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色疗癒力:台湾第一本园艺治疗跨领域理论与应用大集(2016年全新封面畅销改版)

绿色疗癒力:台湾第一本园艺治疗跨领域理论与应用大集(2016年全新封面畅销改版)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图书标签:
  • 园艺治疗
  • 心理健康
  • 身心疗癒
  • 自然疗法
  • 园艺
  • 健康
  • 台湾
  • 畅销书
  • 身心靈
  • 情绪管理
想要找书就要到 小特书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具体描述

台湾第一本园艺治疗跨领域理论与应用大集
园艺治疗入门必看好书

  这是台湾第一本结合医学、复健医学、身心医学科、教育、免疫学、景观、园艺、香草、花艺设计师的园艺疗法大集。从观念、理论到案例分享、课程设计、活动操作,全面性了解如何透过植物不可思议的疗癒力量来创造幸福感、促进身心灵健康。

  〔什么是园艺治疗?〕

  园艺治疗是借植物启发人的五官六感,从视觉、听觉、嗅觉、味觉、触觉以及接触自然大地,感受植物的能量,产生愉悦的心情,可以疗癒和抚慰人的心灵,有助于治疗病人,也能增进一般人的身心灵健康。

  「园艺治疗」是治疗人?还是治疗植物呢?当您初次听到「园艺治疗」时又是如何认知的呢?作者认为是「学习当自然的朋友」。大自然是一位多元型态、充满智慧的益友,在它身上,我们可以获得不同面向的智慧增长、学会感恩、鼓舞内心自省的机会、健康的增进、快乐幸福的感知,在它身旁让人感觉安全而自在。

  其实园艺疗法是一种透过园艺、农艺等相关活动参与,在自然环境中或园艺活动,以植物为媒介,透过栽种或活动参与,让人与自然界、植物间产生心灵对话,并对于身体面、心理面有疗癒效益,经由「融入→体验→共鸣→分享」的历程,察觉自然及发觉植物生命的美好与感动。

  透过大自然的空间场域,让一般人或身心障碍者可以透过尚好的知觉去感觉自然中的美好,失去双眼,还有耳朵可以听见声音,或是触觉感觉等都是不一样感知环境的知觉体验,一样可以体验自然的美好,并唤醒遗忘的可用知觉。

  〔该怎么开始园艺治疗?50个园艺治疗活动设计案例大公开〕

  在园艺治疗上,活动一定要「量身打造」,避免设计超过患者、障碍者或高龄者个人体力、肢体活动、认知能力所及的活动,反而让个案产生不安及挫折感。作者在本书中为你提点园艺治疗活动的设计要领,以及活动志工的角色扮演与实作流程。接着提供了50个启动五官六感的活动教案,具体说明各教案的适用对象与操作步骤,让有心从事绿色疗癒的人员都能找到合适的参考教案并实施。

  〔哪些植物适合呢?100种园艺治疗推荐植物〕

  无论是园艺、景观、花艺,还是操作园艺治疗及盆栽设计时,要「以植物为本」为出发,尊重植物的个别特性及环境条件的需求。就是因为植物有生命,若没有先确认将来栽培的环境条件,就贸然以主观喜好的进行盆栽组合或栽种计画,常是植物成长恶梦的开始,也无法为园艺治疗个案带来生命的观察及感知等疗癒效益,甚至是挫折感及沮丧的情绪来源。

  所以要从事园艺治疗之前,需对植物与环境进一步的认识。首先要确认活动开始的季节(攸关播种发芽、移植、扦插适期与否)、摆放地点的日照强弱(攸关植物个别的光线需求,以及开花花期、播种发芽、扦插成功与否)、空气与温度(攸关植物个别的温度需求所牵动的成活、花芽分化、结果实与否条件)等条件,这些都是影响植物成长的关键。

  确认上述条件之后,作者为你分类挑选出100种包含室内植物、室外草本植物、室外木本植物、香草植物、香花植物、健康蔬果类、以及最具有新生感的种子盆栽植物,并说明每种植物带给人的知觉感受,让您能根据活动场域、治疗对象,以及复健诉求,选择出最适合使用的植物。

本书特色

  *园艺疗法有用吗?13个中外实例动人分享。
  *园艺疗法用在哪里?与医生/学者5场跨领域对话分析。
  *园艺疗法如何实施呢?50个园艺治疗活动设计案例大公开。
  *该从哪些植物开始?100种常见植物图鑑活用。

真情推荐

  APATH 亚太地区国际园艺治疗协会荣誉主席 菅 由美子 主席
  日本惠迪馆养生村∕西野医院院长 西野宪史 医师
  国立政治大学教育系教育权威 秦梦群 教授
  台湾绿色养生学会理事长/ 长庚医院复健科∕嘉义县儿童发展中心主任 许宏志 医师
  台中慈济医院中医部部主任& 台湾绿色养生学会荣誉理事长 陈建仲 医师
  中华医事科技大学长照系主任 陈美珠 教授
 
