将一场看来毫无意义的受难,转变成真正的人性成就。─维克多‧法兰可
本书是二十世纪瑰宝级人物、意义治疗大师法兰可九十岁时出版的自传。法兰可在心理治疗界地位非凡,不单因为他继佛洛伊德、阿德勒之后开创「第三维也纳治疗学派」,更因为其特殊的人生经历——自纳粹集中营倖存。他在集中营饱受摧残,又失去了妻子、家人,就在绝望之际,内心却浮现:「我是为某事而存在的……」这样的唿唤。在绝境中倾听天命的召唤,成为法兰可重生的力量,进而成为其治疗理论的核心。
很少有心理学家经历如此巨大的创痛,也因此,法兰可超越苦难、开创意义治疗被视为奇蹟。这个治疗理论着眼于「希望」,数十年来不仅造福无数精神疾患者,也是芸芸众生困顿时的明灯。他一生为人的存在寻找意义,也寄望每个人都能找到更好的意义。
从书中可以看见大师的幽默、天才、感性执着,不时闪露的小智慧,而他超越巨痛后的豁达,更是令人景仰。法兰可已经离世二十年,但他带给世人的启发却历久弥新,让人深深反思自身存在的意义。
名人推荐 王浩威/作家、心理治疗师
余德慧/前慈济大学宗教与人文研究所教授(本书导读者)
李天慈/前辅仁大学临床心理学系教授(本书审阅者)
南方朔/文化评论人
赵可式/成功大学医学院护理系名誉教授
蔡昌雄/南华大学生死学系助理教授
法兰可自从医学院之后,即开始思考「意义治疗」,他的不幸发落集中营,父母、妻子、妹妹惨遭纳粹的毒手,使得他的意义治疗不再追求意义的表层标地,而是直接进入意义自身。──余德慧/前慈济大学宗教与人文研究所教授
法兰可站在一位神经医学家的立场,累积多年的临床经验,又经历了集中营的考验后,更确定了自己的学说:生命绝对是有意义的,我们的任务就是要找到(而不是发明)自己生命的意义。 ──李天慈/前辅仁大学临床心理学系教授
法兰可的年代已经越来越远,但他的书、思想与精神却历久弥新。因此本书在这个充斥喧嚣、弥漫虚无、人们渴望意义的年代,可说是具有时代价值的。──蔡昌雄/南华大学生死学系助理教授