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我实现的萌芽,时常是以恶的形态显现的。──河合隼雄
为了避免孩子惹事生非,家长、教师往往极力防堵孩子犯下恶行,一心想调教出走在「正轨」的「好孩子」。但日本荣格分析心理学泰斗河合隼雄认为,一味地「排除恶」,恐会引来更大的恶。表面上的「恶」,可能背后藏着珍贵的成长讯息,值得我们深入思索。
河合隼雄发现,许多才华洋溢的人,年少时都是「坏孩子」──霸凌、偷窃、说谎、拒学……这让他不禁开始思考:什么是恶?上帝创造世界,为什么把恶也放进来?
「一个人为了成为他自己,必须破坏过去支撑他的支柱。」个人的成长与独立、革命性的创造和进步,往往是从突破既有规范开始,而「破坏规矩」会让一般人觉得孩子开始「变坏」了。恶,让人惊恐,却又魅力无穷,因为那是人发展健全自我的动力。
本书从日本许多名人青少年时的「坏行为」出发,直捣人心深处「害怕恶」又「想作恶」的矛盾心理,提出发人深省的建议。勇敢接纳孩子天性里的恶,并不意谓纵容孩子胡作非为,而是要拿出更大的耐心倾听、不过早论断是非,才能帮助孩子找到突破成长瓶颈的门道。
名人推荐 史 英/人本教育文教基金会董事长
李伟文/作家、牙医师、荒野保护协会荣誉理事长
吴佑佑/精神科医师、宇宁身心诊所院长
周仁宇/儿童精神科医师、国际精神分析学会精神分析师
陈质采/桃园疗养院儿童精神科主任
黄心怡/谘商心理师、督导、亲子作家
我们唯有凝视着自己内在的「恶」,才有办法面对眼前孩子的「恶」。这是我从这本书所得到最有力、最深刻的讯息。──岩宫惠子/岛根大学教育学部教授
河合先生让我们有机会从「除恶务尽」的严厉与焦虑中稍稍脱身,并蹲下身来,以更深刻的眼光重新认识身边的小孩。──史英/人本教育文教基金会董事长
作者是日本最权威的心理分析师与教育家,他的这本书可以让我们思索孩子行为背后的动机,是每个关心孩子,关心社会的人重要的参考书籍。──李伟文(牙医师、作家)
读者将不断被书中的故事提醒,当开始觉得自己绝对正确、不必再思考时,我们将会错过多么重要的事。──周仁宇/儿童精神分析师
以精神分析观点,重新诠释孩子所谓的「恶」与「不良行为」,让父母或老师在处理这些不良行为时,多了不同层次的思考。──陈质采/桃园疗养院儿童精神科主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