拥抱自然的力量:重新发现生命中的疗愈花园 一趟探索心灵与自然和谐共生的深度旅程 在这个节奏日益加快、人与人之间联系日益虚拟化的时代,我们对真正、深刻的平静与连接的渴望从未如此强烈。本书并非关于园艺治疗的实操指南,而是带领读者深入探寻自然界如何以其最原始、最温柔的力量,重塑我们的内心景观、疗愈过往的创伤,并激发内在的生命韧性。 我们相信,疗愈并非一个需要复杂技术或昂贵仪式的过程,它深植于我们与大地之间古老的联系之中。本书将带领您以一种全新的视角,重新审视“绿色”的意义——它不仅是视觉上的享受,更是生命能量的载体。 第一部:自然的低语——从日常感知到深度觉察 本书的首要目标,是唤醒您沉睡已久的感官,让您重新“看见”并“感受”自然。我们不谈论如何修剪枝叶,而是探讨当您凝视一棵树的纹理时,您的身体和思绪发生了什么变化。 1. 感官的重塑:超越“看”的体验 我们花了大量篇幅来探讨“全感官参与”的意义。这不仅仅是嗅到泥土的芬芳或触摸叶片的质感。我们将深入分析声音(风吹过松针的特定频率)、触觉(不同土壤颗粒对神经末梢的反馈)、乃至气味(植物释放的挥发性有机化合物——Phytoncides)如何直接影响大脑边缘系统,从而调节压力荷尔蒙皮质醇的水平。我们将提供一系列基于科学观察的叙事,描述这种无声的交流如何默默地调整我们的生理状态,从加速的心跳到放缓的呼吸。 2. 慢下来:时间感在自然中的解构与重构 现代生活对时间的度量是线性的、功利性的。但在自然界中,时间是循环的、有机生长的。本书会通过对“季节更迭”的细致描摹,引导读者体会不同生命阶段的节奏。例如,探究种子发芽的缓慢过程如何训练我们的耐心,以及树木的衰老与凋零如何提供关于接受变化的深刻隐喻。这不是园艺技术,而是哲学层面的时间观转变。 3. 空间意识的重建:从室内到户外的尺度感 本书讨论了“场域”(Place Attachment)的概念,即人类情感与特定地理空间建立联系的内在需求。我们将分析城市空间(硬质景观)与自然空间(软质景观)在心理疏导中的差异。通过对微观环境(一小块苔藓)和宏观环境(远眺山峦)的对比分析,我们探讨如何在心理上重新定位自己,找到既不渺小也不傲慢的适宜尺度。 第二部:心灵的土壤——隐喻、象征与内在景观 自然界是人类最古老、最丰富的隐喻库。本书的中间部分,着重于挖掘这些自然元素在我们集体无意识和个人经历中扮演的角色,以及我们如何通过观察外部世界来理解内在的冲突与渴望。 1. 树的意象:生命之树与自我支撑 我们将解析“树”这一核心意象在不同文化中的普遍性,但侧重点在于其结构——根系、躯干、枝叶所代表的生命支柱。本书探讨了当一个人在现实生活中感到根基不稳时,如何通过对树木生长模式的理解,来构建心理上的安全感。这不是关于树木的生物学,而是关于其象征意义如何成为个体内在力量的投射。 2. 水的流动性:情感的接纳与释放 水的形态变化(雾、雨、河流、湖泊)是情绪流动的完美模型。本书描述了如何通过观察水的形态,来练习对自身复杂、不稳定的情感状态的“不加评判的接纳”。例如,面对如暴雨般的情绪,我们如何学会像河流一样,允许其流经,而不是试图筑坝阻挡,最终导致更严重的决堤。 3. 阴影与光照:接纳不完美的存在状态 自然界从不追求完美无瑕的对称性。本书深入探讨了“阴影地带”的重要性。一个花园若只有阳光直射,植物会枯萎;一个人的生命若只有光明面,则会失去深度。我们分析了“阴影”在心理学上的意义,以及自然界中那些被视为“缺陷”的元素(如枯木、岩石、苔藓)如何共同构成一个完整且具有生命力的生态系统,从而鼓励读者接纳自己生命中的不协调之处。 第三部:连接的艺术——从个体体验到社群共鸣 最后的篇章,将视角从个体转向群体,探讨自然如何作为一种中立而包容的媒介,促进人与人之间更深层次的、非语言的沟通与理解。 1. 非语言的对话:超越言语的共情 在许多人际互动中,语言往往成为障碍。本书探讨了在共同照料(非治疗性)的自然空间中,人们如何通过同步的动作——例如共同翻土、收集落叶——来建立一种基于行动的信任。这种共时性(Synchronicity)在没有言语压力的情况下,更容易产生深刻的联结感。 2. 创造“第三空间”:超越日常角色的庇护所 自然空间(如社区花园、公园的特定角落)往往成为人们可以暂时放下社会身份和期望的“第三空间”。本书分析了这种空间如何提供心理上的安全边界,允许个体在没有被评判的压力下,实验新的自我表达方式。这是一种基于环境心理学的观察,即物理环境如何影响社会动态。 3. 持续的滋养:将自然节奏融入生活韧性 本书的结尾并非给出明确的“治愈公式”,而是提供了一种持续的、可操作的“生活态度”。真正的疗愈力来自于将自然的观察和体验融入日常的微小瞬间——在通勤路上留意一朵野花的开放,在工作间隙感受窗外天色的变化。它是一种不断练习的觉察,确保我们不会与生命的根本源头隔绝。 总结而言,本书是一部关于“存在美学”的沉思录。它邀请所有对生活抱有深度探寻意愿的人,放下工具和教条,重新回到那个万物生长的源头,在那里,找到属于自己的,安静而坚定的力量。

著者信息

作者简介

沈瑞琳


  「生命会自己找到出口」,人生就是一连串选择与组合的可能性。

  看着自己廿多年一路走来,历经园艺、造园景观、花艺、香草植物设计、游憩规划,进而跨足园艺治疗,与医生及专业人士跨界合作,透过自然、园艺一步步的助人恢复健康,只能赞叹生命真的「不可思议」、「无限可能」啊!

  过去多元化的专业学习,能在园艺治疗领域里获得整合,启动一个生命的疗癒与改变,总是让我的内心充满温暖与感恩;这份连结他人感知的能量,也是支持我一直在园艺治疗深耕最大的动力。

  园艺治疗在台湾的发展如成长中的大树一样,逐渐成长茁壮、开枝展叶、向下扎根,期待尽己之力给予灌溉,让更多人能够来到这棵大树下感受幸福、分享幸福!

  学经历
  景观与游憩硕士
  留日景观设计师、讲师
  东西洋花艺设计师、教授
  香草植物研究家
  园艺治疗教师
  中华医事科技大学长照系∕兼任讲师
  台湾绿色养生学会∕常务理事∕推广策略委员会主任委员
  台湾绿色养生学会/ 园艺治疗认证课程讲师
  大学谘商辅导中心自然疗癒成长课程∕讲师
  「发现幸福」园艺活动企划顾问公司∕整合创意总监及讲师
  各类团体园艺疗癒活动规划、设计、带领/园艺治疗讲师
  园艺治疗师师资培训课程/教授

  认证资格:
  ★APATH亚太区园艺治疗协会国际认证/园艺治疗师HTR/园艺治疗教师HTM
  ★台湾绿色养生学会认证/园艺治疗教师HTM
  ★日本造园技能士(国家检定资格)
  ★日本NFD西洋花艺协会/本部终身讲师资格
  ★日本小原流花艺学院/教授资格
  ★美国AFS花艺协会/国际讲师/太平洋区指定教室
  ★CIFD花艺协会/花艺教授资格/指定教室
  ★台中市社区大学合格讲师资格
  着作:
  《绿色疗癒力》2013年全新封面改版上市 (麦浩斯出版 2013 )
  《香草厨房花园设计应用大全》 (麦浩斯出版 2012 )
  《香草厨房好好玩》韩文版 (2008)
  《居家创意盆栽组合》简体版 (吉林出版社 2008 )
  《盆栽变身小花园》 (麦浩斯出版 2007 )
  《香草厨房好好玩》(麦浩斯出版 2006 )
  《趣味盆栽小花园》(麦浩斯出版 2005)

