逆转说话术:别小看一句话的力量!

逆转说话术:别小看一句话的力量!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图书标签:
  • 沟通技巧
  • 人际关系
  • 说话技巧
  • 影响力
  • 表达能力
  • 心理学
  • 情商
  • 职场沟通
  • 自我提升
  • 语言艺术
想要找书就要到 小特书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具体描述

真正的领导者,不一定自己能力有多强,只要懂得信任,懂放权,懂沟通,就能团结比自己更强大的力量,从而提升自己的身价。

  一位不能够好好沟通的管理者,就好比是瞎了一只眼睛的盲人,那么不能够处理危机的问题时,则好比瞎了两只眼睛的盲人——这时就成了一个真正的瞎子!
  
  去过庙宇的人都知道,一进庙门,首先是弥勒佛,笑脸迎客,而在他的北面,则是黑口黑脸的韦陀。但相传在很久以前,他们并不在同一个庙里,而是分别掌管不同的庙。弥勒佛热情快乐,所以来的人非常多,但他什么都不在乎,丢三落四,没有好好的管理帐务,所以依然入不敷出。而韦陀虽然管帐是一把好手,但成天阴着个脸,太过严肃,搞得人越来越少,最后大家都不敢来了,导致香火断绝。 佛祖在查香火的时候发现了这个问题,就将他们俩放在同一个庙里,由弥勒佛负责公关,笑迎八方客,于是香火大旺。而韦陀铁面无私,锱铢必较,则让他负责财务,严格把关。在两人的分工合作中,从此庙里一派欣欣向荣景象。
  
