葡萄酒赏析(第二版)

葡萄酒赏析(第二版)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图书标签:
  • 葡萄酒
  • 品酒
  • 葡萄酒文化
  • 葡萄酒知识
  • 葡萄酒品鉴
  • 饮酒
  • 美食
  • 生活方式
  • 休闲
  • 第二版
想要找书就要到 小特书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具体描述

「葡萄酒赏析」一书有别于目前坊间各类葡萄酒书籍,是国内第一本针对大学餐旅、观光、餐饮与食品等科系学生,以及有志于从事葡萄酒事业的人士所写的葡萄酒教课书。书中完整介绍葡萄酒从葡萄品种选择到酿制熟成过程中的专业知识,详尽解说世界重要葡萄酒产区的法规及葡萄酒事业发展现况。本书平浅易懂,除了可供有志从事葡萄酒事业的读者作为一本有用的工具书之外,一般的读者也可以借由本书深入赏析葡萄酒之美。
探寻历史与文化的深度:世界珍稀茶典 一本关于茶的百科全书,穿越时空,带您领略全球茶叶的悠久历史、精湛工艺与深厚文化底蕴。 第一章:茶的起源与早期流变——东方神韵的觉醒 本章将带领读者回到数千年前,探寻茶树的起源地——中国西南地区。我们深入考察了神农尝百草的古老传说,并结合现代植物学和考古学证据,还原了茶作为药用植物被发现、驯化直至发展为饮品的早期轨迹。 1.1 茶树的起源与演化: 详细分析了茶树(Camellia sinensis)的两个主要变种——卡麦伦茶(Assamica)与小叶种(Sinensis)的地理分布、形态特征及其对不同茶类形成的影响。我们审视了云南古茶树群落的生态学意义,并讨论了它们在现代茶树育种中的价值。 1.2 从煮饮到饮茶的转变: 重点剖析了汉魏六朝时期,茶饮在巴蜀地区从一种简朴的佐餐饮品,逐渐演变为上流社会和文人雅士追求的“清饮”的社会背景。详细阐述了“煎茶法”的兴起,包括对茶叶形态(如饼茶、散茶)的处理,以及水质、火候等关键因素的考量。 1.3 陆羽与《茶经》: 投入大量篇幅解读唐代茶圣陆羽的伟大贡献。我们不仅细致分析了《茶经》的结构——从茶之源、茶之具到煎茶、饮茶之道,更深入探讨了陆羽如何将饮茶从日常行为提升至一种具备哲学思辨和人文精神的“道”。研究了唐代茶器(如风炉、茶釜、茶匙)的形制演变,并将其与同时期其他艺术形式进行对比分析。 第二章:全球茶文化的格局重塑——从丝绸之路到大航海时代 本章聚焦于宋元明清时期,茶文化如何突破地域限制,辐射至东亚乃至全球,并在此过程中,催生了截然不同的地方性饮茶习俗。 2.1 宋代点茶的艺术高峰: 详尽描绘了宋徽宗时代“斗茶”风尚的盛行。通过对宋代瓷器(如建盏、吉州窑)的研究,我们揭示了这些茶具如何服务于“点茶”这一特定的冲泡技艺——即通过高速击拂,使茶汤表面形成细腻的“沫饽”。探讨了“汤花不散”所蕴含的禅宗美学思想。 2.2 明代制茶的革命与散茶的胜利: 阐述了明太祖朱元璋下令“罢造团茶,兴制叶茶”的历史必然性。这一政策直接导致了饼茶体系的衰落和炒青、烘青等散茶制作工艺的成熟。本节详细介绍了绿茶的制作流程,并分析了这一变革对后世茶饮习惯的深远影响。 2.3 抹茶的东传及其在东亚的演变: 追踪了中国禅宗僧侣将点茶法(后发展为日本抹茶道)传入日本的路线和影响。重点对比了日本茶道在保持宋代仪式感的同时,如何融入“侘寂”(Wabi-Sabi)的美学概念,形成其独特的“一期一会”的精神内核。 