  欢迎来信交流、分享自然疗癒点滴
  e-mail:winnie.shen60@msa.hinet.net
  FB粉丝专页:园艺治疗师沈瑞琳

  相关着作
  《绿色疗癒力:台湾第一本园艺治疗跨领域理论与应用大集(2013年全新封面改版上市)》
  《香草厨房花园设计应用大全》
  《绿色疗癒力:台湾第一本园艺治疗跨领域理论与应用大集》

图书目录

推荐序 ~ 人与自然的整合照护……. 亚太地区国际园艺治疗协会荣誉主席 菅 由美子
推荐序 ~ 替代疗法为人类带来幸福感……. 日本西野医院院长 西野宪史
推荐序 ~ 台湾流的园艺治疗……. 台湾绿色养生学会荣誉理事长 陈建仲
作者序 ~ 拼出幸福的蓝图

Chapter 1:园艺疗法有用吗? 13个中外实例动人分享
六个W一个H解读园艺治疗
★What 什么是园艺治疗?
★How如何做园艺治疗?
★Who谁来做园艺治疗?
★Why为何需要园艺治疗?
★Whom对谁做园艺治疗?
★When何时做园艺治疗?
★Where在哪些地方做园艺治疗?
分享1 日本九州「水俣公园」♥知障者♥ 我很棒,我会种玫瑰
分享2 韩国♥乡村社区隔代族群♥ 希望种子搭起老人小孩的情感
分享3 奥地利♥难民营♥ 拈花惹草敲开难民的心门
分享4 韩国♥失能小孩的母亲♥ 园艺是给妈妈的元气补给站
分享5 日本♥自然感觉观察会♥ 从大自然找回心感
分享6 希腊♥农夫监狱♥ 农物生产找回自我价值
分享7 日本♥老人服务养生村「梦幻湖之村」♥ 银发族在园艺中玩生活
分享8 日本山口县♥身障者♥单手也可以成为料理达人
分享9 韩国♥多元族群♥ 园艺活动纪录异国联姻的幸福御守
分享10 日本♥倒闭的银行♥ 银行变咖啡馆银行变咖啡馆,让身障者走入社会
分享11 日本♥西圆寺♥ 注入园艺能量,废庙再生
分享12 美国♥复健医院♥ 花园是医院的心脏
分享13 德国♥成人精神障碍者的庇护工作坊♥ 在园艺工坊发现自己潜能

Chapter 2:亲身体验,我踏上了6趟园艺治疗之旅
参访01 老年生活的幸福园地 ~ 西野医院
参访02 美得如画的园艺治疗花园 ~ 淡路景观园艺学校
参访03 自给自足大家庭 ~ 智能障碍者福利单位「川崎学舍」
参访04 看见绿色疗癒力 ~ 风之花园
参访05 真实版的开心农场 ~ 智能障碍者福利单位「惠光园」
参访06 心的力量,看见生命的感动 ~ 慈济医院台中分院

Chapter3:园艺疗法用在哪里?与医生学者5场跨领域对话分析
【园艺治疗在复健科】
与医生的对话(长庚医院嘉义分院复健科主任 许宏志)
园艺治疗活动建议
【园艺治疗在身心医学科】
与医生的对话(台中慈济医院身心医学科主治医师 郑存琪)
园艺治疗活动建议
【园艺治疗在高龄者照护】
与医生的对话(日本九州西野医院院长 西野宪史)
园艺治疗活动建议
【用自然疗癒力提高免疫力】
与学者的对话(台湾体育学院竞技运动学系主任 方世华)
园艺治疗活动建议
【园艺治疗在教育学】
与学者的对话(逢甲大学教育资源中心执行长 邓钧文)
园艺治疗活动建议

Chapter 4:园艺疗法如何实施呢?50个园艺治疗活动设计
part 01 园艺治疗活动的设计要领
★园艺治疗规划设计前的分析要点
★园艺活动的设计
★活动流程10个步骤
★园艺治疗活动志工的角色扮演-园艺治疗师、治疗助理、志工自我检验
★在医疗院所或社会福利单位,园艺活动的志工基本作业流程
★在医疗院所或社会福利单位,园艺活动的志工留心事项

part 02 五官六感的体验活动课程
★园艺治疗的活动连结
教案01 启动感观知觉

★启动视觉
教案01 察觉周边变化/教案02 细心品味四季景致/教案03 观察花、叶、昆虫的形体纹理/
教案04 纾压的趣味艺术/教案05 人造景观的情境疗癒力/教案06观察动态的景观/
教案07 环境知觉: 一日的移动景观/教案08观察种子盆栽的生命历程/
教案09观察有机蔬菜的生命历程

★启动主觉:听觉
教案01 听听各种水流/教案02 聆听松叶婆姿的自然乐章/教案03 原音重现的虫鸣鸟叫最纾压/
教案04 听觉带动视觉: 动物的行动声响

★启动主觉:嗅觉
教案01 室内外趣味闻香/教案02 嗅嗅气味各异的香草植物/教案03香草组合一盆 OK/
教案04 制作香草万用膏/教案05 雕塑心型迷迭香/教案06/

★启动主觉:味觉
教案01沖泡香草茶/教案02 南瓜手工面条D I Y/教案03柠檬香茅御饭团/
教案04 柠檬香茅御饭团/教案05 柠檬香茅御饭团/教案06来卤五香肉桂豆干/
教案07炒出古早味的面茶/

★启动主觉:触觉
教案01 室内盆栽组合/教案02 变身趣味缤纷花草椅/教案03花园取材创意桌花/
教案04 香草花束包装/教案05 盆栽包装/教案06香草花束包装/
教案07 素烧娃娃玩创意/教案08自然风吊盆/教案09 室内角落盆栽组合/
教案10 收集秋天的落叶壁饰/教案11 彩绘盆器种花趣/教案12 压花/
教案13 自然素材贴画

★身体活动及环境觉察
教案01 田间活动( 整地、做畦)/教案02 生命的繁衍:播种、扦插、疏苗、移植/
教案03 蔬果採收体验/教案04 採收芋头/教案05 採收金枣/教案06 採收甘蔗/
教案07 採收地瓜叶/教案08 採收木瓜/教案09 採收丝瓜/教案10 採收香蕉

Chapter 5:该从哪些植物开始?100种常见植物栽培与活用
part 01  园艺基础入门
★以植物为本 ★了解环境要件 ★基础栽培入门 ★增加美感的资材
part 02 「友善感知」室内植物
part 03 「友善感知」室外草本植物
part 04 「友善感知」室外木本植物
part 05 嗅觉及五感香草植物
part 06 心旷神怡香花植物
part 07 健康活力蔬果类
part 08 新生的喜悦-种子小森林
 

