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卦山脚下,小吃之都的田野寻味之旅
十二道彰显地方风格的主味+十三种不容错过的延伸滋味+十四幅扩展视野的延伸风景
不仅是美味的食记,还是收藏生活记忆、探究文化底蕴的──彰化街头饮食深度踏查
★本书荣获文化部金鼎奖、中时开卷美好生活书奖
★刘克襄(作家)、周馥仪(赖和文教基金会执行长) 专文推荐
★随书附赠彰化小吃地图.贴心收录店家资讯,方便读者轻松携带、按图索骥,一尝各式美味。
肉圆、肉包、爌肉饭,
还有一碗碗淋着肉燥高汤的面
在八卦山的俯瞰下,
彰化市以古城为中心,
长久以来,一种坚持总是被默默的守着
让猪肉香在番薯、稻米和面粉的环绕下
发光发热成一道又一道纯粹的地方小吃
台湾各地都有肉圆,但彰化肉圆为何有种绵绵不绝的拉弹力道?那可是独尊番薯粉的肉圆皮,在油锅里历练翻转而出的独特光芒?
猫鼠面、黑肉面,乍听有些吓人呢!那其实是一碗碗以肉燥炼汤的美味煮面,清甜汤头里的蛤仔味,丝毫不逊于以虾头熬成的台南担仔面。
几乎家家都煮得出的寻常爌肉,怎么成了舒国治笔下的「市吃」?彷彿二十四小时接力赛般卖着爌肉饭的各个店家,怎么为这简单的味道注入山城特有的魅力?又勾勒出怎样日夜不歇的劳动身影?
全台「最好」的小食摊,干炒花生米、煎鱼、笋汤、糯米大肠,再平常不过的乡野小食,到底有多细腻清淡有味?深藏着怎样无法复制的烹调祕方?
「圆仔汤」、「烧肉圆」,日本时代作家赖和、杨守愚笔下闯荡街头的走担,今日可还觅得到同样的味道?
彰化,被作家舒国治誉为全台最好的小吃所在,也是作者陈淑华味觉记忆的原点。这回,继《岛屿的餐桌》后,她将关注的饮食田野移驻到家乡彰化,透过擅长的文化田野爬梳,细细追索彰化街头小吃的源流,于是从儿时生活的记忆出发,循着上个世纪二、三○年代作家赖和、杨守愚笔下描述的场景,八○年前后「古蹟仙」林衡道与《野外杂志》记者踏查的步履,以及更近一些约莫世纪之交舒国治的漫游地图等,一处一处寻访,一摊一摊品尝,一书一书翻找……,交织出彰化街头饮食在传统的执着中所创造出的颠覆滋味,串连起一趟穿越百年的彰化小吃奇幻旅程,在展现地方风格的味觉坚持里,找到孕育它的力量所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