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效阅读:阅读理解问思教学

高效阅读:阅读理解问思教学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想要找书就要到 小特书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具体描述

什么是「阅读」?人人是否都有能力「阅读」?

  自从2001年起PIRLS、PISA定期实施以来,阅读理解素养(或能力)几乎成了各先进国家衡量教育成效的指标之一。
  真正懂得「阅读」的人,能够反思并评估文本讯息真正的涵义,进而成为一个能够独立思考,而不是只会依附他人意见的人。

  作者透过多年推动阅读的思考、协作与实作演示的结果,并从教师、家长、学生的对谈讨论中,获得许多宝贵的经验与想法,转化成阅读理解问思教学模式,让教师了解如何引导学生真正的「阅读」!

  ‧启发孩子更多元、更高层次的阅读思考
  ‧提升PIRLS、PISA阅读理解素养
  ‧加强团队讨论、合作学习

  想提升孩子的阅读理解能力,要如何提问?如何设计好问题?如何备课?

  本书以理论为概念基础,阐述不同阅读策略的操作方式,从文本本文分析、提问设计、教学规划三阶段,循序分析步骤,设计层次分明的问题;更以共同备课与公开教学实例中,由多位的教师共同讨论、共同研究,提供一套完整的教学系统。尤其特别重视提问的设计,因为阅读问思教学的核心,在于好问题的设计!提问的目的是帮助学生思考,透过「全班一起回答」、「小组讨论」、「两两讨论」「个人思考」与学生灵活互动,为现场教师提供了具体的教学示例与作法。

本书特色

  ‧完整的陈述了阅读理解问思教学的理念、目标、特色,为现场教师提供了具体的教学示例与作法。
  ‧特别重视「提问」,提问的目的在帮助学生思考,若能提出好问题,就能帮助学生提升思维层次。
  ‧是一本教导如何一步一步的做,就会做到的工具书。
  ‧深度融合阅读、理解、问思、教学策略等理念,并经过多年试行验证,建立了可复制、会扩散的教师专业成长与教学模式,能有系统的协助教育单位组织校内、校际、学区等不同影响范围教师专业社群。

名人推荐

  柯华葳、陈欣希、吴权威◎联合推荐
 

著者信息

作者简介

许育健

  【现职】

  国立台北教育大学语文与创作学系助理教授

  【经历】
  ‧教育部102~103年国中晨读运动推动计画主持人
  ‧台北市立教育大学兼任助理教授
  ‧国家教育研究院教学影片审阅委员
  ‧台北市国语文领域辅导团辅导员
  ‧台北市南港区南港国民小学教师/主任

图书目录

推荐序1/熟练阅读理解模式,教学一次到位/柯华葳(国家教育研究院院长)
推荐序2/阅读问思,系统导引/陈欣希(台湾读写教学研究学会理事长)
推荐序3/遇见阅读,创新教育/吴权威(台湾网奕资讯科技集团创办人暨董事长)
自序/让阅读成为竞争力
前言/如何建构「阅读问思321」?
Chaper1 绪论:关于「阅读」
Chaper2 阅读理解问思教学模式
Chaper3 阶段1:文本分析
Chapter4  阶段2:提问设计
Chapter5  阶段3:教学规划
Chapter6  阅读问思教学课例
Chapter7  「隔週共同备课」与「双月公开教学」
后记
参考书目    

图书序言

推荐序1

熟练阅读理解模式,教学一次到位/柯华葳(国家教育研究院院长)


  许育健教授又出阅读的书了,相信很多读者跟我一样,急着打开来阅读,找一找其中关于阅读教学的方法。

  在阅读教育领域里,大家对许老师不陌生,特别是他在南港国民小学服务时进行的「改革」。许老师由语文科试题的改变做起,推展阅读策略,甚至导入科技的协助,他有一套完整的方法。一方面是他对语文教育的热诚与投入,另一方面是他不疾不徐的说服力与领导力,让老师们都愿意起而行。

  许老师的说服力来自他自身的经验,不论是学术或是实作。海陆双栖的他,在理论海里优游,上了陆地则马上可以操作。如许老师在书里开宗明义所说,阅读是学习的根本能力。不少老师听到阅读理解策略都深表赞同,也很热心的介绍给自己的学生,敦促学生培养学习力以便厚植因应未来的实力。