图书序言

作者序

拼出幸福的蓝图


  在「绿色疗癒力」出版前(2010年6月)趁着到日本九州的园艺治疗交流演讲的机会,再次回到九州蒐集本书资料,拜访初到日本学习景观的老师,并向他们报告此次参访的水俣公园及准备撰写园艺治疗专书。老师说:「水俣公园!妳当初在毕业前的实习时,也有参与规划公园的一部份。」剎时,我领悟过去所学的不同领域,正为成就发展台湾流园艺治疗预作准备,回首来时路,年少求学埋下的种籽,茁发成为今日的园艺治疗,经历的个个领域,拼出一幅叫做「园艺治疗」的美丽图画。所有走过的路,都不曾白费,更引导我进入园艺治疗这个幸福领域。

  看似顺利的求学工作历程,其实历经许多挫折与茫然,在步入职场忙碌工作时,我常常在想,人生如何可以感到满足?努力而认真的工作和生活,真正的意义和价值目标为何?一个远程的目标,期许自己可以「整合所学与经验,发挥在人类幸福的事物上」成了我动力的来源。当我在协助个案进行园艺治疗时,才惊觉当时心中许下无人知晓的小小心愿,原来是今日踏入的园艺治疗领域的能量。满心的感恩,小小的心愿得以实现。

  最早是非自愿下读了园艺,却也意外启蒙我对植物的兴趣,在父母的安排远赴日本求学,原定专攻造园设计的单一目标,后来因造园设计学的需要及兴趣,学习禅风意境且线条幽雅的「东洋花艺」,以及色彩丰富可恣意创作的「西洋花艺」,两种截然不同的花艺风格,却一样令我着迷,或许就是性格里爱探索好奇心的因子使然吧!这个好奇心一直延续到研究所及工作上,不断地探索新领域,并学习成长。

  我总是为自己感到庆幸,因为一路走来,遇到恩师启蒙未知的领域,在新领域学习成长。在老师们的鼓励下,陆续取得几项国家检定资格,拎着证书以及老师们的期待与祝福回台湾,进入景观设计的领域。在设计师的工作中,我发现有创意、画图漂亮还不够,得了解施工实务、具有沟通及表达的能力是重要的,因为「设计」是一件从无到有的工程,若只有设计师的发想,欠缺现场工务部门的协助,是无法成就好作品的;于是我勤跑工地与师傅们沟通设计,互相学习,我分享自己设计的发想及图示解说,倾听师傅们克服施工方法的建议,几年下来完成了许多大小尺度不同的作品,深刻的体会「分工合作」、「跨界合作」的重要性。这个职场收获,成了日后在花艺设计商业及教学领域的助力,就这样我在景观与花艺设计职场持续探索。

  走入香草的香氛世界

  十多年前的一趟日本旅程,我在植木市,巧遇一批户外教学的小朋友,他们围在一个盆栽摊位旁说着「ラベンダー」(薰衣草)「ロースマリ」(迷迭香),竟开启了我研究香草(herb)之路,初期仅能透过日文书籍资料的学习,直到我在台湾见到第一株香草植物开始,真正踏入香草体验历程;从栽培观察∼採收入菜入料的研发,我又再次进入一个新领域∼香草五感体验营∼,要说研究倒不如说我有很多失败的经验,所以搭起我与香草的桥樑。

  亲手打造一座自己心中童话般的香草梦想花园后,真实体验融入生活中的香草植物。并将这些园艺景观花艺的经验、发想、历程陆续出书分享。

  跨足园艺治疗领域

  谈到踏入园艺治疗之路,除了工作经验以外,研究所时选修的「景观资源评估」课中环境心理学「环境知觉」、「复癒性理论」,成了我在园艺治疗领域中充沛养分。以过去学者的理论作为基础,融入自己过去职场的景观、花艺、园艺、香草植物实务经验,再加上国外的参访及实际协助个案的治疗经验。过去这几年,针对退休族群、上班族舒压课程、带入校园的园艺体验课程、高龄者的乐龄学习计画,以及学会在台中慈济医院,为病患设计的园艺治疗康复活动等,透过实际的参与执行,在理论与实务结合的历程中,慢慢构筑出自己心中台湾流园艺治疗的蓝图。

  园艺治疗是棵「幸福感知树」

  园艺治疗它不该只是一种「理论」,也不仅是一种「活动」。我认为园艺治疗是一件有清晰脉络的跨界知识,从缘起发展、结合跨界专业领域、整合型教案设计、活动空间与型态、适用对象等,像是叶脉的纹理;叶柄是「全人健康」的动念,而叶的主脉(轴)代表跨界专业理论的基础,随着叶片的脉络不断的延伸发展出去,循着脉络迈开步伐,我们将一一寻找到自然及园艺疗癒许多的「可能」,也将发现更多的「惊喜」,随着树干枝芽的茂密,我似乎看到人类的「幸福感知树」。

  证严上人说:「愿有多大,力就有多大」,像是我们在园艺治疗之路上的指引明灯。途中曾经遇到困难、挫折,但更多的是支援与鼓励,许多人给予园艺治疗不同形式的支持与发想,终于慢慢地,在台湾我们看到园艺疗法被接纳、被需要者用;看到疗癒力的启动,内心着实温暖与感动。就像是我在写这本书的历程,从发想到顺利出版,历经近一年的时间。书企划之初,我大胆而理想化的提出邀请医生及专家对谈,诸如此类幸运事情不胜枚举,回顾过去的数年来,似乎有股推力一直协助我们,完成这本理想中的园艺治疗专书。期待可以让读者深入浅出的认识园艺治疗,无论居家自我疗癒或是专业人士进行教案操作,一看就可以顺利上手。

  本书感谢园艺治疗界的大爱者菅由美子老师、绿色养生学会荣誉理事长陈建仲医师、国立政治大学教育权威秦梦群教授给予指导,并予以推荐。以及专家对话单元中,访问到日本结合复健医院与养生村的院长西野宪史医师、长庚医院嘉义分院复健科主任许宏志医师、慈济医院台中分院身心医学科主治医师郑存琪医师、免疫学学者方世华教授、教育学学者邓钧文教授,提供他们专业领域的知识及经验,并一同讨论个别专业领域与园艺治疗的可能连结,让我们可以跨领域一窥深奥的专业知识,为台湾推动园艺治疗之路开启一个新的里程。

  感谢许多单位及个案,分享他们的亲身经验与作品,让我们可以用实例来见证园艺治疗的正向疗癒力,感恩日本的西野医院、惠光园、川崎学舍、水俣公园、慈济医院台中分院及个案。

