跟大师莫雷诺上心理剧:关于心理剧、团体治疗与自发性

跟大师莫雷诺上心理剧:关于心理剧、团体治疗与自发性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原文作者: J. L. Moreno, Jonathan Fox
图书标签:
  • 心理剧
  • 团体治疗
  • 莫雷诺
  • 自发性
  • 心理学
  • 治疗方法
  • 人际关系
  • 团体动力学
  • 心理成长
  • 临床心理学
想要找书就要到 小特书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具体描述

戏剧,是一种既真实又超乎现实的方式,能连结幻想及真实世界;
  而心理剧,就是一种借戏剧形式探索真理的科学,
  涉及人际关系和个人的内心世界,
  以对治个人因内在失衡而造成的所有处境和关系。
 
  本书收录心理剧治疗创始人莫雷诺最重要的文章:
  第一部广泛介绍莫雷诺的思想;
  第二部循着从心理剧到社会计量学的方向,讨论心理剧治疗基本及进阶的概念和技术;
  第三部收录可说明莫雷诺、病患及观众间互动的逐字稿,显示莫雷诺在导演心理剧时的工作状况;
  第四部则是自传的部分段落;
  再结合编者对各篇文章的註解,为实务工作者釐清文章的重要层面,
  并辑附莫雷诺年表及着作清单,可谓完整了解心理剧大师莫雷诺思想精髓的必读之作。

【联合推荐】

  陈俊莺(卫生福利部八里疗养院院长)
  叶宗烈(台南市萧文胜精神科诊所主治医师)
  张宏俊(卫生福利部桃园疗养院主治医师)
  林慈玥(台北市建国中学主任辅导教师)
  张莉莉(国立屏东大学教育心理与辅导学系副教授)
  张丽凤(高雄家慈诊所谘商心理师兼督导)
  游金潾(中国北京人民大学素质中心特聘专家)
  游淑瑜(台北市立大学心理与谘商学系副教授)
  陈碧玲(台南市自然就好心理谘商所总监)
  (谨依姓氏笔划排序)

著者信息

作者简介

莫雷诺(J. L. Moreno, 1889~1974)


  心理学家,心理剧治疗的创始人,团体心理治疗先驱。出生于罗马尼亚布加勒斯特(Bucharest)的犹太家庭,逝于美国纽约比肯镇(Beacon)。

编者简介

强纳森.福克斯(Jonathan Fox, 1943~)


  一人一故事剧场(Playback Theatre)创始人与剧场中心主任,也是美国团体心理治疗与心理剧学会的终身会员、心理剧训练师,着有:Acts of Service: Spontaneity, Commitment, Tradition in the Nonscripted Theatre。

译者简介

陈信昭


  学历:
  台北医学大学医学系毕业    
  
  现职:
  殷建智精神科诊所主治医师
  台南市立医院精神科兼任主治医师
  台湾儿童青少年精神医学会监事
  台南一区中等学校心理卫生谘询服务中心顾问医师
  社团法人台湾心阳光协会理事长
  自然就好心理谘商所创办人

  专长:
  儿童青少年精神疾患之诊断与治疗
      心理剧实务、训练及督导
      心理谘商督导
      沙盘/游戏治疗应用
 
王璇玑

  学历:
  国立成功大学医学系
  国立成功大学管理硕士

  现职:
  台南市立医院精神科主治医师

  专长:
  精神疾患之诊断与治疗
 
曾正奇

  学历:
  国立高雄师范大学谘商心理与复健谘商研究所博士

  现职:
  自然就好心理谘商所所长
  台南市谘商心理师公会理事

  专长:
  儿童青少年个别心理谘商及团体谘商
  叙事治疗
  心理剧
 
蔡若玫

  学历:
  香港理工大学管理学院品质管理研究所硕士
  长荣大学翻译研究所进修中

  现职:
  自由译者

图书目录


导言
总校阅者序:交叉学习的机会

Ⅰ综论
第1章    莫雷诺的哲学系统
第2章  心理剧与社会剧
第3章  社会计量学
第4章  团体心理治疗

Ⅱ进阶概念与技术
第5章  自发与宣洩
第6章  角色概念——精神医学与社会学之间的桥樑
第7章  心理剧中演出的适应症与禁忌
第8章  精神病的心理剧治疗
第9章  以心理剧治疗婚姻问题
第10章  成功婚姻的预测及规划
第11章  社会计量测试
第12章  权威式与民主式的分组方式
第13章  有关遗传学

