酒南投酒厂厂长潘结昌,此为台湾第二座单一麦芽威士忌酒厂,从初期的研究、实验性制造到后期渐渐开发出常态性商品与单桶威士忌,都是在潘厂长的带领之下一一完成。

  发起人廷汉企业有限公司大中华区总经理李素溶,是位酒类行销面专家,长期任职于各外商洋酒台湾分公司,同时也是台湾第一位女性荣获苏格兰威士忌协会颁发「The Keeper of the Quaich」终身会员殊荣。多年来致力于各种酒类的推广与销售,更长期周游于大中华区市场,并且与苏格兰酒厂关系密切,堪称是东方与西方文化交流的桥樑与推手。

  酒为民生不可或缺之一环,要在任何一个地方深入推广,必须要有一位对当地文化了若指掌的领头羊方可事倍功半。台湾台中极具规模的菸酒专卖店经营人杨良基,父辈从经营菸酒专卖起家,在耳濡目染之下对酒产生了极大的兴趣,接手之后最大的改变就是专心致力于各种威士忌推广与销售,闲暇时则致力进修各种烈酒证照,在威士忌市场深耕至今已数十年,对台湾威士忌产业历史变迁如数家珍,对消费者喜好了若指掌,更对高价威士忌投资有相当独到的见解。

著者信息

作者简介

张郁岚Ian Chang

  ●经历

  Kavalan 海外市场开发总监
  Kavalan 研发主管
  2011~13 IWSC Asia Paci¬c Spirit Producer
  2013 Concours Mondialde 评审
  2015 IWSC 评审
  2015 Whisky Magazine, Icons of Whisky Master Distiller of the Year
  BSc Food Technology, University of Reading, UK
  IBD Member
  IBD Fundamental Distilling

李素溶Julie Lee

  ●经历

  海洋大学食品科学
  美国Tulane大学MBA
  2013 The Keeper of The Quaich(苏格兰执双耳杯协会的第一位获此殊荣台湾女性)
  格兰花格单一麦芽威士忌酒厂亚洲区品牌大使
  台湾威士忌女力协会(Lady Spirit)创办人
  WSET Level 3
  嘉士伯台湾分公司烈酒部总经理
  廷汉企业股份有限公司大中华区副总
  台湾金门大学专任讲师(酒类知识)
  IWSC 国际红酒及烈酒大赛评审
  Asia palate Association 亚洲味蕾协会创办人
  Asia Palate Award 亚洲味蕾大赏评审
  台湾烈酒壹之选评审

潘结昌Chieh-Chang Pan

  ●经历

  历任于台湾菸酒公司埔里酒厂、屏东酒厂、南投酒厂
  现任台湾菸酒公司南投酒厂厂长
  朝阳科技大学应用化学所硕士
  2013年世界烈酒大赛评审
  WSET 葡萄酒2级、烈酒2级证照

杨良基Yanky Yang

  ●经历

  现任泰涌实业有限公司总经理
  亚洲味蕾协会执行长
  台中市中兴大学EMBA校友会第三届理事
  中兴大学EMBA品酒社担任讲师及顾问
  国际扶轮3460地区第36届年会友谊商店

  ●获得证照
  Honour of Burgundy Wine Connoisseur Certi¬cate(2013)
  International Sommelier Guild(ISG) Level I(2012)
  WSET Intermediate: Level 2 Award in Wines and Spirits(2012)
  WSET FOUNDATION: Level 1 Award in Wines(2011)
  SOPEXA French Wine Trade Lecture intermediate Level(2012)

图书目录

导读 亚洲味蕾协会介绍
亚洲味蕾协会成立于2014年,目的以亚洲人专属的味觉记忆与习惯,去推广酒类文化。
职人简介
张郁岚、李素溶、潘结昌、杨良基。

Chapter 1 威士忌名词教室
产业特殊名词以及威士忌制程介绍。

Chapter 2 威士忌产业的根本所在─调和式威士忌
调和威士忌,基本的定义就是使用来自不同蒸馏厂的麦芽原酒,配合谷类原酒调和而成的威士忌。

Chapter 3 异军突起─台湾单一麦芽威士忌
带领你了解台湾的骄傲─金车噶玛兰与南投酒厂。

Chapter 4 各领风骚─苏格兰单一麦芽威士忌
单一麦芽威士忌的定义是使用同一间酒厂所生产的麦芽威士忌,经过调酒团队勾兑而成的酒款。
斯佩赛区威士忌
研究苏格兰威士忌的人绝对要优先了解的重点区域。
高地区威士忌
高地区每间酒厂都有鲜明的个人风格,能够完整了解苏格兰威士忌的所有面向。
低地区威士忌
低地区的酒厂以3次蒸馏着名,但没有泥煤味,具有清新的草香与柔美的酒体。
坎培尔镇威士忌
味道浓郁而酒体厚重,带有独特的烟燻味与丰沛的油脂。
艾雷岛威士忌
对于追求强烈泥煤风格与最传统苏格兰威士忌的酒迷而言,艾雷岛是无可取代的圣地。
其他岛屿区威士忌
不同岛屿上的每家酒厂其实都可以视为一个特殊地区来看待,并带有与苏格兰截然不同的文化。