  感恩泉田荣一郎老师、中岛尚子老师、后藤久宪老师、陈国滨老师、李英弘教授,以及在我学习历程中的每位老师,给予我专业的教导,让我在园艺、景观、花艺、香草植物、游憩规划、园艺治疗路上得以开心又自在的挥洒。

  感恩麦浩斯出版社及社长—张淑贞小姐及编辑—郑锦屏小姐,在书的进行过程一起克服种种困难,并让我自由发挥理念,集合大家的力量,只为了共同成就一本对人有帮助的正向书。

  最后感恩家人一路以来给予我在学习上的支援、情感上的依赖与工作上的支持,成了我研究路上最大的后盾。今天我带着大家的祝福、支持、教导,以一颗感恩而欢喜的心完成这本「绿色疗癒力」。

  期待园艺治疗在台湾的发展如同大树一般,将会成长茁壮、生生不息、开枝展叶、向下扎根,让更多人能体会自然与生命所带来的幸福感。

改版作者序

  在本书即将全新改版上市前夕,回顾2010年出版第一版的「绿色疗癒力」~「绿色疗癒力2013封面改版上市」,一路受到专家学者、企业、学校、各类机构、国内外相关认证团体、读者及学员们的支持与肯定。无论是海内外的来信,或是出席海内外演讲时,几乎场场都有读者拿着一本本贴满註记的「绿色疗癒力」让我签名,同时告诉我,这本书带给他的帮助与感动,这些都是大家给我的强大能量与动力,又经过了这么多年,我在园艺治疗领域深耕发展与推动,经历更多遇见自然与园艺,为生命带来希望及发现无限可能,其中,协助各类个案发现自己尚有的能力、生命的启发、舒压疗癒、亲子关系促进、自信心、幸福感等正向心理的感知启动…,受益的对象非常宽广。

  这些年来,借由这自助助人的美好工具,带领国内团体及国外课程邀约,举凡一般上班族、身心障碍者、高龄者、监狱更生人、宗教夏令营、孩子的多元智能启发、特殊境遇家庭、各类医院病患、早疗成长团体、长照团体及喘息计划、教师成长研习、大学谘商辅导与服务学习、各类机构发展转型、特教研习与发展、居家托育系统人员、社工师专业研习、医护专业研习、长照研讨会、日本认知症预防医学会…..等,每每看见大自然这不需要说话的力量何其包容与无私,无论有无障碍或障碍别,给予大家没分别心的疗癒力,一次次印证自然的疗癒力。

  带着绿色疗癒的使命感,除了深耕更多的不同对象外,教学及新书的出版,将是我可爲台湾土地尽的一份心力,一个人力量及时间有限,因此多年来致力于园艺治疗的专业人才培训教育,已经看见一批批优秀的人才进入职场服务,协助更多需要的人遇见绿色疗癒力,此刻也发现台湾发展的瓶颈,园艺治疗需要更专业的教育培养,然而现阶段台湾园艺治疗专业发展,多以业界团体推动在职教育模式方式,需更有系统地整合,参考临近的日本,30多年来将园艺治疗从实务发展到学校教育体系,从选修科目到科系的成立,培养出业界需求的专业人才,未毕业即就业的抢手,因此深感进入校园体系的园艺治疗专业课程,是台湾专业发展必要的教育衔接,同时提供职场的回流继续教育机会,若有系统地进入台湾教育体系,并广邀跨领域的专家、业界达人共同授课,相信对台湾跃身国际园艺治疗幸福国度将有很大的助益。多年来因为大家的协助与支援,我提倡的「台湾流的园艺治疗」已经受到大家的支持与肯定,期盼可以透过不同的途径,让它有更广且更深的推动与发展。邀请发现绿色疗癒力的您一起加入!

推荐序

Nature & Humans Total Care:人与自然的整合照护


  面对现今人类与自然「生命」状况的危机,集结各类科学、文化、艺术的成果,并尝试构筑成实践行动的智慧指标。在「人类与自然的整合照护」中,除了关注于人类关怀的面向外,人类与自然共生、重视人类与自然的相互关系、人类需与自然深度的对话,你将发现人类是受到自然界的照顾而存在的。

  ■以「人类与自然的整合照护」做为对象的研究领域

  首先是对于「人的生命与关怀」的学问领域,生命关怀领域,包含医学、医疗、护理、复健、社会福利、教育……等。
 
  第二为「自然领域的学门」,有关生物学、动物学、地理学、农艺学、园艺学、生态学、环境学、庭园学、景观建筑学及都市计划等。
 
  第三有关人性的「人类学相关的学问」,如哲学、心理学、伦理文学、艺术民族学、民俗学、神学、宗教、考古学等。
 
  第四则是攸关「人类社会学门」,如社会、历史、经济、法律、政治等。

  「人类与自然的整合照护」是跨领域的一门整合学问,需要跨界研究的合作,给予人的「生命」与自然的「生命」整合性的关怀,并且是一种以实践观点,将综合科学、综合艺术整合发展出新的范例。

  在医疗、社会福利、教育领域发展出,实践型的综合科学及艺术领域的学门,是直接连结人的「生命」与自然的新领域,例如园艺疗法、园艺福利、骑马疗法、障碍者骑马,动物治疗(宠物疗法)、艺术治疗、障碍者艺术、森林疗法、障碍者体育、全人格的治疗医疗、统合医学、心理谘商治疗、一般性通用设计的「非药物关怀疗法」(或称为辅助疗法、另类医学)。

  ■「人与自然的整合照护」的目标和方向性

  一、 实现WHO宪章「健康」的定义:
  全面性物理的、精神的,心灵与社会的福利动态状态,并非狭隘的以身体有无疾病所认定的健康,而是广义的定义身心灵健全,全方位高品质的健康。

  二、重视决定社会健康的因素:
  为改善整合照护及目标,创造健康的前提条件有八项:1.和平2.住所(住的环境)3.教育 4.粮食无缺5.收入(意义的劳动)6.安定的环境7.资源的保存8.社会的公平正义 。而要维持一个这样的社会,主要因素是自然和农业、园艺的领域。

  三、统合东西洋的睿智:
  进行人类研究的同时,应该也重视东洋医学、东洋哲学以及古代开始的口传治疗等。以东洋结合西洋,并整合近代、现代及古代科学,且纳入原住民先人的智慧作为目标。

  四、全球化的社会是不可缺的:
  没有国籍分别,并且跨国性的合作是必要的。虽然医疗、福利、教育会因国家的政策和经济系统而有所差异,但其中不乏全球性共通的课题,因此跨国性的医疗、福利、教育领域的合作是迫切需要的。

