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极拳密门功法汇宗

太极拳密门功法汇宗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想要找书就要到 小特书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具体描述

  首次公开出版
  杨家108式活步大架太极拳
  全面公开传统杨家太极拳的系统练功方法
  简单、明了地阐述传统太极拳的内功心法
  
  传统杨家太极拳的系统练习方法是什么?
  何为用意不用力?太极拳的「气」究竟指的什么?
  「松」的真意是什么?
  传统太极拳的功夫核心是什么?
  太极推手的目的是什么?
  推手和技击究竟有什么联系?
  太极拳的发力本质是什么?
  太极拳、八卦掌、形意拳为什么被称为一家,
  三家的基本功有什么联系?
  答案尽在本书当中!

著者信息

作者简介

郭石磊


  祖籍河南省郏县,现居广东东莞
  机电工程师
  杨家太极拳第七代传人
  马派八卦掌第七代传人
  程派八卦掌第七代传人
  形意拳传人
  清宫上驷院「绰班处」蒙医正骨传人
  
  2005年开馆授徒,传授传统内家功夫,弟子传遍布北京、上海、深圳、广东、河南、湖南、山东、四川等省市及新加坡、马来西亚、德国、义大利、英国、美国等国家。

  现为:
  东莞内家拳武馆馆长、总教练
  归真太极拳社社长
  「随园小舍」主人
  崇英武学研究会副会长
  运用人类外学内觉的潜能,
  作用人生每一个过程,生起本来的智燃力,
  摆脱习性与学识上的束缚,
  使生命恢复无限创生的原始能力。

图书目录

上册
前言 34
我来问道无余说,云在青天水在瓶    蓝石    37
一个朋友,一个伟大的师傅   Matteo Boschetti博士      41
传承是生命赋予最高的价值    陈正伟   44
现代人练习太极拳的意义 47
       
传承篇    
一、简要杨氏太极拳史    59
二、杨露禅      64
三、王兰亭      66
四、杨健侯      68
五、李瑞东      70
六、张彬儒      72
七、杨汝霖      74
八、胡莱仪      79
九、王教福      82
十、孙成章      91
十一、真水无香——记石崇英教授  93
       
明理篇    
一、大道至简——太极拳妙而不玄  105
二、传统太极拳的成才期为什么那么漫长       109
三、传统杨家太极拳入门练功的程式      113
四、一层功夫一层境界    116
五、以「执着」破「执着」     118
六、他山之石,可以攻玉 120
七、德有多高,艺有多高 123
八、敬畏之心  127
九、「一动无有不动,一静无有不静」   127
十、太极拳所讲的「气」 132
十一、解「消息全凭后腿蹬」 138
十二、论太极拳的劲与力 139
十三、论发力  141
(一)发力的源动力        141
(二)发力的顺序   143
十四、太极拳发力的核心 145
十五、「松」字解   149
十六、论「明劲」、「暗劲」、「化劲」       153
十七、练功夫就是「守规矩」 155
十八、杨家太极拳祕传功夫——拧裹之劲       159
十九、「拧裹之劲」在腰腿上的作用      161
二十、论中轴  156
二十一、论太极拳慢练与快练 170
二十二、浅谈太极拳的「意」 172
二十三、谈「用意不用力」     174
二十四、「活」字解        176
二十五、论「先求开展后求紧凑」  177
二十六、从「刻刻留心揣用意,得来不觉费功夫」谈生活化练功   179
二十七、「动中求静」和「静中寓动」   181
二十八、谈「不断劲」    183
二十九、论「手不可妄动」     185
三十、太极拳「裹裆」解 186
三十一、肩胯相合   189
三十二、传统太极拳腰胯走劲示意图      191
三十三、论「两股前节有力」 195
三十四、「专主一方」和「支撑八面」   197
三十五、谈「五指抓地」 199
三十六、太极拳的弧形走劲     200
三十七、论练功时功架的高低 202
三十八、浅谈「掤劲」    204
三十九、论「掤劲不丢」 206
四十、太极拳推手与技击的关系      208
四十一、传统太极拳的打与放 214
四十二、论「截劲之法」 216
四十三、论「挨着何处何处化」      220
四十四、「左重则左虚,右重则右杳」解       222
四十五、论「彼不动,我不动;彼微动,我已动」 224
四十六、「欲左先右,欲右先左」解      226
四十七、谈跪膝       227
四十八、论力量性练习    229
四十九、浅谈器械   231
五十、论负重  237
五十一、释「四两拨千斤」     239
五十二、释「刻刻留心在腰间」      240
五十三、论「气沉丹田」 241
五十四、太极拳技击中的「快」      244
五十五、太极拳为什么不练抗击打功夫   246
五十六、顺步劲在传统武术中的作用      248
五十七、传统太极拳的肘法和膝法  250
五十八、影响技击的七大要素 251
五十九、太极拳练功的一大法宝「定」   255
六十、论太极拳所讲的「空」 257
六十一、欲正其拳,先正其心 259
六十二、生活中需要注意的一些事项      261
六十三、论「轻出重收」 263
 