  然而在教室里推动一段时间后,出现了一些瓶颈,例如有些学生吸收不进去,因此有的老师说,阅读策略是给优秀学生使用的;有的老师觉得这不过就是一些方法,内容比较重要,很快将策略放置一边,没有给学生熟练策略的机会。没错,若老师一一介绍阅读策略,并不是很有趣,加上推阅读理解策略时,常被阅读理解测验綑绑,老师们会发现疑问:该怎么出评量题?囿于编写好题目的难度,老师也放弃了阅读理解教学,殊为可惜。

  题目是为了认识学生的理解程度而编写,是整体阅读理解教学的一部分,但出题不是阅读理解教学的最终目的。以学习投棒球为例,也许我们知道手指、手掌如何抓球,也知道手臂如何转动,以及如何摆好身体的姿势,但由身体到手臂、手掌,到手指全身肌肉的流畅运作,若没有练习娴熟,是做不到协调的肢体动作,使投球动作一次到位的。

  以此观之,阅读策略当然需要练习,更重要的是不同策略之间需要协调运作,以理论作为上位概念,让每项方法间产生关联,使策略运用能够流畅。许老师在书里针对阅读策略、阅读理解、教学和评量有一整套的描述。其中他特别重视「提问」,提问与出题相互连结,更进一步来说,提问与思考连结,提问的目的在帮助学生思考,出题就不再只为测验题目,而是要提出好问题,帮助学生提升思维层次。

  阅读本书就像听许老师演讲,娓娓道来,循循善诱,教你如何一步一步的做,你就会做到,因许老师过去就是以这一套方法带着南港国小的同事、台北市的教师、台湾的老师,甚至对岸的老师,一起进行阅读教学。您不妨试一试。
 
推荐序2

阅读问思,系统导引/陈欣希(台湾读写教学研究学会理事长)


  育健教授的这本着作,大家已经期盼很久很久了。

  阅读,在台湾推动已超过 20年。然而,2006年的阅读素养国际评比(PISA和PIRLS),让大家重新认识「阅读」这件事。

  大家赫然发现:「原来我们需要教小孩如何『理解』」、「原来我并不知道要如何教小孩『理解』」、「原来我们大人自己的『理解』可能都需要再学习」……这也显示持续学习、终身阅读的重要性。

  这几年,许多讲师马不停蹄的到校分享阅读理解之二三事,但,只透过短短几个小时的交流完全不够。尤其,当讲师唤起教师们的学习动机之后,教师们不甘止于观念的理解,教师们更想要教学的改变─落实问思教学、设计问思教材,有些教师甚至渴求理论的精进。

  谢谢育健教授听见大家的需求,挪出时间完成这本着作。育健教授的文字如其演讲一般─大量的比喻,拉近了读者与理论之间的距离;清楚的步骤,让读者可按部就班的执行,降低了改变的难度。书中,更带出一些学者的观点,提供读者不同思考的可能。

  这本书,绝对无法略读,需要精读数遍;这本书,绝对不能纯粹阅读,而是需要在教学行动的前与后,持续的比对。若可以,请您邀约教学伙伴一起讨论,效果会更好。相信,有了这本书,会让大家在阅读理解教学这条路上走得更顺遂。

推荐序3

遇见阅读,创新教育/吴权威(台湾网奕资讯科技集团创办人暨董事长)


  2011年8月11日,与育健教授共同参加在中国大陆宁波举办的「两岸同上一堂课」台北宁波师生交流活动,这是我第一次观摩「遇见阅读」的智慧课堂魅力。(遇见和育健发音相同)

  那次的课堂交流活动,採「同课异构」形式,两岸语文知名专家均以台湾国语课文〈珍重再见〉(原文为〈风筝〉,本书第 193页)为素材,进行教学观摩。在台湾育健老师的〈珍重再见〉语文课堂中,四十几位宁波市惠贞书院五年级的小朋友,并没有受到两岸文化隔阂、简繁文字差异等影响,孩子们很快就「适应」育健老师的课堂,并能全神投入课堂学习,积极参与讨论。课堂中,育健老师的阅读课善用提问,并适时应用「智慧课堂」辅具,引导孩子们参与学习,掌握每一位孩子的学习情况。这堂示范课,不但获得两岸教育领导、校长、老师、新闻媒体等的高度肯定,后来,育健教授也被聘请为宁波市江北区阅读问思教学指导教授,定期到宁波市指导语文骨干教师,非常成功的以最快的速度,在宁波市落地实践了他的阅读理解问思教学的理念与模式。