  五、由看病的医疗开始来诊断人的医疗:
  人与自然的整合照护,是重视自我疗癒力、当事者活着的力量、主体性、自我主宰权。提供一个回复健康、维持健康、增进健康的方法,而透过找出疾病的原因(病源、心理社会面向),因而找到疾病生成论,并解决疾病进而增进健康。「健康并非仅从有无疾病或异常症状的有无来定义。而是涵盖维持生命和延续生命继续存在、提高生活品质、主宰人生能力的程度等多面向来整合定义。」

  六、无论是公共地域的健康或地域性社会其自我治癒能力都该被重视:
  各式各样的社会病态,产生着各种各样让人感到不顺利和疾病,人接触自然,并在自然中复甦,进而让人和人类社会恢复甦醒。

  相信以作者所受过完整的专业养成教育及累积多年出色的经验,沈瑞琳老师定可作为台湾园艺疗法的开拓者,也非常的期待妳在园艺治疗领域中,可以持续不断活跃着。期待「台湾流」的园艺治疗可以持续不断发展与茁壮。为妳加油!加油!

亚太地区国际园艺治疗协会荣誉主席 菅 由美子

推荐序

替代疗法为人类带来幸福感


  首先恭喜沈瑞琳小姐再次出书。

  现今的社会环境与十年前两相比较有了很大的变化。就在人们无限制的生产与制造、无限消费的社会型态下二十世纪已终了。如今迈向新的二十一世纪的当时,追求QOL之「全人型健康生活品质」提升是社会持续的目标,因此「环境保护」议题该受到重视,我们都该勇敢站出来大声疾唿。

  园艺疗法的观点

  现今社会追求各式各样的便利设计及效率提升,因而简化了一切,反观个人的存在价值、属于个人的人生,也在追求便利时代的同时被忽略,并且阻碍了生活的规律,如今生活繁忙而紧张,似乎普遍成为现代人的生活模式。

  想要每天过着自己喜欢并属于自己自在的生活渴望,这样的内心需求日渐的强烈。而接触自然,并在绿色疗癒力中,思索自己生活步调的人也正在增加当中。这样的社会环境中,『园艺治疗』身负有极大且重要的使命,药物或打针等方法被高度的期待着,但它们并无法全面帮助患者治疗病情或解决病痛。医疗与社福单位的宗旨都是在帮人创造幸福,如果医院或相关社会福利设施单位若加入更多的自然元素与建设,我确信对创造人的幸福感是正向并且被肯定的作为。

  在2010年访问台湾时有许多深刻的感受,体会到台湾人的热情好客、丰富的自然资源、日渐强大以及对高生活品质的期待。台湾在新的21世纪起动的当下,将自然融入生活,像作者瑞琳这样出色且优秀的园艺家,将园艺美学技术发展出独特魅力,除了活跃于台湾国内也发展到亚洲区,有了她的存在,将为人们持续带来美好的优质生活。

  「园艺疗法」的未来之路

  提升「生活品质」这件事受到现代人越来越重视,而在提升「生活品质」这件事中,如何减轻生活及工作压力的紧张?如何在生活中感到安心、得到满足感、达成感是非常重要的课题。所以实践生命的存在感与构筑喜乐的人生,是现代人共同追求的目标。

  在我们大声疾唿「环境保护」意识的同时,我也提出「园艺疗法」将是环观地球议题时另一个对人类、社会非常重要的课题。新书的出版,我确认将为作者瑞琳带来无限的未来性。研读这本书也将会为你的人生带来正确且丰富而美好的事物。

  最后,我诚心的祝福这本书的读者,将随着这本书开创更美好且非凡的人生。

日本西野医院院长 西野宪史

推荐序

台湾流的园艺治疗


  2010年10月出刊的《花草游戏》杂志,刊出沈瑞琳老师「寻找台湾流园艺治疗,看见生命的感动」大作,由她心灵的领会,一次次看到生命的感动与真诚的交流。

  什么是「台湾流」园艺治疗?就是创造出以台湾为特色的园艺治疗。台湾有它的文化特色,传统节庆活动(如端午节包粽子、雄黄酒,冬令进补等)、过去古早味的日常生活(如炒米麸、磨米浆、草蚱蜢童玩等),植物无不都是伴随着我们的成长,这种台湾文化的传承、唤醒大德对过去传统的记忆,可以做为发展为以台湾味为特色之「台湾流」园艺治疗之活动设计。此外,台湾以何为宝呢?台湾是充满着人情味的宝岛,这份由心中所发出的爱,可以说是台湾人的特色;因此,以「大爱」为出发的园艺治疗,可以做为「台湾流」园艺治疗之重要核心。

  「一花一世界,一叶一如来」,道尽了园艺治疗是以人和植物间之心灵交流,以植物的慈悲,疗癒和抚慰了每一个人的心灵,包括园艺治疗师和被治疗的大德,而这也促进了我们身心灵的健康,也是一种全人医疗。

  这几年的因缘际会,台湾的园艺治疗发展得以在慈济慈善体系和医疗体系中萌芽。虽然园艺治疗这个善的缘起在慈济,然而,台湾流的园艺治疗绝对不是慈济本身,而是融合不同跨宗教、派别和领域的,以大爱为出发的园艺治疗。这是以心灵环保、生活环保、礼仪环保、伦理环保为核心之「提升人的品质,建设人间净土」的法宝;也是上帝的恩典,以喜乐带给枯藁人心的灵粮。从花草的多元化颜色和景观、花香、味道、抚摸花叶柔和的触感、以及週遭环境的虫鸣鸟叫,都会让我们得到心灵的喜悦,而对生命有种昇华的感受。也更希望我们能超越出「色、声、香、味、触、法」的身心感受,真正的回归到心中无染的静寂清澄,获得超脱一切的喜乐。这一切都希望能以欢喜心的正向思维来启发您我大家的善念,让园艺治疗不只是一项活动,更重要的是凝聚了大家了善心和善念,以无所求的付出,以利他的胸怀来传播大爱,并且未来希望能将园艺治疗活动走入社区,迈向国际。台湾绿色养生学会和慈济志业体系目前所开创的这块福田,是希望让对这块领域有兴趣并发心付出的大德来共同耕耘,由沈瑞琳老师所出版的具有台湾特色之园艺治疗专书,更能带领我们大家一起来创造出「台湾流」园艺治疗。

  亚太区园艺治疗协会理事长菅由美子(Yumiko Kan)发现沈瑞琳老师除了受过严谨而完整的园艺、景观、花艺、香草、游憩规划等领域丰富的实务经验外,她更具有总是能让参与者开怀与共鸣感动,并被她细腻而柔软的心之特质所感动。希望在她的引领下,让我们大家一起来筑梦、共同来实现这个理想!
 