  其实在高明的管理者眼里,没有废人,正如武功高手,不需名贵宝剑,摘花飞叶即可伤人,关键看如何运用。
掌控人际的无形之钥:如何通过精妙的表达,驱动合作与共赢 内容提要: 本书深入剖析了人际交往中“表达力”的核心要素,提供了一套系统、实用的沟通策略与心法。它不仅仅是教你如何“说得漂亮”,更是指导你如何“说得精准、说到心坎里”,从而有效管理冲突、提升影响力,达成积极的合作成果。全书分为四大篇章,从理解沟通的本质出发,逐步深入到不同场景下的高阶表达技巧,旨在帮助读者构建起一套适应复杂人际环境的语言工具箱。 --- 第一篇:洞察与构建——沟通的底层逻辑 第一章:被忽视的“表达误差”:为什么你总是“说不到点子上”? 现代社会中,信息爆炸,但有效沟通却日益稀缺。本章首先拆解了日常表达中常见的四大“误差陷阱”:认知偏差误差、意图传递误差、情绪感染误差与听者解读误差。我们探讨了“说者无心,听者有意”背后的心理学原理,指出许多沟通障碍并非源于语言本身,而是源于对听者心智模型的误判。我们将引导读者进行一次彻底的自我反思:你真正想表达的是什么?你认为对方接收到的是什么?两者间的鸿沟在哪里? 第二章:从“说话”到“沟通”:核心价值的锚定 有效的表达绝非口才的炫技,而是价值的有效交换。本章强调了“价值锚定”的重要性。在每一次开口之前,必须明确本次沟通的核心目标(Desired Outcome)和可接受的底线(Acceptable Range)。我们将介绍“黄金三点论”——提炼核心信息的三种关键维度,确保你的每一句话都承载着清晰的意图和明确的交付目标。本章特别讨论了“倾听的再定义”,它并非被动的接收,而是主动的验证与预判,是表达效果的先决条件。 第三章:情绪的“温度计”:如何管理表达中的非语言信号 语言的力量只占沟通的不到七成。本章聚焦于非语言信息的掌控,包括肢体语言、面部表情、语速节奏与音调变化。我们分析了在不同文化背景下,肢体语言可能产生的巨大差异,并教授读者如何通过“微表情捕捉”来实时校准自己的表达策略。同时,本章提出“情绪共振”的原理,教导你如何用稳定的情绪基调,为复杂信息的传递提供一个安全的“心理容器”。 --- 第二篇:精准拆解——场景化的语言构建技术 第四章:信息交付的艺术:化繁为简的结构化表达 面对大量数据或复杂流程时,如何保证信息接收的准确性与效率?本章系统介绍了金字塔原理、SCQA(情境-冲突-提问-回答)模型在日常汇报和提案中的应用。我们不追求复杂的修辞,而是追求逻辑的严密与结构的清晰。通过大量的案例分析,读者将学会如何将原本结构松散的叙述,重构为清晰、有层次、易于记忆的“结构化表达包”。 第五章:说服力的结构重建:从“陈述观点”到“驱动行动” 说服他人的核心在于构建一个让对方无法抗拒的逻辑链条。本章深入探讨了“动机心理学”在沟通中的应用。我们教授读者如何识别听众的“驱动力”(是追求安全感、还是追求成就感?),并根据此驱动力,定制化构建说服论证的路径。重点介绍了“前置性承诺”和“反向引入”技巧,用更少的语言,撬动更大的共识。 第六章:冲突化解的“防火墙”:如何处理负面反馈与异议 冲突是沟通中不可避免的一部分。本章提供了一套“缓冲与重构”的冲突应对框架。当面对指责或强烈的异议时,如何避免情绪升级,是衡量表达成熟度的重要标志。我们将详细介绍“三明治反馈法升级版”、“澄清性提问”以及“暂时性搁置”的策略。核心思想是:先确认感受,再锁定事实,最后共同探讨解决方案,将对立面转化为合作方。 --- 第三篇:高阶应用——影响力的深度渗透 第七章:授权与激励:激发团队潜能的语言磁场 管理者和领导者如何通过语言来塑造团队文化和激发内在动力?本章专注于“愿景构建”和“有效授权”的语言艺术。我们研究了“归因理论”在激励中的运用,教导领导者如何将成功归因于团队的努力和能力,而非自身领导光环,从而培养团队的自主性和责任感。同时,如何用简洁有力的“口号式表达”来固化团队的共同目标,是本章的实践重点。 第八章:跨界沟通的“翻译官”:消弭专业壁垒的表达策略 在跨部门协作或与不同专业背景的人交流时,术语黑话往往成为沟通的绊脚石。本章的核心是“类比思维”的训练。如何将深奥的专业概念,通过贴近生活的、听者熟悉的类比或比喻(Metaphor)进行转译,是实现有效跨界沟通的关键。我们提供了构建高效类比的四步法,确保专业知识在转化为日常语言时,既不失真,又能被广泛理解。 第九章:谈判桌上的“心理博弈”:措辞的时机与尺度 谈判不仅是筹码的交换,更是预期管理的博弈。本章探讨了在关键谈判时刻,如何通过精确的措辞来引导对方的决策偏好。包括“锚定效应”在价格谈判中的应用,以及如何通过“框架效应”来重塑价值感知。本章强调,在谈判中“沉默”有时比“言语”更有力量,并教授如何策略性地运用停顿来获取优势。 --- 第四篇:内化与精进——构建个人沟通风格 第十章:消除“完美主义”的表达焦虑 许多人因害怕表达不完美而选择沉默,这实际上是放弃了影响力的机会。本章致力于消除表达中的过度自我审查。我们将探讨“真诚性”与“流畅性”之间的平衡点,鼓励读者拥抱表达中的自然瑕疵,将精力聚焦于信息的有效传递而非修辞的无懈可击。 第十一章:日常语境的“微调训练” 沟通能力的提升是一个持续优化的过程。本章提供了一系列可立即应用的日常“微调”练习,例如:如何将习惯性的陈述句,转化为更具探究性的疑问句;如何将负面倾向的表达(如“这不行”)转化为建设性的提问(如“我们如何才能让它更进一步?”)。这些细微的调整,将在不知不觉中提升你语言的亲和力与效能。 结语:表达的力量,源于内心的清晰 真正的强大表达,是内心清晰、目标明确的自然流露。本书的最终目的,是帮助你建立一个由内而外的沟通系统,让你在任何情境下,都能自信、清晰、有目的地驾驭语言的力量,驱动积极的合作与共赢的未来。

著者信息

图书目录

第一章 鼓舞士气的CEO说话技巧
激励下属的成功意识    12
赞扬是对下属最好的鼓励    14
对失败者的肯定能让他找回自信    21
金钱奖赏最能提高热情    24
树立目标,激发冲劲    28
巧用激将,迸发力量    31
利用好胜,激发潜能    35
先礼后兵,虚心接受    38

第二章 表扬下属的说话技巧    
激励员工的两大因素    44
表扬下属的三种方式    46
表扬下属的五大基本原则    49
适度表扬的三点要求    52
如何表扬下属的每一个进步    56
如何表扬下属的优点    58
如何表扬困境中的下属    62
实事求是,措词恰当    64
表扬下属,当面及时    66
放下架子,真诚恳切    70
虚怀若谷,见贤思齐    74

