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门图书馆

专门图书馆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图书标签:
  • 图书馆学
  • 信息管理
  • 专业图书馆
  • 知识管理
  • 情报学
  • 文献资源
  • 图书分类
  • 信息检索
  • 学术研究
  • 馆藏建设
想要找书就要到 小特书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具体描述

专门图书馆(Special Library)」为图书馆五大类型之一,因其设置机构、馆藏资料及服务对象等,均有其特殊性(Specialty),且与国家、公共、大专校院及中小学等四种类型图书馆不同而得名。

  专门图书馆,系指由政府机构(构)、个人、法人或团体所设立,以特定人士为主要服务对象,蒐集特定主题或类型图书资讯,提供专门性资讯服务之图书馆。

  本书历述一甲子以来在台湾地区七大类型专门图书馆的筚路蓝缕的发展与日益演进,即由1940年日人所设南方资料馆、到光复后美国新闻处图书馆迄今近60年来各重要专门图书馆的发展沿革及特色皆有着墨。

  本书首先论述专门图书馆的沿革发展、设置类型、资源服务、现况困境等;然后分别就政府机关、医学、工商、大众传播、宗教及其他等类型图书馆,说明其各该主要的图书馆发展历程与主要活动。对于图书馆学会所成立的专门、医学、神学等图书馆委员会成立、活动项目等有专章加以阐述。并有对其的回顾及未来展望,以期介绍完整的专门图书馆,以飨读者。
深入城市肌理:一部关于社区营建与社会连接的深度观察 书名: 城市微光:重塑邻里关系的在地实践 作者: [虚构作者名,例如:林文远] 出版社: [虚构出版社名,例如:远见文化] --- 内容简介: 在高速城市化和信息爆炸的时代洪流中,我们目睹了城市空间的日益疏离和人际关系的碎片化。人们居住在同一栋高楼里,却可能从未真正认识彼此。本书并非探讨宏大的城市规划蓝图,而是将目光聚焦于城市最细微、最基础的细胞——社区。它是一部关于“在地性”和“人情味”的田野调查实录,旨在揭示如何在钢筋水泥的丛林中,重新点燃邻里之间的温暖与连接。 本书的核心议题是:一个健康的城市,其力量源泉并非摩天大楼的数量,而是其内部紧密编织的社会网络。 作者林文远,一位资深的城市人类学家兼社区规划师,用超过十年的时间,走访了全球不同类型的大都市,深入考察了那些看似平凡、却在悄然进行社区复兴的角落。他摒弃了冰冷的统计数据和宏观政策分析,转而采用“参与式观察”的方法,记录下那些鲜活的个体故事和草根运动。 全书共分为五个部分,层层递进地剖析了“社区连接”的复杂性与可行性: 第一部分:消失的街道:现代城市中的原子化生存 本部分首先描绘了当代城市生活的典型图景:高效率、高便利性,却伴随着深刻的孤独感。作者考察了“卧室社区”的兴起,探讨了通勤时间对邻里互动的影响,以及数字化生活如何取代了面对面的交流。他分析了公共空间(如公园、广场、社区中心)在现代规划中如何被边缘化,或者被过度商业化,导致它们丧失了作为“第三空间”的真正功能。 核心观点: 现代城市规划的“效率优先”原则,往往是以牺牲“社会效率”(即人与人互动的效率)为代价的。 第二部分:微观的革命:从“住户”到“居民”的身份重塑 这一部分是全书的转折点,作者将视角转向那些拒绝被同质化的实践者。他记录了世界各地的小规模实验: 柏林的“共享屋顶花园”: 探讨了如何通过共同维护一块绿地,打破不同年龄层住户间的隔阂。 东京的“睦邻互助小组”: 记录了在老龄化社区中,年轻人如何自发组织起来,提供“时间银行”式的互助服务,取代了正式的社工体系。 