台湾绿色养生学会荣誉理事长 陈建仲

图书试读

用户评价

评分

这是一本真正能打动人心的书。在快节奏的现代生活中,我们常常感到焦虑、压力,甚至迷失自我。而《绿色疗癒力》这本书,就像一位温柔的朋友,它用一种充满关怀和理解的方式,引导我们重新找回内心的平静与力量。我被书中那种对生命细致入微的观察所打动,作者不仅关注植物的生长,更关注植物与人之间的互动,以及这种互动如何影响我们的情绪、思维和身体健康。书中的语言非常细腻,读起来就像在听一位经验丰富的长者娓娓道来,充满了智慧和温度。我尤其喜欢书中的一些比喻,比如将植物的生长比作人生的旅程,将园艺的护理比作自我关怀等等,这些贴切的比喻让我更容易产生共鸣。通过阅读这本书,我不仅学习到了很多关于植物的知识,更重要的是,我开始重新审视自己与自然的关系。我意识到,我们常常低估了自然界蕴含的巨大疗癒力量,而这本书,正好为我们揭示了这一切。它让我明白,即使是最简单的园艺活动,也能为我们的生活带来积极的改变。我已经被书中那种“亲手创造绿色奇迹”的魅力所感染,迫不及待地想要去实践,去感受那种从无到有的喜悦,去拥抱那种在绿色中得以舒展的生命力。

评分

这本书带给我的,是一种“看见”的力量。在过去,我可能只是把植物当做装饰品,或者一种消遣。但读完《绿色疗癒力》之后,我才真正“看见”了它们背后蕴含的生命力,以及它们与我们之间那种深刻的连接。《绿色疗癒力》这本书,以一种非常温暖且充满智慧的方式,揭示了植物如何能够触及我们的内心,安抚我们的情绪,甚至帮助我们进行自我疗癒。我被书中对于“自然节奏”的描述所打动,它提醒我们,在快节奏的生活中,也要学着去感受自然的规律,去遵循生命的脉动。书中的园艺疗愈案例,真实而感人,让我看到了植物如何在困境中给予人们希望和力量。我尤其喜欢书中关于“感官疗愈”的论述,它让我意识到,通过触摸泥土的质感,闻到植物的香气,听见风吹过树叶的声音,都能让我们更深切地感受到生命的存在。这本书,让我对“绿色”有了全新的认知,它不再仅仅是颜色,更是生命、希望和疗癒的象征。我开始更加主动地去接触自然,去感受绿色带来的平静和喜悦。

评分

我一直认为,真正的知识,是能够被转化为行动,并带来积极改变的。而《绿色疗癒力》这本书,无疑做到了这一点。它不仅仅是理论的堆砌,更是实践的指南,为读者提供了切实可行的方法,去探索和体验园艺疗癒的力量。我被书中那份“跨领域”的视野所折服,它将园艺、心理学、医学、教育学等多个学科融会贯通,形成了一种全新的、 holistic 的疗癒模式。这种整合性的视角,让我看到了园艺疗癒的巨大潜力,它不仅仅适用于特定的群体,更是可以融入到我们每个人的日常生活中。书中详细地介绍了各种园艺疗癒的活动,从简单的盆栽种植,到更复杂的社区花园建设,都给出了具体的步骤和注意事项。我尤其对书中关于“儿童园艺疗癒”的部分印象深刻,它让我看到了植物如何能够帮助孩子们发展认知能力、情绪管理能力,甚至培养他们的责任感和同理心。这本书,为我打开了一个全新的思考维度,让我意识到,原来我们身边最常见的绿色植物,竟然蕴藏着如此强大的疗癒力量。我迫不及待地想要将书中的一些理念和方法,应用到我的家庭和工作当中,去创造更多的绿色奇迹。

评分

这本书的出现,简直是解决了我在都市生活中长期存在的“绿色饥渴症”。作为一名曾经对植物几乎一窍不通的“都市绿手指杀手”,我一直很想在家中营造一点绿意,但每次都以失败告终,让我倍感沮丧。然而,《绿色疗癒力》这本书,以一种非常系统而又易于理解的方式,为我打开了新世界的大门。它没有一上来就堆砌枯燥的理论,而是从最基础的植物知识讲起,包括如何选择适合不同环境的植物,如何进行土壤的配比,以及不同季节的养护要点等等。这些内容对于我这样的新手来说,简直是救星!更重要的是,书中的园艺治疗部分,让我看到了植物不仅仅是装点空间的元素,更是能够影响我们情绪和心理健康的强大力量。作者通过大量的研究和实践,揭示了植物如何帮助我们缓解压力、提升幸福感、甚至在康复过程中发挥积极作用。我尤其被书中关于“接触土壤”的论述所吸引,它让我重新认识到,我们与大地之间有着一种天然的连接,而这种连接,往往在我们忙碌的生活中被遗忘了。书中的许多小技巧,比如如何通过简单的园艺活动来促进社交,如何将园艺融入家庭教育,都非常有启发性。我准备按照书中的建议,先从几盆容易打理的香草开始,希望能在这个过程中,不仅学会如何养活植物,更能体会到它们带给我的平静与喜悦。这不仅是一本书,更像是一个通往内心平静的旅程的起点。

评分

对于一个一直以来对“疗癒”这个概念充满好奇,却又不知从何下手的人来说,《绿色疗癒力》这本书简直是一扇开启新世界的大门。它不仅仅是一本关于园艺的书,更是一本关于如何与自己、与自然重新连接的书。我最喜欢的是书中那种“以人为本”的理念。作者在阐述园艺治疗的科学原理时,始终不忘回归到个体的感受和体验,强调的是人与植物之间互动所产生的真实疗癒效果。书中的案例非常丰富,涵盖了不同年龄、不同背景的人群,他们的故事都充满了生命的力量和对美好的追求。这些故事让我看到了园艺治疗的普适性和强大潜力。我尤其被书中关于“感官体验”的描述所吸引,它让我意识到,园艺治疗并不仅仅是视觉上的美观,更是通过触觉、嗅觉、听觉等多种感官的参与,来达到一种全方位的疗癒。我尝试着按照书中的一些小建议,在家里布置了一些能够散发香气的植物,每天闻着它们淡淡的清香,心情真的会变得不一样。这本书让我明白,疗癒并非是遥不可及的,而是可以通过最自然、最质朴的方式来实现。我期待着在未来的日子里,能将书中的更多智慧运用到自己的生活中,去感受那份来自绿色的温暖和力量。