第三章 批评下属的说话技巧    
批评下属三大基本原则    76
艺术性批评的方式    80
批评切忌恶语伤人,不分轻重    84
批评切忌针对个人,伤及自尊    86
批评切忌捕风捉影,主观臆断    88
批评切忌不分场合,不分对象    90
批评切忌喋喋不休,没完没了    95
「激励式」批评的语言技巧    97
「赞美式」批评的语言技巧    99
「三明治式」批评的语言技巧    101
批评后及时安抚的语言技巧    105

第四章 指挥与协调    
主管要敢于直面冲突和矛盾    108
化解三种心理矛盾的技巧    111
从抱怨中发现问题出在哪里    114
「彼此谦让」的协调方式    118
「接受时间」的协调方式    120
「迂回前进」的协调方式    121
「洩愤释怒」的协调方式    122
「相互协作」的协调方式    124
「合理竞争」的协调方式    125
塑造「大家庭理念」    127
各部门间的双向沟通工作    129

第五章 辩论时的说话技巧    
辩论准备的必要环节    132
如何确立自己的论点    137
巧辩七法    141
如何展开辩论    145
反驳的艺术    147
如何巧妙提问    150
如何应付诡辩    153
重视辩论中的细节    156
谨防有「论」无「辩」    159
提高主管辩才的必备训练    162

第六章 谈判中的说话技巧    
谈判情景,不可忽视    174
仔细研究,积极准备    180
坚定立场,先声夺人    185
攻防策略,交错使用    191
开诚佈公,以诚相见    197
互惠互利,达成共识    201
以退为进,保护利益    206
巧破僵局,有的放矢    208
联合分裂,增加胜算    214
心里战术,抢占先机    219
谈判桌上的细节训练    225
避免常见的谈判技巧失误    229

第七章 危机沟通
危机沟通十步骤    234
危机新闻发言人的特点    241
危机沟通的「两要两不要」原则    243
危机恢复管理的策略    245
危机后修复自身形象的策略    248
企业面对危机时沟通的十大禁忌    252

图书序言

前言
  
  真正的领导者,不一定自己能力有多强,只要懂得信任,懂放权,懂沟通,就能团结比自己更强大的力量,从而提升自己的身价。 
 
  任何一个组织都是众人的集合,有才华出众者,有泛泛平凡者,有八面玲珑者,有谨小慎微者,等等。真可谓各色人等,长短不一。用人问题的关键在于,要用人之长,不要弃我之短,这是管理者用人的眼光和魄力之所在。现代管理科学的管理理念是,一个人的短处是相对存在的,只要善于激发他某一方面的长处,那么这个人则可能修正自我,爆发出惊人的工作潜能。 
 
  去过庙宇的人都知道,一进庙门,首先是弥勒佛,笑脸迎客,而在他的北面,则是黑口黑脸的韦陀。但相传在很久以前,他们并不在同一个庙里,而是分别掌管不同的庙。弥勒佛热情快乐,所以来的人非常多,但他什么都不在乎,丢三落四,没有好好的管理帐务,所以依然入不敷出。而韦陀虽然管帐是一把好手,但成天阴着个脸,太过严肃,搞得人越来越少,最后大家都不敢来了,导致香火断绝。 

  佛祖在查香火的时候发现了这个问题,就将他们俩放在同一个庙里,由弥勒佛负责公关,笑迎八方客,于是香火大旺。而韦陀铁面无私,锱铢必较,则让他负责财务,严格把关。在两人的分工合作中,从此庙里一派欣欣向荣景象。 
 
  其实在高明的管理者眼里,没有废人,正如武功高手,不需名贵宝剑,摘花飞叶即可伤人,关键看如何运用。 
 
  未来企业的发展是不可能只依靠一种固定组织的形态而运作,必须视企业经营管理的需要而有不同的团队。所以,每一个管理者必须学会如何组织团队,如何掌握及管理团队。管理者应以每个下属的专长为思考点,安排适当的位置,并依照下属的优缺点,做机动性调整,让团队发挥最大的效能。最糟的管理者就是漠视下属的短处,随意任用,结果就会使下属不能克服短处而恣意妄为。 
 
  也就是说,一位不能够好好沟通的管理者,就好比是瞎了一只眼睛的盲人,那么不能够处理危机的问题时,则好比瞎了两只眼睛的盲人,这时就成了一个真正的瞎子! 