香港老城区的“楼梯间图书馆”: 展示了如何利用垂直空间,创造非正式的知识共享与情感交流的场所。 作者强调,社区复兴并非依赖大型政府项目,而是源于居民对“拥有感”和“归属感”的渴望。他详细剖析了“身份重塑”的心理机制——当一个人从一个被动的“住户”转变为一个积极的“居民”时,他才开始对周遭环境产生责任感和情感投入。 第三部分:连接的语法:看不见的社会资本运作 本章深入探讨了社会资本(Social Capital)在社区层面的具体表现形式。作者借鉴了普特南(Robert Putnam)的理论,但着重于解释如何通过具体的日常行为来积累和维护这些“信任的储备金”。 “弱连接”的力量: 通过对咖啡馆常客、固定菜市场摊贩的观察,作者指出,那些不紧密的“弱连接”,往往是信息传递和危机响应中最有效的桥梁。 共享经济的非物质维度: 探讨了工具共享、技能交换(Skill-sharing)等活动,如何不仅节约了资源,更重要的是,重塑了邻里间的“人情债”和相互依赖感,这是市场交易无法替代的。 冲突管理的艺术: 社区中必然存在摩擦。本书诚实地记录了不同文化背景、生活习惯的居民之间如何通过非正式的调解机制(如社区会议、非正式的邻里仲裁)来解决矛盾,从而巩固而非破坏了关系。 第四部分:空间的反抗:将街道夺回给步行者 城市空间设计是影响社区活力的关键因素。作者对一系列成功的“战术城市主义”(Tactical Urbanism)案例进行了细致的描述。 “填补空隙”的策略: 研究了如何利用城市中的废弃地块、闲置车道,通过快闪活动(Pop-up events)、临时涂鸦、移动式座椅等低成本手段,迅速激活沉睡的公共空间。 街道的“慢化”实验: 记录了数个城市如何通过缩窄车道、设置社区花坛等方式,有效地降低了车速,将街道从交通通道转变为社交场所。 透明建筑与公共视线: 考察了建筑底层设计如何影响邻里之间的“自然监督”(Eyes on the street),探讨了如何通过设计,鼓励居民将私人生活向公共领域开放,增加安全感和互动性。 第五部分:可持续的温度:如何让连接持续下去 成功的社区实践往往难以持久。本书的最后一部分着眼于“制度化”与“非制度化”之间的微妙平衡。作者提出了维护社区活力的几个关键要素: 1. 中立的协调者(The Anchor): 社区中需要一个不带偏见、非官方的组织或个人,作为信息枢纽和情绪缓冲器。 2. 清晰的入场机制: 如何让新搬来的居民快速融入,避免“老住户俱乐部”的排他性。 3. 庆祝差异: 强调社区的生命力在于其多样性,成功的活动设计必须能容纳不同的信仰、习俗和作息时间。 《城市微光》提供了一个充满希望但又务实的视角。它告诉我们,重塑城市连接不是一个终极目标,而是一个永无止境的、需要持续投入精力和善意的日常过程。这本书不提供标准化的模板,而是提供了一套观察世界的全新方法论——学会聆听你所在街道的低语,发现隐藏在日常琐事中的巨大能量。对于城市规划师、社会工作者、热心市民,乃至每一个渴望在都市中找到自己位置的人来说,这是一部不可或缺的行动指南。

著者信息

作者简介

王受荣


  毕业于国立台湾师范大学教育研究所,获颁博士学位,并荣登国家高等考试教育行政人员与甲等特考研考人员等类科金榜。早年曾任教云林成龙国小、台南市忠孝国中,自1975年高考及格后,转服公职,历任立法院议事组科员、专员、科长、经济委员会简任秘书、专门委员及教育委员会主任秘书、国会图书馆馆长及参事等要职,总计38年。公余曾兼任国立台北科技大学、国立台湾科技大学、国立台北教育大学、台北市立教育大学及世新大学等校副教授,乐于传道、授业、解惑,与年轻朋友分享知识、教育理念与学佛经验。