Chapter 5 日本威士忌
师法苏格兰却青出于蓝的威士忌大国。

Chapter 6 美国威士忌
全球威士忌的源头,拥有强劲直接的谷类风格。

Chapter 7 独立装瓶商
精挑细选各大酒厂的优质威士忌。

图书序言

推荐序一

◎George Grant(格兰花格 品牌大使暨营销总监)


  2015年2月初,我与「格兰花格」的同伴们,在台湾推出酒厂史上最高年份的单一麦芽威士忌─格兰花格60年,同时也是亚洲区首场发表会。此次不仅获得热烈回响,在这段期间所举办的品酒会及许多来宾的提问深度,又再一次令我感到惊讶。以我多年来在各地推广威士忌文化的经验来看,台湾消费者的威士忌水准,在亚洲绝对是首屈一指。适逢好友Julie Lee告知台湾成立了「亚洲味蕾协会」这个专业团体,以及即将出版的「职人品鑑!全球Top 101威士忌」书籍,书中以台湾制酒师与第一线行销人员的角度出发,抛弃既有框架,以全球视野,重新定义威士忌。我相信,这绝对是一本拥有创新概念、独特想法的经典之作,且对于亚洲的威士忌文化有推波助澜的显着影响。

推荐序二

◎Ian Miller(格兰菲迪 全球品牌大使)


  亚洲的威士忌市场已经是苏格兰威士忌品牌目前最重视的区域,无论是现有规模、未来潜力、消费者的知识水准⋯⋯等,都已经不亚于欧美地区。身为第一个将单一麦芽威士忌带出苏格兰的品牌,「格兰菲迪」一直致力于在亚洲地区推广苏格兰威士忌的相关文化。不可讳言,亚洲是一个非常特殊的区域,无论饮食文化、风俗习惯,都与欧美大相迳庭,尤其是关于威士忌的味道形容等部分,常容易出现鸡同鸭讲的窘境。刚进入亚洲地区举办品酒会时,也常让我有手足无措之感,幸亏有各地分公司的翻译人员大力协助,才得以能够顺利进行。「职人品鑑!全球Top 101威士忌」一书,是由去年成军的「亚洲味蕾协会」所推出的第一本着作,以亚洲人的角度出发,对市面上许多经典且耳熟能详的威士忌做出全新诠释,相信能够省去许多品饮心得翻译不完整的状况,让台湾以至于其他亚洲区的威士忌爱好者能够感同身受,借此更深入了解威士忌这项产业。

作者序    

威士忌与亚洲职人们

张郁岚


  张郁岚国中毕业即前往英国留学,直至拿到食品科学的学位才回国,毕业后本在贸易公司任职,但因父亲身体染恙而决定留在家乡宜兰工作。恰巧当时金车正在准备建造威士忌酒厂,广征当地人才。张郁岚表示:「『缘分』是我对这份工作所作的最佳註解。因为家庭关系,我必须从英国返国撑起家计。当初在人力银行上看到金车刚要成立酒制品研究室,正在应征研究员,因为离家近,凭着直觉投了履历,经过面试、考试,就一脚踏入了威士忌的世界,也很荣幸成为创造这历史的一份子,真是所谓与有荣焉。」

  由于食品科学的专长与天生的敏锐感官让他通过了层层测试进入了金车任职。初期仅担任研究工作,直到金车聘雇了苏格兰威士忌专家Jim Swan后,张郁岚跟着他学习所有威士忌酒厂生产方面的相关知识与技能,更远赴苏格兰见习与深造,才得以担任噶玛兰酒厂的首席调酒师。时至今日,张郁岚已经成为台湾威士忌产业最具代表性的人物,并在2011~2013都荣获IWSC颁发「Asia Pacific Spirit Producer」奖项,今年(2015)更在最具权威性与代表性,由英国Whisky Magazine所主办的Icons of Whisky中获得最佳年度蒸馏师「Master Distiller of the Year」的殊荣,创台湾之首例。

李素溶

  台湾酒业近二十年越发国际化,不仅国际知名酒品纷纷登台行销,让台湾专业人士有着国际视野,也培育出不少杰出的酒业行销高手,输出到中国、香港、日韩、新加坡等酒品销售蒸蒸日上的市场,其中李素溶就是十分杰出的一位。食品科学以及MBA的训练,让她能够洞悉行销市场脉动,精准地掌握消费者需求,同时佐以精准的财务数据,可以说是一位理性与感性兼具的企业领袖。