  「同课异构」,就像教育界的「武林」大会,不再只是高谈阔论,而是透过课堂教学实践活动,让演出者「练武功」,让观摩者「学技能」。老师应该是「天生」的演员,只要有舞台,只要能练武功,舞台越大,武功就越高强。育健教授就是这样的教育高手,不但具有深厚的学术研究修练,也有现场课堂教学实践的真功夫。在育健教授的引导与带领下,已经有越来越多老师愿意开放课堂,进行公开教学,热情交流与分享,诚如第七章介绍的共同备课和公开教学模式与实践经验,发展出由下而上(非由教育主管要求,而是由基层教师自主参与)的教育创新模式,而且力量越来越强大。

  读这本阅读理解问思教学专着,犹如听大师讲故事,很轻松、很精采、深入浅出,易学易用。可以用「有理念、建模式、系统化」这九个字来形容育健教授这本书的教育创新思想与实践价值。我是创业者,有十多年创新事业的经验,工作内容也与教育创新深度相关,所以,关于如何把现代教育理念,逐步建立可复制、会扩散的模式,然后应用到课堂教学现场与教育场域中,有许多实战经验与深刻体会;也因此,特别了解育健教授从事教育研究发展应有的历程,以及其助益教育创新的价值,所以,也就更期待这本大作的付梓。这本书,深度融合了阅读、理解、问思、教学策略等理念,并经过多年试行验证,建立了可复制、会扩散的教师专业成长与教学模式,有系统的协助教育单位组织校内、校际、学区等不同影响范围教师专业社群,让这套先进的教育理念与教学模式,能以更快速的形式有效的传播、扩散开来。

  如何善用这本有理念、有实践方案的教育创新鉅着呢?它除了可以用来帮助第一线教师专业成长之外,学区领导与学校领导更应该深思这项议题,因为,教育创新和科技创新一样,要经过「大规模、常态化、出成绩」的考验,才能通过教育创新的「死亡」之谷,变成主流价值,成为习惯、文化的一部分。教育创新能否成为学区或学校标准化流程(SOP)一部分,首先要考验是否能被「大规模」或有系统(全学年或全学科)的导入,不只是作为单一或少数老师的特色课程。「常态化」考验,则是这套理念和模式是否能发展成为学校的校本课程与校本模式,真正成为学校教学文化的一部分。「出成绩」考验,则是要证明在自己的学校或学区内,大规模、常态化导入这套理念与模式后,学生也同样可以获得更好的学习成效(outcome)。

  感谢育健教授为我们点亮一盏明灯,指引我们教育创新的努力与发展方向,让我们可以少走弯路,勇敢迈向智慧教育的康庄大道。

自序

让阅读能力成为一辈子的竞争力/许育健


  这本书,其实已经晚了一年才完成。

  两年前,就想把演讲或上课的内容整理成书,却因为工作忙碌,总是给自己充足的借口(就是忙不过来呀)。不过,回想起来,促成我积极整理撰稿的契机,源自于去年一通关心的电话。

  Power问:「育健,这十年来,有没有算过,你讲了多少场的演讲?」

  (我还真没算过呢!只好看看自己的一份纪录,上面一行一行简单的记着日期及县市学校。会这样做,是怕记忆力极差的自己去过了相同的地方却全然不知,因为这种事曾经发生过多次……认识我的都知道,我出了门口就会迷路。)

  我数了一下,回应说:「至少,三百多场。以时数来说,一定超越一千个小时了。」
  (嗯,感觉有点小小的成就感喏!)