王郭章

  现任新竹市妇女社区大学「戏曲欣赏」及「周易经传释义」讲师、新竹市文献委员会委员,毕业于国立中央大学中文系,获颁硕士学位。专长领域为:行政管理、地方文史、戏曲研究、易经。曾任新竹国际商业银行总行文书科长、高级专员兼秘书室副经理、华婉文教基金会执行长、华婉儿童图书馆馆长、《新竹市志‧金融篇》、《续修新竹市志‧金融篇、交通篇、工业篇、历史胜蹟篇、艺术篇》、《峨眉乡志‧历史篇、地理篇、教育篇、政事篇、经济篇》撰稿人。

王惠玫

  自2001年起服务于歌德学院(台北)德国文化中心图书资讯馆图书资讯组组长迄今,毕业于辅仁大学德国语言文学研究所、德国特里尔大学(University of Trier, Germany)日尔曼语言文学博士研究;具德国慕尼黑歌德学院(Goethe-Institut Munich, Germany)专业德语教师进修证书。自1996年起任教于辅仁大学德语系兼任讲师迄今,教授大一、大二的德语语法、德语作文。

吴如容

  时任国立传统艺术中心综合企划组组长,综理传统艺术创新发展推动计画之研订、传统艺术之实体馆藏、数位典藏暨出版计画,及传统艺术智慧财产权管理等业务。

李孟娟

  现任外贸协会服务业推广中心副主任,毕业于台湾大学经济学系,外贸协会贸易人才培训中心贸易人才养成班英语组结业。曾任台湾全录公司客户服务代表、外贸协会新竹办事处专员、旧金山台湾贸易中心专员、外贸协会市场研究处资料服务组组长。

李健英

  时任国立成功大学图书馆医分馆主任,曾任成大图书馆採编组主任、典藏组主任;及担任第33-34届中华民国图书馆学会医学图书馆委员会副主任委员。

李淑贞

  现服务于力晶科技品质管制部,毕业于国立台湾大学图书馆学研究所,获颁硕士学位。

李婷媛

  现任财团法人资讯工业策进会资讯资料服务中心组长,大学及研究所均就读于国立台湾大学图书资讯学系,并获得硕士学位。目前为中华民国图书馆学会专门图书馆员会委员。学术专长为:使用者资讯行为研究。

林淑玲

  现任国立国父纪念馆孙逸仙博士图书馆专员,毕业于淡江大学教育资料科学学系。曾任职于公共图书馆、大学图书馆;自图书馆人工作业世代跨越至自动化世代。

林荷鹃

  现任基督教台湾浸会神学院图书资讯中心主任。毕业于国立台湾大学图书馆学系与研究所,曾任职于国立台湾大学法学院研究图书馆。在学与任职期间,即对于学术图书馆的读者服务馆员,如何能在读者需求逐渐多元化的趋势中,提供更专业的读者服务有浓厚兴趣;硕士论文题目为,大学图书馆设置学科专家之研究。

林愉珊

  现任国立成功大学图书馆医学分馆馆员,毕业于辅仁大学图书资讯学系、国立台湾大学图书资讯学研究所,获颁硕士学位。曾任职台湾大学医院图书室专员、阳明大学图书馆典阅组组长。

林义娥

  现任中央研究院中国文哲研究所简任编审兼图书馆主任,毕业于淡江大学教育资料科学研究所,获颁硕士学位。

邱子恒

  台北医学大学通识教育中心教授,现任国家图书馆编纂 (2013年10月起借调两年)。毕业于School of Information studies, Syracuse University硕士班、国立台湾大学图书资讯学研究所博士班,分别取得硕士及博士学位。曾任职于辅仁大学图书资讯学系、黎明工专共同科、台大医学院图书馆,之后任台北医学大学图书馆副馆长十年,亦是辅仁大学图书资讯学系和国立师范大学图书资讯学研究所之兼任教师。学术专长为:知识管理与知识组织、医学资讯学、资讯传播机构管理、资讯组织等。

洪丽君

  现任财团法人中华饮食文化基金会执行祕书、《料理‧台湾》杂志副主编;毕业于世新大学资讯传播学系,获学士学位。

胡豫湘

  现任台北荣总图书馆馆长。毕业于淡江文理学院教育资料科学学系学士班,台湾大学图书资讯学研究所硕士班。曾任景文高中教师及中山科学院资料管理员,并自2006年起兼任中华民国图书馆学会医学图书馆委员会副主任委员迄今。