Ⅱ方案
第14章  心理剧技术
第15章  在企业中进行的一次社会剧与社会计量学实验
第19章  梦之心理剧片段

Ⅳ自传选编
第17章  穿绿色大衣的男人

註解
莫雷诺年表
参考书目

图书序言



  从整体去了解人类个体的成长,而不是只从身体、智性或社会有机体去了解,一直是难以说清楚的一件事。佛洛伊德的诸多研究中都试图说服我们重要的是个体化(individuation)──也就是一个人愈成为自己(more himself),就愈能够与童年的依赖分离,也愈能够让自己有活力(self-activating)。数年后,弗里兹‧ 康克(Fritz Kunkel)详细描述了他所谓的「我们」(weness)的进化──起初的「我们」是跟母亲的关联;第二阶段的「我们」是跟父亲的关联;第三阶段的「我们」是跟社会的关联。因此,儿童的发展是从生物心理社会(biopsychosocial)(跟母亲)到心理社会(psychosocial)(跟父亲)再到社会(social)(跟社群)。

  经过许多年的家庭工作之后,我愈来愈相信成长的过程是一个辩证(dialectic)的过程。人无法透过无止境的个体化而成为一个完整的人,因为那只会带来孤立;人无法透过持续对家庭的依赖投资而成为一个完整的人,因为那是一种心理上的奴隶。事实上,人格的辩证进化是由无止境的共生(symbiosis)与孤立、归属与反抗或分离(separateness)所构成。每一种状态都包含焦虑,都有想逃到辩证另一边的冲力,而且没有解决方法。从一种状态到另一种状态并且再回来,才能逐渐增加自在感。

  强纳森.福克斯(Jonathan Fox)做了一个大胆的尝试,将一位对了解人类成长过程有重大贡献的人──莫雷诺(J. L.Moreno)的着作、哲学、理论及成就汇集起来。莫雷诺医师是精神医学界重量级的人物之一,可能比这个领域中的任何一个人,更能带动我们从个别治疗转而以人际角度来了解心理生活。莫雷诺综合了一些人的特质, 包括卡尔. 梅宁哲(Karl Menninger)的轻躁特质(这使得他成为对心理世界的了解很重要的贡献者);毕卡索的创意;以及让荒诞剧场剧作家得以如此深入刻划内在世界的特质。他拥有将自己对其他人开放的独特能力,对自发性(spontaneity)和创造力的执着,使得他全心投入于行动而非语言。他发现我们全都是生活舞台上的演员,同时也对舞台充满无限畏惧。

  他几乎是独自发现此时此地当下(Here and Now moment)与自发性创意会心(spontaneous creative encounter)的力量和重要性,也是最早发现「语言文字只不过是象征而已」的人之一。他对角色交换(role reversal)、改换自我(alter ego)、角色扮演(role playing)及角色模拟(role simulation)的剧场模式运用,是他发展化身(embodiment)及演出理论的开端。他的写作非常广泛, 包括分组的挣扎(struggles of grouping)、三角关系(triangulation)、次团体、疏离及支配。他书写有关社会世界的运用、工作、游戏、学习、公民权以及社会原子(social atom)和社会空间的整体概念。他的独特也在于率先发展出病人是协同治疗师的概念,而不是让病人成为「助人者」底下的受害者。借由这样的过程,他将自发性理论进化成行动理论;在挣脱家庭所设定的文化教条及奴役模式上,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早在1940 年代,他就已经很努力在了解婚姻中的治疗性三角关系,以及在婚前、结婚初期和后期中角色的相互关系。