  Power又问:「那,像这样手把手的去国内外演讲或带实作,你会不会觉得累?」
  (手把手的意思是:亲自带领,一步一脚印。)

  我:「呃……,跟别人分享自己一些心得与作法,是快乐的。(然后,我顿了一下)说实话,南奔北走,经常讲一些类似的内容,有时会觉得疲倦(虽然听过我课的老师们大多表示很有收获,有趣幽默之类的)。然而,有些研习是学校安排让老师们不得不坐在那里听(如大多数的国小週三教师进修),我自己讲得激动投入、口沬横飞,台下的老师可能正认真的批改着一本又一本的作业(老师们要处理的杂事与工作实在很多,难得有个完整的时间可以运用……,我懂,真的),在这样的光景之下,我的确也会感到无奈。」

  Power再问:「那你有没有想过,用更有效率的方法来传播你的想法?比如建立可复制的模式,加上翻转课堂的概念(用白话说,就是学习者必须先预习)。」

  我默不作声,心里想,然后呢? 

  Power也停了一下,他知道我在思考。然后说:「写下来吧!写书,让有志于精进阅读教学的老师,透过你的文字,撷取观念与学习作法。若某天他们真的需要你手把手的去带领,你的出现才会让学习是高效的,因为他们真的想学。」

  真是一语中的!我向Power道谢(真是我的贵人)。接下来的日子,我就利用课余时间,让这本书渐渐成形了。

  这本书,其实累积我多年的阅读思考、协作与实作演示的结果。

  原本,十余年台北巿国语文领域辅导员的经历,在辅导团内诸多高手的指教之下,让我专注于语文教育的课程与教学,尤其是语文能力的建构观,以及国语文教材的研究。直至2010年,因缘际会,参与了教育部的一个阅读理解专书编写的专案,在潘庆辉校长及戴慧茹主任的行政支持下,与刘振中老师、连瑞琦老师、林冬菊老师、吴燕燕老师等优秀的伙伴一起编写;其间,柯华葳教授多次亲自指导,并引介邀请陈欣希教授的加入,让我们对PIRLS等国际阅读检测有了更进一步的了解。经过半年多的努力,我们终于在2011年将此书付梓,书名为《阅读理解——文章与试题范例》由教育部印行,发送至全台小学的中高年级老师,人手一本。此书配合全台各县市的实作研习,引起了许多现场老师的回响。

  《阅读理解——文章与试题范例》这本书编写了仿PIRLS的文章与试题(含评阅方式),也对当时国内各校的阅读理解测验产生一定的影响。然而,学校许多老师提出他们进一步的需求:要如何设计?如何教学?于是,在教育部的支持下,时任台北市明德国小林玫伶校长主持另一个阅读专案计画,引领我们原本的这些伙伴,并加入谢艾士老师、吴美美老师,以及柯雅卿老师三位阅读教学高手。经过一年的努力,我们在2012年出版了《阅读理解——问思教学手册》这本由教育部印行的阅读教学专书(限于经费,此书只发送全台小学每校两本)。当时我的任务,除了协同编写部分内容,也负责写此书的〈前言〉(亦即设计理念),完整的陈述了阅读理解问思教学的理念、目标、特色,并说明如何为不同程度的学生设计ABC方案(与「差异化教学」有相似的概念),也简述如何文本分析、教学设计,以及如何评估学生学习与教师学习。此书为现场教师提供了具体的教学示例与作法,也颇受好评。

  就我而言,在参与这本书的编撰之后,让我对阅读问思教学有了整体性的架构,更加肯定我对阅读问思的价值与推广的信念。再者,2013与2014这两年,受教育部的专案委託,与陈欣希教授共同主持「国民中学推动晨读运动计画」,亲赴各县市许多国中推动阅读的观念与作法,加上十二年国教明示阅读乃为国民基本素养之一,值得教师们积极投入,以成就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此外,经过近几年的演讲分享、实作研习与教学演示,也从现场教师、家长、学生的对谈讨论之中,获得许多宝贵的经验与想法,我认为有必要把一些阅读教学实务的内容经由系统性的整理,尽可能的呈现在这本书之中。

  这是一本酝酿五年的书,是将我个人对于阅读教学的思考、经验与知识转化成文字,期待透过您的阅读与解读,与您分享。此外,疏漏难免,也请不吝指教。 

图书试读

用户评价

相关图书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tbooks.qciss.net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特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