第三章:西方对东方神物的好奇与殖民时代的贸易角力 本章转向西方世界,考察茶叶如何作为一种异域奇珍被引入欧洲,并如何深刻影响了全球贸易格局、殖民扩张乃至社会结构。 3.1 茶叶在欧洲的初次亮相与贵族热潮: 记录了17世纪早期,葡萄牙和荷兰商人首次将茶叶带入欧洲的航程。重点分析了茶叶如何通过荷兰东印度公司进入荷兰,并最终被英国王室接纳。着重讨论了凯瑟琳王后在英国推动茶饮风尚中的关键作用。 3.2 英国的“下午茶”文化建构: 深入剖析了英国社会如何吸收、改造茶饮。详细解析了安娜·贝德福德公爵夫人如何发明了“下午茶”(Afternoon Tea)这一社交仪式,以及红茶(Black Tea)因其更耐储存和运输的特性,最终成为英国主流饮品的过程。探讨了牛奶、糖的加入,如何使茶饮适应了西方人的口味偏好。 3.3 工业化与全球种植地的转移: 本章的重头戏在于探讨茶叶贸易背后的地缘政治冲突。详述了英国为打破中国在茶叶贸易中的垄断地位,资助罗伯特·福琼潜入中国窃取茶树种子和制茶技术的惊险历程。分析了茶叶种植园如何在印度(阿萨姆、大吉岭)和锡兰(斯里兰卡)等地建立,以及这种转移对当地生态环境和社会经济结构造成的冲击。 第四章:现代制茶工艺的科技革新与品类细分 进入近现代,科学技术的进步极大地影响了茶叶的生产效率、品质控制和风味探索。本章着重于现代茶叶分类体系的建立和新兴工艺的应用。 4.1 六大茶类的科学定义与界限: 系统性梳理了现代茶叶分类学——即以发酵程度为核心标准的绿茶、白茶、黄茶、青茶(乌龙茶)、红茶、黑茶的形成依据。对于每一种茶类,详述了其独特的杀青(或萎凋)、揉捻、渥堆(或干燥)等核心工艺流程,并指出不同地域工艺上的细微差别如何形成独特的风味标识。 4.2 乌龙茶(青茶)制作工艺的精微: 鉴于乌龙茶制作的复杂性,本节专门深入讲解了摇青、做青(半发酵过程的控制)等关键步骤,如何通过对酶促氧化反应的精确调控,实现“绿叶镶红边”的复杂香气结构。 4.3 茶叶的陈化与后发酵的奥秘: 重点研究了黑茶(如普洱茶、茯砖茶)的微生物参与作用。探讨了湿仓与干仓存储的差异,以及在特定温湿度条件下,茶叶内含物质如何发生复杂的转化,从而产生独特的“陈香”。 第五章:茶与健康——跨越传统与科学的对话 本章从现代视角审视茶叶的健康价值,将传统医学的经验总结与当代营养学研究成果进行交叉验证。 5.1 茶多酚与抗氧化作用: 详细解析了茶叶中最为重要的活性物质——茶多酚(儿茶素类化合物)的化学结构,及其在清除自由基、预防心血管疾病方面的科学依据。对比了不同茶类中儿茶素含量与保留率的差异。 5.2 咖啡碱与L-茶氨酸的协同效应: 探讨了茶叶中两种关键的生物碱——咖啡碱(提神)和L-茶氨酸(舒缓、促进α脑波)的作用机制。分析了L-茶氨酸如何平衡咖啡碱带来的紧张感,形成茶独有的“温和提神”的体验。 5.3 饮茶对肠道微生态的影响: 关注近年来的研究热点,探讨未被吸收的茶多酚,特别是经过微生物转化的茶代谢物,对人体肠道菌群多样性和健康所起到的调节作用。 结语:未来的茶境——可持续性与文化传承 本书的最后一部分展望了全球茶产业在可持续发展、气候变化背景下的挑战与机遇。探讨了有机茶、公平贸易茶的兴起,以及年轻一代如何通过新的媒介和生活方式,重新诠释和传承这古老的东方饮品。我们呼吁读者,在品饮每一杯茶时,不仅是享受其风味,更是对背后数千年人类文明的致敬。

