药向前行:台湾药品行销发展

药向前行:台湾药品行销发展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想要找书就要到 小特书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具体描述

本书关注台湾药业历史及行销专业化的变迁,以关键人物的口述及文献资料为基础,呈现制度、经营者及市场环境互动而成的台湾药品行销发展。作者除了为台湾药业岁月风华留下纪录,也澄清许多似是而非的印象,有助于国人理解台湾药业的贡献及创业精神。本书指出,近百年来,由「寄药包」的纯粹药品贩售行为,发展到晚近的全方位行销体系,药品流通产业在台湾的发展,是一部药界人士精益求精,突破困境的奋斗史,而药品行销更是台湾医疗事业发展中不可或缺的一环。本书除了希望能让一般大众更了解台湾药业的创业精神及发展活力,也尝试为历史、社会及商管学者提供研究素材及线索,期能充作专业行销人士学习及实务上的借鑑。

名人推荐

  作为史上第一本完整论述台湾药品行销发展的着作,《药向前行》清楚勾勒了台湾药品行销的创业精神及发展图谱。本书行文浅显易懂,叙述详实分析深入。本书对于有意投入药品行销领域者及医药行销师,是一本专业易读的入门书。──中华民国药品行销暨管理协会常务监事 庄俊三

  宗成兄与陈博士结合多年研究及实务经验,记录台湾药品行销人员在不同年代面对各种挑战,拼博创业之奋斗史。本书从早年寄药包到抗生素、三高、精神科等慢性病药,到最近癌症、疫苗、孤儿药、生物制剂、消费保健品之行销模式皆有详实叙述,更提供业界各领域之成功案例,可为有志者借镜。──景安兴业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 萧登斌

  《药向前行》叙述台湾药业50 年来因社会环境改变而衍生的行销手法演进,回顾历史也展望将来。作者以其锐利的眼光、实作的经验娓娓叙述,畅快可读,实堪有志者参酌!──台大EMBA 校友基金会董事 李谋进

  本书为台湾药品行销发展及创业活动留下宝贵纪录,对药业趋势提出精辟见解,值得业界同仁详阅。从历史掌握全局,面对挑战,让我们一起「药」向前行!──中华民国药品行销暨管理协会理事长 梁明圣

  本书耗时三年蒐集资料及专访成功人士,详实记载数十年来台湾药品行销发展。强力推荐给有心掌握药品行销之钥的医药行销专业人员。──台北市西药代理商业同业公会顾问 李胜文

著者信息

作者简介

赖宗成


  赖宗成现为责实精英企管顾问公司总经理、中华民国药品行销暨管理协会名誉理事长、高雄医学大学药学系兼任讲师(部定讲师)。高雄医学大学药学研究所行销管理硕士,曾任台湾田边制药公司副总经理,着有《医药行销:医药专业行销人员必备手册》等书。

  连络方式:cclai136@gmail.com

陈琮渊

  陈琮渊现为中国华侨大学华侨华人研究院/国际关系学院专任助理教授。政治大学博士(发展研究),曾任政大国关中心博士后研究员(区域研究)。研究兴趣为东亚及东南亚发展、婆罗洲华人社会、经济社会学及企业史。长年关注台湾生技制药产业及药品行销发展,多次参与该领域研究计画,论着见刊于《台湾社会学刊》、Development and Change。

  连络方式:kurtchen1979@yahoo.com.tw

图书目录

胡幼圃教授序
王振寰教授序
李志恆教授序
作者序

第一章 导论
第一节 药品行销在台湾
第二节 药业发展的构面

第二章 匮乏依赖(1959 年以前)
第一节 药业、药政的引进与承袭
第二节 战乱与管制下的市场乱象
第三节 成药、寄药包与街头卖艺
第四节 迂回曲折的草创之路

第三章 销售导向(1960 ∼ 1980)
第一节 引入外资与公劳保的实施
第二节 药品市场的茁壮
第三节 销售导向与普罗帕
第四节 从模仿学习到创业自立

第四章 行销崛兴(1980 ∼ 2000)
第一节 GMP、全民健保与专利
第二节 市场转型与集团医院
第三节 公协会与行销专业化
第四节 专业行销蔚为主流

第五章 全方位经营(2000 年以来)
第一节 制度的全球接轨
第二节 新兴用药领域
第三节 逆境下的全方位进展
第四节 全球竞争全面发展

第六章 结论:药向前行

附录

附录一 药品行销/法规发展之大事年表
附录二 台湾畅销药品排行(1980~)
附录三 台湾每五年20 大畅销药品排行及业绩(1985~)
附录四 每十年间国人十大死因统计(1952-2012)
附录五 本书受访者简历
附录六 台湾田边良药会早期简史

索引

图书序言

第一章 导论 

医疗事业多依随社会发展脚步而演进,成为观察一个国家发达与否的指标。就此而言,台湾无论在公共卫生、医疗体系及全民健保等方面,皆有值得自豪的表现。医疗专业及相关活动的发展,却不仅限于医学研究及治疗技术的进步,社会文化、制度法规等面向,同样起着关键作用。然而,在台湾社会,当代民众对于医疗的接触与认知,多集中在疾病治疗及药品研发上,不仅忽略了药品流通乃是医疗不可忽视的重要环节,也未能察觉在医护及研发人员之外,药师及药事人员的专业与贡献。类此「重医轻药」、「研发、制造胜于流通、行销」观念之形成其来有自。

首先,医师、护士是民众接触到的第一线医疗人员,参与药品研发的博士、教授,则被认为从事利惠民生的科学研究,两者在台湾之专业形象及权威性深植人心,也被认为从事广义的社会服务事业。相较之下,大众领取医师处方药或自行购买市售成药的经验中,对药事流通人员的接触不若前两者般深刻,甚至都认为其附属于医师或药厂;而无论是药师专业的谘询指导,或药品行销人员的专业训练(MR 认证),都是近年才渐渐普及。药品流通的商业成份也模煳了药学及行销专业,使这个济世行业蒙上牟利至上的刻板印象。

其次,在近代台湾政治社会发展上,医师群体积极参与革新事业,被认为具有「良医济世」的启蒙地位,或许只有「科技兴国」的工程师足堪比拟,也因此,台湾医界与政治、宗教的关系长期被学界所关注,科学家则被视为产业发展、经济成长的重要推手。反观药业除了在学科建置、资源分配上长期从属于医学;药品的营销活动又常随制度及市场而变动,出现良莠不齐的现象,使药师及药业人士的社会声誉难望其项背。

第三,在政策、医疗及商业领域,药品行销的定位并不明确,长期而言不像医学及科学受到国家政策的大力扶持,它既不属于医学研究、科技研发,与药学专业相关却又不完全等同,作为商业领域,药品及其流通事涉生命安全,受到法规严格规范,可谓「限制多,空间小」,长期处于边缘化发展的命运。

图书试读

None

用户评价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tbooks.qciss.net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特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