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治的现实让人失望,
以至于绝望地放弃努力。
最初的理想主义冬眠了,政治上的冬天还在……
与其期待「理想的政治家」 不如监督「够好就好的」从政者 本书的目标,是让读者认识心理治疗整体性的世界观对政治转化的贡献。
安德鲁.沙缪斯将精神分析「够好就好」的概念引入政治心理学,帮助我们避免过度理想或一味诋毁领导者的惯性反应,这同时意指公民不去理想化或诋毁自己――如果我们想要修复这个世界,应从接纳自己的破裂状态开始。
如此一来,当现实政治无法符合理想时,我们便能免除强烈失望所带来的瘫痪,避免对现实彻底绝望与鄙夷,从而能更自由地批判和行动。当公民的无力感降低,比较不会放弃自主权,也更能有所作为。
作者重新将公民定位成社会的治疗师,鼓励他们拥抱自己的政治性格与神话,公民将不再默许当今局势,而是提出挑战。阅读本书我们会明白,即使不拥有任何政治权力,却可能拥有很多政治能量;人们对政治的想法和感受,可以影响并创造现实!
本书特色 •书中探讨主题非常切合台湾目前的社会需要,虽然涉及政治反省,却不同于一般只「向外」反思政治的书籍,而是第一本从心理学专业出发,更深刻探索「内外整合」的全面性的政治反思。
•本书深入探讨转型政治和转型经济的议题,台湾现阶段正在社会转型的过程之中,这本书的出版正逢其时。
得奖记录 本书获得美国精神分析发展联盟(NAAP)Gradiva奖 好评推荐 南方朔(作家、社会评论人)
陈俊霖(亚东纪念医院心理健康中心主任)
张凯理(台北荣民总医院桃园院区精神科主任)
叶启政(世新大学社会心理学系讲座教授)
廖咸浩(国立台湾大学外国语文学系教授)
邓惠文(作家、精神科医师)
诚挚推荐(依姓氏笔划顺序)
《诊疗椅上的政治》乃是一本值得专业心理学界和一般读者仔细研读的着作。本书对当代的「转型政治」,特别是最新的「转型经济」有着相当透彻的分析。今天的台湾毫无疑问已到了政治和社会应该转型的关头,现在是必须把政治放到诊疗椅上的时候,这本书的出版正逢其时! ──南方朔
这本沙缪斯写于2001年的着作,是一部启蒙公民政治意识之作。以「后荣格学派」,加上精神分析「中间学派」(Middle School)的观点,探讨「心理治疗和政治」相互的影响。此书字里行间,我们看不出其他的精神分析学派,对作者有没有影响。但作者近年与精神分析「关系学派」(Relational School)有互动,其目前观点,在此书出版之后,应亦有变化。作者希望心理治疗,能促成公民的政治意识觉醒,公民能成为社会的治疗者,没有权力的人能发挥他们的政治能量,集结成为彼此的「促进成长的环境」(facilitating environment),借此论述和实践的空间,进而转型政治。这本书最合适的读者,是1987年解严前后十年的台湾,2016年后的台湾,2014年后的香港,和此刻2017年中国一、二线城市的中产阶级。──张凯理
安德鲁‧沙缪斯结合内在与外在生命,这个极具挑衅的概念其实只是个常识,却很少见到有人如此宣说。公民与政治人物两者都是他同时并重的,这对思索当今政治卓有贡献。我发觉他的书动人心弦、洞察入微且乐观进取,这些特质都是建构更好世界的根本要素。──美国前参议员比尔‧布莱德利(Bill Bradley)
「安德鲁‧沙缪斯可能是当代最突出的和最有代表性的荣格学派学者。」──《美国印象》(American Imago)
「善于表达、大胆、活跃、善辩、渊博、有感染力、有趣、激进、不受束缚,这些与他超群的智力、艺术天分及宽广、深厚的理论知识、临床经验是分不开的。」──《旧金山图书馆学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