著者信息

作者简介
 
郑建玮(Chien-wei Cheng)
 
  学历
  美国康乃尔大学食品科技博士
  美国密苏里大学食品科学硕士
  国立台湾大学植物病理学学士
 
  经历
  实践大学餐饮管理系专任助理教授
  铭传大学餐旅管理学系专任助理教授
  金车食品公司研究员
 
  现任
  铭传大学生物科技系专任助理教授
 

图书目录

二版序 i

Part1 绪论 

1 关于葡萄酒 3

第一节 葡萄酒的定义 4
第二节 早期葡萄酒事业的发展简史 7
第三节 1991年之后的葡萄酒热潮 11
第四节 各国葡萄酒的生产情况、消费情形与发展趋势 13
第五节 以葡萄酒为专业 20
第六节 葡萄酒事业的发展趋势 32

2 健康与安全饮酒 33
第一节 饮酒过量的危险 35
第二节 警方取缔酒醉驾车之标准与罚责 43
第三节 葡萄酒与健康 46
第四节 如何无负担的享受饮酒的乐趣 51

Part2 葡萄酒品评

3 品酒前的准备 59

第一节 品酒的场所 60
第二节 葡萄酒开酒器 63
第三节 酒杯与各种器皿及工具 70
第四节 认识你的感官 78

4 葡萄酒品评方法 81
第一节 品酒前置作业 82
第二节 品酒程序 86
第三节 品评结果描述 96

Part3 葡萄酒介绍――从葡萄到葡萄酒

5 葡萄品种介绍 105

第一节 酿酒葡萄的品种分化、果实与品种特性 106
第二节 重要的酿酒红葡萄品种 111
第三节 重要的酿酒白葡萄品种 124

6 葡萄种植 135
第一节 世界葡萄生产的概况 136
第二节 气候因素 138
第三节 土地因素 144
第四节 葡萄种植 148

7 葡萄酒酿造 153
第一节 从採收到制酒 154
第二节 白葡萄酒酿造 164
第三节 红葡萄酒酿造 172
第四节 玫瑰红葡萄酒制作 180

Part4 葡萄酒管理与服务

8 葡萄酒管理与服务 187

第一节 葡萄酒的价格 188
第二节 餐饮业葡萄酒採购与验收 191
第三节 葡萄酒的保存 200
第四节 葡萄酒的饮用温度 205
第五节 葡萄酒的服务 207

9 葡萄酒与食物的搭配 219
第一节 选酒的原则 221
第二节 传统与现代餐饮搭配的智慧 226
第三节 葡萄酒师如何对消费者提供建议 231

Part5 世界葡萄酒产区介绍

10 欧洲葡萄酒法规与法国葡萄酒 241

第一节 欧洲葡萄酒的分级制度 242
第二节 法国的葡萄酒产区 245
第三节 Bordeaux(波尔多) 255
第四节 Burgundy(勃根地) 263
第五节 ValdeLoire、Alsace与Côte-du-Rhone 274
第六节 其他法国葡萄酒产区 284

11 义大利、西班牙与德国葡萄酒 289
第一节 义大利葡萄酒 290
第二节 西班牙葡萄酒 307
第三节 德国葡萄酒 317

12 新世界葡萄酒 325
第一节 美国葡萄酒 326
第二节 智利葡萄酒 341
第三节 阿根廷葡萄酒 348
第四节 澳洲葡萄酒 352
第五节 南非葡萄酒 361
第六节 亚洲葡萄酒 366

13 气泡酒 377
第一节 气泡酒的定义 378
第二节 气泡酒的制作方法 379
第三节 Champagne与其他法国气泡酒 383
第四节 西班牙、义大利、德国、美国与其他国家的气泡酒 394

附录――葡萄酒专门名词解释 399

图书序言

二版序

  《葡萄酒赏析》这本书自2004年发行以来,广受读者的欢迎,也成为国内许多大学餐饮管理学系的葡萄酒教科书。如今已经走过十年的岁月,期间因应国内外的变化,我曾数度打算改版,但都因为手边总是有太多的工作而蹉跎延误,一直到2012年夏天,我受邀到台北海洋科技大学的一场演讲,因为听众中一位先进同仁的一句话,她问我何时要改版?我才下定决心开始动手。然而同样的工作忙碌的问题,还是让我不得不放慢脚步,花了两年时间才完成改版的工作。

  在《葡萄酒赏析》出版之后的这段时间里,我在2006年由铭传大学餐旅管理学系改任教于生物科技系,并在2013年夏天到实践大学餐饮管理学系专任,2015年2月又回到铭传大学生物科技系。虽然任教的科系不同,但我对于葡萄酒事业的热诚未曾中断,多年来个人的研究与教学都还是以葡萄酒及其他酒类相关课题为主,在葡萄酒领域的教学也未曾中断过。

  当初撰写《葡萄酒赏析》时,鑑于国内各大学对于葡萄酒的教育环境不佳,当时很少学校开设这方面的课程,可取得的国内教学资源非常有限,坊间的书籍多数是翻译自国外的着作,对象则是一般对葡萄酒有兴趣的社会大众,很难成为大学生学习专业知识的教科书或是参考书,因此写作的目的在于创作一本本土化的葡萄酒教课书。