孙玲俐

  现任职于中国钢铁公司技术资讯中心,毕业于国立台湾大学图书馆学系,获学士学位。

张永瑜

  时任职于经济部智慧财产局图书室。

张贤淑

  现任台湾神学院图书馆馆长(即将于2015年8月1日退休)。毕业于辅仁大学图书资讯学系硕士班,获得硕士学位。专长领域为:馆藏发展、读者服务、图书馆行销、图书馆管理与行政、图书馆规划等。曾任职于国立台北大学图书馆期刊、西编馆员,台北艺术大学图书馆读者服务组组长、自动化系统管理者。自2007年担任台湾神学院图书馆馆长,2011年担任中华民国图书馆学会神学图书馆委员会主任委员迄今。

庄秀祯

  现任中华福音神学院图书馆馆长,毕业于国立台湾大学图书资讯学系获得硕士学位。专长领域为:图书馆行政管理、图书资料分编及征集、经历图书馆自动化及系统置换经验。曾服务于基隆文化局图书馆约聘编审。

郭美玲

  毕业于辅仁大学图书馆学系,自1993年起任职于金属工业研究发展中心管理师迄今;于1990-1993年曾任海军官校研究助理。

陈姵桦

  现任国立交通大学高等教育开放资源研究中心数位教学企划助理,毕业于国立新竹教育大学数位学习科技研究所。曾任职于中华信义神学院图书馆。

陈伟仁

  玉山神学院图书馆馆长 现己退休。毕业于Yale University Divinity School (M. Div.)   , School of Library and Information Science. University of Pittsburgh.   (M. L. S.) 。 曾任职于   Hartford Seminary. Emory University. Pitts Theology Library. Assistant Librarian. 退休后回台任职于玉山神学院图书馆. 现已退休。居住于Seattle, Washington.

陈淑媛

  现任公共电视台中市公服暨行销部发行组代组长,毕业于辅仁大学夜间部图书馆学系及Madison, University of Wisconsin,获颁Master of Arts, Library and Information Studies。曾任公共电视台图书馆召集人、公共电视台节目部制作人、洪建全视听图书馆主任。

陆美敏

  现为圣光立菁图书馆馆员。毕业于圣光神学院基督教教育学士。民国79起担任採编、典藏。为中华民国图书馆学会第51-53届神学图书馆委员会委员。

黄后仪

  现任财团法人中国生产力中心馆员,毕业于辅仁大学图书资讯学系。曾任职岱华科技派驻国家图书馆期刊组主题编目人员、台北市立图书馆馆员,现职财团法人中国生产力中心已逾10年。

黄香梅

  现任行政院大陆委员企划处科长,毕业于国立政治大学行政管理硕士学程,取得行政管理硕士学位,所学领域着重于公共管理、组织管理及运作、大陆研究等。曾任职于台北市市立启聪学校。

黄运泰

  现任中华信义神学院墨兰顿图书资讯中心主任、中华民国图书馆学会神学图书馆委员会副主任委员,毕业于淡江大学教育资料科学系,获学士学位;国立台湾师范大学社会教育研究所,获颁硕士学位;中华信义神学院道学硕士(进修中)。曾任中华信义神学院图书馆馆员、台湾神学图书馆协会主任委员及中华民国图书馆学会神学图书馆委员会主任委员。

诚品文化艺术基金会

  成立于2010年8月。延伸诚品原有的核心价值及能力,基金会以推广阅读为核心使命,「有书读、爱读书、读好书」为目标,将诚品二十多年来所累积的文化资源扩大整合回馈社会,期望洒下书的种子、灌溉阅读习惯的养分,随着时间的验证,能在这片土地上耕耘出遍地书香的人文社会。