评分

这本书的出现,就像在我的生活里注入了一股强大的绿色能量。我一直对“疗愈”这个概念很感兴趣,但往往局限于心理治疗或者运动康复。直到读到《绿色疗愈力》,我才意识到,原来我们身边最熟悉的“绿色”,竟然蕴含着如此巨大的疗愈力量。这本书打破了我对园艺的刻板印象,它不仅仅是关于如何种花养草,更是深入探讨了植物如何通过其生长、形态、色彩、气味等,对我们的身心健康产生积极影响。作者以一种非常科学且充满人文关怀的方式,将园艺与心理学、医学、教育学等多个领域巧妙地结合起来,形成了一套完整的“绿色疗愈”理论体系。我尤其被书中关于“情绪调节”的论述所吸引,它让我明白,为什么在面对压力和焦虑时,接触绿色植物能够带来平静和放松。书中的案例非常丰富,从儿童的成长教育,到老年人的身心健康,再到特殊人群的康复,都给出了具体的应用和方法。这本书,让我看到了“绿色”不仅仅是生命的颜色,更是通往健康、快乐和自我实现的重要途径。我迫不及待地想要将书中的知识和方法,应用到自己的生活中,去感受那份来自大自然的馈赠。

评分

刚拿到这本《绿色疗癒力》,就被它厚实的质感和清新的封面吸引了。翻开第一页,仿佛就置身于一片盎然的绿意之中,空气中弥漫着泥土的芬芳和植物特有的清香。作为一个长期在城市钢铁丛林中奔波的上班族,我对“绿色疗癒”这个概念一直充满好奇,也渴望能在繁忙的生活中找到一处心灵的栖息地。这本书的出现,恰似一场及时雨,它不仅仅是关于园艺的技巧,更是一次深刻的心灵探索之旅。书中的文字流畅而富有感染力,作者用一种非常贴近生活的方式,将科学的理论和实践的应用巧妙地融合在一起。我尤其喜欢书中关于“身心灵连接”的阐述,它让我意识到,我们与自然并非是隔离开来的独立个体,而是息息相关的生命共同体。通过亲手栽种、呵护一株植物,我仿佛也与它一同成长,感受生命的律动,学会了耐心和静心。这种体验是任何物质享受都无法比拟的。书中还穿插了许多真实案例,那些因为园艺治疗而重拾生活希望的故事,读来令人动容,也让我对园艺治疗的力量有了更深的理解和敬畏。我迫不及待地想要将书中的一些理念融入我的日常生活,也许从阳台上的一个小盆栽开始,慢慢地,我期待能在这个钢筋水泥的城市里,也开辟出一片属于自己的绿色净土,让身心得到真正的疗癒。这本书真的不只是写给喜欢园艺的人,它更像是一本生活哲学指南,引导我们重新审视与自然的关系,发现生活中被忽略的美好。

评分

说实话,我一开始是被这本书的“台湾第一本”和“跨领域”这些标签吸引进来的。作为一个对“跨领域”概念特别感兴趣的人,我一直觉得很多知识的壁垒是人为造成的,很多领域的融合往往能产生意想不到的火花。而《绿色疗癒力》这本书,恰恰做到了这一点。它将园艺、心理学、医学、教育学等等多个学科巧妙地串联起来,展现了园艺治疗的广度和深度。这不是一本简单的园艺指南,也不是一本纯粹的心理学著作,它是一种全新的视角,一种关于如何通过与自然互动来提升生命质量的综合性探讨。书中的理论部分,严谨而不失趣味,作者引用了大量的国内外研究成果,但又用非常平实的语言进行解读,让我这样一个非专业人士也能轻松理解。而实践应用的部分,更是丰富多样,从个人心理调适,到社区建设,再到特殊人群的康复,都给出了具体的案例和方法。我特别欣赏书中对“疗癒”的定义,它不仅仅是指疾病的治愈,更是一种整体的健康和福祉的提升。这本书让我意识到,园艺治疗并非遥不可及,而是可以融入我们日常生活的方方面面。我正在考虑将书中的一些理念运用到我所在的社区活动中,希望能通过组织一些简单的园艺工作坊,帮助更多的人连接自然,找到属于自己的疗癒力量。这本书的价值,远超我最初的期待。

评分

这是一本让我重新审视“疗癒”这个词的书。在我的认知里,疗癒往往与疾病、创伤联系在一起,需要专业的医疗介入。然而,《绿色疗癒力》这本书,让我看到了疗癒的更广阔的可能性——它是一种与生俱来的能力,一种可以通过与自然连接来激活的能量。《绿色疗癒力》以一种非常细腻且富有洞察力的方式,展现了园艺活动如何能够帮助我们缓解压力、改善情绪、提升自我认知,甚至在身体康复过程中发挥辅助作用。我尤其欣赏书中对于“人与自然互动”的强调,它并非是被动的接受,而是主动的参与和创造。通过亲手栽种、修剪、浇水,我们不仅在呵护植物,更是在呵护自己的内心。书中的理论讲解,严谨而不失温情,它让我们明白,为什么园艺疗癒会如此有效。而那些生动的案例,则更是印证了这一切。这本书,让我开始重新思考如何将“绿色”融入我的生活,不仅仅是为了美化环境,更是为了滋养心灵。我期待着在未来的日子里,能够通过园艺疗癒,找回内心的平衡与力量。

评分

这本书带给我最深刻的感受,是一种“回归”。在被各种信息轰炸、被生活节奏推着走的当下,我们似乎越来越远离土地,远离那些最本真的生命体验。《绿色疗癒力》这本书,就像一股清流,引导我重新审视与自然的关系,找回那种久违的平和与宁静。书中对于“园艺疗癒”的阐述,不仅仅停留在表面的植物养护,更是深入到植物如何通过其生长过程、色彩、形态,甚至气味,来触动我们的内心,影响我们的情绪。我特别欣赏书中对“静心”的描写,它将园艺活动的过程,转化为一种冥想,一种与当下和谐共处的状态。这种感觉,是我们在日常生活中很难获得的。书中的理论讲解,清晰而有条理,但又充满了人文关怀。它让我明白,为什么我们会对绿色植物产生亲近感,为什么花草的生长能带给我们希望。它让我看到,原来我们与自然的连接,是如此的深刻而自然。我已经在我的小阳台上尝试着种植一些香草和花卉,虽然技巧还很生疏,但光是看着它们一点点长大,就觉得充满了成就感。这本书,让我重新认识到了生活中的美好,也为我提供了一条通往内心安宁的道路。

相关图书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tbooks.qciss.net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特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