  我早在1999年起,即在铭传大学开设通识课程「品酒与生活」,后来在铭传大学观光学院成立以后,在餐旅管理学系开设「葡萄酒专论」,2006年起也在实践大学餐饮管理学系开设「酒类知识与鑑赏」至今。这三门课程其实都源自当年我在康乃尔大学留学时,选修旅馆学院的一门课程「Introduction to Wine」,课程设计都是每次上课的前半段时间介绍葡萄酒的基本知识,后面留下一个小时的时间品酒,让同学们可以亲身品酒,并借由讨论与分享,欣赏来自世界各地各种类型葡萄酒的特殊风味。这样的课程自然吸引许多学生选修,也成为铭传大学和实践大学的特色课程,曾多次被媒体採访,或成为跨校选修的热门课程。

  其实喜爱葡萄酒的风潮,不只在大学校园里,台湾社会对于葡萄酒的接受程度与日俱增,如今国内不仅星级饭店和高级西餐厅的葡萄酒服务已成为基本要求,连许多中式与日式餐馆也提供葡萄酒的服务,尤其更显而易见的是现时国内在饭店里举行的婚宴中,红葡萄酒更成为宴席基本配套的一部分;坊间到处林立着葡萄酒专卖店与葡萄酒吧,以及全台各地常常举办的葡萄酒展与讲座,更是说明了葡萄酒事业在这里正蓬勃发展,葡萄酒文化已然在此生根。

  国内各大学无论有无观光餐饮科系,葡萄酒相关课程更是如雨后春笋般地开设,葡萄酒知识则在众多同仁与先进们的努力下,如今已是现代台湾社会知识文化的一部分。因此这本书的改版必须符合社会的演变。因此在新版之中,我着力于对近年来国际葡萄酒事业最新发展的资讯整理,调整章节顺序,删除过时的资讯与法规,改写文字让这一版本可以帮助学生更容易学习。原来第一版有十四章,如今已删改为十三章,原先第六章里面的许多专有名词解释放在最后成为附录,以符合一般学生的学习习惯。

  採用本版新书的老师,应该可以发现,新版的内容安排,较容易融入现在各校严格的教学大纲与课程规划准则,在有限的一学期十八週的时间里,扣除加退选时期的混乱与期中期末考的时间,将葡萄酒知识做个完整的介绍。

  葡萄酒赏析是一种很容易让人着迷的兴趣,希望各位有缘的读者们,可以借由这本书开启您对于葡萄酒知识的喜悦。更期望有志于发展葡萄酒事业的朋友们,可以拿这本书当作您事业发展时的一本有用的工具书。

  感谢多年来爱护我的老师、同学和朋友们,由于你们的支持让我可以继续沉溺在葡萄酒的世界里学习、研究、教学与写作。在这本新版《葡萄酒赏析》的整理写作过程中,我的研究生张家瑀帮忙校稿,并协助书中图片的拍摄;挚友林裕丰与研究生黄哲瑜帮忙资料收集整理;研究生林品洁、程韵洁和实践大学曾晴同学,协助书中品酒与服务流程示范相片的拍摄;还有多年来给我指正与建议的各位朋友,谢谢你们的帮忙,这本书是我们共同努力的成果。

  最后,还是要感谢多年来支持我的扬智文化与各位採用这本书教学的先进同仁们;同时我也要郑重说声抱歉,这个新版来得实在太晚,我会继续努力写作,让下一版本的新书早日出现。
郑建玮 谨识
 

图书试读

用户评价

评分

这是一本能够伴随我成长的葡萄酒书籍。《葡萄酒赏析(第二版)》的优点在于,它不仅仅是一本入门书籍,更是一本能够随着读者阅历的增长而不断发现新意的书。即使我已经对葡萄酒有了一定的了解,在重读这本书时,我依然能够发现新的细节和深刻的见解。 例如,在书中关于“葡萄酒的陈年潜力”的讨论,作者不仅仅是从葡萄品种和酿造工艺的角度来分析,还结合了实际的品鉴经验,提供了一些关于如何判断一款酒是否适合陈年,以及陈年过程中可能出现的风味变化的预测。这种前瞻性的指导,让我对未来的品鉴有了更清晰的规划。我相信,在未来的日子里,我还会多次翻阅这本书,每一次都会有新的收获。