邹家彦

  时任职于爱盲基金会中区资源中心儿童图书馆。

刘永蕙

  现任台北基督学院图书馆馆长,毕业于国立台湾大学图书资讯学研究所硕士班。曾任职于台大医学院图书馆、华夏技术学院图书馆组员、基督书院图书馆组员、组长。

刘美玲

  现任国立故宫博物院图书文献处副研究员,毕业于辅仁大学图书馆学系、美国威斯康辛州立大学(Oshkosh分校)图书馆学研究所。专长领域为:图书馆学、目录学、图书史等。

刘书萍

  现任信谊基金会亲子馆馆长,毕业于辅仁大学儿童与家庭学系,获颁硕士学位。曾任信谊基金会小袋鼠说故事剧团团长、台湾阅读协会理监事、内政部儿童局「扩大推动弱势家庭儿童及少年社区照顾服务计画」社工员暨志工培训巡回计画~说故事技巧专业课程讲师。

蔡明洒

  现任新竹朗朗小书房负责人,毕业于台北艺术大学研究所,获颁美术史学硕士学位。曾任猫头鹰图书馆馆长,龙华科技大学、亚东技术学院艺术与人文课程讲师,林口社区大学、新庄社区大学绘本课程讲师。

蔡荣姬

  现任中台神学院图书馆主任。毕业于私立淡江大学教育资料科学学系、中台神学院圣工硕士科。曾任职于钖安国际公司(业务专员)、中台神学院(院务秘书、专业馆员)。

赖岳贞

  现任国立台湾美术馆图书资料组专员,毕业于国立台湾大学图书馆学系及国立中兴大学图书资讯学研究所,获颁硕士学位。

谢家平

  现任财团法人国家实验研究院科技政策研究与资讯中心企划组管理师,毕业于辅仁大学图书馆学系,获得硕士学位。学术专长为:资讯服务规划管理与行销、馆际互借、产学合作等。曾任行政院国家科学委员会科学技术资料中心计画人员与助理研究员、财团法人国家实验研究院科技政策研究与资讯中心副研究员。

释自衍

  现任香光尼众佛学院图书馆馆长,毕业于淡江大学教育资料科学系硕士班(2000年)。自1987年1月始服务于佛教图书馆至今,致力于佛教图书馆经营管理,于1993年始担任佛教图书分类法拟定召集人,带领佛教图书馆完成《佛教图书分类法》中英文版及使用手册,又致力于推动佛教图书馆的馆际合作及佛教资源数位化,完成「佛教图书馆期刊联合目录」,「佛教图书馆书目整合查询系统」等,并担任《佛教图书馆馆刊》杂志主编(1995-)、《佛教图书馆电子报》主编(2001-)、中华民国图书馆学会专门图书馆委员(1994-)、台湾大学佛学数位图书馆与博物馆谘询顾问(2009- )。

主编简介

王珮琪


  现任美国在台协会美国资料中心馆长,毕业于美国圣约翰大学图书资讯研究所,获颁硕士学位。学术专长为:图书馆行政管理、美国政府出版资讯管理。曾任职美国文化中心图书馆副馆长,行政院国科会科学技术资料中心系统分析师、助理研究员。

刘春银

  现为退休人士兼文字工作者,毕业于国立台湾师范大学社会教育学系图书馆组。学术专长为:图书馆行政管理、政府出版品管理、图书馆技术服务规范(机读编目格式、主题词表、分类法及编目规则)研订、专题目录及参考工具书编辑等。曾任职于台北县立江翠国中、行政院国科会科学技术资料中心、国家图书馆编辑、中央研究院中国文哲研究所编审兼图书馆主任。

图书目录

百年专书编辑委员会
百年专书编辑委员会序
王序
主编序
主编、作者简历

第一章 综论/刘春银
第一节 沿革与发展
第二节 设置与类型
第三节 资源与服务

第二章 中华民国图书馆学会各专门图书馆委员会之设立与发展
第一节 专门图书馆委员会/刘春银
第二节 医学图书馆委员会/邱子恆
第三节 神学图书馆委员会/黄运泰

第三章 各类型专门图书馆/刘春银等 编撰
第一节 政府机关图书馆/刘春银 编
第二节 医学图书馆/邱子恆 编撰
第三节 工商图书馆/李婷媛 编撰
第四节 大众传播机构图书馆/刘春银、陈淑媛 编撰
第五节 宗教团体图书馆/释自衍、刘春银、黄运泰 编