基本功篇
一、练功须知  266
二、太极拳基本功简述    267
三、传统太极拳基本功的特点 269
四、基本功没落的原因    273
五、定桩的作用和具体练功方法      276
(一)、定桩简述   276
(二)、定桩的作用        276
(三)、马步桩具体练法 280
(四)、简述塌腰敛臀和含胸 284
(五)、三七桩具体练法 284
六、活桩简述  286
七、活桩的作用       287
八、练习活桩的前提条件和练功程式      293
九、活桩的具体练法和要点     295
(一)、揉球的具体练法和要点      295
(二)、进退劲的具体练法和要点  299
(三)、晃腰的具体练法和要点      303
十、太极步简述       314
十一、太极步的作用        316
十二、太极步及单操具体练法 319
(一)、练习太极步的条件     319
(二)、太极步练功的具体操作法 (以左脚在前开始)        320
(三)、太极步的手型变化     326
(四)、杨氏太极步的单操     333
十三、太极拳技击功夫的重要功法——跟步    跟步练习的目的和意义       333  
(一)半步跟步的具体练法     337
(二)太极跟步练习        342
一、连续进步的太极跟步单操 343
二、垫步跟步练习方法和要点 355
三、太极跟步之退步跟步 356
四、跟步上太极刀的单操练习 361
       
下册
单操篇    
一、实用步法上的单操    39
(一)进退步的练法和技击含义      40
(二)弧形步的练法和技击含义      45
(三)三角步的练法和技击含义      54
三角步的具体练法   54
二、三角步的组合练法    63
三、传统太极拳的腿法    64
四、太极拳腿法的单操练习     66
 
推手篇    
一、太极拳推手简介        74
二、练习推手的前提条件 76
三、练习推手的作用        78
四、练习推手的几个阶段 83
五、推手、技击发放的三个时机      87
六、推手时的三个圈        88
七、练习传统杨氏太极拳推手时常见的毛病    89
八、传统太极拳推手图解 91
(一)定步单推手   92
(二)黏剑      93
(三)四正双推手   95
(四)散推手(定步)    98
(五)散推中内劲走向说明     100
(六)进退步上的散推手 101
(七)太极步上的散推手(连进连退)   101
九、半推手半散手的自由接手——搭手发放    102
十、练习自由接手的前提条件 104
十一、自由接手示范        105
 
套路篇    
一、传统杨家活步108式太极长拳简介   111
二、活步108式太极长拳的特点      112
三、练习活步108式太极长拳的注意事项       115
四、关于初学者在套路中研究技击的问题       117
五、活步108式太极长拳的常见步型、手型    119
六、杨氏太极拳108式活步大架拳谱       126
七、杨氏太极拳108式活步大架套路图解       129
 
拳论篇    
太极拳经典拳论、歌诀选 198
 
一、太极拳经  199
二、太极拳论  200
三、太极十三势歌诀        201
四、太极拳十三势行功心解     202
五、打手歌      204
六、阴符枪总诀       205
七、《杨家太极拳老谱》选摘 206
八、身法八要  210
九、十三势说略       211
十、四字祕诀  212
十一、太极拳解       216
十二、十三势行功歌解    215
十三、五字诀  216
十四、敷字诀解       218
十五、撒放密诀       219
十六、走架打手行功要言 220
十七、《宋书铭传抄太极拳谱》      222
十八、《程氏太极拳所传拳论》选摘      224
十九、《杨班侯传太极拳九诀》选摘      225
 
其他武术流派的经典拳论、文章     
一、越女论剑——选自《吴越春秋•勾践阴谋外传》     229
二、周身祕诀十二项——选自《拳经拳法备要》    231  
三、论劲法——选自《少林拳谱杂俎》   233
四、论劲力之别——选自《少林拳谱杂俎》    235
五、交手要诀——选自《少林拳谱杂俎》       236
六、演拳之法——选自《少林拳谱精要》       238
七、出手总诀——选自《拳经》      240
八、空练二十则——选自《拳经》  242
九、论初学入手法——选自《苌氏武技书》    244
十、初学条目——选自《苌氏武技书》   246
十一、八卦掌三十六歌诀 249
十二、八卦掌四十八法歌诀     253
十三、八卦掌总诀   258
十四、形意拳歌诀选        259
十五、论拳术内外家之别 261
十六、《拳意述真》选摘 264
十七、其他流派之速度的使用——选自《五轮书》宫本武藏着       267
十八、大学——选自《兵法家传书》柳生宗矩着    269  
十九、平常心——选自《兵法家传书》柳生宗矩着271  
       
后记 273

图书序言

前言
  
  笔者少小即好拳棒,曾习少林拳、八极拳、陈氏太极拳等拳术。高中一年级时,正式拜石崇英教授为师,系统地学习杨氏太极拳、马派八卦掌、程派八卦掌和形意拳;蒙师父不弃,从学至今。近二十年来,师父从做人到练功,从生活到文化,皆谆谆教导,令笔者受益匪浅。
  
  可惜,笔者不是一个精进的学生。高中、大学时期,尚未认识到所学之珍贵;大学毕业后又到处奔波,忙于生计。虽然十几年来从未间断,却用功不深,甚是惭愧!
  