  管理者必须具有很强的沟通能力和应变能力,尽管各种场面的情况不同,谈话的内容方式不同、但对于管理者来说,有一点是共同的,就是无论在任何场合,你都应该镇静自若,挥洒自如,谈笑风生,尽显企业管理者本色,给员工留下十分美好的印象。

图书试读

激励下属的成功意识
 
有三个关于成功的故事是值得所有领导者学习的,同样也值得所有领导者将这些故事告诉给他们的员工,来激励员工的成功意识。
 
第一个是关于梦想的故事:
 
雷.克洛克是一个推销商,几十年来他推销了很多产品,但很不幸,都不怎么成功。但他从来就没有放弃过成为亿万富翁的梦想。五十四岁那年,他还在推销纸杯和奶昔机。就在一九五五年,他发现了一个经营很好的快餐店,立即被这个快餐店给吸引住了。在他的后半生,他都经营着这家快餐店─麦当劳。他最终成为了亿万富翁。
 
第二个是关于生存状态的故事:
 
有一个人看见一只没有腿的狐狸生活得非常的好,他很惊讶,但很快就发现狐狸是靠动物死尸的碎肉来养活自己的,因为总有动物在他面前被狮子吃掉。于是这个人从此什么事情都不做,专心地等着真主给他安排食物。过了几天以后,他一粒米都没有等到。就在他饿得受不了的时候,有一个声音传来:「人应该像雄狮一样有余食给别人吃,为什么要像狐狸一样仰仗别人,食人余食呢?」
 
第三个是关于理想的故事:
 
远古的时候,有一种叫做鹏的鸟。有一次,大鹏鸟向南海飞去。牠在南海海面上用翅膀击水而行,扇一下就是三千里。牠向高空飞去,卷起一股暴风,一下子就飞出九万里。牠飞出去一次,要过半年才飞回南海休息。当牠飞向高空的时候,牠的背靠着青天,而云层却在牠的下边。生活在洼地里的小麻雀对大鹏鸟很不理解,牠们总想不明白这只鸟飞来飞去究竟是想飞到什么地方。
 
领导者首先应该教导自己的员工产生梦想,然后让他们审视自己的生存状态,最后确定他们的梦想,并为梦想而终生奋斗。
 
赞扬是对下属最好的鼓励
 
社会中的大多数人都在某一个部门或某一个群体中兢兢业业地工作,每个人都非常在乎上司对自己的评价,上司的赞扬是对下属最好的奖赏。所以,作为主管的你要学会赞扬你的下属,这样就会激励他们更加努力地工作,当然受益最大的还是作为中阶主管的你了。
 
美国着名企业家玛丽.凯曾经说:「对于下属,最强有力的肯定方式,是不需要花钱的,那就是赞扬。我们都应该尽可能随时称赞别人,这犹如甘霖降在久旱的花木上的反应。」

用户评价

评分

对于我这样一个曾经因为“不会说话”而吃了不少亏的人来说,《逆转说话术》这本书简直是及时雨。我记得以前在职场上,明明有很好的想法,却因为表达不清晰,或者语气不好,被领导误解,甚至被同事抢走了功劳。这本书让我明白,原来一句话的力量可以如此强大,它可以成为打开机会之门的钥匙,也可以成为关闭大门的阻碍。书中关于“建设性反馈”的讲解,对我帮助尤其大。以前我收到批评,总是习惯性地防御,甚至会觉得对方是在针对我。但现在,我学会了如何用一种更平和、更客观的态度去面对批评,并且能够从中提取有用的信息,来改进自己的工作。而且,书中还教导我们如何用积极的语言去鼓励他人,这对于建立良好的团队氛围非常有帮助。我尝试在会议中,用更具鼓励性的语言去肯定同事的发言,结果发现大家变得更加积极主动,会议效率也大大提高。这本书没有教我如何去“操纵”别人,而是教我如何用真诚和智慧,去影响和连接他人。它让我看到了一个更加自信、更加有力的自己,也让我对未来的人际交往充满了期待。