评分

作为一个热爱料理的人,我一直希望能够更好地理解葡萄酒与食物的搭配。这本《葡萄酒赏析(第二版)》在这方面,给了我极大的启发!书中专门辟出了章节来讲解葡萄酒与食物的搭配原则,并且提供了大量的实例。 我最喜欢的是,作者并没有采用“一刀切”的僵化搭配方式,而是强调“互补”和“衬托”的理念。例如,在讲到搭配高酸度的白葡萄酒时,它不仅提到了与油炸食物的搭配,还深入分析了为什么高酸度能够“切割”油腻感,同时又不会让食物和葡萄酒都显得尖锐。而且,书中还鼓励读者进行实验,去发现自己喜欢的搭配方式。这种开放性的思维,让我感觉葡萄酒与食物的搭配,是一场充满乐趣的探索之旅。

评分

坦白说,我对葡萄酒的了解一直处于“似懂非懂”的状态,很多专业术语就像一道道门槛,让我望而却步。这本《葡萄酒赏析(第二版)》最让我欣慰的是,它用非常简洁明了的语言,解释了许多我一直困惑的概念。 比如,书中对于“单宁”的讲解,作者并没有仅仅用“涩”来形容,而是深入分析了单宁的来源(葡萄皮、籽、梗),以及它在口感上的作用,比如增加酒体的结构感和陈年潜力。他还形象地将单宁比作“口腔中的橡皮筋”,非常生动,一下子就让我理解了单宁的微妙之处。这种将复杂概念简单化的能力,是这本书最大的亮点之一,让葡萄酒的世界,对我来说变得更加触手可及。

评分

这部《葡萄酒赏析(第二版)》简直是我近期最棒的阅读体验了!作为一个长久以来对葡萄酒抱有好奇,但又常常被琳琅满目的酒款和术语弄得晕头转向的“浅尝者”,我一直渴望找到一本能够引领我入门,又不会过于学术、枯燥的书籍。当我翻开这本《葡萄酒赏析(第二版)》,立刻就被其清晰的脉络和循序渐进的讲解所吸引。作者并没有一开始就丢出一堆专业名词,而是从最基础的葡萄酒是如何酿造的讲起,从葡萄的品种、产区,到发酵、陈酿,每一个环节都讲解得通俗易懂,甚至还配有一些精美的插图,让我这个“视觉型学习者”一下子就抓住了重点。 尤其让我印象深刻的是,书中对于不同葡萄品种的介绍,不仅仅是列出它们的特点,更是深入分析了这些特点是如何在地块、气候、酿造工艺的影响下形成的。比如,讲到黑皮诺时,它并没有简单地说“黑皮诺是娇贵的”,而是细致地描述了它对风土的敏感性,以及为什么在勃艮第才能酿出如此细腻优雅的黑皮诺。这种“知其然,更知其所以然”的讲解方式,让我茅塞顿开,也更容易将书本的知识与实际品鉴联系起来。

评分

我一直对葡萄酒的世界充满向往,但碍于各种复杂的信息和专业术语,总觉得它离自己很遥远。直到我偶然翻阅了这本《葡萄酒赏析(第二版)》,才发现原来葡萄酒的奥秘并没有我想象的那么高不可攀。作者以一种非常亲切且富有条理的方式,带领读者一步步探索葡萄酒的迷人世界。这本书最吸引我的地方在于,它非常注重实践指导。在讲解了基础知识后,书中提供了很多关于如何品鉴的实用技巧,比如如何观察酒色、闻香、品味,以及如何记录品鉴笔记。 我特别喜欢书中关于“闻香”的部分,它详细地列举了各种香气的可能来源,从水果的清新到花香的芬芳,再到橡木桶带来的香料和烘烤味,甚至连一些令人意想不到的“特殊香气”也都有提及。这让我开始在品酒时,不再是简单地说“有香味”,而是能够更具体地捕捉和描述出酒中的复杂层次。而且,书中还提供了很多建议,教我们如何在日常生活中,通过接触各种天然食材和气味,来训练我们的鼻子,这真是太实用了!

评分

我一直觉得,葡萄酒的世界,与其说是品鉴,不如说是故事的品读。而这本《葡萄酒赏析(第二版)》恰恰做到了这一点,它不仅仅是冰冷的知识灌输,更是充满了人文气息和情感连接。作者在介绍每一个产区、每一款酒时,都融入了当地的历史文化、风土人情,让我感觉每喝一杯酒,都是在品味一段历史,一段故事。 我特别喜欢书中关于德国雷司令(Riesling)的介绍。它不仅仅讲解了雷司令的甜度变化(从干型到逐粒精选贵腐),更重要的是,它让我感受到了德国摩泽尔地区那独特的陡峭斜坡葡萄园,以及在那片土地上辛勤劳作的酒农的故事。读到这些文字,我仿佛能闻到莱茵河畔的湿润空气,听到葡萄藤在风中摇曳的声音。这种代入感,让品鉴葡萄酒的过程,变得更加深刻和有意义,不再只是舌尖上的享受,更是心灵的旅程。