  近几年,随着年龄的增加、阅历的丰富、生活的稳定以及练功的加强,逐渐对拳术有了更多的心得和体会,于是开始花时间研究拳理、拳论,同时着手整理以前的练功笔记。后来,随着研究的深入,笔者被传统武术所蕴含的魅力深深打动,被古人高深的智慧所折服,同时也对恩师所传这一支系拳术的系统性和全面性,有了更多的认知。
  
  笔者不自量力,由此而萌生写书的念头,究其原因,主要有以下四点:
  
  1.现在流传的太极拳套路有很多种,但是,绝大多数都是民国和解放后创编的;而由杨露禅祖师的大弟子王兰亭先生所传的108式活步大架,是以前从来没有人整理和公开披露过的。而此套拳本身所蕴含的价值是不可估量的,因为,这是迄今为止,笔者所发现的唯一一趟杨氏活步太极拳套路,且极有可能就是杨露禅祖师当年在陈家沟所学的原传太极拳。笔者借此书整理出来,供同道参考。
  
  2.伴随这套拳传下来的,还有大量的、系统的太极拳练功方法,从定桩、活桩、太极步、跟步、单操,到各种实用的步法,以及推手、技击、器械等等。这些功法中,有很多是以前传统太极拳非常保守的祕门功夫,现在更是鲜为人知;因此,它们都是很宝贵的文化遗产。同时,这些功法也可以从侧面展示传统太极拳的原始风采,还原传统太极拳技击、修身、养性、悟道的本来面貌。笔者也简单地整理了一下,借此机会,公开给广大太极拳的爱好者。
  
  3.由于种种原因,使得太极拳等传统武学现在面临着失传的现象。如笔者师爷王教福先生所言:「练拳者多如牛毛,得道者凤毛麟角。」笔者近些年来也看到很多痴迷于太极拳的朋友,因不得传授而误入歧途,荒废时间,甚至练坏身体,非常可惜。笔者不才,愿将所见、所闻、所练之功夫分享给众朋友,希望对同道有所帮助。
  
  4.太极拳是传统文化遗产,是中国先贤智慧的结晶。不过,由于时代变迁,现代人的传统文化功底普遍较差,而太极拳的拳理、拳论多是用文言文和武术专业术语写成,加上传统武术里面有很多模稜两可的东西,一旦习练者不得真传,则很容易陷入误区。
  
  而笔者的师爷王教福先生和师父石崇英教授都是非常博学又务实的得道高人,同时师父还是1966年的体育本科毕业生,他们对传统太极拳的拳理、拳法的认识,可谓深入透彻,看待太极拳的观点也更为客观、理性和科学。基于此,本书尽量用朴实的语言,和现在人们熟知的物理学、生物学知识来阐述其中的道理,揭开传统太极拳神祕的面纱。
  
  不过,由于笔者的功夫和文化水准有限,而太极拳又确实博大精深,区区一本书,绝难表达清楚;再者,中国传统文化的传承,讲究心法,很多道理只可意会,不可言传。所以,不论正说还是反说,都觉得欠妥。
  
  故而,写就此书,一则权当向恩师及列祖列宗汇报自己的练拳心得;二来也算作抛砖引玉之举。若读者能在阅读中有所收获和启发,那自是万幸;而其中错漏之处,还望海涵!
  
  本书在写作期间,多蒙恩师指导,笔者万分感激,再次叩谢师恩!
  
  在本书的整理、排版、出版过程中,苏宇、魏东明、石锐、李义重、柯智渊、刘玉明、陈禧等弟子在百忙之中抽空协助,张村城、汪菲菲、尹耀强三朋友负责拍摄照片,魏珉、陈正伟两位兄长和弟子MatteoBoschetti更是不吝笔墨为本书作序,笔者在此表示对诸位的感谢!
  
  同时也非常感谢一直在背后默默支持自己的家人、朋友和师兄弟,以及近几年支援笔者事业发展的李伟明、叶渭淇、卢丽红、卢叙安、邓照兴、张勇、谢展贤、李实、张卡等朋友!
  
  而在本书交稿之际,好友沈国盛转来河南省美术家协会副主席李自强老师为本书所赐书名,卢叙安先生更是在几个月前就从湖南洗心禅寺带回妙华法师的墨宝,本人诚惶诚恐,感谢诸师友的厚爱!南无阿弥陀佛!
  

图书试读

用户评价

相关图书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tbooks.qciss.net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特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