图目次
图2-1 参加「台湾地区善本古籍管理与实务座谈会」出席人员合影留念(民国83年4月30日)
图2-2 医学图书馆委员会建置之「医学图书馆资讯网」
图2-3 医委会20週年纪念特刊
图2-4 医委会30週年纪念特刊
图3-1 大陆资讯及研究中心大门入口
图3-2 大陆资讯及研究中心图书开架阅览区及电脑检索区
图3-3 宜兰传艺园区图书馆典藏民间艺术保存传习计画之「布袋戏『小西园――许王』技艺保存计画」成果资料
图3-4 台湾音乐馆资料馆收录了许常惠民歌採集运动之音乐档案及诠释资料 (许斌 摄)
图3-5 经济部智慧财产局图书室内部摆设
图3-6 我国医学图书馆类型分布图
图3-7 2008年MLA年会参展海报
图3-8 2011年MLA年会参展海报
图3-9 资策会资料中心平面图及馆舍空间照片
图3-10 金属工业研究发展中心图书馆内部摆设
图3-11 中华饮食文化图书馆内部摆设
图3-12 外贸协会全台各馆联络资料及台北贸易资料馆照片
图3-13 台北贸易资料馆服务照片
图3-14 中央通讯社总社设于台北市松江路「志清大楼」
图3-15 志清大楼左大门上的中央通讯社题字
图3-16 志清大楼一楼大厅内的萧同兹铜像
图3-17 早期基督书院Christ’s College行政大楼照片。民国52年峻工
图3-18 基督书院礼拜堂照片。民国58年兴建,民国90年扩建
图3-19 贾嘉美纪念馆。民国76年竣工,图书馆位于地下一楼
图3-20 圣光立青图书馆
图3-21 圣光神学院早期图书馆的内部陈列
图3-22 圣光神学院早期期刊室的中、英文期刊
图3-23 圣光神学院前后任戴赖恩与尤佩珊馆长
图3-24 台湾地区宗教图书馆管理实务座谈会出席人员合影于国立中央图书馆大门口(民国83年9月24日)
图3-25 美国资料中心同仁在学校作美国教室讲座
图3-26 美国教室推广至校园
图3-27 总统马英九,外交部长,教育部长,侨委会委员长,国父纪念馆馆长及美国在台协会台北办事处长共同为「孙中山先生与美国展」揭幕。
图3-28 美国救援总署署长于二二八国家纪念馆(原美新处旧址)参观「美国人在台湾足迹展」
图3-29 美国顾问在桃园快乐国小英语村美国资料专区说故事
图3-30 美国在台协会官员跟随天下杂志图书巡回车为小朋友说故事,推广美国资料专区
图3-31 歌德学院Logo
图3-32 华婉儿童图书馆一楼书区及中文绘本区照片
图3-33 华婉儿童图书馆二楼书区及英文绘本和期刊区照片
图3-34 华婉儿童图书馆定期的说故事活动照片
图3-35 猫头鹰图书馆透过每月一次的主题书展,让好书被看见
图3-36 猫头鹰图书馆每週三、週六的故事时间欢迎所有的大人小孩一起来享受
图3-37 风声、鸟叫与虫鸣,伴随着老师精彩的讲解,以及大大小小的专注与陶醉
图3-38 让孩子看到大人爱书、修书,就是最好的教育
图3-39 邀请台中市市长夫人邵晓铃为爱盲儿童图书馆进行揭幕(民国99年3月7日)
图3-40 胶膜双视书(可供明眼者与视障者共同使用)
图3-41 信谊亲子馆一隅
图3-42 诚品文化艺术基金会 行动图书馆
图3-43 诚品行动图书馆 阅读服务
图3-44 诚品深耕计画――建立「师生共读」的陪伴关系
图3-45 天下杂志教育基金会「希望阅读」图书巡回车