评分

这本书的出现,绝对算是我人生中的一个“惊喜包”。我一直觉得自己是个“嘴笨”的人,不太擅长言辞,所以很多时候宁愿保持沉默,也不愿意冒险开口。但《逆转说话术》这本书,让我看到了“沉默”背后所失去的机会。我开始注意到,那些在人群中能够脱颖而出的人,往往都不是最聪明的,而是最懂得如何运用语言的人。书中关于“表达的清晰度”和“语气的力量”的探讨,让我反思了很多过去的经历。我意识到,很多时候,不是我的想法不够好,而是我没有用正确的方式表达出来。书中提供的“黄金三步法则”,帮助我学会了如何结构化地表达自己的观点,让我的发言更加有条理,也更容易被他人理解和接受。我还在书中学习了如何运用“非暴力沟通”的技巧,去处理那些容易引发冲突的对话。这让我能够更好地管理自己的情绪,同时也能够以一种更加理解和尊重的态度去对待他人。这本书让我意识到,说话不仅仅是信息的传递,更是一种情感的交流,一种关系的建立。我不再是那个只会“嘟囔”的笨嘴,而是可以自信地、有力量地,用一句话去影响世界。

评分

坦白说,我之前对市面上那些“说话术”的书籍抱有一定的怀疑态度,总觉得它们过于套路化,难以在实际生活中真正运用。然而,《逆转说话术》这本书却彻底颠覆了我的看法。它没有给我灌输那些僵硬的公式,而是教会我一种“思维模式”的转变。我印象最深的是书中关于“倾听的三个层次”的分析,这让我意识到,我之前所谓的“认真听”,其实很多时候只是在等待对方说完,然后立刻准备反驳。而这本书告诉我,真正的倾听,是带着好奇心去理解,去感受对方的情绪,去捕捉那些未被言说出来的潜台词。这让我开始审视自己在与人交流中的一些习惯性行为,比如我常常会打断别人说话,或者在别人还没说完时就急于给出建议。通过练习书中提到的“延迟回应”和“肯定性反馈”,我发现自己能够更平静地听完别人的诉说,也更能准确地抓住对方问题的核心。这本书就像一面镜子,照出了我沟通中的不足,同时也给了我清晰的改进方向。我不再害怕与人沟通,反而开始期待每一次与他人的交流,因为我知道,我可以用更智慧、更有效的方式,让每一次对话都成为一次积极的体验。

评分

这本书真的让我大开眼界!一直以来,我总觉得说话这事儿就得顺其自然,能说清楚意思就行,没太在意其中的门道。直到我翻开了《逆转说话术》,才意识到自己错得有多离谱。书里没有那种空洞的说教,而是通过大量生动的案例,一点点揭示出语言的强大魔力。我尤其喜欢书中关于“同理心倾听”的部分,我以前总是急于表达自己的观点,很少真正去理解对方的想法。读完这块,我开始尝试着在对话中放慢速度,用心去听,去感受对方的言外之意。说实话,刚开始有点别扭,总觉得让别人先说显得自己不占优势,但坚持下去,惊喜就来了。对方感受到被理解,沟通的阻力瞬间变小,很多原本可能引发争执的话题,都能变得融洽起来。书里还有讲到如何用积极的语言去影响他人,这对我平时和家人、朋友相处,甚至在工作中与同事沟通,都有了非常大的帮助。以前我经常会不经意地说出一些带刺的话,事后又后悔,现在我能更有意识地去选择那些能够温暖人心、建立连接的表达方式。这本书就像一个贴心的向导,引领我走出沟通的迷宫,让我看到了言语背后蕴含的无限可能性。

评分

接触到《逆转说话术》完全是个偶然,但这个偶然却给我带来了意想不到的启发。我本身是一个比较内向的人,在社交场合总是显得有些拘谨,不太会表达自己的想法,经常在说完之后才觉得“要是当时那样说就好了”。这本书最打动我的地方在于,它并没有把说话技巧包装得过于复杂,而是聚焦于“一句话”的力量,也就是每一个微小的语言选择所能带来的巨大影响。书中提到的“情境重塑”技巧,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我以前常常陷入负面情绪的循环,比如被领导批评了,就会一直想着自己的不足,越想越沮丧,甚至影响到接下来的工作。学习了情境重塑后,我开始尝试着从不同的角度去看待问题,把“我做得不够好”变成“这是一个学习和提升的机会”,这种心态上的转变,直接影响了我后续的行为和感受。还有关于“提问的艺术”,让我明白提问不仅仅是为了获取信息,更是一种引导对话、建立信任的方式。我开始练习提出开放性问题,鼓励对方多说,而不是简单地回答“是”或“否”。效果非常显著,我发现自己与人交流时,不再是那个被动倾听者,而是能够更主动地参与到对话中,并且让谈话变得更有深度和意义。这本书让我意识到,说话是一门艺术,更是一门可以被习得的技能,而掌握了这门技能,生活中的很多难题似乎都能迎刃而解。

相关图书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tbooks.qciss.net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特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