寻求理解衣服和装扮如何影响性别的外观与身分认同,
讨论电影与舞台演出的美学风格,
看男变女、女扮男、亦男亦女、非男非女、反串再反反串等
种种不可思议的性别形态。
女儿身抑或男儿郎? 可曾误会任剑辉、梁无相或凌波是个男的?他们在电影里偶尔的女装身段只是被误作一种「反串」?当林青霞化身情痴的贾宝玉跟张艾嘉饰演的林黛玉生离死别,接着又变身武功高强野心统一天下的东方不败时,会否产生「性别错认」的快感?梅艳芳比须眉男子更豪迈硬朗、吴君如「女同志」的Tomboy扮相等,香港电影的故事可以从一套一套男男或女女的衣衫谈起。
「女扮男装」一直是香港易服电影制作的主流,从戏曲、武侠到时装喜剧,无论数量还是质素都远远超越了「男扮女装」的形构,从光影观照的角度出发,来回于心理学、社会学、符号学、电影理论、表演研究等范畴,漫说「性别易装」的历史建构,重新辨别女性易服者的阳刚与阴柔气质,并从酷儿的视野分析多元性别流动的面貌,同时跟西方易服电影比较,观察彼此在视觉呈现上的文化异同。
第一章〈傻戆样、痴迷相〉分析粤剧「女小生」任剑辉的时装喜剧,看她如何借着「性别易装」的伎俩反转电影中暧昧的情色景观,时男时女的身分有时候雌雄莫辨,营造性别错摸与身分错置的谐趣风格,扮马姐、做骗徒、当败家子,难得是演出「乐而不淫」、表情灵活生动,穿上女装却很阳刚,为她的戏曲经典建立另类的变装形貌,却同样深入民心,让戏迷津津乐道。
第二章〈西装男人〉论述梁无相的「酷少」(Butch)本色演出,那是一种属于上流社会贵家子弟的仪表和风度,梁无相演来几近「只此一家,别无分店」,同样集中「时装电影」的类型,结合梁氏生平奇异的际遇、形象与性向,显影她在影片中一人分饰两角、一身兼容两性、亦姊亦弟的双身隐喻。
第三章〈梁兄哥的声情形貌〉讨论凌波的「黄梅调电影」,看她如何单凭一部《梁山伯与祝英台》便风魔台湾和香港数以十年,并从她的唱曲造诣像「嗓音」的音调、音域、音质和色性入手,看她怎样以一把歌音走天涯,带动悲恸、狂喜或天真烂漫的情绪感应,穿梭于花木兰、女状元等二重性别的角色,反串男装时清灵俊秀,回复女装时意态娇羞。
第四章〈性别的感光片〉转入「武侠类型」,阐释陈宝珠的少年侠士风貌,戏曲小生出身的她在成年时期拍了数以百部的刀剑片,以北派武打身段配合粤剧功架,在片中饰演初出茅庐的江湖小子,青涩硬朗也青春勃发,体现了香港电影年代的转型与变迁,尤有甚者,饰演男角的她在戏中不避情慾暗场,撩拨几许想入非非的酷儿想像!
第五章〈永远长不大的「小飞侠」〉轮到另一位武侠反串奇才登场,那就是冯宝宝的「小白龙」系列,从童星的生涯开始,她早已粉墨登场演出小男角或小宰相,十四、五岁的青春期却以东洋侠士的姿态打造新派武侠风格,但「小白龙」的角色犹如西方的「小飞侠」(Peter Pan),永远不会跟任何女角谈情说爱,因着「性别易装」的设置而被「去性化」(desexualized),冯宝宝演来冷静沉忍!
「七公主」不能少了萧芳芳,第六章〈从玉女到Tomboy〉以「林亚珍」的形像追踪她从电影过渡至电视、再回归电影的特殊形态,作为「TB」的中性典范和讽刺时弊的喜剧人物,「林亚珍」折射了萧芳芳反转自我的转型意识,透现了七十年代香港的社会问题,成为日后这个动盪城市的集体回忆和文化符号。
第七章〈大美人的男色景观〉展现林青霞的反串历程,从二十二岁首次易服饰演骄纵痴情的贾宝玉,到连续演出徐克的电影,包括《刀马旦》的革命党、《笑傲江湖之东方不败》的武林野心家,最后还在王家卫的《东邪西毒》来个慕容燕、慕容嫣的性别与人格分裂,缔造无可抗拒又充满争议的易装神话,到底林青霞有没有主体性?这个章节以迂回的正反角度论辩「反串了仍是大美人」的悖论!
香港能有几个演员能穿西装、军服、中式长衫、西式婚纱、日式和服而能穿出变貌?又能有哪个演员可以扮演女飞侠、政治特务、甚至「咸湿皇帝」?第八章〈女侠、军装与西装女人〉研究梅艳芳百变的身体与色相,探索她的女生男相、军装丽人和反串男人的星河图谱,自言「不是美人、是阴阳错」的她如何凭借个人的演技、型格和身段,结合光影流动的性别观照,开启那复杂而矛盾的明星形相。
吴君如是近年电影圈中备受争议的人物,第九章〈女汉子.江湖情〉探讨她逐渐撕裂的酷儿形相,从一九九六年的《4面夏娃》与一九九八年的《洪兴十三妹》说起,看早期的她如何以TB的boyish显露女性的阳刚特质(female masculinity),然后是《得闲炒饭》,依然延续洒脱硬朗的气息张扬「女同」身影,但到了《12金鸭》,潜藏的浮夸、浅薄和粗俗却因应导演的男权意识而浮出地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