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不可以?」
每一个问题背后的对话与反思,
都是启发孩子「思辨力」的必要之路。
跳脱框架思考,奠定前进世界的重要先机!
当孩子不再受限于标准答案,才能飞得更高、看得更远! 在家里、在学校、在生活周遭、在电视里看到的……
现在被禁止的事,
是孩子未来要独立面对的事!
妈妈,到底为什么不可以?(「原则」观念的深耕)
为什么大人可以,我不行?(「负责」的真正意义)
被禁止的事,一定是错的吗?(「禁止」背后的权力思考)
老师没说「不行」的事,就可以做吗?(引导孩子自己做决定)
可不可以请假出去玩?(透过思考,学习判断)
对不起之后,一定要没关系吗?(同理心的最佳实境课)
为什么熘滑梯不能往上爬?(在对与错之间,培养思考弹性)
公园里,哪些事不能做?(公共空间展现的人性关怀)
妈妈,「大家」在哪里?(自我保护不等于自私)
为什么我不能养猫?(尊重生命的多元价值)
禁止,是最简单的规范方法,一句「不可以」,直接帮大人省下不少麻烦。但进一步想,这些被禁止的事都「真的不可以」吗?
面对孩子的天真疑问,身为沟通专家的罗怡君巧妙运用生活对话,激发孩子对于框架规则的灵活反思,教给孩子不一样的思考角度、深度及广度,从小开始,深耕与世界接轨的智慧和实力。
如果愿意借由与孩子对谈,启发小孩的思辨能力,那每一件被禁止的事背后,都是一个思考的最佳起点。
名人推荐 ★【专文推荐】幸佳慧(《用绘本跟孩子谈重要的事》作者)
★【强力推荐】许芯玮(社团法人台湾童心创意行动协会理事长).番红花(作家).黄哲斌(文字工作者).黄益中(《思辨》作者)(依姓名笔划序排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