表目次
表1-1 民国35年至38年成立的专门图书馆
表1-2 台闽地区专门图书馆资源与服务统计(民国99年12月)
表1-3 台湾地区专门图书馆数量统计表(民国99年12月)
表1-4 各年度之专门图书馆馆数与馆藏资料统计表
表2-1 中国图书馆学会专门图书馆委员会活动纪要(民国82年-99年)
表2-2 中华民国图书馆学会医学图书馆委员会历任主任委员会与副主任委员
表2-3 中华民国图书馆学会医学图书馆委员会大事纪(民国42年-100年)
表2-4 医学图书馆工作人员研讨会课程主题分析表(民国68年-99年)
表2-5 医委会主导海崃两岸医图交流活动一览表(民国93年-100年)
表2-6 神学图书馆大事纪表(民国91年-100年)
表3-1 台湾医学图书馆事业民国72年-97年间4次问卷调查结果比较表
表3-2 我国医学图书馆数位联盟发展年表(民国86年-99年)
表3-3 2010年问卷调查辨识出的医学核心电子资源清单
表3-4 民国82年教学医院评鑑标准
表3-5 资策会资料中心历史沿革
表3-6 力晶科技图书馆之历史沿革

图书序言

图书试读

用户评价

评分

这本书,叫做《专门图书馆》,我一拿到手,就被它的封面设计吸引住了。那种复古又带点神秘的风格,很对我的胃口。翻开来,我发现它讲述的不是那种传统意义上的图书馆,而是以一种非常独特的方式,去解读“蒐集”这个行为。作者没有简单地罗列各种蒐集品,而是深入到蒐集者的内心世界,去探究他们为什么会如此痴迷于某一样事物。书中有很多非常令人惊叹的案例,比如一个蒐集了全世界所有不同形状的橡子的人,还有一个蒐集了所有在自己生日那天出生的名人的信息的人。这些蒐集行为,在常人看来可能有点奇怪,甚至有点不可思议,但作者却用一种非常温柔和理解的笔触,展现了这些蒐集者眼中的世界。他们不是在囤积物品,而是在构建自己的宇宙,用这些蒐集品来填补内心的某种空缺,或者寻找某种秩序。我特别喜欢作者对细节的描写,比如蒐集者如何整理他们的藏品,他们是如何看待这些藏品的,甚至是他们因为蒐集而产生的生活习惯。这些细节让我觉得,这些蒐集者不再是遥不可及的人物,而是活生生的人,他们的热情和执着,也让我反思自己的生活。这本书给我带来了一种全新的视角,让我看到了“蒐集”背后蕴含的深厚情感和独特的人生哲学。

评分

《专门图书馆》,这本书的名字起得真是巧妙,我一开始还以为会讲一些关于古籍、珍本图书馆的故事,结果完全不是这么回事。它其实是在探索一种非常规的“蒐集”文化,通过讲述一群有着特殊癖好的人,他们如何建立起自己独特的“专门图书馆”。这些图书馆不是为了盈利,也不是为了学术研究,而是纯粹出于一种内心的驱动,一种对某种事物的极端热爱。我印象最深刻的是关于“噪音蒐集者”的部分,他们不只是蒐集音乐,而是蒐集各种我们平时可能忽略的、甚至是觉得烦躁的声音,比如老式打字机的敲击声、雨滴落在屋檐上的声音、甚至是人们在不同场合的叹息声。作者描绘了这些声音如何被记录、分类,以及这些蒐集者如何从这些声音中找到秩序和意义。这让我第一次意识到,原来连声音也可以被如此精心地蒐集和珍藏。这本书充满了想象力,作者用一种诗意的语言,带领我们进入了一个又一个奇妙的“专门图书馆”,让我们看到了蒐集行为背后所蕴含的非凡创造力和对生活细微之处的敏感。读这本书,你会不由自主地开始留意身边那些被我们忽略的美好,并且开始思考,自己有没有什么特别想要蒐集的东西呢?