  基于他拥有超越舞台当下过程的开放性及自由度,他发展出胜过压力的能力,并且教导他所治疗的那些人如何取笑自己(这就是哈诺.席尔斯〔Harold Searles〕所称思觉失调症的解药)。多年下来,他对精神病患确实做了相当成功的治疗,地点包括美国内的许多医院、他的工作坊、自己的医院,以及在哈德逊河畔自己的门诊里。他将精神病患的焦点从妄想系统及幻觉问题转移到想像的舞台角色,是相当具有价值的。再者,他那种自由表达自身信念的参与模式,使得他的工作成为每个人都可以与他连结的个人经验。

  这本书不只记录莫雷诺对心理剧(psychodrama)、社会剧(sociodrama)及社会计量学(sociometry)的理论演化,还包括他对威权和民主的了解。他对团体动力历程的推断,如同佛洛伊德对个人动力所做的一样重要。这本精华版很棒的特色是呈现了许多莫雷诺工作时的互动样本, 同时详细摘录了他与辅角(auxiliary ego)、病人与观众之间的对话。莫雷诺在美国的地位有点受限,因为他花了相当多时间在欧洲,在那里受到相当多专业人士的尊崇,同时也是欧洲经济共同体中许多团体治疗工作者的典范。他是一位令人激赏的人,结合了尚.惹内(Jean Genet)、弗利兹.雷德尔(Fritz Redl)、佛洛伊德及毕卡索的绝佳特质;而这本书也同样令人激赏,它不只是关于精神医学、心理治疗或精神病理的一般书,也是一本关于生活的书,更是一位真正的大师的伟大贡献。

卡尔.华特克(Carl A. Whitaker)

图书试读

1 莫雷诺的哲学系统
 
1966
 
编註:莫雷诺经常说他的哲学立场可以追溯到 1920 年代,但是这篇较晚期的文章却最能综合他的某些基本信念:在行动中活出个人真实的重要性;主观真实的正当性;人与人之间(包括个案与治疗师)现场、此时此地会心为前提;以及深度的平等主义(deep egalitarianism)。
 
打从一开始,心理剧的目标就是建构一个治疗性的情境,并在其中运用生活经验做为范本,整合生活的所有型态,包括从普同现象(universals)—时间、空间、现实及宇宙,直到生活经验的细节和细微差异。
 
关于时间的心理治疗及精神病理
 
我们从时间这个伟大的普同现象之一开始。在我们的世纪里的心理治疗程序中,时间的功能究竟是什么?我这里不是把时间说成是一种哲学、神祕主义或现象学的概念,而是一种治疗概念。从治疗程序的观点来看,在心理治疗的情境中,时间究竟可以进入到何种程度以及扮演何种功能?人类生活在时间当中—过去、现在和未来,可能在不同时间点出现病理现象,此时问题在于如何将这三个向度整合到重要的治疗运作中。它们以「抽象的」参照点这种姿态出现并不足够,还必须在治疗方法里活生生地呈现。时间的心理层面必须完全再次出现。
 
我们先来看看精神分析。当我提到精神分析,是指正统的佛洛伊德学派。在心理治疗的教条中,时间所强调的都是过去。佛洛伊德是遗传心理学和心理生物学的代表性人物,他的作法是不断回溯过去,试图找出某些特定事情的原因。通常来说,一旦他愈往过去回溯,就愈认为可以找出事情的可能原因。很快地,精神分析师开始愈来愈往过去追溯,追溯到怀孕的子宫时期,可能的话甚至想追溯到更早以前,直到他们厌倦了这种「追忆似水年华」的徒劳工作,才拉回到比较近的时间。