  她不仅是台湾获颁代表苏格兰威士忌最高荣誉,同时也是终身会员制的The Keeper of The Quaich(苏格兰双耳杯持者)的第一位女性,也是台湾威士忌女力协会(Lady Spirit)的创办人,在威士忌的知识与国际行销上表现杰出。在担任嘉士伯台湾分公司烈酒部总经理时,她带动台湾单一麦芽威士忌单桶销售的风潮,积极引进苏格兰威士忌品饮文化给台湾的威士忌爱好者,替台湾杰出的威士忌文化贡献了不少的心力。也因此由台湾壹週刊出版的烈酒壹之选2013以及IWSC国际红酒及烈酒大赛也都力邀她担任评审。甚至连生产金门高粱闻名的金门大学,都请她担任酒类知识的专任讲师。

  目前身为廷汉企业股份有限公司大中华区副总的她,投资更多心力在中国市场上,不仅担任格兰花格单一麦芽威士忌酒厂的亚洲区品牌大使,足迹遍及全中国推广并教育未来将成为主流的威士忌爱好者。同时她还前瞻地结合业界专业人士,成立了Asia palate Association亚洲味蕾协会,每年举办Asia PalateAward 亚洲味蕾大赏。酒品销售是门生意,但它更是门艺术,李素溶长期浸淫其中深闇此道,如何让中国人、亚洲人喝得更精更好是她的理想,而她也正骄傲、坚定地朝着自己的目标稳健前进着。

潘结昌

  潘结昌厂长在2012年进入南投酒厂前,即对威士忌抱持极大的兴趣,当时南投酒厂只有一款俗称「黑盒」的玉尊威士忌,是支平价的调和威士忌,而酒库里虽有数千桶威士忌原酒,但其设定的用途仅是取代玉尊威士忌配方中的进口原酒。南投麦芽威士忌工场于2008年建厂,当时厂长林锦淡利用多国设备混编,以「台湾人台湾水」特有风格酿造威士忌,初期生产之威士忌原酒,无人知晓在克难的时空背景下造就台湾本土独特制程是成是败?

  为了解这些有着纯粹本土血统威士忌的品质,潘结昌自2013年起召集品评小组进入酒库中逐桶品饮单桶原酒,耗时3个月终于将2009年蒸馏的200桶波本桶和雪莉桶原酒品饮完毕,发现这些威士忌的风味一点都不输进口威士忌,尝试于2013年年底推出首批原桶强度单一麦芽威士忌,出乎意料的得到了广大的回响。尔后在潘结昌的极力争取之下,台湾菸酒公司投入了更多的预算购买高品质的各种橡木桶,使南投威士忌的酒质更上一层楼。另外他还使用南投酒厂既有用来陈放水果酒的木桶来做过桶的试验,成果超乎预期,预定2015年年中将推出以荔枝与梅酒桶熟成的威士忌,堪称史上第一批台湾特有风味桶的创新酒款,令人期待。

杨良基

  现在还在中兴大学唸企业管理博士班的杨良基,专攻酒类经营决策,是一个不折不扣见证台湾酒市场历史的目击者。自从读国中时,家中便开始从事超级市场的经营,这是他接触酒款的开端,家族拥有烟酒销售接近30年的经验,很幸运的能够从小在耳濡目染的环境之下参与了台湾的酒品市场变迁史。

  从早期戒严的专卖,到台湾加入WTO后专卖制度的改革开放,菸酒专卖店伴随着台湾经济的起飞如雨后春笋般出现,家族的经营模式与销售产品随着时间的推移不断修正与改变;1988年左右菸酒专卖时期流行米制酒款如黄酒、陈绍与花雕等;1989年6月股市破万点造成「台湾钱淹脚目」的荣景,出国观光大增,回国时总是人手一瓶白兰地。当2001年台湾加入WTO开放酒品进口的初期,白兰地是这个时期的销售主轴。以对岸的情况来说,禁奢前的白兰地价格与销售量都创了新高,随后反转持平至今。

  威士忌不比白兰地甘甜,但多样性的风格恰巧征服了台湾人的味蕾,由调和式威士忌进阶到单一纯麦威士忌,在在见证了台湾人品酩的独特性,更值得台湾人骄傲的是,2006年后台湾也陆续成立两家本土威士忌蒸馏厂-金车噶玛兰酒厂及台湾菸酒公司的南投酒厂。根据多年的观察,他相信台湾未来的威士忌市场,应该还有很大的成长空间。

图书试读

用户评价

相关图书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tbooks.qciss.net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特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