评分

说实话,《专门图书馆》这本书,我拿到的时候,其实抱着一种“看看就好”的心态。毕竟现代社会节奏这么快,谁有时间去研究什么“专门”的事情呢?结果,哎呀,我错了,大错特错!这本书简直就是一股清流,让我看到了生活中那些被我们忽略的、但又异常迷人的角落。它里面讲到的那些“专门图书馆”,不是我们一般认知的那种图书馆,而是以某种特定的主题为核心,汇集了与这个主题相关的所有事物,而且是那种极致的、近乎偏执的汇集。比如,有一个章节讲到的是“失落的语言图书馆”,里面的内容不是纸本书,而是录音、手稿,甚至是口述历史,去保存那些正在消亡的语言。这让我非常震撼,原来我们以为理所当然存在的语言,背后是如此脆弱,而有人却在用生命去守护它们。还有些主题更加抽象,比如“梦境图书馆”、“回忆碎片图书馆”,这真的让我脑洞大开,开始思考我们大脑里那些无形的东西,是不是也能被“蒐集”和“保存”呢?作者的笔触非常细腻,他并没有直接告诉你这些图书馆的意义,而是通过对这些图书馆的运作方式、里面的“馆员”以及他们蒐集的故事的描绘,让你自己去体会其中的价值。读完这本书,你会觉得,原来世界上有这么多疯狂而又可爱的人,他们用自己的方式,在为我们这个世界留住一些珍贵的东西。

评分

哇,最近在书店闲逛,无意间翻到这本《专门图书馆》,当下就觉得名字很有意思,就买了回家。一翻开,嘿,原来它讲的是一个关于“蒐集癖”的故事,而且是非常、非常有意思的那种。作者没有写成那种很沉闷的学术研究,而是用很生动、很贴近生活的方式,带你进入一个奇妙的世界。书里提到很多蒐集对象,有些我听过,有些我简直闻所未闻,像是什么“雨水蒐集者”、“失落的笑声蒐集家”等等,真的太有想象力了!我最喜欢的部分是作者描述那些蒐集者如何看待他们的藏品,他们不仅仅是把东西堆起来,而是赋予了它们生命和意义。有些蒐集品看起来毫无价值,但在蒐集者眼里,却是无价之宝,承载着回忆、情感,甚至是某种失落的秩序。读这本书的时候,我一直忍不住在想,我自己是不是也有点小小的“蒐集癖”呢?比如我喜欢收集各种好看的明信片,还有一些旅行时买的小摆件,每次看到它们,都会想起当时的情景。这本书让我对“蒐集”这件事有了新的认识,不再仅仅是物质的堆积,而是一种情感的寄托,一种对生活方式的选择。我真的很享受那种沉浸在书本里,跟随作者一起探索不同蒐集者的世界的感觉,仿佛自己也变成了一个旁观者,静静地看着这些奇特又迷人的生命故事。

评分

最近真的被《专门图书馆》这本书给“烧”到了!一开始看到书名,以为是那种很正经的介绍各种特色图书馆的书,结果完全是惊喜!它讲的是一些特别、特别“不务正业”的图书馆,或者说,是人们为了蒐集某个非常非常特别的东西,而建立起来的“私人博物馆”。书中提到的蒐集对象,真的颠覆我的三观,比如,有一个人蒐集了所有他吃过的巧克力的包装纸,并且详细记录了每块巧克力的口味和购买地点,写得有如史诗一般!还有一个章节讲到有人在蒐集“擦肩而过的人的影子”,天哪,光是听名字就觉得充满了奇幻色彩。作者的叙述方式非常有趣,他并没有直接给你下定义,而是通过生动的故事,让你自己去感受这些蒐集者的热情和执着。你会看到他们如何在平凡的生活中,创造出属于自己的不凡世界,并且用一种近乎虔诚的态度,去对待那些看起来毫无价值的物件。这本书让我觉得,原来所谓的“蒐集”,不仅仅是物质上的占有,更是一种对生活的态度,一种对细节的极致追求,一种对内心热爱的坚持。读完之后,我感觉自己好像也变成了一个小小蒐集家,开始留意生活中那些容易被忽略的美好,也开始思考,我内心真正热爱的东西是什么,有没有什么,是我也愿意花尽心思去蒐集的呢?

相关图书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tbooks.qciss.net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特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