用户评价

评分

这本书的语言风格极其吸引人,它充满了智慧的光芒,又不失亲切的温度。作者对莫雷诺大师的解读,不仅是对其理论的梳理,更是对其精神的传承。我尤其被书中对于“能量”和“流动”在心理剧中的作用的描述所打动。它让我明白,心理剧并非僵化的表演,而是一种充满生命力的动态过程。通过戏剧化的表达,那些被压抑的情感得以释放,那些停滞的能量得以流动,从而促使个体走向整合和疗愈。书中的“预演”和“扮演”的交替进行,让我看到了心理剧是如何帮助参与者在安全的环境中反复尝试,从而找到更有效的解决之道。我开始意识到,生活本身就是一个巨大的舞台,而我们每个人都在扮演着不同的角色。心理剧,恰恰提供了一个学习如何更好地扮演自己角色的机会。书中对“自发性”的推崇,也让我警醒,我们常常因为害怕失败而不敢尝试,而真正的成长,恰恰发生在敢于打破常规、拥抱未知的时刻。这本书的价值,在于它不仅教会我们理解心理剧,更教会我们如何运用心理剧的力量,来改善我们的生活。

评分

我读这本书的时候,常常会停下来,反复咀嚼其中的一些观点。作者以一种非常深入浅出的方式,将莫雷诺大师那深刻的思想展现在读者面前。我尤其对书中关于“社会测量”和“角色理论”的论述印象深刻。它让我明白了,我们是如何在社会结构中扮演着不同的角色,以及这些角色又是如何影响着我们的行为和认知的。书中的“团体即舞台”的观点,让我对团体的力量有了全新的认识。它不仅仅是一个聚集的场所,更是一个充满活力的生命体,能够孕育出强大的治愈能量。我开始思考,在实际的团体治疗中,如何才能更好地利用这种能量,来促进个体的成长。书中的“非言语沟通”的重要性,也让我受益匪浅。我常常会忽略那些隐藏在语言背后的信号,而心理剧,正是提供了一个机会,让我们能够更好地解读和运用这些非言语的信号。这本书的独特之处在于,它不仅提供了理论知识,更提供了一种实践的智慧,一种关于如何通过戏剧性的互动,来探索和理解自我、他人以及世界的视角。

评分

阅读这本书的过程,就像是在经历一场心灵的洗礼。作者以其深厚的功底和细腻的笔触,将莫雷诺大师那宏大而复杂的心理剧体系,以一种易于理解且引人入胜的方式呈现出来。我尤其被书中对于“治疗性戏剧”的探讨所吸引。它不仅仅是模拟生活,更是对生活的重构和再创造。通过在安全的环境中反复排演,参与者得以有机会以不同的视角审视自己的问题,体验不同的可能性,从而找到更具建设性的应对方式。书中的“导演”角色,以及“舞台”和“观众”的功能,都得到了非常细致的阐释。这让我明白,心理剧的每一个元素都是经过精心设计的,旨在最大化其治疗效果。我开始意识到,我们每个人内心都可能存在着一个“导演”,需要学习如何去指导自己的人生,如何去扮演好自己的角色。书中的“自发性”这一概念,在与“行动”相结合时,产生了强大的能量。它鼓励我们不再只是被动地接受生活,而是主动地去创造生活,去拥抱变化。这本书的价值,在于它不仅教会我们“是什么”,更教会我们“怎么做”,并且在“怎么做”的过程中,引发深刻的内在转化。

评分

我一直以来都在寻找一种能够真正触及心灵深处,并引导我实现内在成长的途径。这本书,无疑是我近期阅读中最具启发性的一本。作者对莫雷诺大师的敬意之情溢于言表,字里行间都透露出他对心理剧的深刻理解和热爱。书中的“角色扮演”这一核心技法,在书中得到了无比生动的诠释。它不仅仅是模仿,更是一种深度体验,一种“进入”他人的生活,从而获得全新的视角和感悟。我常常会想象,当我在书中读到某个案例时,参与者们是如何通过扮演,去释放压抑的情绪,去理解冲突的根源。这种“身临其境”的描写,让我对心理剧的治愈力量有了更直观的感受。书中对“自发性”的强调,也让我重新审视了自己对待生活的方式。我们常常过于依赖计划和预设,而忽略了那些在不确定性中闪耀的创造力。心理剧,正是鼓励我们拥抱不确定性,在行动中学习,在尝试中成长。这本书的价值,还在于它不仅仅提供了一种治疗的工具,更是一种生活哲学,一种关于如何更完整、更真实地活着的智慧。