评分

我必须说,我一直对法国葡萄酒情有独钟,但关于波尔多和勃艮第的复杂体系,常常让我感到困惑。这本《葡萄酒赏析(第二版)》的出现,真是太及时了!它系统地梳理了这两个法国葡萄酒巨头的精髓,让我豁然开朗。书中的讲解非常清晰,从地理位置、土壤类型,到主要的葡萄品种搭配,再到不同等级的划分,都解释得头头是道。 尤其令我赞叹的是,作者在介绍波尔多右岸和左岸的区别时,用了非常生动的比喻,让我一下子就理解了梅洛和赤霞珠在风味和口感上的差异。他不仅仅是告诉我们“右岸以梅洛为主,左岸以赤霞珠为主”,更是深入分析了这两种葡萄在不同土壤和气候条件下的表现。读完这一部分,我仿佛亲身走了一趟波尔多,对那些心仪已久的酒款有了更深刻的理解,下次去酒窖挑选时,我感觉自己不再是盲目跟风,而是能带着更明确的目标去寻觅了。

评分

这本书的出版,对我这个在台湾经营一家小餐馆的老板来说,简直是及时雨!我经常需要向客人推荐葡萄酒,但有时自己也无法完全自信地回答他们关于葡萄酒的各种问题。这本《葡萄酒赏析(第二版)》就像一本“随身秘书”,它不仅系统地梳理了葡萄酒的知识,更重要的是,它用一种非常接地气的方式,消除了很多我们在日常销售中遇到的障碍。《葡萄酒赏析(第二版)》的讲解方式,非常注重实用性,它不像一些学术著作那样枯燥,而是能够真正帮助到像我这样的从业者。 我尤其欣赏书中对于不同产区葡萄酒的介绍,它不仅仅是列出产区名称和代表性葡萄,更是深入剖析了这些产区的独特风土条件,以及这些风土如何影响了葡萄酒的风格。例如,在介绍意大利葡萄酒时,书中不仅提到了基安蒂和巴罗洛,还详细解释了为什么不同地区能够酿造出风格迥异的葡萄酒,比如南意热情的普里米蒂沃和北意冷静的内比奥罗,这让我对意大利葡萄酒的认知有了更深层次的理解,也让我能够更有信心地为客人推荐适合他们口味的意酒。

评分

作为一个对新世界葡萄酒越来越感兴趣的读者,我一直想找到一本能够全面介绍澳洲、美国、智利等产区葡萄酒的书籍。《葡萄酒赏析(第二版)》在这方面做得非常出色!书中对新世界葡萄酒的介绍,既有宏观的概述,又有对具体产区和代表性酒款的深入分析,让我受益匪浅。 我特别喜欢书中关于澳洲设拉子(Shiraz)的章节,它不仅仅介绍了设拉子的浓郁果香和辛辣风味,更是深入分析了不同产区,比如伊顿谷、玛拉巴拉,在风格上的细微差别。作者还提到了澳洲设拉子在不同年份的表现,以及如何通过陈年来提升其复杂度。这让我明白,原来澳洲设拉子并不是千篇一律的,而是有着丰富的变化和潜力。这本书让我对新世界葡萄酒的认知,不再局限于“果味浓郁”这么简单的标签。

评分

之前我对起泡酒一直停留在“庆祝时才喝”的印象,但《葡萄酒赏析(第二版)》彻底改变了我的看法。这本书对于起泡酒的讲解,非常系统和全面,让我对香槟、普罗塞克、卡瓦等各种起泡酒有了全新的认识。作者不仅仅介绍了它们的酿造工艺,还详细阐述了不同产区和葡萄品种如何影响起泡酒的风格。 我尤其印象深刻的是,书中关于香槟的“二次发酵”过程的讲解,它详细解释了酵母接触时间、陈酿时间等因素如何影响香槟的细腻气泡和复杂风味。而且,书中还提供了很多关于如何搭配起泡酒的建议,从开胃小点到海鲜,甚至甜点,都给出了非常实用的指导。这让我明白,原来起泡酒的魅力远不止于它的节日气氛,它也可以是日常用餐的绝佳伴侣。

相关图书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tbooks.qciss.net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特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