评分

这本书的叙述方式简直就像是和一位经验丰富的老师面对面交流。它没有那种冰冷、疏离的学术腔调,而是充满了人性的温度和对生命探索的热忱。作者对莫雷诺大师的介绍,不仅仅是梳理了他的理论贡献,更是将他塑造成了一个充满智慧和魅力的引路人。我能够想象,在莫雷诺的指导下,参与者们是如何在一次次的表演与互动中,体验到情感的释放、理解的深化,以及最终的整合与成长。书中的团体动力分析尤其让我印象深刻。作者详细阐述了在团体治疗中,成员之间如何相互影响、相互促进,如何从集体的智慧中获得力量。我开始明白,个体的问题往往并非孤立存在,它深深地嵌入在人际关系和社会网络之中。通过团体治疗,我们可以看到自己在他人身上的影子,也能在他人身上找到解决自己困境的线索。这种“看见”和“被看见”的过程,本身就是一种强大的治愈。书中对“自发性”的探讨,也让我眼前一亮。我一直以为自发性只是一种随性的表现,但在这里,我了解到它是一种积极的、具有创造性的力量,是打破僵化、迎接新生的关键。这本书让我意识到,我们常常被过去的经验、固有的模式所束缚,而真正的生命力,恰恰蕴藏在我们敢于打破常规、拥抱未知的那一刻。

评分

这本书的结构安排堪称精妙,它循序渐进地引导读者深入了解心理剧的每一个层面。从最基本的概念解释,到各种技法的详细介绍,再到如何将心理剧应用于不同场景,作者都处理得游刃有余。我特别喜欢书中对“原型”和“脚本”的分析。它帮助我理解,我们是如何在不知不觉中,被一些固有的模式所塑造,又如何能够通过心理剧,去觉察和打破这些限制性的脚本。书中的团体动力部分,让我看到了个体与集体的互动是如何互相成就的。我常常思考,为什么在团体中,一些原本难以启齿的困境,会变得更容易被讨论和解决?这本书给出了清晰的解释:集体的支持、匿名性带来的安全感,以及从他人经验中获得的启发,都是重要的因素。我对“游戏”在心理治疗中的作用也产生了新的认识。它并非简单的娱乐,而是一种重要的探索工具,能够绕过意识的防御,直接触及潜意识的层面。这本书让我意识到,我们内心深处的很多问题,也许都可以通过一种更具创造性、更具游戏精神的方式去解决。它鼓励我们用一种更轻松、更灵活的态度去面对生活中的挑战。

评分

翻开这本书,我几乎立刻就被卷入了一种前所未有的学习体验。我一直对心理剧和团体治疗很感兴趣,但之前接触到的资料要么过于理论化,要么过于碎片化,总让我觉得隔靴搔痒,难以真正领会其精髓。而这本书,却以一种极其生动、直观的方式,将我带入了J.L.莫雷诺那充满活力的心理剧世界。作者并非简单地罗列理论,而是通过大量的真实案例、细致的步骤拆解、以及对莫雷诺本人思想的深刻解读,让我仿佛置身于一个真实的心理剧场。我能感受到那种在安全空间内,参与者们通过角色扮演、代偿性经历、以及各种戏剧性技法,一层层剥开内心困惑,重新整合自我的过程。书中的许多细节,比如一个简单的“镜像”练习是如何引发如此深刻的自我觉察,或者“空椅子”技术在处理未竟事宜时所产生的强大力量,都让我深受启发。我开始理解,心理剧不仅仅是一种治疗技术,更是一种关于生命、关于关系、关于创造性的生活态度。它鼓励我们走出僵化的思维模式,用身体、情感和想象力去探索那些平时被压抑或忽略的部分。读着读着,我甚至开始思考,如何在自己的日常生活中,运用一些心理剧的元素来提升沟通效率,或是更好地理解他人的立场。这本书的价值,在于它打破了理论与实践之间的壁垒,让非专业人士也能窥见心理剧的魔力,并从中汲取智慧。

评分

这本书以一种非常贴近读者的方式,将心理剧这个看似复杂的领域变得清晰而易懂。作者就像一位经验丰富的向导,带领我们在莫雷诺大师的理论世界中穿梭,同时又将我们带入到真实的治疗情境之中。我尤其被书中关于“互助”和“支持”在团体治疗中的作用的论述所打动。它让我看到,个体并非孤立的,我们都生活在一个 interconnected 的网络中,并且能够从他人那里获得巨大的力量。书中的“情境剧”和“主题剧”的分析,让我明白了心理剧是如何通过模拟和重构,来帮助参与者解决具体问题的。我开始思考,在自己的生活中,是否也能运用一些心理剧的元素,来处理一些棘手的关系,或者克服一些内心的障碍。书中的“镜子”技法,简单却强大,它让我明白,有时候,我们最需要的是一面真实的镜子,去看见那个真实的自己,而不是被虚假的表象所蒙蔽。这本书的意义,在于它不仅仅提供了一种理论框架,更提供了一种行动的指南,一种通往自我理解和成长的道路。

评分

我作为一个长期关注心理成长和人际关系的人,这本书无疑为我打开了一个全新的视角。它不仅仅是关于心理治疗的理论和技术,更是一种对生命深层奥秘的探索。作者对莫雷诺大师的介绍,让我看到了一个将戏剧艺术的魅力与心理治疗的深度完美结合的先驱。书中的许多篇章,都让我感到一种“顿悟”般的喜悦。例如,关于“温暖的圈子”如何帮助新人融入团体,以及“角色互换”如何促进同理心发展,这些看似简单的技巧,其背后却蕴含着深刻的心理学原理。我尤其欣赏书中对“戏剧化”在心理治疗中的作用的论述。它打破了语言的局限,让那些难以言说的情感和体验得以具象化,从而更容易被接纳和转化。我开始反思,在日常生活中,我们有多少时候是因为无法有效地表达自己,而导致了误解和冲突?心理剧提供了一种非语言的沟通方式,一种更直接、更真实的情感连接途径。书中的一些案例分析,让我看到了那些曾经深陷困境的人们,如何在心理剧的帮助下,重新找回生活的勇气和希望。这种力量感,让我对心理治疗的潜力有了更深的敬畏。

评分

这本书给我带来了许多意想不到的启发,它让我看到了心理剧那超越想象的治愈力量。作者对莫雷诺大师的介绍,不仅仅是还原了一个历史人物,更是将他塑造成了一个不断挑战自我、拥抱生命的大师。我尤其被书中对于“替代性经历”的探讨所吸引。它让我明白,通过扮演他人的角色,我们可以获得一种全新的体验,从而打破固有的思维模式,拓展自己的视野。书中的“自由角色”的运用,更是让我看到了心理剧的无限可能性。它鼓励参与者突破束缚,去探索那些被压抑的冲动和愿望。我开始思考,在自己的生活中,是否也能找到一些“自由角色”来表达真实的自我。书中的“主体性”的回归,也是我非常看重的一点。它强调了参与者作为自己生命的主体,拥有选择和创造的权利。这本书的价值,在于它不仅仅教会我们认识心理剧,更教会我们如何运用心理剧的力量,去唤醒我们内心的潜能,去活出更精彩的人生。

相关图书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tbooks.qciss.net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特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